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RNA-126对高糖刺激下巨噬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微RNA-126(microRNA-126,miR-126)对高糖环境中人单核细胞(human myeloid leukemia mononuclear cell,THP-1)源性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miR-126在伴糖尿病牙周炎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THP-1细胞,低糖环境下(糖浓度5.5 mmol/L)以5 μg/L佛波酯作用48 h诱导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分别用低糖、中糖(糖浓度15 mmol/L)和高糖(糖浓度25 mmol/L)培养液培养THP-1源性巨噬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PCR,qRT-PCR)检测miR-126及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miR-126模拟物或抑制剂转染细胞7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qRT-PCR检测miR-126及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糖浓度升高可使THP-1源性巨噬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7 d时低、中、高糖组细胞 A值分别为0.369±0.014、0.214±0.009和0.200±0.010, P<0.01),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 P<0.05),并引起细胞中miR-126、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ell lymophoma-2,Bcl-2)相关性X蛋白质(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 P<0.05),Bcl-2、醇磷脂-3激酶调节亚单位2(phosphoinositol-3 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2,PIK3R2)表达显著降低( P<0.05)。miR-126模拟物转染低糖培养的细胞72 h后,与阴性对照组(1.005±0.118)相比,低糖-模拟物组miR-126表达(2 980.227±170.431)显著升高( P<0.05),并伴随THP-1源性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阴性对照组:1.816±0.013,模拟物组:1.310±0.048, P<0.01),增殖抑制因子BAX、caspase-3的表达显著升高( P<0.01, P<0.05),增殖促进因子PIK3R2、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 P<0.05, P<0.01);miR-126抑制剂转染高糖培养的细胞72 h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0.723±0.133),高糖-抑制剂组THP-1源性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0.984±0.049)( P<0.05),增殖抑制因子BAX、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 P<0.01, P<0.05),增殖促进因子PIK3R2、Bcl-2表达显著升高( P<0.01, P<0.05)。 结论:高糖可抑制THP-1源性巨噬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内miR-126表达;miR-126通过上调增殖抑制因子BAX、caspase-3的表达,下调增殖促进因子PIK3R2、Bcl-2的表达,介导高糖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鞘氨醇激酶1在丙烯酰胺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K1)过表达在丙烯酰胺(ACR)致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以及影响。方法:将纯度为99%的ACR用生长液制备成浓度为1.25、2.5 mmol/L溶液;将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NC组加入(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MA)溶液[SphK1特异性激活剂,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终浓度为100 nmol/L]。实验组给予终浓度分别为1.25和2.5 mmol/L的ACR溶液,染毒24 h。SphK1激活剂组在实验组染毒浓度的基础上,每个染毒浓度分别加入PMA溶液,其他处理与实验组一致。各组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蛋白的表达含量;CCK-8检测SH-SY5Y细胞的增殖活性;Hoechst33342法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结果:与NC组比较,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细胞SphK1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实验组比较,SphK1激活剂组细胞在1.25和2.5 mmol/L浓度的SphK1蛋白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NC组比较,实验组和2.5 mmol/L浓度SphK1激活剂组的细胞相对生长存活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实验组比较,SphK1激活剂组细胞相对生长存活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实验组细胞在ACR 1.25 mmol/L浓度时呈现出早期凋亡、在ACR 2.5 mmol/L浓度时呈现出晚期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与NC组比较,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在ACR 2.5 mmol/L浓度时凋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实验组比较,SphK1激活剂组在ACR 2.5 