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瘟疫学家辨治疫病理论与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清代瘟疫学家结合治疫经验,对疫病病因、传变和辨治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发展.在病因方面,遵杂气致疫,对杂气属性有更全面的认识.在传变与辨治方面,戴天章提倡表里传变与辨治;一些医家创以中道为中心的传变与辨治理论,如余师愚的毒热入胃布散十二经的理论、李炳的浊邪壅闭肺胃理论、朱增籍的沴邪直干肺胃理论;一些医家重视三焦传变与辨治,如杨栗山的三焦怫热郁滞理论、朱增籍的沴邪郁结三焦理论;此外,刘奎、朱增籍遵六经传变与辨治.清代瘟疫学家辨治疫病理论与经验对当代防治疫病有指导与启发意义.在当今时代,诸家所展现的变通和创新思维在防治新发和突发传染病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齐鲁医家刘奎《松峰说疫》对《黄帝内经》防疫思想的传承创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松峰说疫》由齐鲁医家刘奎所著,其承袭并创新了《黄帝内经》中的疫病预防与治疗理论.基于天人相应与伏邪致病等理论,倚重运气四时,强调元气的重要性,并重视邪虚、毒气等致病因素,阐释了伏邪致病机制,并提出瘥后防复的策略.《松峰说疫》还专设"避瘟方",通过内外兼治、鲜药护正、芳香解毒以及妙用单药等多种创新性方法,丰富了疫病预防的理论与实践.此外,刘奎还强调了防治结合的治疗理念,通过内服解毒、汗吐法及外治针刮、罨熨法等多种治疗手段,为疫病的治疗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方案.《松峰说疫》不仅促进了《黄帝内经》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还丰富了疫病预防的途径和方法,为临床防治传染病提供了宝贵的新思路,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清代医家"扶正避邪"防疫思想和方法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清代医家刘奎、陈耕道、王士雄等深入探讨了"正气存内"与"避其毒气"对防疫的重要性,提出了扶正养生为本、避邪隔离为要的基本原则,强调三因制宜的防疫要旨,重视医者自身防护.认为可通过清洁空气、清洁水源、熏蒸衣物、消灭虫害等方式,改善卫生条件以防疫.在防疫方药使用方面,比前代医家更多采用了芳香类药物,如苍术、白芷、丁香、降香、菖蒲、冰片、麝香、没药等,及雄黄丸、不染瘟方、透顶清凉散、通气散等防疫复方,采用口服、塞鼻取嚏、点眼、洗浴、熨法.他们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了接种预防,以保护易感人群.充分重视清代医家防疫思想和方法,以期为当今疫病的防治起到启示和参考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松峰说疫》辨治疫病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从时症合参,性症合参,脉症合参,病症合参,以症为则、随症治之,多法合参、多措并举6个方面探讨刘奎《松峰说疫》论治疫病特色.刘奎结合症状、病发的时令气候选用方药,若症状表现的性质与四时主气不同,提出要以症状为主;结合症状和疫病性质、个人体质,审慎应用清利发表、苦寒攻下之法;结合症状与患者脉象,判断疫病性质及预后;结合症状与疫病种类,治疗症状表现多样且无规律性的瘟疫杂症和杂疫;根据疫病兼夹症随症加减,根据症状辨析疫病常证与变证;针对疫病症状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灵活应用多种方法治疗疫病.刘奎注重疫病复杂症状体现的病变本质,其善于变通、随症治之的疫病论治思想对理解后世医家的著述、拓宽疫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刘奎"瘟疫六经治法"理论认识及用药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2
总结清代医家刘奎以"瘟疫六经治法"思想治疗瘟疫的临证经验.刘奎认为瘟疫在三阴经亦可传变,非仅为三阳病证,扩大了瘟疫传变范围.临床论治瘟疫应以六经为纲,病机为本.三阳经瘟疫普遍源起热邪内伏,精亏火旺,中气本虚;三阴经瘟疫常为燥亢胜而湿枯,阴常不足,不同经络表现各异,应随证治之.对《松峰说疫》记载"瘟疫六经治法"医案方剂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刘奎发汗解表药主用浮萍,认为浮萍可发诸经之表,清血热,性凉,发汗力强;选方用药当以清热养阴功效为主,重用大承气汤或白虎汤等阳明经方药;用药剂量强调量异效别,以量定效,依据病证斟酌用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清代瘟疫学家刘奎学术思想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刘奎为清代著名瘟疫学家,少时多病,官运不济,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其代表作《松峰说疫》等医学论著,在继承《景岳全书》和《瘟疫论》的学术思想基础上加以发扬和深化,严格划分瘟疫范畴,创"三疫"学说;继承并发扬了《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理念,首创"瘟疫六经治法";综"瘟疫统治八法",以解毒为要;同时领先于其他国家学者,较早地提出避瘟预防的有效措施.刘奎的疫病防治理念和方药方法,为传染病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当今疫情防控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古代医籍中所引泰山石刻药方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清代医学家刘奎《松峰说疫》中,言所收多种治方乃出自“岱宗石壁”.有医学史家谓其系借“怪诞”之说,以神化其方.今从历代医籍中检索出多条关于泰山石刻药方的记录,可证确有其事,而非妄言.其镌之者为宋代惠民和剂局,镌刻地点则在岱顶玉女池侧.今玉女池故址有摩崖石壁,其下部掩于土中,或即药方石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松峰说疫》疫病预防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松峰说疫》是清代刘奎的一部较为全面论述疫病的中医温病著作,其中蕴含有丰富的疫病预防思想.通过系统挖掘与整理其中相关内容,从疫病预防的理论认识、治则治法与具体方药等方面,以全面阐述《松峰说疫》疫病预防思想体系,可为当前防治疫病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浮萍在温病中的运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浮萍治疗温病的记载由来已久,早在《神农本草经》就称其主治"暴热",逮至《松峰说疫》《四圣悬枢》创制以浮萍为主药,治疗温病的一系列方剂,方使得浮萍治疗温病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掘.通过探究诸位医家的认识,可知浮萍气味辛凉,其性轻浮,善泻卫气之闭,尤宜发温病之汗,故多以浮萍发诸经之表,"清散皮毛",以解"卫闭营遏",且兼清血热,从而治疗包括温疫、小儿温疫疹病等温病的各经病证.通过挖掘整理古今中医运用浮萍治疗温病的论述,可为继承温病学理论并为临床实践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初医家马印麟对三年化疫理论的创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素问遗篇》的三年化疫理论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清初医家马印麟对三年化疫理论的创见.通过对《瘟疫发源》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马印麟剔除了《素问遗篇》补入的“天地二甲子”“五疠”等概念,转从六气升降失常的角度重构三年化疫理论,从而实现了《素问遗篇》与《素问》运气七篇学术体系的融合;马印麟还应用三年化疫理论阐释明末清初的疫病流行情况,并依据该理论配以五瘟丹、连翘解毒饮等7首药方治疫获效,被刘奎等温病名家所借鉴.马印麟对三年化疫理论的创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深入发掘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