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视化分析及热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广大研究者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VOS viewer 1.6.18、Excel 2019、R软件对文献的年份、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和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及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 981篇,发文时间截至2023年12月.PCI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总体波动较大,近几年较为平稳且有上升趋势,发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4068篇,33.95%),哈佛大学是PCI领域发文最多的机构.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目前的研究现状主要聚焦于临床治疗方式、动脉狭窄、血运重建以及治疗中的干预和管理.结论:PCI领域的研究一直是广大研究者们的关注点,美国在PCI研究上较为成熟,未来的热点前沿可能聚焦于PCI临床治疗效果、影响因素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新技术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556篇中文文献的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与空气污染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我国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与空气污染的相关研究状况、关注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为我国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检索结果进行去重、无关文献剔除、缺失信息(发表时间、作者、关键词、机构等)详细补充、同一机构和同义词的识别替换等处理.统计发文量分布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使用有效中文文献556篇,发文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近10年增幅扩大明显.主要作者团队和机构内的合作较为密切,但之间合作较为缺乏.研究呈现出污染物、疾病、其他结局或指标、研究方法、动物模型、机制等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方面,PM2.5的研究热度可能持续,而近年突现明显的臭氧、气温、健康风险等方面也可能是未来相关研究的部分热点.随着时间发展,相关研究内容逐渐具体化、细化和全面化.结论 基于本研究文献,我国CVD与空气污染相关研究可能正处于并将继续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将持续受到关注.建议进一步加强跨区域、跨机构、跨团队的多元研究合作,持续关注该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变化,推动我国CVD与空气污染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血症患者急性肺损伤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脓毒血症患者急性肺损伤(ALI)的差异基因,为临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首先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0474,并使用limma包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接着利用贝叶斯算法筛选脓毒血症和ALI的差异靶点基因并对其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之后利用R的ClusterProfile包对所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GO)和通路分析(KEGG),最后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构建及识别网络中的核心驱动基因。结果:脓毒血症合并ALI组( n=13)和单纯脓毒血症组( n=21)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前,其基线较为紊乱,而在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基线基本趋于一致。初步筛选出73个差异基因(45个上调基因和28个下调基因)。前10个差异基因中,上调基因为BTNL8、CDKN1A、TREM1、TAK1、H4FH,下调基因为CYBRD1、HOPX、UPB1、NME8、FAR2;且前10个差异基因在脓毒血症患者和脓毒血症合并ALI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O富集分析可见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反式高尔基网络膜、细胞膜腔侧以及IRE1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中。KEGG分析其通路信号有3条,即ZAP-70酪氨酸激酶、CD3和TCR Zeta链的磷酸化以及PD-1信号通路。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分析发现FCGR2B、HLA-DQB1、HLA-DRA、CD74、CD86、CD4、SEC31A与其他基因存在较强的互作关系。 结论:应用生物信息学可有效分析脓毒血症患者合并ALI的差异基因,为研究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者画像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以“超声在麻醉、疼痛和重症医学中的应用”课程为例,构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者画像模型。方法:梳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者画像模型构建框架及流程,对多来源学习者数据进行收集及预处理。利用Python 3.9编程语言进行统计分析、自然语言处理、聚类分析,并以可视化技术呈现,构建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从学习背景、兴趣偏好和行为效果3个维度构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者画像模型。学习背景画像揭示了学习者基本信息、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兴趣偏好画像分析了学习目的与其他选课信息,根据内容关注程度、学习效果影响因素识别出3类不同的学习者群体。