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蕈样肉芽肿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女,50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痒1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7年1月2日至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四肢突发红色斑片、丘疹,自觉瘙痒明显,无疼痛、麻木。患者到上海华山医院就诊,行组织病理检查示:不能排除早期惰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予胸腺五肽等对症处理后皮疹消退。1年来,患者红斑、丘疹反复发作,部分浸润肥厚斑块,趋势加重,感剧烈瘙痒,曾至杭州等各地医院按皮炎诊治,予依巴斯汀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复方氟米松乳膏等治疗未见消退。1个月前患者出现全身红斑、丘疹,伴脱发、耳后淋巴结肿痛。患者既往体健。皮肤专科检查:头皮红斑,毛发稀疏脱落,面部可见肥厚斑块,质硬、局部渗出;躯干和四肢可见暗红色斑块,毛囊性丘疹,有明显浸润感,部分融合成片;双手掌弥漫性潮红伴少量细碎鳞屑,指甲变形呈污黄色并增厚,耳后可见淋巴结肿大(见图1)。辅助检查:上海华山医院组织病理检查示皮肤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主要表现为真皮层小血管周围片巢状异型T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3(+)、CD20(-)、CD8(-)、CD30(-)、CD56(-)、TIA-1(-)、CD4(+)、增殖核抗原(Ki-67)阳性细胞约10%~30%。诊断:不能排除早期惰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本院麻风菌镜检阴性,抗核抗体1∶100[参考值:阴性(< 1∶100)],乙型肝炎三系阴性、丙型肝炎抗体阴性,人类缺陷免疫病毒(HIV)、梅毒螺旋体血凝反应(TPHA)及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RPR)结果均阴性。组织病理检查:右颊表皮糜烂,轻度增生,真皮内大量团块状淋巴细胞、炎性细胞浸润,侵及附属器,毛囊内黏蛋白沉积,抗酸染色阴性(见图2)。背部表现为表皮增生,表皮内见微脓肿,内有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基底层欠完整,真皮内大量团块状淋巴细胞浸润、炎细胞浸润,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侵及附属器,抗酸染色阴性(见图2)。免疫组化:背部皮损肿瘤细胞常见表型为:CD3、CD4、CD45RO、CD57阳性(+),CD8、CD20散在(+)、CD79a、CD56(+)、Bcl-2(+)、p53、Ki-67阳性细胞约30%(见图3)。诊断:伴毛囊黏蛋白沉积的蕈样肉芽肿。治疗: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和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治疗,症状好转,目前随访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少年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联合阻塞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15岁,因"左眼晨起突发视物不清2 d"于2021年4月7日来宁波市眼科医院就诊。无眼部红痛,无头疼及眼球转动痛。既往无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史,否认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前有出现课业多、用眼强度大以及夜间睡眠不足等情况。全身体格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示: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02;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检测后右眼为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双眼前节(-),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upil disorder,RAPD) (+)。广角眼底镜检查示:右眼底正常;左眼视盘边界不清,水肿,视盘鼻侧舌形、颞侧斑点状苍白水肿区,中央静脉轻度迂曲、扩张,散在斑点状出血点(见图1A)。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示:左眼视盘鼻侧神经上皮层反射增强、增厚,其下无反射暗区增宽(见图1B),为神经上皮细胞性水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左眼臂-视网膜循环时间20 s,40 s视网膜静脉仍然显示为层流(见图1C),视盘鼻、颞侧动脉小分支45 s仍未充盈(见图1D),提示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盘鼻、颞侧小分支完全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诊断:左眼视网膜动脉合并静脉阻塞。当日急诊入院,给予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盐酸消旋山莨菪碱10 mg左眼球后注射;前房穿刺放房水0.5 ml降眼压;眼球按摩10 min;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急症处理;地塞米松(河北天药药业有限公司)静滴15 mg/d,3 d后减量为10 mg/d,并给予扩血管、营养神经等药物口服;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每日2 ml左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1周后左眼视力提高至0.15(矫正)。住院期间的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脂、凝血、肝功能等检查均无异常。住院治疗1周后,患者到外院进行进一步治疗,给予局麻下行左侧脑血管造影联合动脉溶栓术。术后予以补液、抗血小板、降脂固斑、营养神经及积极对症治疗。血液生化检查示:抗核抗体核型(-)、自身抗体系列、狼疮抗凝物比值均无异常。炎症因子检测示:白介素-1β为10.2 pg/ml(正常范围:0~<12.4 pg/ml)、肿瘤坏死因子为14.2 pg/ml(正常范围:0~<11.5 pg/ml),白介素-6为<2.0 pg/ml(正常范围:1.0~50.0 pg/ml)、白介素-8为12.0 pg/ml(正常范围:0~20.0 pg/ml)正常。心超检查示:无异常。治疗: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傲迪士,艾尔建制药公司)治疗。治疗9 d后出院,继续予营养神经甲钴胺胶囊(江苏德源药业有限公司)1粒,每日3次;银杏叶片(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粒,每日3次,行扩张血管及高压氧等治疗。