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山西省蒙古黄芪适宜性区划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掌握影响蒙古黄芪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对蒙古黄芪在山西省适宜区分布进行预测,为山西省蒙古黄芪资源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山西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收录的蒙古黄芪样点经纬度信息,查询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及检索文献记录补充,将筛选后的347个蒙古黄芪样点分布数据和环境因子添加到最大熵(MaxEnt)模型中运行,筛选出影响蒙古黄芪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及贡献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山西省蒙古黄芪生态适宜区进行划分.结果 建立的MaxEnt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9,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共筛选出19个环境因子,其中气候因子是影响蒙古黄芪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其次是生物因子与地形因子,土壤因子的影响最小.山西省蒙古黄芪潜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省内北部山区,呈现从北到南适宜等级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山西省蒙古黄芪最适宜区面积为15 424 km2,适宜区面积为19 856 km2,次适宜区面积为59 436 km2,不适宜区面积为61 894 km2.结论 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山西省蒙古黄芪适宜区分布状况,对山西省蒙古黄芪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布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绵羊腰椎CT纹理参数与骨质疏松关系的体外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绵羊体外腰椎骨质疏松模型,寻找具有鉴别意义的纹理参数并与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的骨密度、骨灰分密度及骨灰度建立回归公式联系.方法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溶液(0.4916 mmol/L)浸泡法,对120例绵羊腰椎L1~L3三联椎体进行浸泡脱钙,去除肌肉及附件骨,随机分成4组(A、B、C、D组),每组30例,室温下浸入10%甲醛溶液中24 h防腐.A、B、C、D组分别浸入制备好的EDTA-Na2溶液中脱钙0、4、9、15 d制备体外骨质疏松模型.对上述腰椎进行薄层CT扫描和DXA骨密度测量,并测量每个椎体的体积和椎体干重,之后于马弗炉中1100℃恒温煅烧6 h,测量骨灰分重量,计算骨灰分密度和骨灰度.采用MaZda纹理分析软件对上述CT图像椎体骨松质进行纹理分析,分别采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交互信息及三者的联合方法(FPM)进行纹理特征筛选,采用原始数据分析(RDA)、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分类分析(LDA)和非线性分类分析(NDA)对4组骨密度进行分类分析.对上述方法筛选的纹理参数分别与骨密度、骨灰度和骨灰分密度行相关分析,寻找与其相关性最强的纹理参数.以相关性最强的纹理参数为自变量,以骨密度、骨灰度和骨灰分密度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回归方程.结果 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CT图像显示骨皮质逐渐变薄,骨松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稀疏.FPM结合NDA的鉴别能力最强,错判率仅为2.5%.其中灰度共生矩阵中的对比度(Contrast)与骨灰度呈强负相关(r=-0.938).灰度共生矩阵中的熵(Entropy)与骨灰分密度(r=-0.927)和骨密度(r=-0.896)呈强负相关.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表示为:骨灰度=0.692-0.002×Contrast,骨灰分密度=0.802-0.121×Entropy,骨密度=1.301-0.200×Entropy.结论 绵羊腰椎CT薄层图像的部分纹理参数与骨密度相关参数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以建立回归公式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鱼腥草挥发性成分"印迹模板"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对 144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鱼腥草根部挥发性成分"印迹模板"的定量分析,阐明其特征,为中药印迹质量评价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验依据.方法 采集全国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鱼腥草,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取根部挥发油,通过GC-MS法获得指纹图谱并建立相应的成分数据库.对各批鱼腥草挥发性成分"印迹模板"进行定量表征,获得其分子连接性指数(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ex,MCI)、物芯指数(core index,CI)、总量统计矩参数、信息熵、信息量等参数.结果 各批样品化学成分种类、数目、含量有较大差异,各批样品间峰面积、信息量变化很大(RSD值分别为 68.67%、79.72%),峰数变化较大(RSD值为 22.03%);而信息熵、总量统计一阶矩、物芯指数(Xvp零阶、Xvp一阶、Xvp二阶)的变化不大(RSD值分别为 16.17%、13.32%、5.46%、6.38%、6.03%).