-
刘敏从肝论治泄泻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刘敏教授认为,肝与泄泻关系颇为密切,临床基于肝脾相依理论,从肝论治泄泻,常获佳效。临证可分肝脏疏泄过旺或肝脏疏泄不及辨证治疗本病。治疗肝脏疏泄过旺当以抑肝扶脾为法,用药以疏肝为主,佐以健脾,肝气郁结可选柴胡疏肝散加健脾药,肝气疏泄太过可选痛泻要方。肝脏疏泄不及又分为肝气(阳)虚和肝血(阴)虚,治疗肝气(阳)虚应以温补肝阳为主,兼护肝阴(血),方用乌梅丸加味,用药遵循"以辛补其肝用,以酸补其肝体"的特点。肝血(阴)虚证治当遵循"损其肝者,缓其中"原则,以六味地黄丸加味。并附验案二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腰方肌阻滞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 TAPB)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肋缘下TAPB组(T组)和QLB组(Q组)。全身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TAPB或QLB,两组每侧均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2、4、6、12、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术后48 h地佐辛注射液使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长、神经阻滞操作时长、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长。结果:Q组术后2、4、6、12 h静息状态及术后2、4、6、24 h运动状态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T组( P<0.05),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迟于T组( P<0.05),术后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明显少于T组( P<0.05),术后48 h地佐辛用量明显少于T组( P<0.05);Q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长明显长于T组( P<0.05),术后恶心的发生率低于T组( 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T组( 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肋缘下TAPB比较,QLB可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促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对上肢骨折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后反跳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对上肢骨折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后反跳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单侧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RNK组,75例)和罗哌卡因组(R组,74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RNK组使用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0.5 mg/kg艾司氯胺酮30 ml,R组使用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30 ml,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反跳痛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入室,麻醉后5、10、20、30 min,切皮及手术结束时的MAP和心率;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48 h PCIA舒芬太尼用量、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记录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RNK组患者术后48 h内反跳痛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与入室比较,RNK组麻醉后5、10 min MAP、心率升高( P<0.05);与麻醉后5 min比较,RNK组麻醉后10 min MAP升高( P<0.05),麻醉后20 min和30 min、切皮、手术结束时MAP和心率均降低( P<0.05);与麻醉后10 min比较,RNK组麻醉后20 min和30 min、切皮、手术结束时MAP、心率均降低( P<0.05)。与R组比较,RNK组麻醉后5、10 min MAP、心率明显升高( P<0.05)。与R组比较,RNK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快且持续时间长( P<0.05)。与入室比较,R组术后8、48 h静息和运动NRS疼痛评分降低( P<0.05),RNK组术后8、12、48 h静息和运动NRS疼痛评分降低( P<0.05);与术后8 h比较,R组和RNK组术后12、24、48 h静息和运动NRS疼痛评分升高( P<0.05);与术后12 h比较,R组和RNK组术后24 h静息和运动NRS疼痛评分升高( P<0.05),R组术后48 h静息和运动NRS疼痛评分降低( P<0.05);与术后24 h比较,R组术后48 h静息和运动NRS疼痛评分和RNK组运动NRS疼痛评分降低( P<0.05)。与R组比较,RNK组患者术后12、24 h静息和运动NRS疼痛评分均降低( P<0.05)。其他时点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R组比较,RNK组术后24、48 h PCIA舒芬太尼用量、有效按压及总按压次数降低(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可降低臂丛神经阻滞后反跳痛的发生率,显著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全麻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全麻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72例,年龄50~80岁,ASA分级Ⅰ~Ⅲ级,BMI 18.5~27.9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6):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仅行单纯全凭静脉麻醉。术毕采用PCIA至术后48 h,静态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地佐辛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7 d时检测肺功能,记录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量(FEV 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 25%-75%)及其恢复至80%预计值的时间。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 d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SpO 2、PaO 2及PaCO 2。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和30 d内再次住院情况;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 d内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FVC、FEV 1和FEF 25%-75%升高,FVC、FEV 1和FEF 25%-75%恢复至80%预计值的时间缩短,术后SpO 2和PaO 2升高,PaCO 2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用于全麻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可改善术后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早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取涡阳县中医院2021年2—12月择期行剖宫产产妇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地佐辛+舒芬太尼+罗哌卡因镇痛,对照组采用地佐辛+罗哌卡因组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4、8、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8、12、2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2.34、5.89、15.36、16.23,均 P < 0.05);观察组术后4、8、12、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6.31、-7.64、-7.49、-7.41,均 P < 0.001);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7.60、-10.40、-14.53、-13.80,均 P < 0.001);观察组、对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3.00±1.41)次、(7.23±1.31)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42, P < 0.001);观察组术后24 h内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地佐辛联合使用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能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地佐辛混合舒芬太尼PCIA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与联合地佐辛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前瞻性选取2023年10月至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进行术后镇痛;B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进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amasy镇静评分、生命体征监测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和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时间。