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白术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挥发油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总结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某些标志性化合物,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白术挥发油成分差异.结果发现,白术挥发油的成分易受产地、采收期、药用部位、提取方法、储存条件和炮制工艺等因素影响,其挥发油中的108种化学成分可分为单萜、倍半萜、三萜、香豆素和苯丙素类及酯类.白术挥发油具有抗癌、抑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镇痛等药理活性,可用于药物制剂、临床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综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旨在为促进白术挥发油的深度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西罗莫司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A是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症,以滑膜炎为特征,可伴有晨僵、肿痛、骨关节和软骨的破坏,病因复杂且治疗困难。西罗莫司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等作用。本文旨在于综述西罗莫司在RA治疗方面的机制及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混浊的临床与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远期混浊的原因与IOL置换术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诊断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远期亲水性丙烯酸酯IOL混浊的患者15例(15只眼)。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其中2片混浊IOL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沉淀物的位置和形态,利用能谱分析检测沉淀物中的元素成分;分析行IOL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IOL置换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 结果:15例患者发现IOL混浊与首次IOL植入间隔时间为(27.3±5.9)个月,均为单眼IOL混浊,其中9例患有高血压病;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10例患者中4例糖化血红蛋白A1c明显超出正常值。混浊IOL在共焦显微镜下可见其表面有大量珊瑚状颗粒物沉淀;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颗粒物沉淀结晶以多形态聚集,上下交错,富有层次感;能谱分析证实IOL附着的沉积物中含钙、磷元素。13例(13只眼)行IOL置换术,术中4例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3例新IOL植入睫状沟内,1例悬韧带断裂;裸眼BCVA(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IOL置换术前为1.03±0.64,IOL置换术后为0.3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亲水性丙烯酸酯IOL植入术后远期混浊为表面钙磷化合物沉积所致,IOL置换术能安全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视力。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12-51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膳食及禁食模式在减重及代谢改善中的利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现今全球肥胖患病率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IR)在肥胖进展中有具有明确的作用。而IR与高甘油三酯(TG)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降低和炎症增加有关,由此会带来葡萄糖代谢恶化,导致高血糖、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或2型糖尿病(T2DM),所有这些均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 [1]。作为回应,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针对减重和降低CVD风险提出的膳食建议,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传统减重膳食:以常量营养素为重点的膳食,如限制能量膳食(calorie restrict diet,CRD)、低碳水化合物膳食(low carbohydrate diet,LCD)和低血糖指数膳食(low glycemic index diet,LGID)、低脂膳食(low fat diet,LFD)和高蛋白膳食(high protein diet,HPD)。强调常量营养素对新陈代谢和能量稳态不同贡献为重点的健康膳食模式,如地中海膳食(Mediterranean diet,地中海饮食)、终止高血压膳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素食和中国"传统江南膳食"等 [2,3]。(2)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指以特定时间段(从12 h到几天不等)禁食为目标的膳食模式,减少或不减少能量摄入 [2]。本文旨在描述各类减重和降低CVD风险膳食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合适的膳食选择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影响睾丸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作用机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睾丸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是一种类固醇生成酶,催化3β-羟基类固醇转化为3-酮类固醇。目前已克隆了人类的两种不同亚型, HSD3B1和 HSD3B2;其中, HSD3B2位于睾丸中,表达3β-HSD2。 HSD3B2是一种双底物酶,可与辅因子NAD +和3β-类固醇结合。许多内分泌干扰物,包括工业化合物(邻苯二甲酸盐、双酚类、全氟烷基物质和二苯甲酮类)、杀虫剂和杀菌剂(有机氯杀虫剂和有机锡)、食品添加剂(丁基羟基苯甲醚、白藜芦醇、棉酚、黄酮和异黄酮、类姜黄素和查尔酮类)和药物(依托咪酯、甲羟孕酮和酮康唑)可抑制睾丸中3β-HSD的活性,可能干扰雄激素合成。本文总结了3β-HSD的独特睾丸亚型,其基因、化学、亚细胞、位置以及直接抑制睾丸3β-HSD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抑制模式,期望为临床研究雄激素调控方法及以雄激素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ENPP1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ecto-nucleotide pyro-phosphatases/phosphodiesterases,ENPPs)参与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不同嘌呤核苷酸的水解.