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例不同年龄人群气管、支气管异物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发生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征和电子支气管镜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就诊的234例确诊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资料,并对人口学、临床特征、内镜诊疗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34例有效病例,其中<14岁组39例,14~64岁组126例,≥65岁组69例。3组中男性均多于女性;误吸史在<14岁组中占76.9%,而在14~64岁组和≥65岁组中仅占32.5%和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31, P<0.001);病程≤7 d的患者在<14岁组患者中占64.1%,而在14~64岁组和≥65岁组仅占19.0%和21.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98, P<0.001);临床症状方面,14~64岁组和≥65岁组患者以咳嗽、咳痰为主,而71.8%的<14岁组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无症状方面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0.37, P<0.001)。食物是最常见的异物类型,包括花椒/辣椒类、骨头和有机物,在<14岁组和≥65岁组中,塑料类和牙齿类也是重要来源。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7.4%,且66.2%的异物取出术采用局部麻醉方式。右下叶支气管是≥14岁组异物最常发生的部位,而<14岁组异物最常见部位为右中间段支气管,肉芽增生是常见镜下表现。大多数异物使用单一辅助工具即可取出,使用2种或2种以上辅助工具的仅占21.5%。 结论:异物的发生与性别及年龄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因无明确的误吸史或无明显症状而易误诊。异物最常见于右肺下叶,肉芽组织增生是最常见的镜下表现且随病程增加发生率也增加;大多数异物可使用鼠齿钳、活检钳或鳄口钳等单一工具取出,对取出难度较大的异物需要联合支气管镜下其他治疗手段。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治气管、支气管异物最直接而有效的办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非直视下活体组织检查在胆管良恶性狭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非直视下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在鉴别胆管良恶性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14日至2022年6月2日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RCP非直视下活检的194例胆管狭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诊断为阳性(恶性)、阴性(良性)、可疑(不确定),可疑类别进一步分为非典型和可疑恶性。运用Kappa一致性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ERCP非直视下活检、胆管细胞刷检,以及同时接受ERCP非直视下活检和胆管细胞刷检的诊断一致性。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非典型与可疑恶性的 RR值。 结果:共189例患者行ERCP非直视下活检,活检结果阳性88例、可疑30例、阴性71例,可疑分类中非典型23例、可疑恶性7例。共148例患者同时接受ERCP非直视下活检和胆管细胞刷检,胆管细胞刷检结果阳性18例,可疑69例、阴性61例,可疑分类中非典型43例、可疑恶性26例。Kappa检验结果显示,ERCP非直视下活检与胆管细胞刷检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值=0.267, P<0.001);ERCP非直视下活检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灵敏度高于胆管细胞刷检[76.1%(67/88)比21.6%(1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39, P<0.001),而特异度比较[81.7%(49/60)比78.3%(4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RCP非直视下活检与同时接受ERCP非直视下活检和胆管细胞刷检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21, P<0.001),后者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灵敏度为79.5%(70/88),特异度为86.7%(52/60),与ERCP非直视下活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于ERCP非直视下活检,活检标本数>3块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高于活检标本数≤3块(85.1%比67.6%、96.1%比78.6%、86.5%比7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63、9.05、3.92, P=0.031、0.003、0.048)。胆管上中段与胆管下段部位活检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ERCP非直视下活检的可疑结果中,以良性为参照,非典型、可疑恶性的 RR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7.4(2.9~18.8)、12.2(5.0~29.9)。