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道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OCT)是一种特殊光成像技术,距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因其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特点,被誉为“光学活检”。气道内OCT也有20余年的研究历史,研究者在气道内成像方法上进行了相关探索和改进,主要集中在拓展成像部位和丰富成像内容两个方面。在拓展成像部位方面,已覆盖第0级至第9级支气管;在丰富成像内容上,可额外对气道壁血管、气道内平滑肌、纤维组织和气道顺应性评估。在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就气道内OCT在成像部位和成像内容上的探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癌肿瘤标志物生物传感器检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有效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能够显著降低肺癌患者的病死率。传统的肺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测、痰细胞检测、支气管镜、针活检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侵入性强、操作过程复杂、易出现假阳性、检测指标单一等缺点。肿瘤标志物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的情况,并能监测肿瘤治疗的效果。因此,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早期癌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在临床检验和生物医学等方面,与生物传感器相关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文简略介绍了针对肺癌的传统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近几年来基于免疫学、纳米材料和适配体的光学或电化学肺癌肿瘤标志物生物传感器的相关技术及检测方法,并对肺癌肿瘤标志物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视网膜微血管变化预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仍缺乏敏感、可靠的早期标志物预测DKD的发生、发展,而肾活检虽为“金标准”,但其有创且存在一定风险,难以大面积普查。视网膜血管是糖尿病早期常见的损害靶点,也是人体血管系统中唯一可直视的活体血管,其形态结构或功能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反映DKD。特别是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这一无创技术的发展,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量化提供了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荧光染色与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法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00, 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00, 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0, 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法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0, 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 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法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系统应用于子宫颈病变评估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系统评估子宫颈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妇幼保健院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 214例子宫颈病变患者,其年龄为(38.9±10.5)岁(范围:16~77岁)。所有患者均行在体子宫颈OCT检查及子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总结在体子宫颈病变的OCT图像特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OCT图像判读结果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以及OCT图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同时,在体子宫颈OCT图像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筛查工具,与传统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筛查进行比较,评价其筛查效果。结果:通过在体子宫颈OCT图像与对应位置HE图像的比对,总结了正常子宫颈及各类子宫颈病变的OCT图像特征。OCT图像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病变(HSIL +)的准确率为93.4%、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95.0%,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及96.2%,诊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准确率为84.7%、敏感度为61.7%、特异度为96.3%,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3%及83.2%。OCT图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强(Kappa值为0.701)。OCT筛查与HPV+TCT联合筛查的准确率分别为83.7%和64.9%( χ2=128.82, P<0.001),敏感度分别为77.8%和64.5%( χ2=39.01, P<0.001),特异度分别为91.8%和65.4%( χ2=98.12, P<0.00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OCT成像系统对子宫颈病变的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且具有无创、实时及高效等特点,OCT检查有望成为子宫颈病变诊断及子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肺癌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技术,利用光学干涉原理可以清晰地显示支气管管壁的各层组织微结构,无需组织活检即可达到类似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效果,有助于减少有创操作和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对于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OCT关于肺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碳酸酐酶Ⅸ介导膀胱癌精准诊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膀胱癌(B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除采用白光膀胱镜进行诊断和术后随访外,已有多种先进的光学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但其诊疗效果并没有显著提高,临床上迫切需要研发新的诊疗技术。近些年来,基于分子靶向标记物引导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多种研究证实,碳酸酐酶Ⅸ(carbonic anhydrase Ⅸ,CAⅨ)作为BC的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具有临床应用的巨大潜力。为此,本文将从CAⅨ的调控机制、在BC中的表达、与BC液体活检以及介导BC靶向诊疗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综述,以指导CAⅨ的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巴马小型猪颈总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新型巴马小型猪颈总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评价其模型建立(简称建模)的效果。方法:以9只广西巴马小型猪为研究对象,8只实验猪术前给予高脂、高盐饲料喂养,并于喂养8周后在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入路采用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钳损伤颈总动脉内膜的方法构建动脉狭窄模型,术后继续给予高脂、高盐饲料喂养;另1只为空白对照猪。于入组时、喂养8周,以及术后6、12、18和24周进行实验猪体质量、血总胆固醇(TC)及血三酰甘油(TG)的检测并观察变化。在术后24周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实验猪颈总动脉狭窄形成情况并测量血管的最大狭窄率;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分别对狭窄处管腔内部进行观察并测算血管管腔阻塞程度和内膜增生面积;对9只小型猪处死后标本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和病理学特点。结果:入组后实验猪体质量逐渐增加( F=977.97, P<0.001);TC和TG水平于喂养8周后显著升高(均 P<0.05),之后趋于稳定。术后24周DSA证实8只实验猪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全部建模成功,最大狭窄率为(55.63±10.89)%;IVUS与OCT均证实狭窄处血管内膜明显增生,测得的血管内膜增生面积[分别为(6.84±1.14)mm 2和(7.13±1.27)mm 2]和血管管腔阻塞程度[分别为(58.38±10.72)%和(59.88±9.3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48和-0.30, P值分别为0.641和0.770)。建模成功实验猪血管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管腔狭窄为明显增生的血管内膜所致,并可见部分内弹力膜断裂,增生内膜以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及蛋白聚糖沉积为主,其中胶原成分显著多于蛋白聚糖成分。 结论:通过高脂、高盐饲料喂养联合血管内钳夹活检损伤颈总动脉内膜的方式可成功建立巴马小型猪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其操作相对简便和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混合性性腺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混合性性腺发育不良(mixed gonadal dysgenesis,MGD)患儿的临床特点、导致误诊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24例MGD患儿的临床资料。24例患儿的年龄在10~39个月,平均21个月;身高71~97 cm,平均83 cm,其中10例患儿身高低于同年龄段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就诊时22例抚养性别为男,2例抚养性别为女。Prader分级Ⅱ级3例,Ⅲ级15例,Ⅳ级6例。分析患儿性激素测定、性发育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对8例常规核型分析性染色体为46,XY的患儿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复测,光学显微镜观察患儿切除或活检的性腺组织。结果:本组患儿AMH值在16.57~189.92 ng/ml,均值为69.42 ng/ml;hCG刺激实验后睾酮值在0.71~8.09 nmol/L,均值为4.93 nmol/L。基因检测发现WT1基因致病突变,合并低蛋白血症和蛋白尿1例,诊断为Denys-Drash综合征。核型分析示,12例核型为45,X/46,XY,10例为46,XY(其中8例完成FISH检查证实性染色体为X嵌合XY),1例为45,X/46,XY/47,XYY,1例为45,X/47,XYY/48,XYYY。24例均存在阴道,22例探查到子宫或半角子宫。送检48份性腺组织,其中24份有发育不良的睾丸,其中1份睾丸性腺中可见未分化性腺组织。19份有纤维条索性腺,1份未分化性腺组织曾被误诊为卵巢。4份可见条索状性腺伴性索状结构。所有性腺组织均未见肿瘤征象。结论:MGD患儿以外阴性别模糊多见常伴苗勒管残件。临床中对考虑诊断MGD的患儿不能仅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可疑者应完善外周血FISH性染色体嵌合型检查。MGD患儿性腺病理检查可见未分化性腺类型,病理易将其识别为卵巢组织,从而将混合性性腺发育不良误诊为卵睾型DS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基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原理, 在活体内实现了细胞级别的高分辨率成像效果,使其成为了真正的“光学活检”技术。CLE同时具备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相对无创的特点,使其在慢性气道疾病的研究、肺部肿瘤的实时诊断、引导活检、肺部疾病动态评估和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综述了CLE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