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心功能及健康相关体适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病人心功能及健康相关体适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行PCI治疗的AMI病人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n=48)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运动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健康相关体适能、6 min步行距离、干预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均大于干预前(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小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的LVEF(57.79±5.86)%、6 min步行距离(386.22±48.49)m大于对照组[(53.14±6.42)%、(357.63±45.51)m](P<0.05),LVEDV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峰值摄氧量(VO2max)、氧脉搏、摄氧量对应功率的递增斜率(△VO2/△WR)、代谢当量、握力指数、30 s连续椅子站立试验(30-CS)均大于干预前(P<0.05),体脂肪、内脏脂肪面积(VFA)均小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的VO2max(20.32±1.64)mL·min-1·kg-1、氧脉搏(12.93±2.45)mL/次、△VO2/△WR(10.14±1.63)mL·min-1·W-1、代谢当量6.12±0.73、握力指数(53.91±5.62)%、30-CS(19.21±6.39)次均大于对照组[(19.47±1.76)mL·min-1·kg-1、(11.74±2.66)mL/次、(9.43±1.78)mL·min-1·W-1、5.73±0.77、(50.18±8.83)%、(16.43±6.04)次](P<0.05),体脂肪(25.88±5.23)%、VFA(94.14±27.32)cm2均小于对照组[(28.52±7.04)%、(105.64±28.11)cm2](P<0.05).研究组的干预期间MAC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PCI治疗的AMI病人接受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健康相关体适能,增大6 min步行距离,减少干预期间MACE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强度间歇训练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中强度间歇训练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江苏省荣军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A组和康复B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有氧训练,康复A组接受有氧训练+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康复B组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中强度间歇训练.有氧训练每天1次,每次训练总时间30 min,每周训练4 d,共训练10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每天1次,每次45 min,每周4 d,共治疗10周.中强度间歇训练每天1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训练3 d,共训练10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采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评估3组患者的心脏储备指标,采用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评估3组患者的血脂水平,采用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2peak)、峰值代谢当量(peak metabolic equiva-lent,METs)和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in walking distance test,6MWD)评估3组患者的运动能力,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scale,SAQ)评估3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3组患者干预10周后的LVEF、SV、VO2peak、METs、6MWD和SAQ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3组患者的TC、TG、HDL-C和LDL-C浓度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周后,康复A组患者的LVEF、SV、VO2peak、METs、6MWD和SAQ评分明显均高于对照组,康复B组患者的LVEF、SV、VO2peak、METs、6MWD和SAQ评分明显均高于康复A组和对照组,康复A组患者的TC、TG、HDL-C和LDL-C浓度低于对照组,康复B组患者的TC、TG、HDL-C和LDL-C浓度低于康复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治疗和有氧训练基础上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心脏储备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升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中强度间歇训练的效果也优于有氧训练,而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是继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成像技术能帮助判断病变周围脑功能是否存在以及脑功能区是否移位,显示脑内特定区域的功能变化与躯体局部感觉运动的关系,对脑卒中后康复治疗和预后判定有指导意义;还可以根据脑功能成像技术选择性地进行康复治疗。目前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诊疗中的脑功能成像技术主要有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脑电图技术(EEG)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但这些传统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有其相应的局限性。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性光学成像技术,具有便携性强、抗运动干扰、时间分辨力高、安全经济等突出的优点。本综述简要概述了NIRS应用于监测脑卒中患者大脑功能区域与肢体恢复的关系以及脑卒中的康复评估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门诊心脏康复频次对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改善及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门诊心脏康复频次对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改善及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心脏康复中心进行运动康复的135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参加门诊康复的频次将患者分为低次数组(≤12次)63例、中次数组(13~24次)37例和高次数组(≥25次)35例。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心脏康复情况以及康复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和SF-36生命质量评分,通过门诊或电话了解收集患者院外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比较3组间患者康复后症状、生命质量及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与康复前相比,低次数组患者心脏康复后SAQ的5个维度评分均无明显改善(均 P>0.05),SF-36仅情感职能和健康变化评分改善( P<0.05);中次数组患者在SAQ的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和SF-36的躯体疼痛、健康变化评分有改善( P<0.05);高次数组患者SAQ和SF-36各维度评分均有改善( P<0.05)。