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屏风颗粒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玉屏风颗粒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0例ALL患儿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儿维持治疗期间给予常规化疗,联合组患儿维持治疗期间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常规指标、免疫球蛋白(Ig)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辅助性T细胞(Th)水平、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常规组,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IgA、IgM、IgG水平及Th17、Th22细胞水平均高于常规组,Treg细胞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常规组,CD8+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维持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常规组患儿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玉屏风颗粒可增强ALL维持治疗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生化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TP53突变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伴TP53突变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疗效及TP53突变与儿童ALL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骨髓标本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的141例初诊ALL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TP53突变患儿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是否伴TP53突变患儿总生存(OS)和无事件生存(EFS)。结果:141例初诊ALL患儿中5例(3.5%)检出TP53突变,均为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儿中未检出TP53突变,TP53突变者占B-ALL患儿的4.0%(5/126)。TP53突变类型均为单核苷酸变异。5例伴TP53突变的ALL患儿均为男性,中位年龄60个月(16~156个月);初诊时均贫血、乳酸脱氢酶升高,4例皮下出血及高尿酸血症;免疫表型均为前体B细胞型,4例伴有髓系抗原表达。接受规范治疗的4例伴TP53突变ALL患儿中,2例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8.9个月和12.1个月。伴TP53突变ALL患儿的预计15个月EFS率和OS率均低于TP53未突变ALL患儿(37.5%比97.7%, χ2=29.90, P<0.001;37.5%比98.3%, χ2=24.90, P<0.001)。 结论:伴TP53突变ALL患儿以男性、B细胞型多见,早期复发率高,疗效差;TP53突变可能成为预后评估的必要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急性T细胞白血病嵌合抗原受体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占儿童ALL的10%~15%。随着MICM分型、危险度分层及多药联合强化疗的应用,T-ALL患儿的预后已得到改善,但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仍<70%,复发/难治T-ALL总生存率<10%。CDl9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的T细胞治疗儿童难治性复发B-ALL缓解率已达70%~90%,但CAR在难治复发T-ALL中仍面临许多挑战。随着CAR-T细胞及CAR-NK细胞靶向治疗的出现及应用,复发/难治T-ALL的预后将有望得到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表达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1 994例初诊ALL患者的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同时对表达不同融合基因患者的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免疫表型特点及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1 994例ALL患者,中位年龄为12岁(15 d至89岁)。44.3%(884/1 994)的ALL患者检测到15种不同的融合基因,其表达呈现典型的“幂律分布”。(2)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融合基因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48.48%∶18.71%),B-ALL和T-ALL的融合基因分布具有重现性的特点,交叉少见。(3)融合基因的表达高峰分别出现在<1岁、3~5岁和35~44岁;儿童患者融合基因的种类明显多于成人;MLL-FG、TEL-AML1及BCR-ABL1分别是婴儿、儿童和成人患者最常见的融合基因。(4)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以伴随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为主,其中以NRAS和KRAS突变率最高;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B-ALL患者早期标记和B系标记表达有差异;BCR-ABL1阳性患者复杂核型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结论:不同年龄及类型的ALL患者,其融合基因的表达特点明显不同;携带不同融合基因的ALL患者,突变基因、免疫表型及染色体核型特点也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83例新诊断AL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骨髓标本中WT1基因的表达水平。患儿随访至2021年6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6(0~63)个月。结果:183例ALL患儿中,WT1基因阳性130例(71.04%),表达水平1.41%(0.26%,6.73%);WT1基因阴性53例(28.96%)。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非高二倍体和中高危患儿W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而不同性别、染色体核型、肝脾肿大和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患儿WT1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WT1基因阳性和阴性患儿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69%(114/130)比86.79%(46/53)和16.15%(21/130)比18.87%(10/53), P>0.05]。截至随访结束,随访到179例患儿的生存状态,WT1基因阳性患儿生存率与WT1基因阴性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68%(113/126)比86.79%(46/53), P>0.05];WT1基因阳性患儿中复发21例,复发患儿WT1基因水平完全缓解后与初诊时及复发后与初诊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无复发患儿(96例完成检测)完全缓解后WT1基因水平明显低于初诊时[0.17%(0.04%,0.49%)比2.01%(0.41%,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T1基因阳性患儿与WT1基因阴性患儿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1.41%)将WT1基因阳性患儿分成高表达(66例)和低表达(64例),WT1基因低表达患儿与WT1基因高表达患儿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WT1基因在ALL患儿中普遍表达,与患儿的某些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WT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可能预后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脊髓压迫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提高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脊髓压迫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ALL伴脊髓压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为女性,9岁7个月,急性起病,因背痛及面色苍白入院,骨髓涂片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0.82,流式细胞学:可见异常幼稚B淋巴细胞群,占有核细胞57.5%,融合基因:BCR-ABL(p210)阳性;骨髓染色体核型:46,XX,t(3;9;22)(p25;q34;q11)[20];诊断为费城染色体阳性ALL。予CCCG-ALL 2020方案化疗,第6天出现截瘫表现,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诱导化疗期间出现严重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治疗第35天家属放弃治疗。结论:ALL伴脊髓压迫较罕见,大部分早期表现为背痛和(或)双下肢无力,通过核磁共振可确诊,目前缺乏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早期予三联鞘内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阿糖胞苷化疗能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OTCH1与FBXW7基因突变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NOTCH1与FBXW7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临床特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有二代基因测序数据的61例T-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46例,女15例,年龄[ M( Q1, Q3)]为18(11,30)岁。