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康复是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后,通过制定运动训练、呼吸锻炼、营养干预等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减轻症状,提高自理能力,改善长期健康状况的一种综合干预措施.自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于1974年首次提出肺康复定义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肺康复的形式及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仅仅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慢慢变成了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式.目前肺康复主要包括呼吸肌锻炼、运动训练、辅助排痰、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内容,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的康复作用已获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同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后的入院早期进行适当的肺康复训练也已获得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康复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我国乃至全球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致残、致死率高,已造成患者及其家庭、社会沉重的疾病负担及经济负担。肺康复是治疗慢阻肺的重要手段,通过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膈肌和腹肌联合电刺激、气道廓清技术、长期家庭氧疗、无创正压通气、脉冲式吸入一氧化氮、营养支持多种方式,能有效降低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体内的乳酸堆积、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提高骨骼肌氧化能力,减少肺动态过度充气和吸气神经驱动,减轻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症状,提高运动耐量、生活质量,降低肺血管阻力并改善疾病预后。加强肺康复在稳定期慢阻肺中的应用与普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出院指导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准备度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出院指导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准备度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东莞市虎门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以上基础给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出院指导。随访3个月,比较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对比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出院准备度(个人状态、适应能力、预期性支持、总准备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康复训练依从性、各维度出院准备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HHS)评分及Barthle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出院指导,可有效提高其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出院准备度,同时还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于其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减重支持训练对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早期减重支持训练对卒中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密钙息、阿法骨化醇、福善美)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早期减重支持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和出院1年后(随访时)检测2组患者的腰椎BMD和骨转化调节指标(包括OPG、RANKL、RANKL/OPG)。结果:2组患者骨密度(BMD)、OPG、RANKL、RANKL/OPG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后,其OPG和RANKL分别为(11.9±9.7)pmol/L和(290.7±87.0 )pmol/L,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的OPG、RANKL和RANKL/OPG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6个月后和出院1年后,治疗组患者的BMD、OPG、RANKL、RANKL/OPG均显著改善,且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相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早期应用减重支持训练可显著下调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患者OPG、RANKL的表达,提高RANKL/OPG比率,改善BMD及其骨质疏松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列腺癌化疗患者中重度癌因性疲乏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化疗患者发生中重度癌因性疲乏(CR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以预测CRF的发生。方法:采用病历资料调查表、简明疲劳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对2016年8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724例前列腺癌化疗患者进行1∶1配比,将匹配后中重度CRF 216例和非中重度CRF 216例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按照7∶3的比例采用信封法分为训练集(303例)和验证集(129例),通过对验证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中重度C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构建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 24.0~27.9 kg/m 2( OR=1.733)、BMI≥28.0 kg/m 2( OR=3.126)、化疗期间发生粒细胞减少症( OR=1.747)、化疗疗程>6个月( OR=1.893)、中度社会支持水平( OR=1.244)、低度社会支持水平( OR=2.434)、轻度泌尿系统症状( OR=1.264)、中度泌尿系统症状( OR=3.371)和重度泌尿系统症状( OR=5.297)是中重度C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经训练集和验证集内部验证,其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54、0.741。ROC曲线下面积训练集为0.823,验证集为0.733。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能有效预测前列腺癌化疗患者中重度CRF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结合迁移学习和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肺功能预测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设计一种结合迁移学习和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肺功能预测方法,旨在提升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首先,对CT影像和临床文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并设计自适应模块寻找最适合IPF患者的肺功能衰减函数。其次,特征提取模块包括CT特征提取、临床文本特征提取和肺功能特征提取3个子模块,以全面提取特征。然后,使用多模态特征预测网络全面评估肺功能的衰减情况。最后,对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以提升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针对OSIC肺纤维化进展比赛数据集,通过自适应模块发现线性衰减假设更符合患者肺功能衰减趋势。不同模态数据预测实验表明,加入临床文本特征的模型预测能力优于只使用CT影像的模型,使用CT影像+临床文本特征+肺功能特征的模型预测效果最优。结合迁移学习和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肺功能预测方法改进的拉普拉斯对数似然(LLLm)为?6.706 5、均方根误差(RMSE)为184.5和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46.2,在性能上优于其他方法。