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医籍疫病舌象临床用药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系统整理和挖掘疫病的舌象表现、治疗思路及用药规律,旨在让疫病舌象理论在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及疫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发挥更大作用.方法:采用文本挖掘和语义网络构建方法,分析总结历代涉及"疫病"的古医籍中疫病"舌象"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方药中的舌与方药等信息的直接关系.挖掘疫病舌-方药的临床用药经验及其规律.结果:涉及疫病"舌象"的古医籍有39部,其中晋代1部、唐代2部、宋代2部、元代1部、明代10部、清代25部.涉及方药12部,频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承气汤(81次)、达原饮(37次),再为白虎汤、至宝丹、生脉散、六味地黄汤.药物依次为大黄(51次)、石膏(48次)、犀角(41次),再为连翘、生地黄、黄连、黄芩、甘草、柴胡、知母、银花、玄参、花粉、麦冬、葛根、桔梗、薄荷.与舌象关联的方药节点频度最高,达10次以上的是石膏、连翘,其次为玄参、知母、黄芩、黄连、大黄、生地黄、犀角、甘草,再为牡丹皮,节点度7次有花粉、银花、赤芍、麦冬、柴胡、牛蒡子和凉膈散、达原饮;节点度6次有贝母、石菖蒲、桔梗、天花粉和白虎汤.舌黄、或伴见芒刺、或舌苔黑、或舌燥关联度最高方剂为承气汤;舌苔白或舌粉腻苔关联度最高方剂为达原饮.结论:疫病舌象理论可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迅速辨证提供指导,为选方用药加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王邦才运用经方治疗外感热病经验探述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介绍王邦才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外感热病经验.王邦才教授在外感热病治疗上,融合伤寒、温病学说,中西合参.治疗春温邪热留恋气分,少阳阳明合病,用小柴胡汤加减和解少阳之邪,清透阳明之热.风温肺热证,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味宣肺清热,化痰止咳.湿温,先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清化湿热,清肠止泻;再以益气生津,清化和胃以善后,配伍得当,胃肠邪热得清,则高热消退.王教授治外感热病,不拘寒温,病证双辨;经方时方,择善而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罗笑容治疗岭南地区小儿泄泻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小儿泄泻是小儿常见疾患,在岭南地区尤为多见,故岭南历代医家皆重视小儿泄泻之证,并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治泄之法.罗笑容传承了岭南小儿医家治泄的思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总结了罗笑容对岭南地区小儿泄泻形成特点及辨证分型的认识,提出脾虚湿泻与湿热泻是岭南地区小儿泄泻最常见的证型,并着重介绍了罗笑容治泻三方,包括治脾虚湿泻的苍蚕止泻汤,治湿热泻热重于湿的加味葛根芩连汤,治湿热泻湿重于热的罗氏三花汤并附医案三则,解析其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王庆国治疗口味异常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口酸证属饮食积滞者,应调和脾胃以消化积食,予半夏泻心汤合消食导滞之品治疗;口苦证属少阳枢机不利者,应和解少阳、疏利气机,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口甜证属湿热蕴脾者,应健脾益气、清利湿热,予参苓白术散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口辣证属肺热上逆者,应清肺胃伏火,予半夏泻心汤加清热养阴之品治疗;口咸证属肾液上泛者,予补肾益精,善用当归、熟地黄等药治疗;口黏腻证属脾虚湿盛者,应和中燥湿,予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口臭证属湿热中阻者,应清利湿热,兼补阴液,予平胃散合甘露饮加减治疗;口淡证属外毒、湿热者,应调和营卫、和解少阳,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个性化膏方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498例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和专家访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总结分析个性化中医膏方治疗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和专家采访结合的设计.回顾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且诊断为慢性胃炎脾虚湿蕴证、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的患者资料,治疗方案均采用个性化中医膏方.首先,提取患者的证型和用药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膏方治疗慢性胃炎不同证型的初步方案.然后,进行专家采访并录音,转录后进行文本分析,修改方案至无新信息出现.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和R软件.结果 最终纳入使用个性化膏方的慢性胃炎患者498例,男性224例(45%),女性274例(55%),平均年龄(41.87±12.22)岁,脾虚湿蕴证患者263例(52.8%),脾虚气滞证患者27例(5.4%),肝胃不和证患者208例(41.8%),共使用中药196种.经过单因素分析、二分类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初步确定膏方治疗慢性胃炎3个证型分别有40、32、41味中药.陈瑞芳教授对该方案进行了 10次评阅和修改.结合所有证据,最终确定所有证型均以半夏泻心汤联合党参、黄芪、丹参加减为君药组;脾虚湿蕴证联合参苓白术散、葛根芩连汤、藿香正气散加减;脾虚气滞证联合黄芪建中汤、四君子汤、小柴胡汤加减;肝胃不和证联合四逆散、四君子汤、保和丸加减.同时,根据不同体质、证型、症状、天气、地域等灵活化裁,并注意饮食管理和情绪调节.结论 明确建立了个性化中医膏方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案,为后续的组方分析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基础,具有较好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医内治法治疗放射性肠炎疗效的Meta分析及主方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内治法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并总结分析主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并参考Cochrane质量风险评估表进行文献质量和实验偏倚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临床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及漏斗图绘制,并对肠镜下黏膜损伤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相应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对用药频率最高的20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主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1487篇文献,最终纳入21篇文献,各文献质量评价较高.21篇文献共计纳入1676例放射性肠炎患者,中医内治组849例、纯西医组827例.中医内治组患者临床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纯西医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1.3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5,1.38),P<0.01],且漏斗图提示发表偏倚较小;中医内治组的肠镜下黏膜损伤缓解率[RR=1.29,95%CI(1.14,1.46),P<0.001]、行为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标准化差值(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1.00,95%CI(0.79,1.20),P<0.01]均较纯西医组占有优势.聚类分析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20味药物可分为两组,辨证分型可归纳为湿热下注、脾虚湿阻证,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提示,对应方剂分别为香连丸、葛根芩连汤、黄芩汤或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结论]中医内治法能有效改善放射性肠炎患者的症状及肠道黏膜组织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主方用药可归纳为湿热下注与脾虚湿阻证型,临床随症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病是全世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虚损夹血瘀形成的血管并发症,以微循环障碍并伴有透明样物质沉积为基本病理改变特征,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最为常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追溯到糖尿病前期,随着糖尿病发生发展动态演进不断加重,需及早干预.临床在降糖、降脂、降压的基础治疗上,多选择抗氧化应激、抗炎、改善微循环和抗血管新生的药物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属于中医"络病"的概念,中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是在降糖的基础上保护"孙络-微血管",组方多为补气滋阴、清热活血药味配伍而成.该文基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原则,简要概述针对不同证型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常用方剂,如白虎加人参汤、玉液汤、四妙勇安汤、葛根芩连汤、六味地黄丸及一些现代制剂,同时概述方剂常用药味,如人参、黄芪、地黄、枸杞子、三七、丹参、金银花、葛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临床依据和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