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前像差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物理学概念波前像差不断推广用于眼科临床,指导视觉矫正及其与视觉质量密切相关的工作,尤其在角膜屈光手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理解和掌握波前像差等基本概念的临床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对波前像差的定义、常用表达方法、临床意义、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等进行概述,旨在帮助眼科医师提升应用波前像差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是视觉通路中最重要的一类神经细胞,其轴突组成的视神经是视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唯一通路,对RGC的形态学特性、基因表达特性、空间分布特性以及功能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汇总相关研究进展,对RGC的分类、目前已明确的RGC类型以及不同损伤下不同类型RGC的损伤特点进行综述,为全面了解RGC的生理学、病理学特征和视神经损伤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结构信息和直觉模糊集的图像相似度测度法在放疗摆位验证中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提出基于结构信息和直觉模糊集的图像相似度测度法,并对放疗计划定位CT图与CBCT图进行相似性测度以客观定量衡量摆位误差。方法:选取鼻咽癌和盆腔部肿瘤患者各1例,提取其计划CT图像及CBCT图像,在鼻咽癌患者横截面与矢状面、盆腔部患者横截面与冠状面上,人为模拟了5种不同程度的摆位误差,同时运用相关系数、均方误差、图像联合熵、互信息以及本文相似度测度法对误差进行比较测量。结果:5种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描述误差。对比其他方法,相似度测度法随着误差增大表现出更强烈的变化趋势:鼻咽癌横截面5种误差递增结果归一化后为0.553、0.683、1.055、1.995、5.151,矢状面为1.171、1.618、1.962、1.790、3.572;而其他方法结果归一化后为0~2间,且同一方法不同误差的结果变化较小。另外,该方法对软组织误差更敏感。结论:基于结构信息和直觉模糊集的图像相似度测度法衡量结果与人眼感知更一致,可一定程度上客观量化了包括骨性标记与软组织的误差,其反映的软组织偏差对个体化精准放疗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光遗传学工具Channelrhodopsin-XXM2.0和 PsCatCh2.0恢复视觉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光遗传学工具Channelrhodopsin-XXM2.0 (XXM2.0)、Channelrhodopsin- PsCatCh2.0 ( PsCatCh2.0)的光敏感性及动力学特征,分析其是否可用于光遗传学视觉功能的恢复。 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XXM2.0和 PsCatCh2.0的基因片段连接到包含抗氨苄青霉素筛选基因和报告基因的载体pCIG (c)-msFoxn3上,形成新质粒pCIG (c)-msFoxn3-XXM2.0、pCIG (c)-msFoxn3- PsCatCh2.0。将构建的新质粒转染到HEK 293T细胞上,用HEKA膜片钳系统行全细胞模式记录对光反应。在2.7×10 16、4.7× 10 15、6.4×10 14 photons/ (cm 2·s)的光强下记录电流大小;在2.7×10 16 photons/ (cm 2·s)光强下刺激XXM2.0、 PsCatCh2.0并让其充分恢复,在Clampfit 10.6软件中分析开放和关闭时间常数;在相同光强下,设置2~ 32 Hz的光脉冲刺激,记录XXM2.0、 PsCatCh2.0的响应情况,并在重复光刺激后间隔4000 ms和200 ms来分析电流衰减情况。组间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在XXM2.0、 PsCatCh2.0序列两端引入限制性内切酶位点EcoRⅠ和EcoRⅤ,酶切后通过T4 DNA连接酶成功构建新质粒pCIG (c)-msFoxn3-XXM2.0和pCIG (c)-msFoxn3- PsCatCh2.0,并转染表达在HEK 293T细胞上。XXM2.0和 PsCatCh2.0均表现出光强依赖性,光强越大电流越大。在视网膜安全阈值内的光强6.4×10 14 photons/ (cm 2·s)刺激下,XXM2.0和 PsCatCh2.0仍产生较大电流,分别为(92.8±142.0)、(13.9±5.6)pA;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4、1.24, P=0.28、0.29)。XXM2.0、 PsCatCh2.0的开放时间常数分别为(23.9±6.7)、(2.4±0.8)ms,关闭时间常数分别为(5 803.0±568.2)、(219.9±25.6)ms;两者比较,XXM2.0开放时间常数、关闭时间常数均较 PsCatCh2.0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10、31.60, P=0.00、0.00 )。在响应频率方面,XXM2.0和 PsCatCh2.0均能很好地响应32 Hz的高频率脉冲光刺激,并在较长时间(4000 ms)和较短时间(200 ms)间隔的重复光刺激后均保持较小的电流衰减率。 结论:XXM2.0和 PsCatCh2.0均可在对视网膜安全的光强条件下被激活,并都能以较低的电流衰减来响应高频率(至少32 Hz)的脉冲光刺激,均满足利用光遗传学来恢复视觉功能所需的光敏蛋白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枢前庭信号的时空编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前庭信号在大脑皮层中广泛分布,并呈现复杂的时空动力学特性,为和其他感觉信息如视觉等整合带来挑战。目前的研究表明,一方面在单细胞层面,前庭信号的空间调谐并不总是与视觉一致,并且其空间参考系涵盖头、身体和世界中心,与眼参考系为主导的视觉分离明显。另一方面,中枢前庭信号具有加速度、速度、变加速度等多种时间动力学成分,远复杂于以速度为主导的视觉信号。本文阐述了近年中枢前庭信号时空编码及其与视觉整合方面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工晶状体的偏心和倾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理想的人工晶状体(IOL)位置是居于囊袋内且中心与视轴重叠。但由于患者眼部解剖结构、IOL特性和手术操作等因素,IOL可能发生偏心和倾斜,影响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准确测量晶状体和IOL偏心和倾斜状态有助于术前指导IOL选择,术后评价IOL在眼内的稳定性,并探讨IOL偏心和倾斜与视觉质量的关系。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针对IOL偏心和倾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晶状体和IOL位置测量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提高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水平。