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噬细胞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真菌感染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真菌毒力和宿主免疫防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角膜被认为是免疫特权器官,驻留的巨噬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其极化响应微环境表现出的异质性.感染早期,巨噬细胞向M1极化,促进炎症发生,利于真菌清除但产生细胞风暴加重免疫损伤;感染后期,巨噬细胞向M2极化,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但可能产生免疫抑制甚至免疫逃逸,不利于病原清除.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之间的平衡是保持角膜功能完整性的关键.目前抗真菌药物治疗有限,因此除了抗真菌治疗外,寻找一种针对免疫反应引发的炎症反应的治疗靶点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巨噬细胞亚群的表型特征和功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探索巨噬细胞极化的具体机制及其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影响,基于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对巨噬细胞分化进行靶向调节可能是未来治疗和管理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兔关节软骨表达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电针干预对膝骨关节炎软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12只新西兰兔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4只)及KOA造模组(8只),KOA造模组应用改良Videman法制动6周复制KOA兔模型,拆除固定装置后根据Lequesne评分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4只),干预4周.干预后进行行为学评价,对兔膝关节软骨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并进行GO和KEGG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Lequesne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共筛选出1 055条差异基因,GO分析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组织等功能,KEGG分析主要富集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吞噬体、EB病毒感染和细胞粘附等通路;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初步筛选出396条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GO分析(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以及细胞外基质组织等功能,KEGG分析主要富集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吞噬体、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通路;通过交集分析得到电针干预KOA的主要分子机制为白细胞激活、对细菌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白细胞-炎症反应,防御反应、免疫反应和对外部刺激反应等免疫功能.结论:在关节软骨层面,电针干预KOA主要通过影响白细胞-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等表达谱变化而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烟草甲抗菌肽基因Defensin的鉴定及响应细菌的表达模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研究旨在阐明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 Defensin(LsDef1 和LsDef2)基因在响应细菌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了 LsDef1 和 LsDef2 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和系统进化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技术检测LsDef1 和LsDef2 在烟草甲不同发育阶段(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蛹、成虫)、4 龄幼虫不同组织(脂肪体、表皮、中肠、血细胞和马氏管)、病原微生物诱导情况、细菌及细菌细胞壁成分胁迫后的表达模式.序列比对发现烟草甲LsDef1 和LsDef2 具有典型的6个半胱氨酸,形成3对二硫键,属于β防御素.RT-qPCR显示LsDef1 和LsDef2 基因在烟草甲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幼虫 4 龄处于高水平表达;主要表达组织为脂肪体(Fat body)和血细胞(Hemocyte),其次为表皮和中肠,而在马氏管的表达水平最低.外来病原物诱导后,LsDef1 和LsDef2 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诱导最为敏感,进一步得细菌和细菌细胞壁成分诱导表达模式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高峰期出现在诱导后 6 h;PGN-SA 诱导表达高峰期为3 h.烟草甲LsDef1 和LsDef2 是一类可被革兰氏阳性菌诱导的抗菌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昆虫防御素类抗菌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去泛素化酶MYSM1调控炎症及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免疫系统通过保持促炎和抗炎反应之间的适当平衡来确保机体防御系统的稳态。在感染的初期阶段,固有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或NK细胞)被激活,以防御外来病原体入侵,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细胞、死亡细胞或其他有害成分。在病原体的数量多或毒力强的情况下,淋巴细胞和适应性免疫机制被激活,可特异性识别并清除病原体 [1]。然而,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免疫调节机制受损或失调)时,抗炎与促炎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炎症相关性疾病及组织损伤会相继出现。同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在免疫系统自我免疫耐受机制失调时发生。总之,适度免疫反应有助于机体清除损伤细胞,防御外来感染,维持自身稳态;反之,过度的免疫反应会诱导机体产生炎症风暴及器官损伤,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身炎症性疾病之免疫肌动蛋白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免疫肌动蛋白病也称为炎症性肌动蛋白病,是近2年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病机制梳理后提出的一组新的疾病,均是由编码肌动蛋白调节蛋白的基因发生致病性变异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这些变异可导致免疫细胞功能异常,包括细胞运动、信号转导和免疫防御等功能缺陷。该类疾病主要表现为早发性固有免疫缺陷和自发炎症,如噬血细胞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同时也出现反复感染等联合免疫缺陷相关表型。本文将综述免疫肌动蛋白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内脏钙化防御合并重度铁过载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48岁男性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11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年,6个月前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及右前臂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不明原因反复腹痛腹泻1年,伴消瘦,颜面部、手背部皮肤呈古铜色。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内脏钙化防御(累及肺、肠)及重度铁过载(累及皮肤、肝、脾)。予以硫代硫酸钠为主的综合治疗,腹痛腹泻症状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扁桃体切除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扁桃体为人体二级淋巴器官,富含具有反应活性的B/T淋巴细胞,能对多种抗原作出反应。扁桃体是宿主抵抗病原体的一线防御器官,具有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参与了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与感染、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扁桃体切除术是临床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和扁桃体过度肥大引起的小儿鼾症及成人OSAHS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但手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一直是医生争论的焦点。文章就扁桃体切除术对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处理小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处理小体也称P小体(processing body,P-body)存在于细胞质中,为含有多种蛋白和RNA的胞浆复合物。P小体不仅在维持细胞生命周期、调节细胞正常活动上具有重要作用,还是机体免疫防御组成成分,感染时起着抗病毒的功能。病毒感染时,一些P小体组分单独作用于病毒,并且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病毒复制。然而,病毒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也衍生出了对抗机体防御的相应策略,如降解P小体成分,干扰P小体关键成分作用,改变P小体成分。文章对P小体组成、功能、抗病毒机制以及病毒的应对措施等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阐释病毒感染与P小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IRGM/Irgm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免疫相关鸟苷三磷酸酶M蛋白(immune-related guanosine triphosphatase M protein,IRGM/Irgm1)是免疫相关GTPases(immunity related GTPases,IRGs)家族的一员。IRGs是参与机体早期免疫应答的一类蛋白,不同物种的IRGs蛋白,其家族成员也大不相同。人类体内仅进化出两个IRG基因,一个功能性的IRGM和一个不参与免疫的IRGC。然而,在小鼠体内,IRGs是一个干扰素诱导的GTPase大家族,其Irgm1(LRG-47)功能也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广谱的抗感染与宿主防御、细胞自噬以及在部分炎性疾病中的促炎作用。大量研究发现人类IRGM蛋白与小鼠的Irgm1发挥着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学功能。人类IRGM基因在自噬靶向消灭结核分枝杆菌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IRGM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现就人类IRGM/Irgm1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训练免疫及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训练免疫是近10余年新出现的免疫学术语,指固有免疫系统对再次刺激所产生的记忆免疫。训练免疫能够非特异性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也参与过敏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训练免疫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发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现就训练免疫的定义、机制、诱导剂及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进行阐述,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训练免疫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