胆管细胞刷检的可疑结果中,以良性为参照,非典型、可疑恶性的 RR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3.0(1.8~5.0)、4.4(2.8~6.9)。 结论:经ERCP非直视下活检的诊断价值优于胆管细胞刷检,增加活检标本数、改善操作手法可进一步提高肿瘤的诊断灵敏度,将可疑的病理结果进一步分类更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后续的随访策略和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协和医院经皮心内膜心肌活检临床操作规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经皮心内膜心肌活检是利用心肌活检钳经外周血管夹取心内膜心肌组织的技术,迄今在临床上应用已超过50年,并且相关技术不断更新。目前心内膜心肌活检及心肌病理学诊断已成为诊断心肌炎、心肌病的重要手段。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已进行了500余例心内膜心肌活检的操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们专门制定了心内膜心肌活检临床操作规范,主要包括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标本处理及术后监测等,并提出了并发症的处理策略。由于心内膜心肌活检具有漏检可能,需要与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及心血管病理学等专业医师密切配合,以减少漏诊、误诊。建议全国心内科医师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此项检查,以提高我国心肌炎、心肌病精准诊断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切除后病理诊断升级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切除后病理诊断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56例LST患者(297个病灶)的临床资料,作为建模组;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25例LST患者(129个病灶),作为外部验证组。将建模组病灶根据内镜下钳夹活体组织检查术(EFB)取样标本与LST切除后组织的病理诊断对比结果将病灶分为病理无差异组和病理升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切除前癌胚抗原水平、饮酒史、吸烟史、结直肠癌家族史、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以及病灶长径、病灶表面形态特征、病灶部位等内镜下特征。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切除后病理诊断升级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将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该模型预测建模组内部抽样和外部验证组LST病灶切除后病理诊断升级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升级组中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占比高于病理无差异组[38.7%(12/31)比22.2%(5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4, P=0.045)。病理升级组与病理无差异组的LST病灶大小[长径≥2 cm者分别占63.9%(23/36)和44.4%(116/261)]、表面形态特征[扁平隆起型分别占8.3%(3/36)和22.6%(59/261),颗粒均一型分别占11.1%(4/36)和28.0%(73/261),结节混合型分别占44.4%(6/36)和24.9%(65/261),假凹陷型分别占36.1%(13/36)和24.5%(64/261)]、病灶部位[远端结肠分别占22.2%(8/36)和33.3%(87/261),近端结肠分别占16.7%(6/36)和28.7%(75/261),直肠分别占61.1%(22/36)和37.9%(99/2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80、12.62、7.08,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有结直肠癌家族史[ OR=2.211,95%置信区间(95% CI)1.005~4.861, P=0.049]、病灶长径≥2 cm( OR=2.212,95% CI 1.074~4.555, P=0.031)、结节混合型( OR=4.841,95% CI 1.343~17.455, P=0.016)、假凹陷型( OR=3.995,95% CI 1.084~14.721, P=0.037)、病灶位于直肠( OR=2.417,95% CI 1.024~5.705, P=0.044)均是LST切除后病理诊断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4个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建模组内部重复抽样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95% CI 0.752~0.913);外部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95% CI 0.736~0.960),灵敏度为0.737,特异度为0.972,最大约登指数为0.712,总准确度为0.868。 结论: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病灶长径≥2 cm、病灶位于直肠及LST亚型为结节混合型或假凹陷型都会干扰LST病变EFB病理的准确性,导致切除后病理诊断升级。