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碘的甲状腺外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碘作为哺乳动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参与合成甲状腺激素,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碘本身有化学元素的特性,如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在一些与自由基相关的慢性疾病中发挥作用。碘还对部分肿瘤细胞起到抗增殖及促凋亡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有关碘的研究多集中在甲状腺及甲状腺激素,对碘在甲状腺外的功能关注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碘在甲状腺外具有摄取碘能力的组织器官中的作用及对代谢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西安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生长发育现况及相关因素,为改进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提供根据。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以西安市不同改水年限病区村的7 ~ 13岁儿童为调查对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按照《7岁~ 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WS/T 612-2018)进行儿童身高发育水平分级,按照《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的综合评价》(GB/T 31178-2014)判定儿童体质发育(BMI)水平。同时按照《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标准,对儿童氟斑牙进行诊断。并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氟水平,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清其他化学元素(钙、铁、镁、铜、锌、碘、硒、铅、砷、镉、铬、汞、镍)水平。结果:共调查儿童469人,改水后病区儿童身高发育在中等水平的占67.38%(316/469),中上等及上等水平的占7.89%(37/469),中下等及下等水平的占24.73%(116/469);BMI处于消瘦水平的占8.53%(40/469),超重水平的占10.87%(51/469),肥胖水平的占8.74%(41/469)。不同改水年限病区儿童身高发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5),BMI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154);是否患氟斑牙儿童身高发育水平、BMI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不同身高发育水平儿童,血清铁、锌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不同BMI儿童,血清镁、铜、碘、铬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生长发育与氟斑牙患病情况不相关,可能与体内铁、镁、铜、碘等化学元素含量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氟对肠道结构和防御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氟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自然界中常以氟化物的形式存在,长期摄入过量氟会导致慢性中毒。氟主要通过消化道吸收,因此肠道更容易受到氟化物的损害。过量氟不仅会破坏肠道结构,干扰肠道内菌群和微环境,还会通过氧化应激诱导肠道毒性。本文就氟对肠道结构和防御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氟致肠道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贵州省毕节市饮用水化学性质与氟斑牙流行程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贵州省毕节市原有地表饮用水源中相关化学元素与氟斑牙流行程度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氟斑牙患病人群的分布规律、明确地方性氟中毒发生的作用机制以及科学调整相关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基于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普查资料,在贵州省毕节市214个乡(镇)中,现场采集385份原有地表饮用水源水样,测定pH值,以及水中氟(F)、钙(Ca)、镁(Mg)、铝(Al)、钛(Ti)、锰(Mn)、铜(Cu)、锌(Zn)、镍(Ni)、砷(As)、钼(Mo)、镉(Cd)、钡(Ba)、铅(Pb)、铬(Cr)、铁(Fe)、硒(Se)的含量;以代表氟斑牙流行程度的氟斑牙指数为因变量,基于以上饮用水化学性质构建主成分多元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氟斑牙流行程度的相关因素,并计算其贡献率。结果:毕节市214个乡(镇)的氟斑牙指数中位数为1.460,385份饮用水水样的pH值,F、Ca、Mg、Al、Ti、Cr、Mn、Fe、Ni、Cu、Zn、As、Se、Mo、Cd、Ba、Pb含量均值分别为6.369,0.209、179.706、16.198、0.163、0.987、0.015、0.073、0.176、0.027、0.014、0.191、0.007、0.005、0.003、0.001、0.155、0.005 mg/L。主成分分析法提取6个主成分( F1 ~ F6),累积贡献率为72.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用水中与氟斑牙流行程度呈正相关性的化学元素依次为Se、Fe、Cr、Mn、Ni、Cd、Cu,呈负相关性的化学元素依次为Ba、F、Ti、Mo、Zn、Al、Pb、Ca、As、Mg。 结论:毕节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用水化学性质对该地区氟斑牙的发生与流行程度具有明显的协同或拮抗效应;且饮用水中F对当地氟斑牙的发生与流行程度可能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与血清化学元素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改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和儿童体内化学元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根据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20年的监测资料,将西安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按照改水年限1 ~ 、5 ~ 、10 ~及≥15年进行分层,每层抽取2个病区自然村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选择7 ~ 13岁学龄期儿童为调查对象,检查氟斑牙患病情况;并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中14种化学元素(钙、铁、镁、铜、锌、碘、硒、铅、砷、镉、铬、氟、汞、镍)含量。分析不同改水年限以及不同氟斑牙患病情况儿童体内化学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不同改水年限的病区村(1 ~、5 ~、10 ~及≥15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51.40%(55/107)、16.92%(11/65)、16.67%(17/102)和5.08%(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74.444, P < 0.05)。不同改水年限儿童体内血清钙、铜、铁、镁、锌、碘、硒、铅、砷、铬、氟、镍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氟斑牙儿童体内铁、锌、镍含量均低于正常儿童( P均< 0.05),氟斑牙儿童体内氟含量高于正常儿童( P < 0.05)。