行为效果画像通过构建4种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实现了对课程考试成绩的分类预测,结果显示朴素贝叶斯算法效果最佳,准确率为0.80、F1分数为0.79,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 P=0.035),与其他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者画像模型并开展实证研究,画像结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团队、学习效果预测提供了指导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械通气患者机械功率暴露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可视化方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可视化方法展现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机械功率暴露强度-持续时间组合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 v1.0(MIMIC-Ⅳ v1.0)中筛选出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并根据氧合指数(PaO 2/FiO 2)分为4个亚组,即>300 mmHg(1 mmHg≈0.133 kPa)组、201~300 mmHg组、101~200 mmHg组、≤100 mmHg组。收集不同患者人群的基线特征、呼吸机参数及预后指标。对每位患者均使用从低到高的机械功率阈值(5~30 J/min,以1 J/min为间隔递增)评估不同机械功率的暴露情况(高于设定阈值即记录为1次暴露),并根据其对应的持续时间,统计不同暴露强度-持续时间组合的事件次数。根据患者28 d存活/死亡情况,分别计算存活者和死亡者在每种暴露强度-持续时间组合下的暴露次数,并根据暴露次数计算不同机械功率暴露强度-持续时间组合的生存优势比( OR)。以暴露持续时间为横坐标、暴露强度为纵坐标,生成二维表格,并利用热图及其相应等位线视图实现 OR值的可视化,从而评估死亡风险。 结果:最终共纳入5 37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PaO 2/FiO 2>300 mmHg组2 069例,201~300 mmHg组813例,101~200 mmHg组1 493例,≤100 mmHg组1 003例。随着PaO 2/FiO 2下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逐渐升高,合并症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在呼吸机参数方面,随着PaO 2/FiO 2下降,患者机械功率逐渐增加〔分别为10.4(7.8,13.9)、11.3(8.5,14.7)、13.6(10.0,18.2)、16.7(12.5,22.0)J/min, P<0.01〕;在预后方面,随着PaO 2/FiO 2下降,患者28 d病死率逐渐升高〔分别为29.1%(601/2 069)、26.9%(219/813)、28.1%(420/1 493)、33.3%(334/1 003), P<0.05〕。在可视化热图中观察到,机械通气患者28 d死亡风险随着机械功率暴露强度增大和持续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表现为两个差异明显的区域:靠近左下角的区域(机械功率暴露强度低、持续时间短)呈蓝色,代表生存优势大;靠近右上角的区域(机械功率暴露强度高、持续时间长)呈红色,代表死亡风险大。根据 OR值拟合得到的等位线可见,在死亡风险相同的情况下,机械功率暴露强度较高时所需持续时间较短,而较低的机械功率暴露强度则需要较长的持续时间。上述变化趋势在整体人群及不同氧合人群中均有类似体现。 结论:更高暴露强度和(或)更长持续时间的机械功率与机械通气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相关。同时考虑机械功率的暴露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助于评估机械通气患者肺保护的实施效果,并指导机械通气策略的调整,以达到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氟化物对成釉细胞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氟化物对成釉细胞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小鼠成釉细胞株(LS8细胞),根据氟化钠(NaF)终浓度分为对照组(0.0 mmol/L NaF)和染氟组(1.6 mmol/L NaF)。对两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8.0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筛选关键模块和关键基因。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关键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染氟组与对照组比较,共有709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223个,下调基因486个。DEGs的GO分析主要涉及受体配体活性、细胞黏附分子结合、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分子功能,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受体复合物、膜筏等细胞组分,外部封装结构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细胞外基质组织等生物学过程。全基因集的GSEA发现,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物发生、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脂肪酸降解、丙酮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处于抑制状态。构建PPI网络后,得到3个关键模块和4个关键基因[Ⅰ型胶原α1(Col1a1)、Ⅰ型胶原α2(Col1a2)、Ⅴ型胶原α1(Col5a1)和纤维蛋白原-1(Fbn1)]。与对照组比较,染氟组LS8细胞Col1a1、Col1a2、Col5a1、Fbn1 mRNA表达水平均较低( P均< 0.05),与GEO数据库中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一致。 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得到的关键基因Col1a1、Col1a2、Col5a1、Fbn1及IL-17、NF-κB信号通路可能与氟化物对成釉细胞的毒性作用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期农药暴露的毒性作用及关键基因发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农药慢性暴露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富集的信号通路,探索其潜在致病机制和关键基因。