分析T-ALL患者NOTCH1/FBXW7基因突变特征与临床和实验室参数的关系,以及其对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 结果:共34例(55.7%,34/61)患者检出NOTCH1基因突变,其中异二聚体结构域(HD)突变22例(64.7%),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结构域(PEST)突变7例(20.6%),同时存在HD与PEST突变5例(14.7%)。9例(14.8%,9/61)患者检出FBXW7基因突变,其中5例同时存在NOTCH1和FBXW7突变。23例(37.7%,23/61)患者为野生型。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与野生型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 M( Q1, Q3)]分别为76.4×10 9/L(8.3×10 9/L,149.2×10 9/L)、54.1×10 9/L(5.3×10 9/L,156.6×10 9/L),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9.1±27.1)、(99.5±23.1)g/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 M( Q1, Q3)]分别为84.5%(69.0%,91.3%)、60.0%(35.0%,80.0%),SIL-TAL1、HOX11、HOX11L2基因表达率分别为7.9%(3/38)比17.4%(4/23)、18.4%(7/38)比4.3%(1/23)、5.3%(2/38)比13.0%(3/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血小板水平[ M( Q1, Q3)]为60.5×10 9/L(36.8×10 9/L,100.3×10 9/L),低于野生型组患者的116.0×10 9/L(63.0×10 9/L,178.0×10 9/L)( P=0.018)。伴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的基因突变个数[ M( Q1, Q3)]为2.5(1.8,4.0)个,高于NOTCH1/FBXW7野生型组的0(0,1.0)个( P<0.001)。成人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的中位EFS和OS分别为28.0个月(95% CI:7.3~48.7个月)、30.0个月(95% CI:8.9~51.1个月),均优于成人野生型组患者的4.5个月(95% CI:0~11.6个月)、9.0个月(95% CI:0~19.1个月)( P=0.008、0.014);而儿童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中位EFS和OS分别为12.0个月(95% CI:10.4~13.6个月)、19.0个月(95% CI:13.6~24.4个月),儿童野生型组分别为10.0个月(95% CI:8.9~11.1个月)、21.0个月(95% CI:0~51.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673、0.434)。 结论:T-ALL患者NOTCH1/FBXW7基因突变率较高,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减低,且具有较好的EFS和OS,NOTCH1/FBXW7基因突变可能作为成人T-ALL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一个分层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6例不同免疫状态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6例不同免疫状态沙门菌感染患儿的特征及治疗效果,为长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及香港儿童医院治疗及随访的6例沙门菌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追踪随访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例患儿年龄在2个月至17岁。分别为免疫功能正常儿童1例、慢性肉芽肿病2例、镰状细胞病1例,白细胞介素-12(IL-12)受体B1基因缺乏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1例。4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1例表现为肺部感染。合并慢性骨髓炎2例。5例培养出沙门菌(大便培养2例,血培养3例),多重耐药沙门菌3例。2例在使用头孢曲松治疗后好转。1例尚在口服磷霉素及法罗培南治疗中。慢性迁延、再燃2例,需要定期注射美罗培南。2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为慢性肉芽肿,进行体外去T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过程中未出现严重沙门菌感染,目前为移植9个月,未再次出现感染;1例为镰刀状贫血患者,已在美国进行10/10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免疫缺陷患儿感染沙门菌后更加容易出现侵蚀性感染,且容易出现感染迁延反复。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免疫重建有助于治疗原发疾病及清除沙门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KMT2A::CBL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早期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KMT2A::CBL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早期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21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KMT2A::CBL融合基因阳性ETP-ALL患儿的临床资料与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为10岁男性,因皮疹、发热就诊。经骨髓细胞学、免疫分型检查,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示MLL重排阳性,全转录组测序示KMT2A::CBL融合基因阳性,确诊为ETP-ALL。后给予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ALL-2018方案化疗,VDLD(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培门冬酶、地塞米松)方案诱导化疗反应差,CAML(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巯嘌呤、培门冬酶)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后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截至2024年4月(移植后22个月),复查骨髓提示完全缓解。结论:KMT2A::CBL融合基因阳性儿童ETP-ALL恶性程度高,化疗反应差,第1次完全缓解后需考虑尽快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比值的平衡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表达情况及其比值变化规律。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初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5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9(3.1,7.4)岁。分为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治疗后根据疾病转归分为完全缓解组45例,复发/难治组9例,选取20名查体儿童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B-ALL患儿治疗前后和查体儿童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和Th17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并计算Treg/Th17细胞比值。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复发/难治组、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之间Treg、Th17细胞比例及Treg/Th17比值。分别比较完全缓解组和复发/难治组同一患儿治疗前后检测指标差异。 结果:B-ALL患儿治疗前,复发/难治组和完全缓解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6.11±0.48,6.20±1.16)高于对照组(4.89±1.46),Treg/Th17细胞比值(分别为8.34±2.14,5.91±1.92)高于对照组(3.55±1.68),复发/难治组外周血Treg/Th17细胞比值高于完全缓解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ALL患儿治疗后,复发/难治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6.09±0.80)高于完全缓解组(5.25±0.87)及对照组(4.89±1.46),Treg/Th17细胞比值(7.37±1.19)高于完全缓解组(4.22±1.50)及对照组(3.55±1.6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及Treg/Th17细胞比值均低于治疗前,Th17细胞比例(1.38±0.49)高于治疗前(1.14±0.39),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复发/难治组外周血Treg细胞及Treg/Th17细胞比率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ALL患儿外周血存在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升高和Th17细胞比例降低所致的Treg/Th17细胞比值改变,随疾病的缓解而趋于正常。定期检测Treg细胞及Th17细胞比例有助于对B-ALL患儿进行免疫状态监测及预后判断,可能为B-ALL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