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学科模式下阶段性康复训练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多学科模式下阶段性康复训练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运动耐力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搏器植入术后患者10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常规术后护理和运动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构建由心内科、康复科、心电图室组成多学科心脏康复团队,采取分阶段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2组患者均于术后第二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进行运动耐力和心功能评价,运动耐力采用6 min步行试验,心功能评价指标包括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T-proBNP、LVEF、6 min步行距离分别(261.10±68.11)pg/ml、(68.84±4.72)%、(291.16±34.18)m,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学科模式下的阶段性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心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在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2019年 7月—2022年 7月于我院接受CHF治疗的 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共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29)与对照组(n=29),试验组采用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比较 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认知功能、运动耐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CHF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护理方案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均有着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分析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 9月—2022年 3月于本院行急诊 PCI的 AMI病人 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 例)和研究组(6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与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心肺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内皮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PCI术后 6个月,两组最大摄氧量(VO2 max)、无氧阈、氧脉搏均高于 PCI术后 1 周,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PCI术后 1 周、3 个月、6 个月,研究组 LVEF均大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 1周、3个月、6个月,两组 LVEF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一氧化氮(NO)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PCI术后 1周、3个月、6个月,研究组NO均大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 1d、1周、3个月、6个月,两组 NO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内皮素-1(ET-1)的时间变化与组别之间具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PCI术后 1周、3个月、6个月,研究组的ET-1均小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 1d、1周、3个月、6个月,两组ET-1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与 25.00%,P<0.05).结论: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能促进 AMI病人 PCI术后心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分阶段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观察分阶段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治疗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康复训练组,各90例,其中康复训练组完成Ⅰ期康复训练46例,完成Ⅰ期康复训练及有氧运动训练44例.所有病人均在术后1周及12周进行心脏彩超、6 min步行试验、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定,并完成术后12周的心肺功能评估.结果:术后12周,康复训练组最大摄氧量及SF-36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康复训练+有氧运动亚组6 min步行试验、无氧阈(AT)、氧脉搏峰值、最大运动时间均高于Ⅰ期康复训练亚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Ⅰ期康复训练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Ⅰ期心脏康复训练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生活质量,且在此基础上联合进行有氧运动有利于改善病人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重症疾病心肺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主要介绍重症疾病早期康复介入必要性、心肺康复治疗时机、心肺康复应遵循的原则;心功能评估、肺功能评估是开展心肺康复治疗的基础;健康知识教育、体位管理、气道廓清技术、肢体主动/被动活动训练、吞咽训练、全身性的营养支持和社会心理干预是重症疾病心肺康复的主要内容;在开展心肺康复治疗时,应按照心肺康复主要流程分阶段开展心肺康复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阶段心脏康复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相关数据和信息主要来源于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心内科病区确诊为冠心病,且首次植入支架10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脏康复治疗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两组.观察组患者54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59.27±8.45)岁;合并糖尿病14例,高血压29例;单支病变33例,双支病变18例,3支病变3例.对照组5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60.22±8.56)岁;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24例;单支病变34例,双支病变17例,3支病变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病及冠脉病变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备临床研究可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证据荟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检索或获取国内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工作者、管理者、患者及家属实施早期心脏康复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方法 根据证据金字塔"6S模型",设计严密的检索策略与纳入排除标准,系统检索AMI行PCI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的相关证据,筛选出符合纳入条件的全部文献.由2名循证护理培训合格的研究者对纳入文献独立质量评价,提取证据并汇总.结果 纳入8篇文献,其中1篇中文,7篇英文,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从中提取18条证据,总和为评估、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分阶段康复护理、运动处方、家庭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方法、健康教育6个维度.结论 临床医护工作者、管理者应强化早期心脏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培训,结合医疗机构环境与临床条件,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采取针对性高效康复实践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心脏康复运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的心脏康复运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再住院率.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6MWT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DL量表的躯体生活自理和工具性生活自理维度得分比干预前明显下降,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6个月内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序贯式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序贯式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 en-tion,PCI)术后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的2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1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PCI术后接受分阶段序贯式心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和康复训练后6个月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分,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住院天数和出院6个月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康复训练后6个月,两组患者LVEF和SA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康复训练前(均P<0.05),WMSI均显著低于本组康复训练前(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LVEF和SA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WMSI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时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规律的序贯式心脏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受性,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分阶段心脏康复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分阶段心脏康复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有氧运动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分阶段心脏康复训练干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2周心功能、肺功能、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12周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和最大运动负荷(maximum exercise load,MEL)均显著大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均显著小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和情感职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2周LVEF、FEV1、MVV、VO2max和MEL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LVEDD和LVES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和情感职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分阶段心脏康复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可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且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