方法:于2021年7月,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下载与农药毒效应相关的高通量基因表达谱数据,样本来源为长期接触农药的美洲男性农场工人和其他行业工人,获取DEGs;利用R软件clusterProfiler包对所选择的DEGs进行GO、KEGG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采用STRING、Cytoscape等工具对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及可视化分析;借助MCODE及Cytohubba等分析得到基因功能模块,从而筛选出核心基因。结果:共筛选出GSE30335数据集的DEGs 189个,其中上调基因101个,下调基因88个。GO、KEGG及GSEA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神经元投射发育调控、运动调节、核糖体蛋白合成等生物学功能及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复杂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通路上。综合筛选发现,KLF1为农药暴露的核心基因,其差异表达倍数为0.456( t=-3.82, P=0.021)。 结论:长期农药暴露可造成接触人群多个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通过下调KLF1并经由其介导的一系列生物学途径参与神经系统的病理学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医学专业机器学习相关学位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寻和解析我国机器学习相关学位论文的基本情况及其研究热点。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23年2月14日,检索关键词包含"医学"和"机器学习"的所有全文发表的中文学位论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提取的数据包括学位论文收录年份、学位授予单位、导师、被引频次信息。运用VOS viewer软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99所高校机器学习相关学位论文2 662篇,论文数量排名前10位的学校论文数量之和占全部论文的29.9%(797/2 662)。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共2 533名,论文被引频次分布为0至204次。在所有已经发表的学位论文中有46.2%(1 229/2 662)的论文未曾被引用。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医学影像的辅助诊断、电子病历文本提取、医学图像分割算法优化、多模型高效准确利用等。结论:医学专业机器学习相关学位论文及其所属单位和导师数量均较多,但论文质量有待提高,论文热点相对集中于医学辅助诊断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癌症症状管理研究现状及热点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近10年癌症症状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cancer OR tumor OR neoplasm"和"symptom management"为主题词,检索2010年1月—2019年12月的文献,应用CiteSpace 5.7.R1软件对研究者、国家、机构、期刊、文献、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结果:癌症症状管理领域发文量基本呈上升趋势,但作者、机构合著尚不充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癌症症状管理领域研究的主要国家,处于关键位置,且相互合作较为密切。中国的发文量居第5位,中心性却较低,国际合作较少。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是本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其发表的相关文章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基础,为本研究领域重要的参考期刊。癌症、症状、干预措施、自我照护、远程管理等方面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结论:本研究为了解癌症症状管理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为研究者识别潜在的合作者和合作机构、核心期刊、热点话题和研究前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未来可重点关注症状、干预措施、自我照护、远程管理等研究热点及前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肿瘤专病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中心骨肿瘤专病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方法。方法:经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组成的多中心专家团队研究讨论,建立骨肿瘤标准数据集。按标准字段自动采集临床数据并标准化处理。搭建数据库并开发用户界面,在保障数据安全存储的同时,提供原始数据导出,统计分析可视化和临床队列研究项目建立与研究等服务。通过与申康大数据平台对接,完成骨肿瘤数据库的共享工作,实现多中心数据对接。结果:建立了包含603个字段的骨肿瘤标准数据集并出版、建立了骨肿瘤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包括完整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及可视化功能。数据类别包括患者的电子病案信息,实验室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信息,影像学信息,手术信息,病理信息及放化疗记录等模块。患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经脱敏加密后,可导出供进一步研究使用。自2015至2023年,数据库采集的骨肿瘤病例总数为10 789例;2015年至2019年,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骨肉瘤队列112例,并绘制了患者的五年生存曲线,五年生存率为68%。结论:通过建立区域级的骨肿瘤专病大数据网络和数据共享平台,及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标准,包括数据标准、安全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等,可为我国骨肿瘤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及高效的新方案,为骨肿瘤规范化诊疗及新技术提供研发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