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555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4例,女211例;年龄为(64±8)岁。观察指标:(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采用对应的统计学检验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前进法。 结果:(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555例患者中,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40%(91/555)。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培养细菌5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3株,革兰氏阳性菌 3株,真菌3株,包括多重耐药菌20株。53株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18株(12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8株(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6株(2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各2株(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粘质沙雷菌、克氏柠檬酸杆菌、纹状棒杆菌、奇异变形菌、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3株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肺炎链球菌1株。3株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或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分别为12、12、11、9、8、6、5株;1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上述指标分别为0、1、1、1、2、0、2株。(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广东地区血液内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广东省50家医院血液内科血标本来源细菌的构成和耐药性,了解血液内科血流感染(BSI)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基于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平台,对2019年广东省50家医院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和ICU由血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O)检出率进行分析,同时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特征分儿童组(≤14岁)和成人组(>14岁)进行分析。参考CLSI 2019年M100文件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收集广东省50家医疗机构(三级医院48家)血液内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三个科室各1618、1026、3626株血标本分离菌完整微生物信息资料。其中血液内科革兰阴性杆菌占71.8%,革兰阳性球菌占28.2%。血液内科分离前5位细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群。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19.7%和80.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无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群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6.9%,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率均超过25.0%。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儿童组耐药率普遍高于成人组。成人组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4.1%,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超过25.0%,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性超过80.0%,但儿童组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于成人组(11.8%对6.5%)。鲍曼不动杆菌无对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科室之间比较,ICU和呼吸内科血标本革兰阳性球菌比例高于血液内科。呼吸内科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最低,分别为0.3%和3.7%。血液内科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最低,分别为8.3%和25.8%。ICU整体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都最高。结论:血液内科血标本来源细菌构成比与重要细菌耐药性与呼吸内科、ICU存在差异,广东地区血液内科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及以草绿色链球菌群为主的链球菌属比例明显高于ICU和呼吸内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AL)化疗后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13例AL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L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死亡或感染性休克)的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筛选AL化疗后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列线图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313例AL患者中,总病死率为4.2%(13/313),血流感染全因病死率为3.5%(11/313)。313例中,革兰阴性菌感染254例(81.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15例(45.3%)、肺炎克雷伯菌80例(31.5%)和铜绿假单胞菌29例(11.4%),死亡10例(3.9%);革兰阳性球菌感染51例(16.3%),主要为链球菌属22例(43.1%)、葡萄菌属20例(39.2%)、屎肠球菌7例(13.7%),死亡0例;真菌感染8例(2.6%),其中热带念珠菌4例(1.3%)、近平滑念珠菌2例(0.6%)、光滑念珠菌1例(0.3%)、新型隐球菌1例(0.3%),死亡3例(37.5%)。不同治疗阶段、危险分层、敏感抗生素使用时机、发热总时长,以及化疗方案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感染菌是否碳青霉烯类耐药、白血病是否缓解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方案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热总时长≥7 d、敏感抗生素使用时机≥24 h、感染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均为AL化疗后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建立AL化疗后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校准与验证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和区分度。 结论:AL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化疗方案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热总时长较长、敏感抗生素使用时机不佳、感染菌碳青霉烯类耐药为AL化疗后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以这些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不良事件发生有可靠的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小儿肝功能异常176例临床特点和病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其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个月至13岁肝功能异常患儿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法对患儿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检测,采集血液检测其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及甲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并采用血培养法检测和鉴定细菌,同时还进行血遗传代谢和凝血功能等筛查。