进行心脏康复后,高次数组患者SAQ及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低次数组患者( P<0.05)。高次数组患者院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比例明显高于低次数组患者[27例(77.14%)比24例(38.10%),χ 2=13.74, P<0.001]。 结论:参与门诊心脏康复次数越多,患者症状及生命质量改善越显著,患者越能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冠心病的长期自我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Ⅰ期心脏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Ⅰ期心脏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选取84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Ⅰ期心脏康复运动方案,采用心脏超声、6 min步行试验评价心功能、运动耐力,生命质量健康调查量表(SF-12)用以评价生命质量。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干预前2组患者心功能、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前,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为5.279, P=0.024);出院1个月,2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 F值为8.119, P=0.006)、6 min步行距离( F值为9.829, P=0.002)、生命质量的总体健康( F值为6.905, P=0.010)、生理功能( F值为10.595, P=0.002)、生理职能( F值为11.168, P=0.001)、躯体疼痛( F值为12.548, P=0.001)、精神健康( F值为7.362, P=0.008)和活力( F值为13.692, P<0.001)6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3个月,2组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 F值为11.156, P=0.001)、6 min步行距离( F值为16.554, P<0.001)、生命质量各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Ⅰ期心脏康复运动方案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及生命质量,提高运动耐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八段锦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PCI已成为冠心病患者重要的血运重建手段,运动疗法是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八段锦作为中医传统运动功法中流传较广、健身效果明显的功法之一,对PCI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八段锦在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理化指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八段锦应用于PCI术后患者康复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脏移植患者运动康复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和分析心脏移植患者运动康复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英国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国际指南网(GIN)、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SIGN)、新英格兰医学(NEJM)、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HRQ)、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肺康复协会(AACVPR)、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国际心肺移植学会(ISHLT)中关于心脏移植患者运动康复的最佳实践信息册、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6篇;经过评价,共总结运动有效性、运动时机、运动评估、运动方式、持续时间、预康复、运动依从性7个方面21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心脏移植患者运动康复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制订心脏移植术后患者运动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期目标导向性活动对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心脏康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性活动(EGDM)对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及观察组(5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脏康复干预(包括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心理疏导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踏车训练,观察组则实施EGDM干预,每日根据ICU活动量表(IMS)评分制订其基础活动水平及所需完成的活动目标。于干预前、干预1周后分别采用左心室射血分数(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估患者术后心脏功能、心肺适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F、6MWT最大距离及MBI评分均明显改善( P<0.05),术后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训练计划完成率(97.61%)较对照组(90.37%)明显提高,且2组患者均无与运动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EGD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手段,可改善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心肺、体适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风险及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193例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与对照组(9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6 min步行试验(6MWT)、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SF-36量表中的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及依从性,为优化CAD患者心脏康复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AD患者分为运动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脏康复治疗(包括营养调整、心理疏导及低强度有氧运动等),运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每周2次、共6周改良HIIT干预(以85%~90%最大心率强度持续蹬车30 s后间歇30 s为1个循环,每次重复训练15个循环)。于干预前、干预6周后检测2组患者心肺适能、血压水平、血管功能及身体成分等变化情况,同时评估该改良HIIT方案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运动组患者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的最大摄氧量及最大功率均明显增加( P<0.05),血压水平及身体成分指标均明显改善( P<0.05),积极情绪评分明显升高( P<0.05),消极情绪及焦虑评分明显下降( P<0.05),患者对训练的愉悦感较显著。对照组经干预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0.05)。干预期间运动组训练计划完成率(97.4%)较对照组(88.7%)明显升高( P<0.05),且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 结论:改良HIIT是CAD患者心脏康复的有效手段,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