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52-5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眼像差补偿特性与视觉质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眼波前像差是客观视觉质量的一种评价指标。近年来人眼波前像差之间的补偿作用与视觉质量的关系受到关注。各像差之间、角膜像差与眼内像差之间、角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存在相互补偿关系,视觉神经系统会对人眼像差做出补偿。像差补偿特性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不同分析区域下像差补偿特性也不相同。屈光手术及角膜接触镜等视觉矫正方式会改变人眼的像差补偿关系,其导致的像差补偿关系改变可能会对视觉质量产生影响,了解人眼的像差补偿特性与人眼视觉质量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不仅要基于现有像差,还要了解人眼像差的补偿特性对像差进行个性化矫正,以提高矫正后的视觉质量。本文将人眼像差补偿特性与视觉质量关系的研究进展及意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视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的视觉障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儿童神经眼科病变破坏脑与眼球之间的协调性,分型众多,常见临床表现包括视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眼外观异常、代偿头位等,常伴神经心理发育障碍。由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特性,传入、传出性视觉障碍往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先天性及获得性视觉障碍早期易被临床医师忽略,重视儿童神经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十分重要。早期诊断儿童神经眼科疾病,早期给予精准治疗和干预,可促进患儿发育并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尿病小鼠早期视觉功能损伤与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糖尿病小鼠早期视觉功能损伤及其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方法:将20只SPF级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糖尿病组小鼠经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前及造模后1、2、3周检测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和体质量,并于造模后4周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以评估糖尿病模型建立情况。造模后4周,采用视网膜电图(ERG)分别记录小鼠暗适应下光刺激强度分别为0.01、3.0 cd·s/m 2的ERG反应,并于明适应10 min后记录光强度为3.0 cd·s/m 2的ERG反应评估小鼠视网膜功能;采用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测小鼠的眼底表现;采用视觉水迷宫检测小鼠光栅辨别截止频率以评估小鼠的视觉功能;采用在体电生理技术检测小鼠初级视觉皮层(V1)神经元的空间频率调谐曲线并统计神经元的最大发放强度、自发放强度、最优空间频率、截止频率、带宽等以评估小鼠的神经元功能。 结果:糖尿病组10只小鼠均造模成功。造模后4周,糖尿病组小鼠暗适应光强度为0.01 cd·s/m 2的b波振幅、光强度为3.0 cd·s/m 2的a波和b波振幅以及明适应10 min后光强度为3.0 cd·s/m 2的b波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眼底超广角成像检查显示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未见明显血管改变;视觉水迷宫检测小鼠光栅辨别能力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小鼠截止频率为(0.45±0.06)c/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58±0.05)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0, P<0.05);在体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小鼠视觉皮层V1区的神经元最大发放强度为4.29(2.60,8.33)spikes/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7.10(4.34,11.6)spikes/s,最优空间频率、截止空间频率、带宽分别为0.03(0.02,0.05)、0.07(0.05,0.12)和0.14(0.07,0.22)c/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41(0.03,0.05)、0.10(0.07,0.14)和0.14(0.10,0.26)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4.29、-3.22、-3.19、-2.19,均 P<0.05)。 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血管病变尚未出现时视觉功能即可出现异常,这种功能异常与视觉皮层V1区的神经元功能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共现网络分析和预测白化病共表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分析白化病表型特征及其关联性.方法 从PubMed数据库中获取2023年6月10日前白化病相关研究文献,从其摘要文本中抽取表型实体,构建表型共现网络.采用GePhi和VOSviewer软件分析网络的整体特征和表型聚类情况.采用Apriori算法挖掘表型间的关联规则.使用AA指数进行链路预测,预测可能的白化病表型组合.结果 白化病表型共现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眼球震颤、皮肤色素减退和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是其主要表型.白化病表型异常主要分为5大类,包括视觉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异常、皮肤和毛发系统异常、神经系统异常、呼吸和消化系统异常.多种眼部异常均与眼球震颤共现.白化病可能出现的异常表型组合包括肺炎与皮肤色素减退、视网膜中央凹发育不良和视神经萎缩等表型组合.结论 预测并分析白化病的表型特征及表型间的关联规律,以及白化病患者可能出现的表型共现情况,可为确定白化病的研究方向及识别、诊断、预判白化病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