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双瓣缝合与单瓣缝合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双瓣缝合与单瓣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对照研究。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2021年1至12月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197例(197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双瓣缝合组(99例)和单瓣缝合组(98例),分别进行泪囊瓣与鼻黏膜瓣的双瓣缝合与单瓣缝合。记录并比较术前Munk分值,术中吻合口直径,术后Munk分值、泪道冲洗结果、功能性内镜染色试验(FEDT)结果、吻合口直径、吻合口上皮化程度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单瓣缝合组( Z=-7.85)及双瓣缝合组( Z=-8.99)Munk分值均小于术前(均 P<0.001)。术后3周双瓣缝合组Munk分值低于单瓣缝合组( Z=-3.64, P<0.001);双瓣缝合组吻合口上皮化优良率为94.95%(94/99),高于单瓣缝合组的86.73%(85/98)( Z=-2.20, P<0.05)。术后3周、3个月及6个月双瓣缝合组吻合口直径均大于单瓣缝合组( Z=-4.10、-5.08、-4.62,均 P<0.001),且术后6个月,双瓣缝合组大直径吻合口率高于单瓣缝合组( Z=-4.49, P<0.001)。双瓣缝合组手术有效率为95.96%(95/99),高于单瓣缝合组的81.63%(80/98)( Z=-4.22, 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泪小管豁裂及中鼻甲黏膜与鼻腔外侧壁黏膜粘连。 结论:与单瓣缝合相比,双瓣缝合在临床效果上改善患者溢泪症状更快,早期吻合口上皮化优良率更高,更容易获得大直径吻合口,手术有效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泪点并置综合征诊治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泪点并置综合征指同一只眼的上下泪点在瞬目的整个过程中均保持贴合(并置),导致泪液引流障碍的一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溢泪,以及内侧上睑下垂伴脂肪脱垂、下睑松弛、泪点并置三联征。本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至今尚未被国内的眼科医师广泛重识。上下泪点并置而导致机械性阻塞、眼睑及外眦韧带松弛导致泪泵功能障碍,二者的作用导致功能性溢泪。近年来,泪点并置综合征的诊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扼要综述了泪点并置综合征的病因和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以及前景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止泪补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泪溢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观察止泪补肝散加减对功能性泪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功能性泪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止泪补肝散加减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硫酸锌滴眼液点眼,治疗时间为30 d.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流泪频率、泪河高度、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27%(65/82),对照组为38.16%(29/7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流泪频率Munk分级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Munk分级值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泪河高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泪河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期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泪补肝散加减能有效治疗功能性泪溢,降低患者流泪频率,降低泪河高度,减轻症状,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磁共振泪道水成像在溢泪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磁共振泪道水成像(MRH)技术在溢泪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溢泪患者40例52眼,于治疗前对所有病变泪道行MRH检查,结合泪道冲洗探查明确溢泪病因及病变局部解剖、功能异常,制定相应治疗方式,并于治疗后再次行MRH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组中有10例14眼为功能性溢泪,余30例38眼均为泪道梗阻;经MRH检查显示梗阻水平分别位于泪小管(9例9眼)、鼻泪管(18例26眼)、泪小管+鼻泪管(3例3眼)且部分病变侧泪囊呈不同程度扩张、变形;经冲洗探查及眼科查体可知,部分遇硬性阻抗(3例3眼)、泪小点表面红肿(3例3眼);冲洗可见脓性、浆液性、粘液性分泌物;综合所有检查信息制定3种手术方案;术后复查MRH表现为泪道通畅、泪囊不同程度缩小.结论:本研究将MRH检查信息与泪道冲洗探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制定多种差异性手术方案并以MRH评估其疗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准确、实用的泪道病变诊疗、评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XL-射频皮肤治疗仪显微消融微切泪阜肿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XL-射频皮肤治疗仪显微消融微切技术祛除泪阜肿物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康复科门诊2011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泪阜肿物患者10例(10眼),男6例,女4例,年龄14~ 52岁.在头盔式显微镜下,使用治疗仪(43 MHz)点状、片状逐层消融微切泪阜肿物,至肿物完全祛除,并在创面形成凝固保护层.术中取部分肿物送病理活检.其中皮内痣5例,混合痣1例,混合痣伴炎性肉芽肿1例,皮脂腺囊肿1例,乳头状瘤1例.10例患者中2例合并睑分裂痣,8例存在功能性溢泪.术后随访时间6~ 72个月.结果 10例(10眼)均1次治愈,无复发、眼干、视力下降,无睑缘变形、结膜瘢痕愈合及球睑黏连等.8例功能性溢泪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结论 XL-射频皮肤治疗仪显微消融微切泪阜肿物是一项精准度高、恢复快、无瘢痕、痛苦小的治疗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泪溢症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泪溢症是一种常见的泪液外溢的功能障碍性眼科疾患,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农村女性多见.现代医学中功能性泪溢与本病大致相同,治疗手法较为局限,治疗效果欠佳.中医以辨证治疗为主,或配合现代医学,或辅以内外多种治法,收效迅速的同时也可维持长期疗效、防止频繁复发,从而提高泪溢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治疗效佳价廉,患者依从性高,故本文主要综述传统中医各家治疗泪溢症的相关经验,阐述笔者的分析、总结及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鼻内镜辅助联合经口入路切除侵犯鼻腔鼻窦的上腭恶性肿瘤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联合经口入路切除侵犯鼻腔鼻窦的上腭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原发于硬腭及上颌牙槽的上腭恶性肿瘤患者病历资料,术前鼻内镜、CT和MRI检查,所有患者原发灶肿瘤均不同程度侵犯鼻腔鼻窦或颅底区域,均采用鼻内镜辅助联合经口入路切除原发灶,术后根据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辅以放疗或同步放化疗,随访并统计分析术后并发症、肿瘤全切率、肿瘤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经此联合入路实施肿瘤切除,18例获得肿瘤整块切除,切缘阴性.中位随访期6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鼻腔通气功能良好,无溢泪,总体原发灶局部控制率85.7%,总体5年生存率76.2%.结论:鼻内镜辅助联合经口入路是切除侵犯鼻腔鼻窦的上腭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利于肿瘤整块切除,控制原发灶;有利于鼻腔鼻窦功能保留,符合功能性外科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