结论 鱼腥草生长过程中以"印迹模板"为中心修饰而成的具体成分及含量是随时随域变化,整体表现为"变"与"不变"规律,其印迹性质量评价可为中药更全面准确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癌放疗患者症状性放射性肺炎预测的CT影像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肺癌患者放疗前的CT影像组学特征,综合临床信息与放疗剂量学特征,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放疗的10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与剂量学资料。获取这些患者放疗前胸部CT影像,勾画双侧正常肺组织结构,提取250种影像组学特征。用单因素分析研究临床、剂量学特征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收集所有影像组学特征、临床和剂量学特征作为潜在预测因子,通过LASSO回归机器学习方法筛选特征,并得到肺炎预测模型。然后根据筛选的特征建立放射性肺炎发生风险的列线图。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症状性放射性肺炎与双侧正常肺组织的平均肺剂量(MLD)、 V20 Gy和 V30 Gy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t=2.20、2.34、2.93, P<0.05)。在综合所有影像组学特征、临床和放疗剂量学特征后,本研究共筛选出4个特征,为肺的剂量体积百分数 V30 Gy,和3个影像组学特征,包括灰度共生矩阵类别的熵特征、小波变换直方图类别的均值及中位数特征。基于这些特征所构建的肺炎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7。绘制了可根据特征值给予个体化的风险预测与提前干预的列线图。 结论:放疗前的CT影像组学结合剂量学特征可用于预测症状性肺炎的发生,可望为临床提前干预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结构信息和直觉模糊集的图像相似度测度法在放疗摆位验证中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提出基于结构信息和直觉模糊集的图像相似度测度法,并对放疗计划定位CT图与CBCT图进行相似性测度以客观定量衡量摆位误差。方法:选取鼻咽癌和盆腔部肿瘤患者各1例,提取其计划CT图像及CBCT图像,在鼻咽癌患者横截面与矢状面、盆腔部患者横截面与冠状面上,人为模拟了5种不同程度的摆位误差,同时运用相关系数、均方误差、图像联合熵、互信息以及本文相似度测度法对误差进行比较测量。结果:5种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描述误差。对比其他方法,相似度测度法随着误差增大表现出更强烈的变化趋势:鼻咽癌横截面5种误差递增结果归一化后为0.553、0.683、1.055、1.995、5.151,矢状面为1.171、1.618、1.962、1.790、3.572;而其他方法结果归一化后为0~2间,且同一方法不同误差的结果变化较小。另外,该方法对软组织误差更敏感。结论:基于结构信息和直觉模糊集的图像相似度测度法衡量结果与人眼感知更一致,可一定程度上客观量化了包括骨性标记与软组织的误差,其反映的软组织偏差对个体化精准放疗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风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生态位模型分析并预测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风险,为精准防控措施的制定和疫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自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甘肃省2015 - 2021年报告的内脏利什曼病病例,获取病例分布点经纬度坐标以及区域内19个气候变量、5个地理变量和2个社会经济变量数据。基于生态位模型,采用最大熵算法(MaxEnt)构建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风险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模型性能评价,并对构建模型的各环境变量进行重要性评估,以及预测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传播风险分布区域。结果:2015 - 2021年甘肃省共报告368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其中,89.13%(328/368)集中在陇南市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2017年病例数达到高峰(79例,21.47%)。构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AUC = 0.985)。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分布的主要气候变量为最冷季度平均温度(贡献值为3.1),地理变量为土地利用类型(贡献值为52.6)和植被覆盖类型(贡献值为8.5),社会经济变量为人口数(贡献值为14.3)。传播风险分布结果显示,高、中、低风险区从甘肃省南部向西北部呈现逐渐过渡的接壤分布特点。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甘肃省陇南市中南部和甘南州南部,占全省面积的0.18%;中、低风险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0.48%和2.47%,无风险区占96.87%。结论:生态位模型预测甘肃省内脏利什曼病传播呈现点状分散、局部高聚集性分布特征,应加强对陇南市和甘南州等高风险区的监测和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功能磁共振成像时域功能熵及其在脑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熵,这一原本热力学概念被引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中,用于度量时间尺度上的规律性和不可预测性。时域功能熵和功能连接之间存在负的时空线性相关,被认为是大脑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标,能提供区域灌注、低频波动幅度所不能提供的信息。作为大脑功能信号的一项基本特征,fMRI的时域功能熵已用于揭示意识、衰老等生理和病理状态(如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自闭症谱系障碍、成瘾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为认识脑疾病提供了新的利器。