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看待前庭康复新兴技术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回顾梳理了近年来前庭康复各项新兴技术,重点对人工前庭植入、直流电/电噪声前庭刺激、感觉增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述评,并对前庭康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与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前庭神经鞘瘤术后短期和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前庭神经鞘瘤的术后短期和长期面神经功能情况及面神经保护经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由颅底外科小组行显微镜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08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76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7.9岁。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术后面神经功能随访结果。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及影响其恢复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04例肿瘤完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30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面神经离断,术中均予行神经吻合一期重建。300例成功随访,8例失访。随访时间1~60个月(平均52.0个月)。术后2周内面神经功能良好[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Ⅱ级]96例,功能不良(HB分级Ⅲ~Ⅵ级)212例;术后1年随访共295例,其中198例面神经功能良好,97例功能不良;术后3年随访共294例,其中面神经功能良好者219例,功能不良75例;随访到术后5年者共189例,其中面神经功能良好者155例,功能不良者34例。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术后短期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有肿瘤直径( P=0.011)和术末面神经刺激阈值( P<0.001);影响术后长期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直径( P=0.005)、术末面神经刺激阈值( P=0.005)及面神经康复训练等。 结论:肿瘤直径是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相关的独立因素,肿瘤越大术后面神经功能更差;术中电生理监测的肌电图微小电流刺激(刺激阈值≤0.05 mA)可以预测短期和长期的面神经功能预后;系统的面部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手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前庭神经炎不同时期的临床特征和处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前庭神经炎(VN)是一侧外周前庭功能急性损害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严重、持续性眩晕和不稳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症状持续超过24 h,无听力下降和无其他局灶神经症状,体格检查显示单向水平略扭转自发眼震,眼震快相指向健侧,床旁甩头试验向患侧快速甩头时见纠正性扫视,姿势不稳易向自发眼震慢相侧倾倒。临床可将VN分为3期,2周内为急性期,2周至3个月为亚急性期,3个月以上为慢性期,不同分期其临床特征和治疗各不相同,同时也代表不同的前庭代偿机制。急性期患者表现为前庭静态症状,VN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鉴别诊断重点排除小脑后下和小脑前下动脉梗死,治疗应使用激素,前庭代偿以适应为主。亚急性期患者表现为前庭动态症状,治疗以使用促进前庭代偿药物和前庭康复训练,前庭代偿以感觉替代和适应为主。一些患者在慢性期已完成前庭代偿,临床几乎无症状体征,部分患者由于代偿不全或形成新的多感觉整合,发展为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治疗包括解释、习服、认知-行为治疗和抗焦虑抑郁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前庭代偿机制与前庭康复治疗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前庭疾病导致眩晕/头晕、眼球震颤、姿势失衡等,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健康。前庭康复治疗作为前庭疾病临床干预策略中无不良反应的一种有效疗法已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其根本机制是通过促进前庭代偿来发挥作用。静态前庭代偿的发生有赖于从分子到神经环路的一系列可塑性变化,而动态前庭代偿的神经机制则涉及感觉替代、行为替代和前庭适应。本文简要综述前庭动静态代偿神经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前庭康复治疗策略的应用和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前庭康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年来,随着眩晕/前庭医学的快速发展,前庭康复治疗作为外周及中枢眩晕/前庭疾病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已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本文将聚焦于前庭康复的临床研究,分别针对前庭康复临床研究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现况及在常见外周前庭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国内前庭康复科学/规范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远程医疗在前庭康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前庭康复是治疗前庭功能障碍的有效手段,保障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是康复治疗的关键。远程医疗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便捷、可及、易于传播等特点,在前庭康复中具有应用价值。本文从远程医疗的现状和远程医疗在前庭康复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为国内开展远程前庭康复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视频头脉冲试验在急性单侧外周前庭功能下降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可定量评价受试者各半规管高频角前庭-眼动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VOR)功能。