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早期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半自动可弯曲缝合钳的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早期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采用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治疗的48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4例,女性4例,年龄(34.8±7.4)岁(范围:24~50岁);体重指数(21.2±2.4)kg/m 2(范围:18~26 kg/m 2);左侧29例(60.4%),右侧19例(39.6%)。在内镜监视下,使用预装高强度缝线的半自动可弯曲缝合钳对跟腱近端进行连续锁边缝合,经腱周膜下空间将缝线尾端引导至跟腱止点小切口处,然后用直径4.5 mm外排锚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随访时行MRI检查观察跟腱重塑情况,使用跟腱断裂总评分(ATRS)、跟腱静息角和单足提踵高度评估临床效果。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伤侧与健侧跟腱静息角和单足提踵高度的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3.5)个月(范围:18~32个月)。术后 12个月MRI检查结果显示跟腱断端重塑良好,信号均匀。末次随访时ATRS[ M(IQR)]为95.0(4.7)分。伤侧与健侧的跟腱静息角[(17.1±2.4)°比(17.4±2.6)°, t=1.92, P=0.062]和单足提踵高度[(14.2±1.7)cm比(14.4±1.5)cm, t=1.71, P=0.09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未观察到腓肠神经损伤、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跟腱再断裂。1例患者因二次受伤导致锚钉轻微切出,术后5个月移除锚钉。46例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体育活动。 结论:镜下全内连续锁边缝合技术修复急性跟腱断裂,可获得跟腱断端的稳定连接,手术并发症风险低,早期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是否修复的术后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评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不同撕裂长度修复或不修复的术后临床疗效及半月板愈合情况,为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9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113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的患者。纳入标准: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术中测量半月板撕裂边缘距离滑膜缘5 mm以内;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排除标准: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内侧半月板损伤;伴膝关节骨折等;外伤后6个月以上。根据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长度及是否缝合修复,分为两个大组:小撕裂组,即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长度小于15 mm,未累及腘肌腱(小撕裂1组33例未缝合修复;小撕裂2组27例行全内缝合);中度撕裂组,即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长度大于15 mm小于20 mm,未累及腘肌腱(中度1组28例未缝合修复,中度2组25例行全内缝合)。术前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记录患者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影像学MRI检查。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直方图形式等对上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临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对于外侧半月板撕裂长度小于15 mm者,采取缝合后修复或原位保留两种治疗方式其术后的术后的Lysholm功能评分和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2.21,均为P>0.05);而对于外侧半月板撕裂长度15~20 mm的患者,缝合修复术后Lysholm功能评分和IKDC评分对比未缝合修复患者有明显提高(F=189.21、41.08,均为P<0.05)。MRI复查结果显示小撕裂组患者全部愈合,中度组两个亚组愈合率分别为96.4%和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P>0.05)。结论:对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的患者,若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未累及腘肌腱且撕裂长度小于15 mm,不修复撕裂的外侧半月板后角亦可愈合,且可达到与半月板缝合后及单纯ACL重建后的临床疗效;若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未累及腘肌腱且撕裂长度大于15 mm小于20 mm,更推荐行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缝合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全内半月板缝合系统注册技术审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对全内半月板缝合系统注册申报思路及技术审评进行总结,系统性思考全内半月板缝合系统技术审评关注点,为提高注册申报质量和监管效能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查阅该类产品国内外公开资料,总结该类产品技术审评经验.结果 全内半月板缝合系统技术审评关注点主要包括产品基本信息、非临床研究、临床评价、产品技术要求.结论 产品非临床研究是全内半月板缝合系统注册申报的难点,需要申请人加强研发设计能力,在保证产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制定科学的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同时也为支持注册申报提供充分的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半月板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案由最初的半月板全切或全次切除术到目前的保留半月板;手术修复方式主要有由外向内、由内向外和全内缝合3种.组织工程技术和半月板移植术适用于半月板无血供区和复杂性损伤无法修复者.本文就半月板的结构功能、手术修复方式、修复材料及半月板移植和组织工程技术等方面作—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前交叉韧带损伤常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更易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MRI与膝关节镜检查是确诊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主要方法.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关节镜下内侧半月板后角部分切除、单纯撕裂部位的创面新鲜化技术或全内缝合术式.Ramp损伤,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有关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可调节带袢锁扣钛板-自体半腱肌肌腱全内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可调节带袢锁扣钛板-自体半腱肌肌腱全内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的可行性、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4-07至2015-07应用可调节带袢锁扣钛板-自体半腱肌肌腱全内重建膝关节ACL断裂47例.2-6周,关节镜下应用可调节带袢锁扣钛板-自体半腱肌肌腱全内重建膝关节ACL断裂,伴发内侧副韧带损伤,用股薄肌肌腱修复或直接缝合.