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与日本脓毒症诊疗指南之异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1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及欧洲危重病协会联合发布了《拯救脓毒症运动:2020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提出93条推荐意见。同年,日本集中治疗医学会及日本急救医学会也联合发表了《日本脓毒症诊疗指南2020》,涵盖22个领域的118个临床问题。本文将两个指南的内容按照国际指南的顺序,从筛查、初始复苏、平均动脉压、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诊断、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启动抗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抗菌药物的选择、抗真菌治疗、抗病毒治疗、抗菌药物的输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感染源控制、抗菌药物降级策略、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停用抗菌药物的生物标志物、液体管理、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监测和静脉通路、液体平衡、氧合目标、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保护性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非ARDS呼吸衰竭患者的小潮气量、肺复张、俯卧位通气、肌松剂、体外膜肺氧合(ECMO)、糖皮质激素、血液净化、红细胞(RBC)输注、免疫球蛋白、应激性溃疡的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防、肾脏替代治疗、血糖管理、维生素C、碳酸氢钠治疗、营养、治疗目标、姑息治疗、同伴支持团体、治疗的交接、寻求经济或社会支持、脓毒症患者以及家属的脓毒症知识教育、共同决策、出院计划、认知疗法、出院后随访等50个条款进行比较,便于大家了解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领域一些观点的碰撞,加深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05—2020年杭州市青少年肺结核病例不良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05—2020年杭州市青少年肺结核病例不良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于杭州市12家肺结核定点医院发病时间为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青少年肺结核病例信息,主要包括人口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细菌学特征等数据,并对病例进行随访调查(随访终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青少年肺结核不良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4 921例青少年肺结核病例年龄为(18.9±3.6)岁,男、女性病例分别为3 074、1 847例;不良转归病例占14.7%(725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家属或自我肺结核管理方式[ HR(95% CI):5.87(4.55~7.64)]、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 HR(95% CI):4.62(2.98~7.19)]、痰涂片阳性次数≥1[ HR(95% CI):3.72(2.87~4.83)]、非标准肺结核化疗方案[ HR(95% CI):3.69(2.95~4.64)]、复治肺结核史[ HR(95% CI):2.22(1.46~3.36)]、外来流动人员[ HR(95% CI):1.89(1.54~2.34)]、胸部X线片检查次数越多[ HR(95% CI):1.83(1.65~2.04)]、重症肺结核[ HR(95% CI):1.38(1.02~2.05)],为青少年肺结核不良转归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年龄越大[ HR(95% CI):0.94(0.92~0.96)]为青少年肺结核不良转归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杭州市青少年肺结核病例的管理方式、分子生物学检测、化疗方案、肺结核史、痰涂片检查、肺结核严重程度、户籍、胸部X线片检查、年龄与不良转归有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迁地麋鹿对野鸭湖植被的保护性生物控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利用食草动物来管理自然保护地的植被平衡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一方面可提升动物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取食规模,改变植被的生物多样性,达到对自然保护地生态平衡管理的目的.基于此于2021年6月5日引入4头麋鹿(2雄2雌),对野鸭湖自然保护区的"芦苇优势群落"采取保护性的生物控制研究,从项目的实施来看:1)单纯收割不能控制芦苇的生长扩张;对芦苇区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有限,未改变芦苇区系结构;2)麋鹿引入该区域后,通过取食、游泳、躺卧和踩踏等活动有效控制了芦苇和香蒲的过度扩张;1年后芦苇和香蒲面积下降了 21.96%,为三棱水葱、水蓼等提供了生长空间,逐渐形成了仍以芦苇和香蒲为主且更多样的湿地环境;3)增加滩涂和开阔水面等景观,使多样性指数进一步提升,未改变周边区系湿地生态结构;4)麋鹿迁入可降低野鸭湖"脆弱物种"芦苇区系的丰富度,由引入前的(r=3.67)下降到引入后的(r=1.97);麋鹿迁入提升了野鸭湖植被区系物种多样性,芦苇区系的多样性指数由引进前的(r=0.90)上升到引进后的(r=2.11);麋鹿引入的第一年结果显示,整个引入区域的植被多样性指数由r=0.51上升到r=0.91.麋鹿迁入造成野鸭湖芦苇区系植被均匀度显著下降,由引入前的(r=0.68)下降到引入后的(r=0.36).麋鹿迁入造成野鸭湖芦苇区系优势度下降:由引入前的(r=0.22)下降到引入后的(r=0.07).麋鹿迁入造成野鸭湖地上植物生物量下降:单位面积的地上生物量由引入前的(2334.78±841.36)g/m2下降到引入后的(732.16±245.10)g/m2;单位面积的地上可摄入干物质量由引入前的(201.87±73.11)g/m2下降到引入后的(57.65± 18.62)g/m2.引入前共记录到野生植物64种27科56属,引入后该区域共记录到野生植物76种29科64属,相比引入前植物种类数量略微上升.引入区植物区系分化强度有所变化,未表现出差异.引入前植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指数为8.25;引入后为9.06,有所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α干扰素在儿科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活性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根据结合受体不同,可以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1],其中,Ⅰ型IFN(主要为α/β IFN)在机体控制病毒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自然情况下,α干扰素(IFNα)是人类应对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的免疫保护性细胞因子[2],其可诱导同种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形成抗病毒状态,限制病毒的进一步复制和扩散.但IFNα是一个诱生蛋白,只有受到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后人体内细胞才会被诱导分泌出IFNα.所以,天然IFN的抗病毒作用具有滞后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索和分析预防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循证医学数据库、BMJ-Clinical Evidence、BMJ-Best Practice、uptodate、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包括所有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册、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检索时段为建库至2018年6月.