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纹理分析联合机器学习对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CT纹理分析联合机器学习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图像资料,比较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组(n=78)和未出血组(n=122)之间CT梗死区形态参数的差异,在CT图像上提取梗死区域的纹理特征参数,分别基于纹理、形态特征构建多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及是否为多发梗死灶等形态特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纹理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能更好的预测出血性转化,整体效能高于形态特征模型,其中XGBoost和CatBoost预测效能最高.结论 基于CT纹理分析可有效预测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定量磁共振评估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骨质疏松症是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除了骨矿化成分之外,骨微结构及微环境的变化对骨的完整性同样重要.常规MRI测得的信号强度比可用于脊柱手术患者的骨质疏松筛查,使用超短回波时间磁共振成像可以定量评估骨孔隙度、胶原基质、骨的矿化成分等,利用水脂分离技术能测量骨髓脂肪含量、组成以及T2*值,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技术反映骨髓灌注情况,人工智能技术如纹理分析及深度学习进一步发展了MRI技术,本文总结了近期使用磁共振方法评估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磁共振T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特征参数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特征参数在诊断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某院收治的50例PMOP患者(作为骨质疏松组)的临床资料,另选择50例绝经后骨量正常(骨密度>120 mg/cm3)的体检者为骨量正常组和50例绝经后骨量减少(80 mg/cm3<骨密度<120 mg/cm3)者为骨量减少组.3组均行磁共振腰椎常规序列及T2*mapping扫描,提取图像纹理特征.对比3组腰椎T2*值及纹理特征参数(能量、对比、相关、逆差距及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腰椎T2*(值、纹理特征参数与女性发生POMP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女性发生PMOP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ROC曲线分析T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特征参数对PMOP的诊断效能,构建发生POMP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3组腰椎T2*值、能量、对比、相关、逆差距及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腰椎T2*值、对比及熵与发生POM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能量、相关及逆差距与发生POM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T2*值、能量、对比、相关、逆差距及熵均为POM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T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特征参数诊断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项参数诊断.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女性发生POMP的概率为75.00%,经验证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能力和净获益率.结论:磁共振T2*mapping序列联合纹理特征参数对女性发生POMP的诊断效能良好,T2*值、能量、对比、相关、逆差距及熵可作为临床筛选POMP高危人群的敏感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绵羊腰椎CT纹理参数与骨质疏松关系的体外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建立绵羊体外腰椎骨质疏松模型,寻找具有鉴别意义的纹理参数并与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的骨密度、骨灰分密度及骨灰度建立回归公式联系.方法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溶液(0.4916 mmol/L)浸泡法,对120例绵羊腰椎L1~L3三联椎体进行浸泡脱钙,去除肌肉及附件骨,随机分成4组(A、B、C、D组),每组30例,室温下浸入10%甲醛溶液中24 h防腐.A、B、C、D组分别浸入制备好的EDTA-Na2溶液中脱钙0、4、9、15 d制备体外骨质疏松模型.对上述腰椎进行薄层CT扫描和DXA骨密度测量,并测量每个椎体的体积和椎体干重,之后于马弗炉中1100℃恒温煅烧6 h,测量骨灰分重量,计算骨灰分密度和骨灰度.采用MaZda纹理分析软件对上述CT图像椎体骨松质进行纹理分析,分别采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交互信息及三者的联合方法(FPM)进行纹理特征筛选,采用原始数据分析(RDA)、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分类分析(LDA)和非线性分类分析(NDA)对4组骨密度进行分类分析.对上述方法筛选的纹理参数分别与骨密度、骨灰度和骨灰分密度行相关分析,寻找与其相关性最强的纹理参数.以相关性最强的纹理参数为自变量,以骨密度、骨灰度和骨灰分密度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回归方程.结果 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CT图像显示骨皮质逐渐变薄,骨松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稀疏.FPM结合NDA的鉴别能力最强,错判率仅为2.5%.其中灰度共生矩阵中的对比度(Contrast)与骨灰度呈强负相关(r=-0.938).灰度共生矩阵中的熵(Entropy)与骨灰分密度(r=-0.927)和骨密度(r=-0.896)呈强负相关.