出院半个月后,患者左眼矫正视力恢复至1.0。左眼眼底广角彩色欧堡图像示:视盘边界欠清,盘缘少许出血,视盘及其鼻、颞侧水肿消退(见图2A)。OCT示:左眼视盘鼻侧神经上皮层反射增强、增厚较发病时改善(见图2B)。FFA示:左眼臂-视网膜循环时间13 s,25 s中央静脉完全充盈(见图2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股蚀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50岁,职员.就诊日期:2015年5月1日.主诉:左侧髋关节疼痛半年.现病史:半年前渐进出现左侧髋关节疼痛,疼痛向左腹股沟处放射,伴下肢拘挛麻木,夜间尤甚,跛行,不能长时间持重站立,且症状进行性加重.遂就诊于我院针灸部门诊.平素长期大量饮酒,及工作过度劳累.查体:左髋关节深压痛,皮温稍低,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受限,"4"字试验阳性,舌暗红、苔少,脉沉涩.辅助检查:X线片示股骨头轮廓欠清晰,股骨头骨骺致密及囊性改变,未见明显塌陷;MRI示股骨头内可见蜿蜒带状低信号及双线征.诊断:左侧股骨头坏死(股蚀),属气滞血瘀证.治以通经活络为主,兼以活血化瘀、补肝益肾.取穴:主穴为居髎(患侧),配穴为委中(患侧)、环跳(患侧)、大杼(双侧)、阳陵泉(患侧)、绝骨(患侧)、肾俞(双侧)、冲门(患侧)、急脉(患侧)、血海(患侧).治疗时先令患者取俯卧位,刺患侧委中穴,以出现向下肢足部走窜的放射感为度,不留针.后令患者侧卧屈髋呈90°,患侧居上.居髎穴,以关节腔为刺入方向,直刺进针50 mm,刺入后以该穴为中心,向其上下左右行约30°的提插捻转复式泻法,即先行轻插重提之泻法,待患者得气后,为加强刺激量,再行360°捻转泻法("石氏"捻转泻法第二定义[1]:大幅度低频率为泻),以患者有强烈的酸胀感为度,得气后行手法30 s,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度,再采用18 mm×27 mm纯艾绒施以温针灸30 min.肾俞直刺50 mm,大杼向脊柱方向呈30°角刺入25 mm,绝骨、血海直刺30 mm,阳陵泉直刺40 mm,此5穴行重插轻提补法;环跳直刺50 mm,冲门、急脉直刺30 mm,此3穴行轻插重提泻法,每穴施手法1 min,留针30 min.因患者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故拒绝服用相关治疗药物,仅行针灸治疗.嘱患者注意避风寒、禁饮酒、调情志、适当休息和锻炼.每日治疗1次,治疗1周后,患者左髋疼痛较前减轻,下肢拘挛麻木症状有所改善,左髋深压痛减轻,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活动度较前改善,"4"字试验阳性.后隔日治疗1次,治疗方法同前,治疗3个月后,左髋疼痛明显好转,下肢拘挛麻木症状、跛行明显改善,可适当长时间持重站立,左髋深压痛较前减轻,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活动度改善,"4"字试验阳性,左侧股骨头坏死区病情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3-2015年芜湖市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芜湖市暗娼人群对艾滋病知识、行为及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的感染状况,为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由接受过培训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工作人员,进入芜湖市娱乐场所,采用《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中暗娼人群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采集血液标本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及丙肝病毒(HCV)血清学检测.结果 3年共对1 200名暗娼进行了调查,2013-2015年艾滋病患者(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75%,94.00%,95.00%,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96.00%,95.75%和99.00%,最近1个月内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71.50%,83.50%和79.25%.在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方面,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人数占所有调查人数的91.00%,92.75%,99.00%;接受过“同伴教育”的占45.75%,65.75%,82.00%.3年暗娼人群的梅毒感染率是7.50%、2.00%、3.75%.结论 芜湖市暗娼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不高,梅毒感染率高,虽然现在HIV感染率较低,但暗娼人群感染HIV的风险依然较高,需要继续加强对该类人群的针对性行为干预和宣传教育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膜状胎盘的产前超声诊断与妊娠结局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膜状胎盘的产前超声特征, 随访其妊娠结局,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膜状胎盘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行胎儿超声会诊诊断为膜状胎盘孕妇6例, 均为单胎妊娠, 年龄2334岁, 平均年龄26.83岁;孕周22+134+3周, 平均孕周25.92周.观察6例膜状胎盘的产前超声特征, 分析膜状胎盘孕妇临床资料并随访妊娠结局及病理诊断.结果 1例于34+3周行剖宫产术, 产一活男婴;1例因胎盘早剥而失血性休克于26+1周行急诊剖宫产术, 男婴存活34 d;1例于24+6周自然流产;3例分别于23+3周、28周、28+1周行米非司酮+利凡诺引产术.胎盘病理诊断为膜状胎盘.产前超声检查见胎盘异常增厚, 占宫腔面积2/3以上, 胎盘正常实质成分减少, 内呈旋涡样流动液性暗区,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 显示胎盘血流信号减少;胎儿生长受限6例;羊水少4例;脑-胎盘比 (CPR) <P956例;双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PI) 均值增高6例.结论 膜状胎盘典型超声图像特征是胎盘异常增厚, 面积较相应孕周大, 胎盘内正常实质成分减少, 呈旋涡样流动液性暗区.膜状胎盘产前超声图像特征明确且易于辨认, 产前超声可较早诊断膜状胎盘, 提高妊娠管理质量, 有效降低孕妇大出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影像学损害与血流灌注不匹配脑梗死患者发病6~24 h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不匹配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在发病6~24 h行颅内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发病24 h内入院,经磁共振血管成像证实为颅内颈内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ACI患者,且有脑缺血DWI/ASL明显不匹配[(ASL-DWI)/ASL≥20%].