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9篇,其中1篇中文文献,8篇英文文献;实验研究1篇,队列研究1篇,系统评价5篇,专家共识1篇,指南1篇.总结的最佳证据如下:15 ml 2%氯己定进行口腔冲洗,2次/d,直至患者出院;每日氯己定擦浴;患者入住ICU时及24 h内采集鼻和咽拭子进行MRSA主动筛查;对于鼻腔有MRSA定植的患者,采用莫匹罗星软膏鼻内涂抹;手卫生依从性高及有规范的感染控制措施的医疗机构,可考虑终止保护性隔离;医院环境与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结论 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对ICU患者进行MRSA的主动筛查,对早期定植患者进行去定植处理,机械通气早期进行氯己定口腔冲洗,保持环境清洁,预防MRSA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症甲型H1N1流感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维普、万方、PubMed、ProQuest等数据库,检索自200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重症甲型H1N1流感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文献质量评价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分析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经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 最终共纳入文献10 篇,病例组病例1 852例,对照组病例3 049例,共8项危险因素.Meta分析显示,年龄≤5岁(OR=6.09,95%CI:1.77~21.16)、妊娠(OR=11.80,95%CI:6.91~20.16)、慢性基础病(OR=3.74, 95%CI:2.34~5.97)、BMI≥30 kg/m(2 OR=4.48,95%CI:2.81~7.12)、发病到就诊间隔时间≥48 h (OR=1.85,95%CI:1.50~2.28)、感染HIV(OR=1.74,95%CI:1.33~2.27)均为重症甲型H1N1患病的危险因素(P<0.001);接种流感疫苗对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患病情况起到负性影响作用(OR=0.63,95%CI:0.49~0.82),是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年龄≤5 岁、妊娠、慢性基础病、BMI≥30 kg/m2、发病到就诊间隔时间≥48 h、感染HIV是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危险因素,接种流感疫苗为保护性因素,即接种过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情况或减缓疾病进展,性别为重症甲型H1N1流感危险因素的证据尚不充分,仍需后期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嗜水气单胞菌OprM蛋白的克隆表达与免疫保护作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控制该菌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危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克隆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得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 0prM纯化蛋白,肌肉注射斑马鱼后对其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探索其免疫应答效果.结果 显示大多数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表明OprM蛋白在斑马鱼体内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进一步利用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LP-2对免疫后斑马鱼进行攻毒实验,发现注射OprM蛋白后相对免疫保护率达89.47%,以上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prM对斑马鱼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性,是一种潜在的嗜水气单胞菌候选疫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壳聚糖的特性分析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壳聚糖是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后得到的一种生物活性阳离子多糖,来源丰富,制备简单,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的碱性多糖,不同原材料或不同工艺制备的壳聚糖具备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乙酰度、氨基含量及红外光谱等基本特性会有所不同.而壳聚糖普遍具有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天然降解性和粘膜吸附性等理化性能,可发挥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炎症、抗菌抑菌及增强免疫等医学功效.本文即先对壳聚糖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其在免疫应答反应(包括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调节功能进行综述,尤其作为佐剂,壳聚糖可有效降低药物酶解率,提升药物稳定性以及治疗效果;其靶向性、高效保护性、缓释性及抗原增强性能显著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另外,结合前期结果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究:一氧化氮(NO)途径,是通过壳聚糖刺激巨噬细胞控制NO释放来实现其对免疫系统的应答;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PLA2-AA)途径通过壳聚糖刺激PLA2和AA的活性进一步诱导免疫细胞进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最后,针对壳聚糖在医学领域中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作出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反向疫苗学的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疫苗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反向疫苗学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组着手预测可能的疫苗候选抗原基因,对筛选出的候选抗原基因进行高通量克隆、表达,纯化出重组蛋白,再通过实验研究筛选出具有保护性的抗原作为疫苗.该文对反向疫苗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虫害诱导的小麦挥发物促进异色瓢虫对麦蚜的控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充分利用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对天敌的引诱作用,增强天敌对麦蚜田间控制作用,是有效开展害虫生态调控的基础.[方法]比较分析小麦受蚜虫取食对小麦挥发物的影响;检测异色瓢虫对未受损小麦、麦蚜危害小麦和顺-3-己烯乙酸酯的嗅觉反应;评估顺-3-己烯乙酸酯应用于田间后对异色瓢虫和麦蚜的影响.[结果]麦蚜取食提高了小麦挥发物顺-3-己烯乙酸酯的释放速率和相对含量;受麦蚜取食的小麦和单顺-3-己烯乙酸酯均对异色瓢虫有显著的引诱作用;顺-3-己烯乙酸酯投放到田间显著提高了异色瓢虫密度,降低了麦蚜密度.[结论]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顺-3-己烯乙酸酯)能吸引天敌(异色瓢虫),可用于田间增强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