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部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海拔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4/5/25
海拔影响生物多样性分异,为探究寒温带山岭地区海拔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分布影响,选择内蒙古大兴安岭东部地区,采用样地调研法,设置E1(200-350 m),E2(350-500 m),E3(500-650 m),E4(650-800 m),E5(800-950 m),E6(950-1100 m)6 个不同海拔梯度,调研 165 个林地样点以了解不同海拔森林群落物种组成,研究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海拔差异性、地形因素、乔木层优势物种与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性.研究得出:(1)调研区林下植物共 277 种隶属于 53 科 135 属,灌木 32 种、草本 245 种;(2)森林乔灌群落随海拔依次为蒙古栎-黑桦-榛-胡枝子群落(E1—E2)、落叶松-白桦-榛-胡枝子群落(E3)、落叶松-白桦-欧亚绣线菊-绣线菊群落(E4)、落叶松-白桦-兴安杜鹃-越橘群落(E5)、落叶松-白桦-越橘-偃松群落(E6);(3)林下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随海拔上升呈现明显的单峰格局.生物多样性草本层>灌木层,灌木层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草本层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波动下降趋势;(4)草本层物种替换速率远高于灌木层,E3—E4 与E2—E3 梯度内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替换速率分别达到峰值;灌木层与草本层相邻海拔梯度间相似度指数均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波动形式;(5)地理因素及优势乔木种不同能够显著影响林下植物α多样性,灌木层α多样性与海拔、纬度呈正相关,与经度、坡度呈负相关.草本层与海拔呈负相关,与纬度、坡向呈正相关,海拔对草本层α多样性影响高于灌木层.郁闭度与灌木层α多样性呈正相关,与草本层α多样性呈负相关;落叶松增多可提升灌木层生物多样性,黑桦会降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而山杨会降低草本层物种分布的均匀度.研究结果为保护与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下植物,丰富寒温带山岭地区林下植物多样性海拔分布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物种多样性与分布格局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东北地区是中国野生茶藨子属(Ribes L.)重要的分布区之一,很多资料对该区茶藨子属的记载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急需对该地区野生茶藨子属的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进行实地考察,查阅《中国植物志》《东北植物检索表》《东北维管束植物考》等志书,相关论文和植物名录,以及植物智、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和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等网站,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共有6个亚属22种(含8个变种).黑龙江省野生茶藨子属种类最多,有12种2变种,吉林省有8种4变种,辽宁省有5种4变种,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有7种2变种.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小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区和辽东半岛沿岸及岛屿;东北地区该属种类和亚属的数量在水平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小兴安岭地区的野生茶藨子属无论在种数上还是在亚属的数量上都是最多的,是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的现代分布中心;东北北部地区的茶藨子属以两性花类群为主,而东北南部地区多为单性花类群.该属从低海拔(≤200 m)到高海拔(1 800~2 100 m)均有分布,且多数种类集中分布于海拔300~800 m.该属特有现象十分明显,国内区域特有种多达15种(含6变种),占比68%.东北地区野生茶藨子属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发展潜力巨大,但其生存环境面临威胁,应当密切关注其种群数量及分布区域的动态变化,以便采取措施及时予以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卫星跟踪的洞庭湖越冬小天鹅迁徙路线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掌握洞庭湖越冬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的迁徙行为和规律,明确迁徙路线和停歇地,是小天鹅栖息地恢复研究及保护的基础.2014-2017年,在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18只小天鹅进行卫星跟踪,收集了38 882条定位数据.本研究确定了小天鹅西线、中线和东线3条迁徙路线,其中,新发现的西线沿我国湖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以及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抵达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北部靠近喀拉海的北极苔原.西线春季迁徙距离为6 715 km,平均迁徙速度为21.52 km·h-1,秋季迁徙距离为7 467 km,平均迁徙速度为32.75 km·h-1.中线春季迁徙距离为2 083 km,平均迁徙速度为28.93 km·h-1.东线春季迁徙距离为5965~6351 km,平均迁徙速度为(28.71±0.95) km h-1,秋季迁徙距离为5 101~5 331 km,平均迁徙速度为(29.15±3.65) km·h-1.小天鹅春季迁徙进程慢于秋季,迁徙途中的最大飞行速度达133.3 km·h-1.内蒙古自治区的黄河湿地和大兴安岭两侧河谷湿地是迁徙途中的重要中转站,小天鹅在此停歇15 d以上.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小天鹅对栖息环境的偏好及迁徙路线选择策略,为禽流感等疾病传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1-2017年蒙古高原不同植被返青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利用2001-2017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在NDVI数据进行S-G和HANTS平滑的基础上,采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Logistic曲线曲率变化率法和动态阈值法等3种返青期识别方法研究了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并在植被类型尺度上分析了返青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 表明:在研究区内,虽然S-G方法略优于HANTS方法,但两者均对返青期识别的影响较小,总体上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较适用于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识别;蒙古高原平均返青期在124 d左右,其中,西南部和肯特山脉地区返青期最早,杭爱山脉和大兴安岭西侧返青期最晚,总体上呈微弱的提前趋势(-0.04 d·a-1);从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看,杭爱山脉地区呈明显的推迟趋势,而在大兴安岭、肯特山脉、大湖盆地和内蒙古中西部呈明显的提前趋势;除森林植被外(-0.67 d·a-1),其他植被类型返青期变化不明显;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与返青期前特别是3月份的温度呈负相关,而与上一年秋冬季的降水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森林脑炎预防控制研讨会在长春召开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中国生物技术集团总公司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所)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12月4-5日在长春召开我国森林脑炎预防控制研讨会.