最近几年发现其也参与肿瘤进展,ENPP1在肿瘤中的作用主要集中在肿瘤增殖、转移、免疫、复发等方面,而且推测ENPP1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预后指标.ENPP1通过参与调控ATP/腺苷平衡来促进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其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交叉,通过水解效应子2',3'-环GMP-AMP损害其强大的免疫反应.因此,ENPP1阻断成为引发免疫重塑,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现有的ENPP1抑制剂主要包括天然小分子化合物、核苷酸类、非核苷酸类ENPP1抑制剂、新型小分子ENPP1抑制剂.迄今为止,已开发的少量ENPP1抑制剂较少用于体内实验,尚处于开发出有效的化合物或先导化合物阶段,关于ENPP1抑制剂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该文总结并讨论了 ENPP1在肿瘤中的作用,并汇总了现有的各类ENPP1抑制剂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制备候选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鳢肠化学成分和抗神经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研究醴肠的化学成分和抗神经炎活性.本文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鳢肠Eclipta prostrata 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纯化,并结合核磁共振波谱数据以及与文献数据比对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得到2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seco-olean-12-en-4-ol-3,28-dioic acid(1)、刺囊酸(2)、eclalbasaponin Ⅱ(3)、eclalbasaponin Ⅰ(4)、ecliptasaponin B(5)、eclalbasaponin Ⅳ(6)、eclalbasaponin Ⅵ(7)、eclalbasaponin Ⅶ(8)、香豌豆酚(9)、芹黄素(10)、蓟黄素(11)、川陈皮素(1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3)、金色鲜胺醇酯(14)、plantagoguanidinic acid(15)、plumbagine B(16)、蟛蜞菊内酯(17)、松脂醇(18)、α-醛基三聚噻吩(19)、α-terthienylmethanol(20).化合物1、14、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之后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小胶质BV2细胞模型评价了部分化合物的抗神经炎活性,发现化合物15能显著减少LPS诱导BV2细胞中的NO释放量,IC50值为37.3 μmol/L,且无细胞毒性.胍类生物碱化合物15对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且其抗炎活性为首次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果中13种酚酸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果中13种酚酸(绿原酸、原儿茶酸、阿魏酸、对-香豆酸、没食子酸、龙胆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芥子酸、迷迭香酸、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的方法.方法 使用甲醇超声提取水果中的游离型酚酸,离心残渣中的结合型酚酸经碱水解释放后以乙酸乙酯提取,合并2种提取液,浓缩后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中检测分析.以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3.0 mm×100 mm,3.5 μm)进行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 13种化合物标准品在10 min内达到完全分离,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检出限为0.172~3.471 ng/mL.前处理方法经优化,苹果、草莓、橙和水蜜桃4种水果的方法回收率为80.0%~119.4%,精密度在7.00%以内(n=6).4类12种水果的酚酸含量有较大差异,同一类别的水果其酚酸组成没有表现出一致性.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适用于多种水果中游离型和结合型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和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及毒性作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毒性作用及减毒炮制方法.结果 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多样,主要有萜类、木脂素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化合物;药理学作用主要有抗癌、抗菌、抗氧化、抗炎、抗过敏、抗皮炎、保护神经、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等;其全株具有肝细胞毒性,可通过醋制、酒制等炮制方法减毒增效.结论 瑞香狼毒所含化学成分种类多样,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特定炮制方法可降低其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鼠妇内生真菌Talaromyces malicola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对节肢动物鼠妇内生真菌Talaromyces malicola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共从鼠妇内生真菌T.malicola发酵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出 11 个化合物.结合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紫外、红外以及圆二色谱等分析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talarosesquiterpene A(1)、(3β,5α,6α,15α,22E)-5,6-epoxyergosta-8(14),22-diene-3,7,15-triol(2)、vermistatin(3)、hydroxyvermistatin(4)、bercheminol A(5)、penicillide(6)、lunatinin(7)、penipurdin A(8)、emodin(9)、BE-25327(10)、(-)-regiolone(11).化合物 1 为新的diaporol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 2、4~5、7~11 为首次从篮状菌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