基于该4项因素的预测模型对LST切除后病理诊断升级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气道内超声-引导鞘管技术在诊断肺周围型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气道内超声(EBUS)-引导鞘管(GS)技术引导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1日至2017年4月1日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的66例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确诊为肺周围型病变且支气管镜检查未能发现病灶。本研究分2组,EBUS-GS组31例,常规TBLB组35例。EBUS-GS组患者经支气管镜活检通道插入EBUS-GS并伸向肺周围型病变,通过GS对肺周围型病变活检;对无法采获EBUS图像的肺周围型病变,按胸部CT提示的位置插入活检钳给予活检。常规TBLB组根据胸部CT的定位直接对病灶进行活检。结果:EBUS-GS组诊断阳性率为67.7%(21/31),常规TBLB组为37.1%(13/35),EBUS-GS组具有更高的诊断阳性率( χ2=6.163, P<0.05)。为了得到足够的组织标本,EBUS-GS组平均每例患者行活检4.58次,常规TBLB组平均每例患者行活检7.89次。和常规TBLB组相比,EBUS-GS组需施行的活检次数更少( t=-5.443, P<0.05)。 结论:EBUS-GS引导TBLB可较常规TBLB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且不增加操作风险;为了得到足够的组织标本,EBUS-GS组需施行的活检次数更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巴马小型猪颈总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新型巴马小型猪颈总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评价其模型建立(简称建模)的效果。方法:以9只广西巴马小型猪为研究对象,8只实验猪术前给予高脂、高盐饲料喂养,并于喂养8周后在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入路采用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钳损伤颈总动脉内膜的方法构建动脉狭窄模型,术后继续给予高脂、高盐饲料喂养;另1只为空白对照猪。于入组时、喂养8周,以及术后6、12、18和24周进行实验猪体质量、血总胆固醇(TC)及血三酰甘油(TG)的检测并观察变化。在术后24周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实验猪颈总动脉狭窄形成情况并测量血管的最大狭窄率;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分别对狭窄处管腔内部进行观察并测算血管管腔阻塞程度和内膜增生面积;对9只小型猪处死后标本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和病理学特点。结果:入组后实验猪体质量逐渐增加( F=977.97, P<0.001);TC和TG水平于喂养8周后显著升高(均 P<0.05),之后趋于稳定。术后24周DSA证实8只实验猪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全部建模成功,最大狭窄率为(55.63±10.89)%;IVUS与OCT均证实狭窄处血管内膜明显增生,测得的血管内膜增生面积[分别为(6.84±1.14)mm 2和(7.13±1.27)mm 2]和血管管腔阻塞程度[分别为(58.38±10.72)%和(59.88±9.3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48和-0.30, P值分别为0.641和0.770)。建模成功实验猪血管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管腔狭窄为明显增生的血管内膜所致,并可见部分内弹力膜断裂,增生内膜以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及蛋白聚糖沉积为主,其中胶原成分显著多于蛋白聚糖成分。 结论:通过高脂、高盐饲料喂养联合血管内钳夹活检损伤颈总动脉内膜的方式可成功建立巴马小型猪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其操作相对简便和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髋关节盂唇钙化沉积病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36岁,因“右髋关节疼痛3个月”至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就诊。入院前近1个月出现右髋关节步行时剧烈疼痛,姿势不当时也可诱发疼痛,休息后缓解,无髋关节肿胀、发热。术前CT三维重建显示髋臼前外侧缘盂唇钙化灶(图1,箭头所指为钙化盂唇),入院后行髋关节镜手术,术中见髋臼缘前上方盂唇色白、形态饱满,探钩挤压盂唇见白色钙化沉积物呈牙膏状从中溢出(图2),以髓核钳夹取盂唇内钙化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显示大量钙化物及少许脂肪纤维组织,符合髋关节盂唇钙化沉积病诊断(图3)。该病多表现为不典型的髋关节疼痛,常因过度活动或劳累导致髋关节疼痛加重,但常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髋关节盂唇钙化沉积病与髋臼骨折以及髋臼周围游离体在CT影像上可能表现出相似特征,三者的鉴别需要细致分析钙化或游离体的位置、形态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髋关节盂唇钙化沉积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股骨髋臼撞击可能是导致盂唇钙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髋关节盂唇钙化可以采用物理疗法、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保守治疗,髋关节镜手术可有效治疗髋关节盂唇钙化。