mmol/L浓度时细胞凋亡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phK1过表达可以对丙烯酰胺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通过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巨噬细胞后,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表达与M1、M2型极化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巨噬细胞TREM-1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使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予以0(空白对照组)和1 μg/ml 的 Pg-LPS(LPS组)刺激,同期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1 μg/ml的TREM-1抑制剂LP17(LPS+LP17组)或对照肽(LPS+对照肽组),培养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PCR,RT-qPCR)检测TREM-1和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标志物(分别为CD86、CD206)及其极化相关细胞因子[分别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mRNA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REM-1、CD86、CD206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24 h后,LPS组巨噬细胞中TREM-1相对 mRNA表达量(1.40±0.14)及蛋白表达量(3.85±0.2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1±0.18、1.00±0.05)显著升高( P<0.05),同时M1型极化标志物CD86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1.42±0.01、1.55±0.07)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0±0.09、1.00±0.10)显著上调( P<0.01),且M1型极化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 P<0.05);加入TREM-1阻断剂LP17后,与LPS组相比,TRE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D86 mRNA(0.96±0.00)和蛋白(1.36±0.02)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TNF-α、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对于M2型极化标志物CD206及极化相关细胞因子IL-10,细胞培养24 h后,CD206 mRNA(0.56±0.05)及蛋白表达(0.25±0.0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2±0.25、1.00±0.10)显著下调( P<0.01),IL-10 mRNA较空白对照组表达显著上调( P<0.05),其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PS+LP17组CD206、IL-10 mRNA表达均较LPS组显著下调( P<0.05),CD206、IL-10蛋白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REM-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从而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炎作用;尚无证据表明TREM-1是否参与调控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右美托咪定对VILI大鼠肺泡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PKC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大鼠肺泡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PKC)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270~320 g,4~5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 n=20):对照组(C组)、VILI组(V组)、PKC抑制剂组(B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PKC激动剂组(DP组)。采用潮气量40 ml/kg机械通气4 h的方法制备VILI模型。B组于机械通气前1 h肌肉注射PKC抑制剂双吲哚马来酰亚胺Ⅰ0.12 mg/kg;D组和DP组于机械通气前2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机械通气期间以5.0 μg·kg -1·h -1的速率静脉泵注;DP组于机械通气前30 min腹腔注射PKC激动剂佛波醇-12-肉豆蔻酸-13-乙酸酯15 μg/kg。机械通气4 h时,测定氧合指数(OI)、肺通透指数(LPI)、肺湿重/干重(W/D)比值,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行肺损伤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肺组织PKC、occludin、ZO-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比较,V组和DP组OI降低,LPI、W/D比值和肺损伤评分升高,PKC及其mRNA表达上调,occludin和ZO-1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 ,B组与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V组比较,B组、D组和DP组OI升高,LPI、W/D比值和肺损伤评分降低,PKC及其mRNA表达下调,occludin和ZO-1及其mRNA表达上调( P<0.05);与D组比较,DP组OI降低,LPI、W/D比值和肺损伤评分升高,PKC及其mRNA表达上调,occludin和ZO-1及其mRNA表达下调(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VILI大鼠肺泡上皮屏障功能损伤,其机制与抑制PKC激活,上调occludin和ZO-1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佛波醇下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MA)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提取雄性,4周龄C57小鼠原代骨髓单核细胞(BMM),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100 ng/ml PMA刺激后BMM活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骨吸收陷窝实验检测100 