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表示为:骨灰度=0.692-0.002×Contrast,骨灰分密度=0.802-0.121×Entropy,骨密度=1.301-0.200×Entropy.结论 绵羊腰椎CT薄层图像的部分纹理参数与骨密度相关参数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以建立回归公式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治疗前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CSCC)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淋巴结转移状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中心2013年1月至2022年2月的265例接受NACT并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LACSCC患者病例及影像,中心1的数据用于模型训练,中心2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所有患者NACT治疗前行盆腔MRI检查.于矢状位T2加权成像(sagittal T2-weighted imaging,Sag_T2WI)、轴位弥散加权成像(axial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x_DWI)和延迟期矢状位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sagittal T1-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Sag_T1C)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K最佳(K-Best)及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降维并筛选出与淋巴结转移强相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每个序列筛选后的组学特征构建三个单序列模型,在所有特征间作相关性分析,排除高度相关的组学特征,并对临床变量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融合临床变量及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临床-影像组学的组合模型,比较模型间性能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及临床效能.结果Sag_T2WI、Ax_DWI、Sag_T1C三个序列分别筛选出6、3、7个与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的组学特征,其中2个形状特征和10个纹理特征被纳入组合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I评估的淋巴结状态是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与单序列模型相比,组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诊断能力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8[95%(confidence interval,CI):0.785~0.912]、78.2%、74.4%和0.827(95%CI:0.737~0.917)、80.8%、69.4%.DCA显示如果风险阈值超过60%,则用组合模型预测LACSCC患者NACT后淋巴结状态可获得较大的临床效益.结论基于治疗前MRI,联合Sag_T2WI、Ax_DWI、Sag_T1C三个序列的组学特征及临床信息对LACSCC患者NACT后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自体外周血有核细胞注射改善眶周皱纹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真皮、皮下注射自体外周血有核细胞改善眶周皱纹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医疗美容科收治要求改善眶周皮肤细纹的女性患者18例,年龄22~53(39.6±7.9)岁。抽取血液进行负收集混合法,分离纯化出自体有核细胞和血液活性成分,并均匀注射至患者眶周皮肤。单次治疗后用VISIA图像分析系统对治疗前后的眶周皱纹进行满意度评分,将所得分值进行对比分析,并记录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随访,治疗前患者VISIA眶周静态皱纹(22.09±8.21)分,治疗1个月后分值降至(18.31±7.84)分,治疗前后评分差异(-3.77±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50, P<0.05),患者满意17例;随访3个月后满意15例。8例患者眶周皮肤纹理、质地、毛孔状态均得到改善。 结论:自体外周血有核细胞注射可改善眶周皮肤细纹、患者满意度高、几乎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常规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1例垂体大腺瘤患者完整资料,根据术中垂体瘤质地分为质软组( n=58)与质硬组( n=43),按照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组( n=72)和验证组( n=29)。所有患者均行垂体常规MRI扫描。使用ITK-SNAP软件逐层手动勾画T 1加权像(T 1WI)、T 2加权像(T 2WI)和T 1WI增强图像上肿瘤感兴趣区(ROI)并进行三维融合,然后导入AK软件提取纹理特征;利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进行特征选择和建立影像组学标签,并用100次留组交叉验证(LGOCV)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T 1WI、T 2WI、T 1WI增强和联合序列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曲线下面积(AUC)(95 %CI)分别为0.91(0.84~0.98)和0.90(0.78~1.00)、0.86(0.78~0.95)和0.83(0.64~1.00)、0.90(0.83~0.97)和0.89(0.77~1.00)以及0.92(0.85~0.98)和0.91(0.79~1.00)。DCA表明T 1WI、T 2WI、T 1WI增强和联合序列模型均具有较好净获益。 结论:常规MRI的T 1WI、T 2WI、T 1WI增强和联合序列模型均具有很高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的效能,为探索预测垂体大腺瘤质地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体积CT纹理分析预测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全体积CT纹理分析(CTTA)预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门诊行ESWL治疗的8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ESWL术后2周复查,未见结石残留或者残留结石长径<3 mm者纳入成功组(53例),否则纳入失败组(33例)。