且预训练模型相较于零基础训练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结论:设计的结合迁移学习和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肺功能预测方法有效地预测了IPF患者在不同周数的肺功能状态,为患者的健康管理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空间站任务着陆场返回舱前航天员救治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1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建造期,并将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未来十年,载人航天任务将更加密集,成为常规性任务。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而医疗救援是最为根本的保障。我国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无严重意外事故发生;历次任务中,医疗救护队均进行了充分准备,组织了训练、演练和实战,保障了航天员的安全。但航天员意外伤害的风险永远不能轻视 [1,2]。在过去60余年国际载人飞行中,载人航天故障、事故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3]。并且,长期失重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及结构变化、骨骼和肌肉系统废用性改变等均增加了返回时意外损伤的风险。在载人航天医疗救援任务中,着陆场的医学救援是最为重要内容和环节。着陆场的医学救援主要包括:返回舱前救治(以下简称舱前救治)、载体内救治、载体医疗后送、后方支持医院(以下简称后支医院)交接共4个阶段。舱前救治在危及生命伤情的抢救时极为重要,舱前阶段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时机。舱前环境多为沙漠戈壁,风沙大、冬天气温低、夏天气温高、夜间照明差,医疗条件较差,在携带有限医疗装备的条件下,如何开展舱前救治,目前尚无统一规范。在航天员救治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尽量减少舱前救治时间,将航天员尽快后送至条件相对好的医疗救护载体,另一方面又要抓住舱前阶段的抢救关键时机,救援队面临不少困惑:比如,哪些伤病情必须在舱前救治?哪些可以舱前暂不处理,需尽快送至后送载体内再行处理?舱前能够进行哪些医疗操作?等等。在此背景下,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以神舟十二任务医疗队为主体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成立了工作小组以及共识专家委员会,经过反复讨论修订,最后投票,形成了针对空间站任务神舟飞船返回舱舱前医学救援的首个专家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影像组学对中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经直肠超声矢状面二维图及弹性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中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并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淋巴结转移组(27例)及无转移组(53例),比较两组间一般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肿瘤位置、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并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一般特征;手动勾画肿瘤最大矢状面二维及弹性图感兴趣区,使用开源软件pyradiomics 3.0.1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过滤法和嵌入法减少数据维度以选取重要的特征,获取模型最佳参数。将所有样本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最佳模型参数训练模型,并在测试集上对模型进行测试和验证,根据ROC曲线评估不同方法的预测效能。结果: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肿瘤浸润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555, 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 )值为0.699。从二维及弹性超声图中总共提取出1 710个影像特征,经过预处理及筛选其中10个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强相关,筛选出的10个特征用来构建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03、0.726、0.742。通过求均值的方法对3个模型融合,融合的模型在测试集上的AUC值为0.734。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优于基于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预测模型 (AUC:0.734比0.699, Z=1.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优于仅基于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构建的模型,对术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性预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在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对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患者营养状况、气切套管拔管率、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患者分为IOE组(65例)和鼻胃管管饲(NGT)组(61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综合康复干预(包括偏瘫肢体训练、吞咽训练、肺功能训练等);IOE组、NGT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IOE或NGT营养支持。于入科时、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具体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肌酐身高指数(CHI)、气切套管拔管率及带管时间、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治疗4周后IOE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气切套管拔管率(90.76%)和带管时间[(15.96±3.86)d]、CPIS评分[(3.00±1.69)分]、NIHSS评分[(11.86±4.08)分]及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NGT组水平( P<0.05)。 结论:IOE营养支持较NGT营养支持能更有效改善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尽早安全地拔除气切套管,加速康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基于影像组学乳腺癌分子亚型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图像中影像学特征在识别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于东营市人民医院接受诊察的172例患者的195例乳腺癌病变的多期DCE-MRI影像资料。样本总体包括21例三阴型、18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过表达型、53例Luminal A型、76例Luminal B型HER2阴性和27例Luminal B型HER2阳性。从DCE-MRI的每次扫描及不同后处理得到的图像中,通过手动选取的方式划分感兴趣区域并提取影像学特征。将样本按约8∶2的比例划分为主要样本和测试样本,对主要样本进行10次重复的5倍交叉验证以获得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对基于Logistic回归、分类回归树、支持向量分类、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等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之后在测试样本上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测试。结果:基于Logistic回归的预测模型获得最好的识别性能,其依据各组图像特征进行识别的平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1;依据提取自对比后第三次+减影图像的特征识别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整体AUC为0.809,其中识别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阴性、Luminal B型HER2阳性、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的AUC分别为0.784、0.578、0.599、0.812和0.844。使用不同扫描次数和后处理图像的特征,模型的识别效果不同,对比后第三次扫描+减影图像特征和对比后第二次扫描+减影图像特征的识别效果最好,AUC分别为0.762±0.037和0.757±0.046。结论:基于多期DCE-MRI图像影像学特征及机器学习方法优化的模型对乳腺癌分子亚型的预测识别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使用注射对比剂后的中期增强(第二次、第三次扫描)图像特征,以应用图像减影处理,有助于达到更好的识别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