结果:A组男性20例(55.6%),女性16例(44.4%),年龄(58±10)岁;B组男性16例(44.4%),女性20例(55.6%),年龄(56±11)岁;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质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后2、6、10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12、24、48 h B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B组患者术后2、6、10、12、24、48 h的Ramasy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4.5±1.7)d,长于B组的(3.7±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8, P=0.014)。两组患者术后2、6、10、12、24、48 h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6.67%(6/36)。 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较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好,可能有助于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腰部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和早期转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腰部竖脊肌平面阻滞(L-ESP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POD)和早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择期喉罩全身麻醉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全身麻醉诱导前行L-ESPB,注射0.375%罗哌卡因30 mL。术毕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4分,静脉注射地佐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拔喉罩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4、8、12、24、48 h静息VAS评分和患者舒适度评分(BCS),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1 d、术后1 d、3 d、5 d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术后5 d内POD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 t=-6.80、-5.23,均 P < 0.05),乌拉地尔、艾司洛尔使用率明显降低(χ 2=4.32、5.46,均 P < 0.05)。观察组术后拔喉罩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14±2)min、(21±2)min、(2.4±0.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2)min、(26±3)min、(2.8±0.7)d( t=-6.64、-7.18、-2.51,均 P < 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POD、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3.3%、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26.7%、20.0%(均 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点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 t=3.32、2.97、4.33、3.81、3.10,均 P < 0.05),BCS评分均明显升高( t=9.20、8.62、5.73、5.72、6.28,均 P < 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0(0,0)、10.0%、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33.3%、30.0%( Z=-3.41,χ 2=4.81、5.46,均 P < 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3、5 d两组PSQI评分均升高( F=116.80、325.64,均 P < 0.001),观察组术后1、3、5 d 的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7.26、-6.41、-11.17,均 P < 0.001)。两组术后头晕、嗜睡、尿潴留、肺不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L-ESP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可降低POD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喷他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脾部分切除术围术期疼痛管理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脾部分切除术围术期疼痛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行脾部分切除术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术后均予以自控泵镇痛,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术前增加静脉注射喷他佐辛。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麻醉恢复指标,评价术后疼痛反应程度,检测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统计术后48 h内自控泵镇痛有效按压次数,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丙泊酚[(462.24±27.13)mg]和瑞芬太尼用量[(365.98±26.78)μg]均显著少于对照组[(511.82±26.32)mg、(406.86±26.08)μg]( t=14.49、12.63,均 P < 0.001),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86±0.97)min]、麻醉苏醒时间[(13.24±0.82)min]和拔管时间[(17.14±1.07)min]均显著少于对照组[(7.62±0.90)min、(14.32±0.84)min、(18.22±1.06)min]( t=5.80、8.58、6.93,均 P < 0.001)。研究组术后24 h和48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7.82、9.31、4.95、8.47,均 P < 0.00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21.53、25.61、18.45、16.90、17.33、14.86,均 P < 0.001),而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20.85,-19.61,均 P < 0.001);研究组术后48 h内自控泵镇痛有效按压次数[(6.24±1.17)次]显著少于对照组[(10.26±1.34)次]( t=12.95, P < 0.05),且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4.00%(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8.00%(9/50)](χ 2=5.01, P < 0.05)。 结论:对脾部分切除术患者实施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可有效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和术后镇痛药物给药剂量,促进术后麻醉恢复,抑制术后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反应,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地佐辛用于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观察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腹腔镜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43)和观察组( n=43),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前15 min静脉输入镇痛液,对照组镇痛液为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昂丹司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地佐辛。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8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术后2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术前,两组TNF-α、IL-6、MDA、SO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48 h,观察组TNF-α[(28.92±3.47)pg/L]、IL-6[(67.81±8.14)pg/L]、MDA[(6.37±0.96)mmol/L]均低于对照组[(44.59±4.90)pg/L、(133.52± 17.36)pg/L、(10.12±1.21)mmol/L,SOD[(78.35±10.97)U/mL]高于对照组[(57.34±7.45)U/m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114、22.473、15.921、-10.390,均 P<0.05)。观察组术后2 h、术后12 h、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1.05±0.61)分、(2.25±0.60)分、(1.72±0.6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6±0.48)分、(3.12±0.54)分、(2.37±0.71)分( t=2.619、7.067、4.522,均 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65% (2/43)、0.00%(0/43),均低于对照组的20.93%(9/43)、13.95%(6/4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108、4.479,均 P<0.05)。 结论:地佐辛用于腹腔镜手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抑制术后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