本篇文章从fMRI时域功能熵及其分析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生理基础及意义、临床应用和未来方向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以期能为相关专业领域的同道们进一步了解功能熵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呼吸学科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呼吸专科"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4个维度的精细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发基于医疗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系统,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参考国内多个呼吸专科影响力排行榜的评价指标及文献,采用头脑风暴法、两轮德尔菲法及层次—熵权法,建立了涵盖医疗(权重占比30%)、教学(15%)、科研(40%)和人才培养(15%)4个维度(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及73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借助医疗大数据技术与信息化手段,研发了相应的精细化管理系统,并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使用1年后,将该系统整合的2018年(使用前)和2019年(使用后)呼吸学科13个专业组、共248名成员4个维度的相关数据,应用该系统内嵌的精细化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该系统应用前后两年间该学科4个维度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各专业组间的变化情况。结果:与2018年相比,2019年呼吸学科整体综合得分增长率达30%;4个维度分项得分也呈增长态势,其中,科研方面增长最明显,增长率高达136%,其次为人才培养,增长率为32%;并且13个专业组2019年的综合得分普遍高于2018年,但增幅不同,增长率为2%~135%。结论: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呼吸学科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全面、直观和量化展示学科整体和各个专业组在医疗、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4个维度的发展现状及专业组间的差异,为学科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治疗的用药规律和组方原则。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3月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支援河北省新冠定点医院期间收治且临床确诊为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中药用药频次和处方信息等,将信息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数据的挖掘与分析通过该软件的集成关联规则及复杂熵聚类等分析方法实现,包括对每味药物使用频次、药物归经和性味以及组方规律的分析,同时衍化出新处方。结果:共纳入564例患者(即564张处方),涉及中药200味,其中普通型新冠肺炎357例,无症状感染207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女性比例较高,高发年龄段为51~70岁;无症状感染者性别则无明显差别,高发年龄段为1~20岁。大部分患者以头重、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低热、咳痰,两种类型患者的主要舌苔和脉象相似。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所用中药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甘草(326次)、茯苓(264次)、半夏(263次)、杏仁(236次)、黄芩(229次)、石膏(205次)、藿香(201次)、陈皮(194次)、麻黄(184次)、柴胡(163次),无症状感染者则为黄芩(174次)、甘草(142次)、神曲(137次)、藿香(127次)、半夏(114次)、柴胡(100次)、厚朴(91次)、苍术(89次)、赤芍(84次)、黄芪(83次)。两种类型患者用药均以温、寒、平药物为主,性味以辛、苦、甘为主,用药归经均以肺、脾、胃为主,高频药物组方均以化浊解毒药物为主。同时衍化出用于普通型新冠肺炎的新处方7张,用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新处方4张。结论:浊毒疫戾是新冠肺炎发生发展的基本病因,化浊解毒为基本治则;在此基础上,对于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应同时兼顾解表、清热、化痰、止咳药等对症治疗,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则应更侧重于扶正祛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颜色迁移算法对褪色乳腺癌HE切片的保护性修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病理图像的颜色迁移算法对褪色乳腺癌HE切片的保护性修复。方法:筛选2014—2016年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褪色乳腺癌HE染色切片20张作为形状图像,选用2022年乳腺癌HE染色石蜡切片5张作为颜色图像。数字化扫描后,应用颜色迁移算法修复褪色图像的颜色。依据HE制片质量基本标准对恢复后图像进行颜色评价,应用图像质量评估指标自然图像质量评价器(natural image quality evaluator,NIQE)、信息熵(entropy)、平均梯度(average gradient,AG)对恢复后图像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修复后图像符合HE制片质量基本标准,评分较修复前升高(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颜色迁移算法修复后,图像的NIQE值下降( P<0.01),Entropy值上升( P<0.01),AG值上升(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分区域颜色迁移算法对褪色乳腺癌HE染色切片进行颜色修复,明显恢复了细胞核与细胞质染色对比,有效保留了细胞核等重要结构的颜色,提高图像的质量,恢复其诊断及教学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