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结果:176例患儿中,婴儿组肝功能异常者最多,为93例(52.84%),其次为幼儿组43例(24.43%)。发病原因:原发疾病为感染性疾病者138例(78.41%)、非感染性疾病者8例(4.55%)、未检出病原者30例(17.04%);感染性疾病致患儿肝功能异常138例中,病毒感染者为123例(89.13%)、细菌感染者8例(5.80%)、支原体感染6例(4.35%)、弓形虫感染者1例(0.72%)。病毒感染致肝功能异常123例中,巨细胞病毒感为62例(50.41%),其次为EB病毒38例(30.89%),轮状病毒10例(8.13%),肠道病毒71型(EV71)5例(4.07%),肠道通用病毒4例(3.25%),呼吸道合胞病毒2例(1.63%),单纯疱疹病毒和柯萨奇A16病毒各1例(0.81%)。学龄前及以上者均以EB病毒感染为主;年龄>1岁肝功能异常因巨细胞病毒所致比例为37.10%(23/62)、EB病毒感染所致比例为92.11%(35/38),与年龄2个月至1岁的62.90%、7.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9.27, P=0.00)。8例细菌感染致肝功能异常: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肺炎链球菌2例、大肠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遗传代谢病共3例,其中肝豆状核变性2例,糖原累积症1例。小儿肝功能异常特点: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脾肿大和肝脏肿大、咳嗽、腹泻等;转归:治愈98例(55.68%)、好转60例(34.09%),加重17例(9.66%)、死亡1例(0.57%)。 结论:婴幼儿肝功能异常以病毒感染为主,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早期无明显症状,重度者可表现为黄疸和肝脾肿大,主要以轻度为主,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山西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送检血培养的恶性肿瘤患者8 654例,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液培养,采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23.0软件对其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00株(6.9%),其中革兰阴性菌413株(68.8%),革兰阳性菌168株(28.0%);真菌19株(3.2%)。革兰阴性菌前5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7.7%)、肺炎克雷伯菌(14.2%)、阴沟肠杆菌(4.5%)、铜绿假单胞菌(3.0%)、鲍曼不动杆菌(2.5%),革兰阳性菌前5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2%)、屎肠球菌(4.0%)、人葡萄球菌(3.8%)、表皮葡萄球菌(3.5%)、链球菌属(3.0%);2019年至2021年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其他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4.7%(214/226)、100.0%(85/85)、96.3%(26/27),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61.9%(140/226)、17.6%(15/85)、7.4%(2/27),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为62.4%(141/226)、30.6%(26/85)、25.9%(7/27)。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5.5%(1/18)、93.3%(14/15)。葡萄球菌属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肠球菌属细菌以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为主。血培养阳性标本主要分布于血液科与重症监护病房(ICU),非霍奇金淋巴瘤(39株)与急性髓系白血病(12株)为主要病种。 结论:该地区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状况普遍,医院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6至2017年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BRICS)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血液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其耐药性监测,准确掌握我国细菌耐药状况。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BRICS)成员单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有按操作规程分离自血培养的感染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或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性测定。采用WHONET 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集33家成员单位8 1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为2 325株(28.5%),革兰阴性菌5 829株(71.5%)。最常见的前10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 831株(34.7%)、肺炎克雷伯菌1 289株(15.8%)、金黄色葡萄球菌922株(1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05株(7.4%)、鲍曼不动杆菌372株(4.6%)、铜绿假单胞菌315株(3.9%)、屎肠球菌312株(3.8%)、链球菌属237株(2.9%)、阴沟肠杆菌220株(2.7%)和粪肠球菌205株(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34.2%(315/922)和77.7%(470/605),未检测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6%(2/312),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属分别为55.7%(1 576/2 831)、29.9%(386/1 289)、38.5%(15/39);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2%(33/2 831)、17.5%(226/1 289)。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8%(55/372)和5.9%(22/372);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和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分别为1.3%(4/315)和18.7%(59/315)。结论:我国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MRSA的检出率较国内同期其他监测低;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处于较低水平,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呈上升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细菌学与血浆巨噬细胞刺激蛋白表达及肺功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痰细菌学与血浆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表达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长沙市第三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26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加重期患者74例(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患者52例(稳定期组),同期选取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MSP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 1);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痰液进行痰菌培养,并根据痰菌培养结果将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分为革兰阳性球菌组28例、革兰阴性杆菌组31例及真菌组15例,分析痰细菌学与血浆MSP表达、肺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急性加重期组血浆MSP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稳定期组血浆MSP水平高于对照组,急性加重期组FEV 1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革兰阳性球菌组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微球菌3例、草绿色链球菌2例、肺炎链球菌16例;革兰阴性杆菌组主要为:不动杆菌5例、肠杆菌3例、克雷伯菌18例、假单胞菌5例;真菌组主要为:酵母菌15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痰细菌学与血浆MSP表达、肺功能均相关( rho=0.288、0.511; P均<0.05)。 