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伯寿临证运用防风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总结薛伯寿教授临证运用防风的经验,认为防风一则疏风解表、发散透达,可治疗表气郁闭而里热较重之外感热病早期,常用消毒犀角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银翘散、升降散、栀子豉汤加减;二则祛风胜湿、止痒消疮,可治疗风邪袭表之过敏性皮肤病,常用自拟薛氏过敏煎加减;三则散肝舒脾、升阳止泻,可治疗肝郁脾虚之泄泻,常用痛泻要方(《丹溪心法》)加减;四则能行周身、通利五脏,可治疗气虚血瘀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斑秃甚或普秃、慢性鼻病等疾病,常用黄芪赤风汤(《医林改错》)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膏方医案探析秦伯未从脾胃论治肺病思想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秦伯未先生遵《灵枢·本脏》"脾坚则脏安难伤"之旨,重视肺与脾胃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联,善于从调理脾胃的角度治疗肺系疾病.秦老在膏方的运用上颇具心得,反对膏方一味蛮补,认为膏方包含救偏却病之义,应做到补正必兼泻邪,邪去补自得力.秦老临证善用膏方治疗肺系疾病,并将中药膏方与从脾胃论治肺病的思想相结合.在膏方医案中,秦老依病机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运用滋胃阴、温脾阳、补中气、益消导、助统血、降胃气等法治疗肺系诸病,同时寓泻于补、攻补兼施,并非单纯以补益脾胃之法治疗肺病.对于肺痨、痰饮、体虚外感、外感热病瘥后、咯血、咳嗽等常见肺系疾病,秦老蕴从脾胃论治肺病思想于膏方之中,对疾病预防、发展及瘥后全过程进行综合干预,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肺合大肠"理论探讨流感病毒与肠屏障损伤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现代医学理论中肺与大肠在分化发育、生理病理、功能协作、物质联系上有结构、功能、菌群基础作为支撑依据,这与《黄帝内经》藏象篇中脏腑相关理论不谋而合.在外感热病的疾病传变中,肺与大肠相关联以及反馈调节机制的"肺病从肠论治""肠病从肺论治"论述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基于此,从肠屏障的角度系统归纳总结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探求流感病毒诱导肺系疾病的作用机制,并通过阐述肺经药以及肺肠同治验方作为工具药验证以肺-肠表里理论为指导的药物对流感病毒诱导的肺系疾病的保护机制,揭示流感病毒中肺与肠在疾病传变中的反馈及药物干预机制,阐明肺-肠表里理论的现代内涵,以期为中医药在病毒性疾病中广谱治疗提供现代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伤寒温病一毒论及攻毒疗法在外感热病诊疗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基于"毒邪学说"理论,认为伤寒温病两者病因病机皆与毒有关,将外感热病分为风毒、寒毒、湿毒、热毒、燥毒、痰毒、瘀毒、虚毒八种类型,以此进行辨证论治,称为八毒辨证.采用攻毒疗法为主治疗外感热病,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黄帝内经》卫气理论现代解读及临床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中医卫气理论创立于《黄帝内经》,书中除论及卫气的物质基础、功能性质、周流路线等基本问题外,还指出了卫气失常的病机与治疗原则.文中从现代中、西医学视角,对《黄帝内经》卫气理论进行解读和总结,认为卫气病之病机为卫气失常,其治疗原则为通补卫气,即虚者以补益卫气为主,实者以通畅卫气气机为主.卫气病为百病母,卫气理论在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应用.文中以外感热病为例,认为其病机属卫气虚滞、感受邪毒,其治当以通补卫气、祛邪解毒为法;卫气理论不但可以指导外感热病治疗,对疮疖痈疽类外科疾病、部分炎症性内伤杂病的治疗亦有重要指导意义,其病机分析、治则治法可以借鉴外感热病的分析与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从瘀热辨治儿童五官疾病验案三则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瘀热是血热与血瘀胶结而成的一种病理因素,广泛存在于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不同阶段.