临床发现,vHIT在不同急性外周前庭功能下降疾病中的结果可表现出异质性。如在前庭神经炎和亨特综合征患者中,病理性vHIT发生率最高的是水平半规管,且在前庭神经炎患者的前庭代偿期间,病理性vHIT的增益和回复性扫视表现为不同的恢复特征;而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中,vHIT异常发生率最高的是后半规管,且后半规管的损伤与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预后有关。vHIT与其他前庭功能检查技术(如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综合应用可以为临床相关眩晕疾病的诊断、分型、预后评估和前庭康复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前庭康复锻炼联合健康教育对外周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锻炼联合健康教育对外周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外周性眩晕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前庭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前庭康复锻炼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干预周期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头晕评价量表(DHI)各维度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和相对于原位置的移行距离(DD)和偏转角度(DA),及睡眠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外周性眩晕患者DHI-P、DHI-F和DHI-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5±0.37)分比(3.74±0.42)分、(2.27±1.24)分比(4.34±1.08)分、(1.43±0.27)分比(3.08±0.46)分]( t=14.58、7.96、19.56,均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外周性眩晕患者BBS评分高于对照组[(50.83±3.25)比(43.24±4.18)分]( t=9.07,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外周性眩晕患者VSI评分DD和DA低于对照组,(18.95±2.76)比(24.53±3.24)分、DD(49.73±10.48)比(68.48±13.42)cm、DA(38.98±3.16)比(44.12±3.25)°,( t=8.29、6.96、7.17,均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外周性眩晕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5.67±0.43)比(6.46±0.67)分]( t=6.28, P < 0.05)。 结论:外周性眩晕患者采用前庭康复锻炼联合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前庭功能和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实施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complete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CET)治疗甲状腺癌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锁骨下组(经锁骨下入路CET)48例和经口组(经口腔前庭入路CET)48例。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美容满意度评分,术前、术后1、3及7 d检测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4 +/CD8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SIL-2R)、组织激肽释放酶11(kallikrein11,KLK11)、中期因子(midkine,MK)水平,术后1、3及7 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评估颈部功能。 结果:经口组与经锁骨下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7.58±10.87)min和(101.84±11.35)min( P<0.001),住院时间分别为(4.31±0.86)d和(5.12±0.91)d( P<0.001),引流量分别为(65.13±12.49)mL和(78.65±15.32)mL( P<0.001)。术后1、3及7 d,经口组和经锁骨下组CD3 +分别为(41.53±3.86)%和(38.29±3.51)%( P<0.001),(46.21±4.35)%和(42.81±4.06)%( P=0.001),(48.23±4.47)%和(45.10±4.23)%( P<0.001);CD4 +水平分别为(33.27±3.90)%和(30.18±3.45)%( P<0.001),(36.28±4.15)%和(33.46±3.87)%( P=0.001),(38.69±4.22)%和(35.17±4.10)%( P<0.001);CD4 +/CD8 +水平分别为(1.31±0.22)和(1.16±0.21)( P=0.001),(1.40±0.23)和(1.20±0.22)( P<0.001),(1.58±0.24)和(1.45±0.25)( P=0.011)。术后1、3及7 d,经口组与经锁骨下组血清SIL-2R、KLK11、MK水平、VAS评分、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口组和经锁骨下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4/48)和22.92%(11/48)( P=0.049),美容满意度分别为95.83%(46/48)和81.25%(39/48)( P=0.025)。 结论: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锁骨下入路行CET治疗甲状腺癌均对颈部功能造成损伤,前者能减轻免疫功能损伤,有助于术后早期病情恢复,同时能提高安全性及患者美容满意度,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前庭康复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前庭康复治疗是基于运动锻炼的治疗方法,旨在缓解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头晕程度,改善凝视稳定性和姿势控制能力。本文主要从前庭康复治疗的方法与机制、临床应用、相关新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从事前庭康复的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