中国生物技术集团总公司,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我国森林脑炎主要流行地区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12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了森林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和森林脑炎病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森林脑炎是通过蜱虫叮咬而感染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森林脑炎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的东西欧国家,俄罗斯和中国东北部地区,每年发病约2万例.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为森林脑炎主要流行区,此外新疆北部地区也有少数病例发生.根据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于1940年起即发现森林脑炎临床诊断病例.2007-2017年我国报告3 364例森林脑炎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9?0.44/100 000.其中89.92%的森林脑炎病例集中在我国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的森林高覆盖地区.由于森林脑炎病例发生的范围相对局限在我国东北部的森林地区,因此我国自1950年代即将森林脑炎列为国家级预防控制的森林职业病病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遗传方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厘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生态系统植被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的能力表征,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区域生态安全.基于生态系统过程模型CEVSA2,应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遥感的叶面积指数数据产品(MCD15A2H),以强迫法构建了遥感数据驱动的模型新版本--CEVSA-RS;基于CEVSA-RS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GPP时空变化的相对影响,从气候潜在总初级生产力(GPPCL)和现实总初级生产力(GPPRs)的大小和趋势两方面厘定了人类活动影响.2000至2017年全国平均潜在GPP(1016.36 gC m-2a-1)略高于对应现实GPP(962.85 gC m-2a-1),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长江以南大部、秦岭、太行山脉以东以及大兴安岭以东和长白山地区等森林植被覆盖区,现实GPP高于潜在GPP;而西部草地及灌丛等地区现实GPP低于潜在GPP.全国GPP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其中现实GPP的增速(46.04 gC m-210a-1)高于潜在GPP的增速(41.46 gC m-210a-1),人类活动影响促进GPP增长,主要体现在华南地区和华北平原等地;内蒙古东部、东北平原北部、青藏高原西部等地人类活动呈负面影响.人类活动影响大于气候影响的区域可达全国陆地面积的53%,其中西部生态相对脆弱的草地区人类活动仍为负面影响,这些地区以草定畜,发展草牧业和保护生态,仍然任重道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带景观动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加强对林草交错带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进一步促林草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迫切需要摸清交错带景观本底并分析其时空动态演化趋势.以大兴安岭林草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年Landsat 5 TM影像和2018年Landsat 8OLI影像,利用面向对象的决策树分类算法建立3期土地利用数据集,据此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然后利用状态转换模拟模型STSM模拟研究区202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结果 表明:(1)2010年林地、草地、耕地、湿地、人工表面、盐碱地及荒漠和过火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6.93%、31.66%、5.02%、13.73%、1.08%、1.55%和0.04%;2018年分别为46.89%、31.69%、4.99%、13.72%、1.15%、1.54%和0.02%.(2)景观尺度上,2010-2018年间林地面积减少43.55 km2,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完整性降低、景观构成愈发复杂;草地面积增加38.11 km2,其景观完整性升高.(3)在现行趋势下,预测2025年研究区林地、草地、人工表面和过火区面积分别增加92.27、183.21、66.2 km2和10.25 km2;耕地、湿地和盐碱地及荒漠面积分别减少184.2、2.89 km2和164.84 km2.林火频发是导致研究区林地面积减少的主因,模拟的过火区面积增加提醒森林管理部门要严控林区用火风险并增强火灾扑救能力建设.后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是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因.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需要充分平衡农业生产与城市扩张之间的竞争性,满足区域耕地红线的基本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重度火烧迹地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究内蒙古根河大兴安岭林区重度火烧迹地不同生长状态的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特征,选取火烧枯立木(BDW)、火烧存活木(BSW)、未火烧对照木(CK),通过磷脂脂肪酸方法分析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生物量变化,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功能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 表明:(1)相较于未火烧对照木,火烧枯立木与火烧存活木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真菌群落α多样性显著降低.β多样性分析与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火烧枯立木、火烧存活木、未火烧对照木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2)相较于未火烧对照木,火烧枯立木与火烧存活木根际土壤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子囊菌门(Ascomycota)内,火烧枯立木根际土壤中内生真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火烧存活木与未火烧对照木,而火烧存活木根际土壤中腐生-外生菌根复合型真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火烧枯立木与未火烧对照木.(3)根际土壤总磷、总钾含量是影响重度火烧迹地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优势菌门由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转变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根际土壤总碳、总氮、总磷含量则是造成火烧枯立木与火烧存活木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功能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大兴安岭林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真菌群落多样性的维持与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