儿童五官血络丰富,感邪易从热化,产生痈肿诸疾,其形肿大,其色暗红,难以彻清,反复出现,与瘀热致病特点相吻合,由此推测瘀热是儿童五官疾病重要病机之一.基于瘀热理论重新审视当归六黄汤,创新性提出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儿童五官疾病,以霰粒肿、慢性根尖周炎、慢性扁桃体炎三种儿童常见五官疾病为例,论述运用当归六黄汤治疗儿童五官疾病瘀热证的辨治思路,阐释异病同治的中医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姜良铎外感病的内伤基础理论浅析房劳对外感热病证治规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姜良铎教授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理论,认为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发热病情复杂,脏腑相关,内外影响,常因个体内伤基础不同而在病因、发病、演变、预后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和复杂的临床证候."生病起于过用"是中医学关于人类发病的一种认识.房事不节,肾精受损,机体阴阳失调.在此基础上的外感发热具有正气不足、气阴两虚、气不摄津、直中少阴、易成重症等特点,治疗时应注意透邪外出的同时鼓舞正气,早期截断,此外,若本有房劳而后感邪,机体阴阳失衡,水饮痰浊丛生,在治疗时要重视疏利三焦通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温病条辨》霹雳散方证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霹雳散见于《温病条辨》,其制方特色、学术渊源、临床应用、同名方剂等未见系统性地考察.霹雳散同名方剂用于外感热病、妇科崩漏、内科癫狂、温病中燥、痢疾痧霍、中恶惊风6种病证.《温病条辨》霹雳散是针对1821年顺天真性霍乱大流行而设,主治寒湿伤阳之证.其理论基础为吴鞠通秋燥胜复学说,主治病证有燥极似泽、吐泻厥痛的特点,其制方具有苦热刚燥、芳香逐秽的鲜明特色.该方丰富了中医治疗燥疫、寒湿疫一类疾病的辨治经验,与秋燥胜复学说一起拓展了中医燥淫致病的理论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临床问题的确定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确定《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为该共识形成推荐意见提供基础,为突发急性传染病相关共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文献研究和专家学术观点的梳理,采用德尔菲法开展第一轮问卷调查,确定临床一线医生关注的主要临床问题形成条目池,在此基础上制定第二轮调查问卷,以票选率>70%为标准纳入原始问题清单.梳理共14个临床问题及15个结局指标,开展第三轮问卷调查,得票率>70%的项目纳入指南问题清单及结局指标.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45篇,专家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病因、病机、分期及治疗方面的认识比较一致,认为"湿"为本病的核心病机,普遍认同分消走泄、疏通气机是治疗关键,在病名的命名方面分歧比较明显.第一轮德尔菲法回收82份问卷,第二轮德尔菲法回收92份问卷,形成原始问题清单;第三轮问卷调查最终采纳14项临床问题及12个结局指标.结论 规范地在文献研究及与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基础上筛选制定的临床问题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临床一线需求、主要学术观点及外感热病经典理论,能够提高指南的可推广性和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刍议"气络辨证"中医病机学内涵及临床指导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中医学现有辨证体系中缺少能够反映慢性疾病病机演变规律的辨证方法,而伤寒及外感温热病有诸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可以反映病机传变规律和预判病势发展的分期辨证理论和方法."百病生于气"和"久病入络"是气病和络病理论的总纲,两者揭示了疾病发生和演变的一般机制.因此,基于气病和络病理论形成的"气络辨证"法可以指导慢性疾病分期或分阶段辨证治疗,同时气络辨证也可为中医治未病、功能性疾病辨治、慢性病早期扭转和进展期截断等提供理论依据和辨治方法.本文结合气病和络病相关理论,从中医发病学和病机学角度对疾病的发生和演变进行探讨,从而辨析"百病生于气"和"久病入络"的病机内涵,对气络辨证法在中医慢性病分期诊疗中的临床指导意义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