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瘟疫学家辨治疫病理论与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清代瘟疫学家结合治疫经验,对疫病病因、传变和辨治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发展.在病因方面,遵杂气致疫,对杂气属性有更全面的认识.在传变与辨治方面,戴天章提倡表里传变与辨治;一些医家创以中道为中心的传变与辨治理论,如余师愚的毒热入胃布散十二经的理论、李炳的浊邪壅闭肺胃理论、朱增籍的沴邪直干肺胃理论;一些医家重视三焦传变与辨治,如杨栗山的三焦怫热郁滞理论、朱增籍的沴邪郁结三焦理论;此外,刘奎、朱增籍遵六经传变与辨治.清代瘟疫学家辨治疫病理论与经验对当代防治疫病有指导与启发意义.在当今时代,诸家所展现的变通和创新思维在防治新发和突发传染病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杨璿伤寒瘟疫辨治特色及对辨治流感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杨璿为清代著名医家,其伤寒与瘟疫辨治经验集中体现在《伤寒瘟疫条辨》当中,杨璿主要从病因病机、行邪伏邪、脉证、治法及方药等方面明辨伤寒与温病,集诸家之说,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创立以升降散为首的辨治温病十五方.《伤寒瘟疫条辨》集杨璿辨治伤寒与瘟疫的学术特点,著中杨璿博采金元刘完素、明代王履,及明清吴又可、喻嘉言、张璐等辨治之长,强调伤寒与温病根源异、脉证异、治法异,其思想对辨别治疗伤寒与瘟疫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以《伤寒瘟疫条辨》为基,从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辨别、脉证辨别、治法辨别及辨治流感与瘟疫的启示四方面,对杨璿辨治瘟疫特色予以阐述,对于传承古代医家辨治瘟疫精华及指导临床运用具有重要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清代瘟疫学家刘奎学术思想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刘奎为清代著名瘟疫学家,少时多病,官运不济,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其代表作《松峰说疫》等医学论著,在继承《景岳全书》和《瘟疫论》的学术思想基础上加以发扬和深化,严格划分瘟疫范畴,创"三疫"学说;继承并发扬了《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理念,首创"瘟疫六经治法";综"瘟疫统治八法",以解毒为要;同时领先于其他国家学者,较早地提出避瘟预防的有效措施.刘奎的疫病防治理念和方药方法,为传染病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当今疫情防控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寒温条辨,论温疫别开生面;升清降浊,升降散屡建奇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杨栗山是清代著名医家,所著《伤寒温疫条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温疫,创立升降散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温疫条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散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创新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瘟疫发源》五运六气医学思想及方药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5
《瘟疫发源》乃清代医家马印麟所著,论述了瘟疫之病因证治,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着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温病学著作.该书秉承《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探讨了瘟疫发源及瘟疫临床防治,对于瘟疫防治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从阴阳五行乃运气之源、瘟疫发生乃五运六气变化所致、天时民病有五行生克规律及依据五运六气组方用药4个方面探讨了《瘟疫发源》的五运六气医学思想及方药特点.对于外感流行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伤寒瘟疫条辨》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瘥后复病的防治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基于《伤寒瘟疫条辨》,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及预防措施等角度探讨清代医家杨栗山预防和治疗“大疫“瘥后复病的学术思想,发现杨氏认识到“大疫”瘥后复病发生的病机为“正气未复、伏邪未尽”,治疗上应审正邪虚实、调其逆从,倡导愈后静养,这既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下辨证论治原则,又彰显了“病瘥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对COVID-19患者瘥后复病的预防和诊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松峰说疫》疫病防治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3/8/5
《松峰说疫》是清代温疫学派主要医家刘奎的代表著作,在疫病防治方面提出疫病治疗最宜通变,首创了"瘟疫统治八法",提出瘟疫应用药主要以寒凉、温补、解表等为主,并列专篇总结了历代医家防治疫病的有效方剂和自创防治疫病新方,使用方法上除内服法外,还有熏烧、悬挂佩戴等外治法.研究总结疫病防治方法及用方用药特色,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可靠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姬茂畅《走马喉疳论》辨治喉科急症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走马喉疳论》为喉科疫病专著,清代山东著名医家姬茂畅于1872年本其阅历、覃思妙悟、征验日久著成此书,体现了姬茂畅治疗喉科急症的医学经验与学术成就,在当时瘟疫肆行的年代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学术特色可概括为形色辨缓急,闻声别轻重;依脉判阴阳,据证择方药;灵活用汤散,内外兼吹含;治病必求本,滋津保元阳;方药重化裁,合方需灵巧.该书言辞简约但内容详尽且实用有效,所选方药简便易得,是一部应用价值极高的治喉特色专书.其不仅内服效方众多且外治经验及方法颇丰,塞、吹、含、噙等治疗手法直达病灶,简便效捷并沿用至今,对包括喉科在内的呼吸科及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丰富了中医临床治疗,现将其喉科急症诊疗特色略作探析以飧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近代上海疫病的中医药防治特色探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代(1840~1949年)上海开埠以后,各类瘟疫频发.利用报刊、杂志、档案、医著等相关史料,探究近代上海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特色,以冀为当今疫病的防治提供线索.近代疫情流行之际,沪上中医师承古方、自定疗法,中西并行、巧用西学,改善环境、卫生防疫.中医药在近代上海疫病防治中至关重要,治愈患者无数;疫疾盛行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推进着中医诊疗方式的创新,医师们积极新定处方,改良药剂.同时提出近代上海中医药防治疫病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大体以"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为界,前期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后期逐步采纳西学,中西医汇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僵蚕在瘟疫治疗中的运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古代医家在针对瘟疫的治疗中,僵蚕的使用相当频繁.清代瘟疫名家杨栗山称僵蚕"为温病之圣药",组成"升降散"广泛治疗各类疫病,但现代中药学理论对于僵蚕"治疫"这一认识并未深入.笔者从相关古籍文献入手,分别针对僵蚕的药用、方解、验案等方面做相应整理归纳,意在阐发僵蚕具有"解郁热、散表风、消痰浊、清伏邪"的作用,并明晰其在瘟疫治疗中的有效价值及相应辨证依据,以资临床学者辨证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