ng/ml PMA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分析PMA对破骨细胞分化相关指标TRAP、RANK、Cathepsink、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TRAF-6、C-SRC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分析PMA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可能作用机制;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100 ng/ml PMA刺激BMM 24 h和48 h促进细胞增殖(24 h吸光度值0.39±0.05比0.27±0.06, t=20.830, P<0.01;48 h吸光度值0.53±0.03比0.32±0.03, t=11.860, P<0.01),刺激72 h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 h吸光度值0.24±0.03比0.21±0.02, t=1.548, P>0.05);PMA干预组形成的破骨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11.74±0.06比24.63±0.44, t=57.120, P<0.01),骨吸收陷窝面积低于对照组,骨吸收功能低于对照组(9.90±0.11比18.92±0.28, t=55.800, P<0.01),破骨分化相关基因及蛋白TRAP、RANK、Cathepsink、MMP-9、TRAF-6、C-SRC表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Western blot结果中显示以100 ng/ml PMA预孵育1 h即可阻断MAP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44/42MAPK、JNK的磷酸化。 结论:PMA通过下调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BMM破骨细胞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PMA)、细菌内毒素(LPS)、干扰素-γ(IFN-γ)刺激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建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模型。TAM模型与肾癌细胞(ACHN、786-O细胞)在体外共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TAM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采用MTT法检测TAM上清和TAM上清联合IL-6中和抗体托珠单抗处理后肾癌细胞增殖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癌细胞与TAM和TAM联合托珠单抗共培养后乳酸脱氢酶A(LDHA)的表达。使用TAM上清液培养LDHA基因过表达及干扰的肾癌细胞(ACHN、786-O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相对增殖率。结果:80 ng/ml PMA联合20 ng/ml LPS、20 ng/ml IFN-γ可诱导THP-1细胞分化成TAM,其细胞表面标志物CD68表达率为(36.2 ± 4.5)%。将TAM与ACHN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结果提示上清中IL-6水平较ACHN细胞单独培养明显升高[(138.0 ± 12.4)pg/ml与(19.7 ± 4.9)pg/ml],TNF-α [(122.5±14.2)pg/ml与(12.6±2.3)pg/ml]和IL-1β水平[(89.2±6.4)pg/ml与(69.2±3.5)pg/ml]也明显升高(均P<0.01)。TAM与786-O细胞共培养较786-O细胞单独培养的上清中细胞因子IL-6[(119.2±14.8)pg/ml与(17.1±3.3)pg/ml]、TNF-α[(122.6±14.4)pg/ml与(45.7±7.2)pg/ml]和IL-1β水平[(95.1±11.8)pg/ml与(88.2±12.7)pg/ml]均明显升高( P<0.01)。使用TAM上清处理ACHN、786-O细胞72h后,细胞相对增殖率[ (128.6±21.4)%和(124.2±19.7)%]较对照组(均为100.0%)明显升高( P<0.05),同时细胞内LDHA蛋白表达量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使用TAM上清联合托珠单抗处理ACHN、786-O细胞72h后,细胞相对增殖率[(76.5±13.7)%和(74.8±12.5)%]较对照组(均为100.0%)明显降低( P<0.05),同时细胞内LDHA蛋白表达量也显著降低。LDHA基因过表达组ACHN、786-O细胞相对增殖率[(121.5±17.2)%和(122.7±21.6)%]较空载体转染组[(93.3±10.7)%和(89.8±11.2)%)]显著增加( P<0.05),而LDHA基因干扰组细胞相对增殖率[(61.4±11.2)%和(58.0±10.6)%)]较空载体转染组显著降低( P<0.05)。 结论:TAM通过分泌IL-6,诱导肾癌细胞内LDHA蛋白表达上调,促进肾癌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δ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抑制肝癌侵袭转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δ(CEBPD)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及通过巨噬细胞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敲减CEBPD(shCEBPD)及阴性对照shNC的THP-1稳定转染细胞。用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MA)将转染后的THP-1细胞诱导为巨噬细胞,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进一步将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诱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巨噬细胞特异表面标志物CD80表达水平。用Transwell非接触式共培养小皿将经M1型诱导后的巨噬细胞与肝癌MHCC97H细胞进行共培养。在共培养条件下,通过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MHCC97H的侵袭转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MHCC97H细胞的凋亡情况。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分析。 