氟斑牙儿童与正常儿童体内的其余化学元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结论:改水年限≥15年的病区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最低,改水降氟可减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病区儿童存在部分化学元素缺乏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典型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氟斑牙流行程度与饮用水源化学元素组成的空间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氟斑牙流行程度与饮用水源化学元素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联性。方法:2022年基于贵州省CDC氟斑牙流行程度的调查资料,在典型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区域采集274份原有地表饮用水源,测定水中氟、钙、镁、铝、钛、铬、锰、铁、镍、铜、锌、砷、硒、钼、镉、钡、铅17种元素的含量;应用Moran's I指数、Getis-Ord Gi*热点分析饮用水中化学元素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以及各元素在局部区域上聚集程度,并与该区域氟斑牙流行程度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除铜、锌、镉元素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为负值外,其他元素均为正值;氟、钙、铝、钛、砷、钼、镉、铜元素在东南部低海拔地区呈高值聚集;镁、钡、铅、铬、锰、铁元素主要在中部海拔地势过渡区聚集,锌、硒元素则主要聚集在西南部高海拔地区;水源中锌、硒元素与氟斑牙流行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P<0.05),而氟、镁、铝、钛、砷、钼、镉、钡、铅元素与之呈显著负相关( P<0.05)。氟、钙、铝、钛、砷、钼元素在东南部地区及锰、铁、钡元素在中部地区呈高-高聚集,为疾病高发的热点聚集区,而氟、铝、锰、钼、镉、钡元素在西部地区呈低-低聚集,为氟中毒发病率较低冷点聚集区。 结论:地表饮用水源中人群氟暴露风险非常低,但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地区饮用水源化学元素含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域分布特征,且与氟斑牙的流行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可能对氟斑牙的发生与流行程度起协同或拮抗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化学元素和核素符号规范书写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2024/7/6
根据GB3102.8-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的规定,现将化学元素和核素符号书写的规范要求介绍如下:①元素或核素的单字母符号均用正体大写,双字母符号首字母正体大写,第二个字母用正体小写.②核素的核子数(质子数)应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例如:60Co、2P、99Te、125I等;把核子数标注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写法是错误的,例如:N14、Co60等.③离子价态的字符应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例如:H+,Cl-,O2-,Mg2+,Al3+,PO43-等,不应写成O-2,O--,Mg+2,Mg++,Al+++,PO4-3等.④激发态的字符(电子激发态用*;核子激发态用正体m,也可用*)标注在元素或核素符号的右上角,例如:110Agm,110Ag*,He*,NO*等.⑤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标注在核素符号右下角,例如:H2,FeSO4等.⑥质子数(原子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左下角,例如:82Pb,26Fe等.⑦对于形状相似的元素符号、化合物的化学式符号,书写时应注意区分,如:Co(钴)-CO(一氧化碳);No(锘)-NO(一氧化氮);Ba(钡)-Ra(镭);Nb(铌)-Nd(钕)-Np(镎);HF(氟化氢)-Hf(铪)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猫儿山三种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7/6
为探究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其林下植物适应策略.该文对猫儿山针阔混交林(ZK)、常绿阔叶次生林(CLC)和常绿阔叶林(CL)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主要植物叶片与土壤的化学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叶片的C、N含量差异不显著,草本层植物叶片P、K含量极显著高于灌木层,N:P显著低于灌木层;草本层植物更易受N限制,灌木层植物更易受P限制且其N和P利用效率更高;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灌木层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差异不显著,草本层植物叶片N含量、C∶N和C∶P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草本层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2)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C、N含量显示,CL>CLC>ZK且彼此之间差异极显著,针阔混交林土壤的P含量最高而C∶P、N∶P最低.(3)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显著影响林下植物部分叶片化学计量,另外2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影响不显著.综上认为,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化学计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林下不同层次的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以及环境适应策略不同;针阔混交林土壤对林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影响较强,由于有机质分解效率较低导致土壤受N限制,因此应加强针阔混交林的N素管理.该研究结果为森林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关于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的书写要求
编辑人员丨2024/6/1
1.化学元素符号应当用罗马(正)体排印,首字母大写,在符号后不加圆点.2.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例如:14 N,60 Co,不写成14氮或N14,60钴或Co60.3.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标注在核素符号的右下角.例如:14N2.4.质子数(原子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例如:82Pb,26Fe.5.离子价和表明阴、阳离子的符号"+"或"-"标注于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离子价数写在符号前.例如:正2价的镁离子,应写成Mg2+,不宜写成M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化学元素和核素符号规范书写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根据GB3102.8-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的规定,现将化学元素和核素符号书写的规范要求介绍如下:①元素或核素的单字母符号均用正体大写,双字母符号首字母正体大写,第二个字母用正体小写.②核素的核子数(质子数)应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例如:60Co、32P、99Tc、125I等;把核子数标注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写法是错误的,例如:N14、Co60等.③离子价态的字符应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例如:H+,Cl-,O2-,Mg2+,Al3+,PO43-等,不应写成O-2,O--,Mg+2,Mg++,Al+++,PO4-3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