提取整个结石全体积的每一个像素CT值,计算出全体积CT纹理参数。分析全体积CT纹理参数和ESWL疗效的相关性。结果:ESWL的治疗成功率为61.63%。结石HU值、结石体积与ESWL的疗效显著相关(均 P<0.05)。成功组的全体积CT纹理参数中75百分位数和熵、均值、中值、全距、极大值、和、25百分位数、75百分位数均低于失败组(均 P<0.05)。 结论:全体积CT纹理参数中,熵、均值、中值、全距、极大值、和、25百分位数、75百分位数有望被用来预测ESWL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T纹理分析参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伴发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CT纹理分析(computed tomography texture analysis,CTTA)参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伴发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HT伴发甲状腺结节患者110例均行CTTA,统计CTTA参数(熵值、峰态及偏度),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一般临床特征及CTTA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CTTA参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病理检查,110例HT背景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恶性43(39.09%)例,其中乳头状癌22例、滤泡癌13例、髓样癌6例、恶性淋巴瘤2例;良性67(60.9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HT结节20例、甲状腺腺瘤8例、局灶性炎症7例。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钙化占比均高于良性患者( t/ χ2=13.167、18.364、20.180、17.621, P均<0.001);HT背景下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CTTA参数峰态、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33、1.382, P=0.105、0.170);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熵值高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62, P<0.001)。经ROC分析显示,熵值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Cut-off值为6.28,AUC值分别为0.909,95% CI为0.839~0.955,灵敏度为86.05%(37/43),特异度为88.06%(69/67)。 结论:HT伴发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CTTA参数具有一定差异,且CTTA参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后内镜下表现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预测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后内镜下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确诊U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前后内镜下出血、血管纹理、糜烂和溃疡程度分别分为进展[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评分高于治疗前]组和未进展(治疗后UCEIS评分不高于治疗前)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预测UC治疗后内镜下表现的意义。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结果:按治疗前后内镜下出血严重程度分为进展组(12例)和未进展组(56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均高于未进展组[(375.58±154.30)×10 9/L比(288.22±103.76)×10 9/L、(9.29±1.13) fL比(8.52±1.29) 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0、2.08, P=0.019、0.049)。按治疗前后内镜下血管纹理改变分为进展组(9例)和未进展组(59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体积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未进展组[(9.58±1.18) fL比(8.54±1.26) fL、(41.49±5.08) g/L比(36.63±6.14) g/L],基线CRP低于未进展组[2.26 mg/L(0.95 mg/L)比8.64 mg/L(26.08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2、2.32, z=-2.27; P=0.022、0.047、0.045)。按治疗前后内镜下糜烂和溃疡严重程度分为进展组(16例)和未进展组(52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CRP和ESR均低于未进展组[2.21 mg/L(5.26 mg/L)比10.63 mg/L(29.97 mg/L)、14.50 mm/1 h(15.25 mm/1 h)比17.00 mm/1 h(11.00 mm/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64、-2.42, P=0.001、0.020)。基线血小板计数评估UC治疗后内镜下出血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336×10 9/L(灵敏度=0.636,特异度=0.852,曲线下面积=0.698);基线CRP评估UC治疗后内镜下糜烂和溃疡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3.44 mg/L(灵敏度=0.750,特异度=0.727,曲线下面积=0.727)。 结论:UC患者基线血小板体积、血清白蛋白和ESR对UC患者治疗后内镜下黏膜变化有提示意义,基线血小板计数和CRP可预测UC患者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