结果:敲减CEBPD后,THP-1来源巨噬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iNOS、TNFα、IL-6及IL-1β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M1型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标志物CD80表达减少(23.7%±2.1%与62.5%±2.0%, t = 9.58, P < 0.05)。将shCEBPD组和shNC组的THP-1分别与MHCC97H进行共培养,与shNC组相比,shCEBPD组共培养的MHCC97H细胞侵袭能力[(158.0±3.5)个与(75.0±4.5)个, t = 39.87, P < 0.01]和转移能力(54.6%±1.5%与24.3%±1.0%, t = 61.42, P < 0.01)增强、凋亡率降低[(9.4%±1.0%)与(23.7%±1.2%), t = 12.68, P < 0.01]。 结论:CEBPD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1型极化抑制肝癌侵袭转移,并增加肝癌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4特异性激活剂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大鼠穿支皮瓣血供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4(TRPV4)激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及内皮-间质转化(EndMT)的作用,并探讨TRPV4激活对大鼠穿支皮瓣血流灌注和成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第3~6代HUVEC进行实验,分为0.5 μmol/L 4α-佛波醇12,13-二癸酸酯(4αPDD)组、1.0 μmol/L 4αPDD组、3.0 μmol/L 4αPDD组、10.0 μmol/L 4αPDD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分别采用相应终物质的量浓度的4αPDD及PBS培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培养6、12 h细胞增殖活性。另取细胞分为PBS组、1 μmol/L 4αPDD组、3 μmol/L 4αPDD组,同前处理并检测培养6、12、24、48 h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划痕后12、24、48 h剩余划痕面积,并计算剩余划痕面积百分比;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培养24、48 h细胞迁移数量;采用成管实验检测培养4、8 h管状结构数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培养24 h细胞上皮钙黏素、神经钙黏素、Slug、Snail蛋白表达。体外实验每组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3。取36只8~10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皮瓣延迟组、4αPDD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均建立背部髂腰动脉穿支皮瓣模型。皮瓣延迟组大鼠仅于皮瓣移植术前1周行皮瓣延迟。4αPDD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不行皮瓣延迟,在术前10 min及术后24、48 h,分别经腹腔注射4αPDD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0(即刻)、1、4、7 d,行大体观察并计算术后7 d的皮瓣成活率;于术后1、4、7 d,采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技术检测皮瓣血流灌注;术后7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皮瓣闭塞血管区域微血管密度。体内实验每组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12。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Bonferroni校正。 结果:培养6、12 h,PBS组、0.5 μmol/L 4αPDD组、1.0 μmol/L 4αPDD组、3.0 μmol/L 4αPDD组、10.0 μmol/L 4αPDD组细胞增殖活性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培养6、12、24、48 h,PBS组、1 μmol/L 4αPDD组、3 μmol/L 4αPDD组细胞增殖活性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划痕后12 h,1 μmol/L 4αPDD组、3 μmol/L 4αPDD组细胞剩余划痕面积百分比均与PBS组相近( P>0.05);划痕后24、48 h,与PBS组比较,3 μmol/L 4αPDD组细胞剩余划痕面积百分比均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2.83、2.79, P<0.05),1 μmol/L 4αPDD组细胞剩余划痕面积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 P>0.05)。培养24 h,1 μmol/L 4αPDD组、3 μmol/L 4αPDD组细胞迁移数量均与PBS组相近( P>0.05);培养48 h,1 μmol/L 4αPDD组、3 μmol/L 4αPDD组细胞迁移数量均明显多于PBS组( t值分别为6.20、9.59, P<0.01)。培养4 h,1 μmol/L 4αPDD组、3 μmol/L 4αPDD组细胞管状结构数量均明显多于PBS组( t值分别为4.68、4.95, P<0.05或 P<0.01);培养8 h,1 μmol/L 4αPDD组、3 μmol/L 4αPDD组细胞管状结构数量均与PBS组相近( P>0.05)。培养24 h,与PBS组比较,3 μmol/L 4αPDD组细胞上皮钙黏素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t=5.13, P<0.01),1 μmol/L 4αPDD组细胞上皮钙黏素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 P>0.05);3 μmol/L 4αPDD组细胞神经钙黏素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t=4.93, P<0.01),1 μmol/L 4αPDD组细胞神经钙黏素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 P>0.05);1 μmol/L 4αPDD组和3 μmol/L 4αPDD组细胞Slug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3.85、6.52, P<0.05或 P<0.01);3 μmol/L 4αPDD组细胞Snail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t=4.08, P<0.05),1 μmol/L 4αPDD组细胞Snail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 P>0.05)。