结论:痰细菌学、血浆MSP及FEV 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评估中可能有重要作用,且痰细菌学与血浆MSP表达、肺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静脉联合鞘内应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颅脑手术后患者易出现细菌感染,进而引发脑脓肿、脑炎及脑膜炎等疾病。神经外科中的颅内感染患者主要由手术或外伤引发,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 [1]。鲍曼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属于革兰阴性杆菌,是一种严格需氧、非乳糖发酵的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皮肤、黏膜等部位的正常菌群。此类细菌的繁殖和传播能力较强,临床上易产生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和泛耐药现象,增加了感染后临床用药选择难度(筛选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发感染的敏感药物较难。)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的比率逐年升高,且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也使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强,其治疗难度也相应增高,患者病死率较高 [1,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所致的颅内感染治疗难度及致死率较一般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高,一旦出现此类感染,患者治愈率极低,且国内外成功治疗案例也较少 [3]。本研究选取神经外科ICU 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48例颅内MDR-AB感染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对这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鞘内联合静脉应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治疗MDR-AB临床疗效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皮肤软组织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病灶样本,对其菌种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 121例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6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72株(53.76%),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92株,13.29%)、肺炎克雷伯菌(55株,7.95%)及阴沟肠杆菌(38株,5.49%)等;革兰阳性菌276株(39.8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0株,20.23%)、化脓性链球菌(38株,5.49%)及粪肠球菌(27株,3.90%)等;真菌44株(6.36%),主要为白色念珠菌(19株,2.75%)和热带念珠菌(7株,1.0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53.57%),化脓性链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89.47%,铜绿假单胞菌对呋喃妥因耐药率较高(29.35%),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38.18%)和头孢唑林(36.36%)耐药率较高。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高于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 χ2=5.272, P=0.022)。 结论:该地区皮肤软组织感染中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应结合本地区主要致病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泡灌洗液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模式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2016年至2018年我国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0家三级医院收治的年龄<18岁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泡灌洗液标本,培养分离获得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最低抑菌浓度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菌株来源科室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收集肺泡灌洗液阳性分离菌株1 2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06株(47.7%),革兰阳性菌628株(49.4%),真菌37株(2.9%)。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466株,36.7%)、鲍曼不动杆菌(214株,16.8%)、金黄色葡萄球菌(162株,12.7%)、肺炎克雷伯菌(105株,8.3%)、流感嗜血杆菌(94株,7.4%)、铜绿假单胞菌(79株,6.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7株,5.3%)和大肠埃希菌(47株,3.7%)。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来源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80.1%,428/534),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37.3%,199/534);非ICU来源菌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70.8%,522/737)。ICU和非ICU来源菌株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5.1%(23/51)和43.2%(48/111),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0.9%(6/55)和18.5%(76/41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7.3%(43/75)和33.3%(10/30)。ICU来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于非ICU来源菌株[49.1%(27/55)比25.0%(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8, P=0.04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7.0%(8/47),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76.6%(164/214)。78株流感嗜血杆菌分离自非ICU患儿标本,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57.4%(54/9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均分离自ICU患儿标本,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3.4%(9/67)、3.0%(2/67)、0(0/67)和9.0%(6/67)。 结论:肺炎链球菌依然是我国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是ICU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的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均较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临床经验治疗中应结合临床背景选择合适的初始抗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