取同侧半腱肌肌腱,修整后将肌腱移植物对折成4股,并与可调节带袢锁扣钛板相连,移植物长度为6~6.5 cm,直径为7~9 mm.在ACL胫骨侧、股骨侧印迹定位并用倒打钻钻孔,制作骨隧道,经前内侧入路将肌腱移植物牵入骨道,并两侧逐步锁紧线环,将胫骨向后复位,将钛板固定在骨皮质上.根据重建手术前、后膝关节前抽屉实验、Lachman试验、侧方挤压实验、IKDC膝关节功能评价表、Lysholm评分对患者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以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47例随访2~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1年.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前抽屉实验(-),Lachman试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较重建前明显提高.膝关节屈曲达115°~130°;膝关节IKDC评分结果:正常41例(87.2%),接近正常4例(8.5%),异常2例(4.3%);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前(51.4±5.4)分,术后(92.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可调节带袢锁扣钛板-自体半腱肌肌腱全内重建膝关节ACL,创伤小,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功能恢复良好,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缝合手术对老年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缝合手术对老年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04例老年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ramp损伤的全内缝合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和愈合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完全愈合率为94.24%,部分愈合率为3.84%,对照组完全愈合率为84.62%,部分愈合率为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缝合手术能够促进老年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术后愈合,改善关节活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关节镜下Fast-Fix技术缝合内侧半月板后角时锚钉位置的解剖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用全内缝合技术(Fast-Fix)缝合内侧半月板后角锚钉位置与术后膝关节疼痛的关系.方法 16个膝关节标本模拟内侧半月板后内侧红白区损伤,其中左膝7个,右膝9个.采用施乐辉公司生产的Fast-Fix缝合半月板操作器械,取膝前外和前内入路修复半月板.关节镜下检查半月板修补情况,即在半月板股骨侧、半月板胫骨侧有无失效.结果 采用Fast-Fix技术修补内侧半月板后内侧角16膝,置入17枚Fast-Fix锚钉(1例缝合2枚Fast-Fix锚钉),共穿刺34次.Fast-Fix锚钉准确位于关节囊侧22针,4针于半月板股骨侧失效,8针于半月板胫骨侧失效,失效率达35.3%.关节镜下没有发现7针于半月板胫骨侧失效的锚钉,解剖标本时才被发现.结论 采用Fast-Fix锚钉缝合内侧半月板后内侧角较内-外缝合需要更高的技术,锚钉失效于半月板胫骨侧时在关节镜下不易被发现,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技术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关节镜下缝合修复3度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及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与分析关节镜下缝合修复3度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及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8例3度半月板损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由外向内缝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IKDC评分、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Barrett优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患者的膝关节本体感觉.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IKDC评分、Lysholm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IKDC评分、Lysholm评分较高,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Barrett优秀率较高,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较术前测试角度在15°、45°及75°时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差值降低,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测试角度在15°、45°及75°时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差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差值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治疗3度半月板损伤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本体感觉,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采用全内缝合修复手术对关节活动度和愈合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内缝合修复术治疗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对患者关节活动度和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成武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8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内缝合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韧带愈合情况,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分别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量表(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估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knee scale,LKS)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半月板撕裂完全愈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8.52%(χ2=5.308,P=0.021),末次随访时组间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时、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术前,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末次随访时Lachman实验差值逐渐减小,术后各时段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4.919,P=0.000).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内缝合修复术治疗稳定型内侧半月板ramp损伤可缩短愈合时间,更好地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