按入组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非手术组行积极内科治疗;手术组在积极内科治疗基础上在发病6~24 h行颅内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发病72 h时颅内出血情况.结果 共纳入24例患者,其中手术组15例,非手术组9例.发病3个月手术组mRS为1.0(1.0,2.0)分,明显低于非手术组mRS 4.0(1.5,4.0)分,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23,P=0.041).手术组预后良好(mRS≤2)患者(12例)数量明显多于非手术组(3例).发病72 h时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发生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颅内大血管闭塞ACI患者发病6~24 h有DWI/ASL不匹配时行血管内治疗可明显改善3个月的临床预后,可能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内风暗旋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病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结合已有乳腺癌侵袭、转移病机的认识,提出内风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内风暗旋”是导致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键.其产生与阴阳冲逆、五脏虚损、厥阴风动、痰瘀生风密切相关,故预防乳腺癌转移应注重“内风”因素,侧重从“内风”论治,或和阳育阴、补虚固本以宁风,或缓肝健中、祛痰化瘀以熄风,皆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伍以风药,以平熄内动之风邪,从而预防及控制乳腺癌的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在急性缺血性中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急性缺血性中风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每年新发患者超过200万,是严重威胁人口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其临床处理核心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近年来的研究强调根据发病时间、血栓的特点、缺血半暗带以及侧支循环的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溶栓或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1].随着3.0T MR扫描仪常规应用于临床以及新序列如SWI和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spinlabeling,ASL)的不断进步, MRI在无创性地评估脑实质低灌注状态、判断血栓的确切位置和来源及其成分、识别微出血及出血性转化、显示侧支循环,以及与非血管性中风类似病变鉴别等方面显示出独到价值,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实践中将发挥重要作用[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模式MRI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运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灌注状态、缺血半暗带、血管基础病变和侧支循环状况,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手术风险,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30例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且均在9 h内行多模式弥散加权成像(DWI)核心序列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T2加权成像(T2WI)、T1W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成像、MR脑动脉血管造影(MRA)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成像全序列MRI影像检查.分别记录患者影像中的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部位,引流静脉等情况,观察分析影像中是否存在灌注异常区域及其与对侧不同的灌注参数值.结果: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病灶检出率中,DWI核心序列与全序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低灌注面积中,3D ASL的脑血流量(CBF)图像的低灌注面积大于DSC的低灌注面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A图像与SWI图像结果显示一致,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患者与动脉血栓的血管磁敏感征阳性患者具有相关性(r=0.633,P<0.05).梗死区周围在SWI图像上可见增多增粗的细小静脉,与急性脑缺血时的灌注状态一致.结论:多模式MRI的核心序列成像可以准确判定9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灌注,血管的基础状况及侧枝循环,能够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内风暗旋"论治乳腺癌脑转移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肝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易升易动,内风之产生多责之于肝.风性轻扬、上先受之,脑位于人体之高巅,乳腺癌脑转移多因肝血亏虚、肝风内动,兼挟瘀血、痰浊、毒邪闭阻脑络而成,因此在治疗乳腺癌脑转移时多从风证辨治,并选取轻扬生升、升调阳气、上达巅顶的风药配伍成药对、角药以理气醒脑,引经报使,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从风邪致病与乳腺癌脑转移的关系、风证辨治及风药为引与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祛除内风为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的主要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