1 μmol/L 4αPDD组和3 μmol/L 4αPDD组细胞上皮钙黏素、神经钙黏素、Slug、Snail的蛋白表达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0 d,3组大鼠皮瓣一般情况均良好;术后1 d,3组大鼠皮瓣远端均出现青紫肿胀;术后4 d,3组大鼠皮瓣肿胀消退、远端变成暗褐色、发生坏死,其中生理盐水组大鼠皮瓣坏死面积比4αPDD组和皮瓣延迟组大;术后7 d,3组大鼠皮瓣坏死面积基本稳定,其中皮瓣延迟组大鼠皮瓣远端坏死面积最小。术后7 d,4αPDD组[(80±13)%]和皮瓣延迟组[(87±9)%]大鼠的皮瓣成活率相近( P>0.05)且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70±11)%, t值分别为2.24、3.65, P<0.05或 P<0.01]。术后1 d,3组大鼠皮瓣整体血流信号基本一致,闭塞血管区域的血流信号均相对较强,远端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灌注不足。术后4 d,3组大鼠皮瓣存活区与坏死区分界渐清晰,闭塞血管区域的血流信号增强,其中生理盐水组大鼠皮瓣远端低灌注区范围大于皮瓣延迟组和4αPDD组。术后7 d,3组大鼠皮瓣整体的血流信号基本稳定,其中皮瓣延迟组和4αPDD组大鼠皮瓣闭塞血管区域及整体血流信号强度均明显大于生理盐水组。术后7 d,4αPDD组和皮瓣延迟组大鼠皮瓣闭塞血管区域中的微血管密度相近( P>0.05)且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t值分别为4.11、5.38, P<0.01)。 结论:TRPV4激活后可能通过EndMT机制促进人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成管,从而增加穿支皮瓣的血流灌注、闭塞血管区域微血管密度,提高皮瓣成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莲子心中具有心肌细胞保护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了寻找莲子心(Nelumbinis Plumula)具有心肌细胞保护活性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莲子心的80%乙醇提取物,运用1H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和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心肌细胞保护活性筛选.从莲子心80%乙醇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苷(1)、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2)、芹菜素-6-C-β-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新橙皮苷(4)、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6)、橙皮苷(7)、异夏佛塔苷(8)、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9)、对香豆酸-4-O-β-D-葡萄糖苷(10)、对香豆酸(11)、苯乙基6-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β-D-葡萄糖苷(12)、淫羊藿次苷D1(13)、淫羊藿次苷F2(14).化合物1~6、9、11~14均为首次从莲子心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1~8对缺氧/复氧损伤下的小鼠HL-1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小鼠HL-1-STAT3-Luc细胞中STAT3的表达也具有促进作用,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吴茱萸碱调节NF-κB通路对膝骨关节炎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索吴茱萸碱(EV)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膝骨关节炎(OA)大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MIA)法建立膝骨O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EV低剂量(6.9 mg/kg)组、EV高剂量(13.8 mg/kg)组、EV高剂量(13.8 mg/kg)+佛波醇12-肉豆蔻酸酯13-乙酸酯(PMA)(2μg/kg)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设为对照组,以EV和PMA分组干预后检测各组大鼠关节压痛阈值、关节肿胀率、关节活动度与步态评分;番红O-固绿、HE染色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软骨与滑膜组织病理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巨噬细胞极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与关节液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IL-1β]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关节软骨与滑膜组织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与滑膜组织形态发生明显病理损伤变化,关节压痛阈值、关节活动度明显降低(均P<0.05),关节肿胀率、滑膜厚度、步态评分、软骨病理评分、滑膜病理评分、滑膜组织M1型巨噬细胞占比与M1/M2比值、血清与关节液中IL-6、IL-1、IL-1β水平、软骨与滑膜组织p-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p-IκB-α)/IκB-α、p-NF-κB p65/NF-κB p65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EV低剂量组、EV高剂量组大鼠软骨与滑膜组织形态病理损伤均减轻,关节活动度、滑膜组织M2型巨噬细胞占比均升高(均P<0.05),关节肿胀率、滑膜厚度、步态评分、软骨病理评分、滑膜病理评分、滑膜组织M1型巨噬细胞占比与M1/M2比值、血清与关节液中IL-6、IL-1、IL-1β水平、软骨与滑膜组织p-IκB-α/IκB-α、p-NF-κB p65/NF-κB p65均降低(均P<0.05),高剂量EV的作用更强;PMA可减弱EV对OA大鼠上述各指标的作用.结论 EV可通过阻止NF-κB信号通路激活而促使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并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进而减轻膝骨OA大鼠炎症,改善其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