本例患者髋关节剧烈疼痛,髋臼前外侧缘呈现形态规则的高密度影,结合病理检查后确诊髋关节盂唇钙化沉积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毛霉病的支气管镜表现及介入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毛霉病的支气管镜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22年5月行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肺毛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共收集行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肺毛霉病患者临床资料共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21~72(44.3±15.6)岁。基础病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例、白血病3例、肺癌术后1例。胸部CT显示肺部病变累及单个肺叶6例,累及多个肺叶4例。支气管镜表现为白色黏稠状坏死物沿气道生长并阻塞气道9例,伴气道内出血3例,血性分泌物阻塞气道1例,支气管肺空洞瘘2例。白色坏死物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为大量毛霉菌丝杂乱缠绕在一起,我们将其命名为毛霉菌丝体(mucormycelium)。10例患者中,全身药物治疗9例,包括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静脉滴注5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滴注4例,泊沙康唑口服6例,泊沙康唑静脉滴注1例。局部药物治疗包括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雾化吸入治疗8例,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注治疗5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包括应用冷冻探头冻取病灶8例,活检钳钳除病灶7例,圈套器圈套治疗2例,异物钳钳取病灶2例。10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死亡0例。结论:肺毛霉病常见于免疫抑制宿主,支气管镜常表现为毛霉菌丝体阻塞气道;全身和局部药物治疗联合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弯曲式咽喉镜取食管入口义齿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64岁,因“误吞义齿后咽痛10 h”于2022年2月17日入院。患者10 h前不慎误吞义齿,出现咽部疼痛,吞咽时加重,伴吞咽困难,无咯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对义齿形状描述不清。门诊拟“食管内异物”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史。专科检查:咽部未见义齿,咽部黏膜无充血、未见明显破溃;间接喉镜检查示会厌无充血肿胀,双侧梨状窝及声带窥视不清、未见义齿;颈部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食道CT扫描示两侧咽部软组织未见增厚,食管上段(C 5~7水平)见不规则高密度影,食管壁未见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清晰;食管及咽旁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为“食管上段异物”。急诊行全身麻醉下硬质食管镜探查: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成功后,肩下垫橡胶枕;术者左手持硬性食道镜经口咽经右侧梨状窝进入食道内,距门齿约17 cm处窥及异物,但大小及形状无法窥清,异物钳取异物阻力明显,无法取出,遂退出硬性食道镜。改用弯曲式咽喉镜(日本永岛医科器械株式会社,型号10342100)探查:术者左手持弯曲式咽喉镜,沿舌背进入,挑起会厌,暴露声门、下咽部、食道入口,支架固定,旋转支架抬起患者喉体;助手操作内镜,内镜下可见食道入口下方义齿,食管黏膜水肿;以下咽异物钳夹持义齿主体时见两侧义齿钩均钩住食管壁,术者一手持吸引器、另一手持抓钳,将左侧义齿钩与食管壁分离;调整义齿方向,同法松解右侧义齿钩与食管壁,顺利取出异物。再次探查见食道黏膜局部破损未见明显穿孔,无活动性出血。置入胃管,撤除弯曲式咽喉镜。术毕患者安返病房。见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鞘引导冷冻肺活检在不吸收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径向超声鞘引导冷冻肺活检(EBUS-GS-TBCB)在不吸收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大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不吸收肺炎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BUS-GS-TBCB组(31例)和径向超声鞘引导活检钳肺活检(EBUS-GS-TBLB)组(29例)。结果:EBUS-GS-TBCB组对不吸收肺炎诊断率明显高于EBUS-GS-TBLB组[87.10%(27/31)比65.52%(1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90, P = 0.048)。两组诊断不吸收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BUS-GS-TBCB组和EBUS-GS-TBLB组病变与胸膜距离、气胸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42 ± 2.88) mm比(27.01 ± 2.37) mm、6.45%(2/31)比3.45%(1/29)和22.58%(7/31)比13.79%(4/29), P>0.05]。导致肺炎不吸收的病因中感染因素占21.67%(13/60),非感染因素占66.67%(40/60),原因不确定占11.67%(7/60)。 结论:EBUS-GS-TBCB对不吸收肺炎的诊断率明显高于EBUS-GS-TBLB,出血和气胸等并发症未明显增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