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大学医学院2018至2020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同济大学医学院2018至2020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3月,选取同济大学2018至2020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前期构建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问卷,对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毕业生对职业发展现状整体较为满意人数占比93.7%(296/31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方面,很满意占比81.4%(127/156),满意占比17.3%(27/156)。用人单位对评价条目满意程度与需求程度比较,在职业素养维度的"具有责任心且工作投入度高"[(4.86±0.53)分比(4.81±0.46)分, P=0.038]和"心理素质良好"[(4.81±0.55)分比(4.69±0.64)分, P=0.021]2个条目、理论知识维度的"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条目 [(4.76±0.60)分比(4.73±0.51)分, P=0.034]、工作能力维度的"具备科研创新能力"[(4.72±0.66)分比(4.68±0.58)分 , P=0.043]条目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程度评分均高于其满意程度评分。 结论:毕业生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现状整体较为满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培养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医学院应当加强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全方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关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阻生牙拔除临床决策分析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传统阻生牙拔除临床教学中存在学生观察视野狭小,医患沟通培养不足,临床思维培养不足,临床参与度不高等难题亟待解决。本研究以透视颌骨结构、拟定临床策略、沉浸参与临床、涵养医者精神为核心要素,设计“阻生牙拔除临床决策分析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运用虚拟仿真软件创造3D情景虚拟三种不同类型阻生牙临床情境,虚实结合,以临床思维串联阻生牙拔除临床决策分析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阻生牙拔除过程中的医学和人文问题。实验效果问卷调查显示,81.36%(48/59)的学生认为该软件可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76.27%(45/59)的学生认为其有助于掌握阻生牙拔除的基本流程;62.71%(37/59)的学生认为它能提高阻生牙拔除操作技能。因此,该软件通过沉浸式教学体验、构建式教学设计及多维度教学评价,实现了培养学生具备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及医生职业素养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认知状况调查:以国内两所高校为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认知状况,并探讨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教学方法。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访谈,自编《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认知调查问卷》;于2017年5至9月,采用纸质和电子问卷结合的方式,对汕头大学医学院和青岛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12份。采用SPSS 20.0对职业精神、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的调查数据行正态性检验和单样本 t检验;定量资料行交叉表卡方检验,计算均数与标准差。 结果:医师职业精神3个维度中,职业认知得分最低[(3.62±0.50)分],职业意志得分最高[(4.35±0.58)分],职业情感得分居中[(4.05±0.48)分]。不同家庭背景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学制医学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低;应从客观审视环境、强化人文熏陶、培育服务意识等方面,培养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情绪及躯体症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情绪及躯体症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拟接受HSCT的7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华西心晴指数问卷(HEI)及患者健康问卷(PHQ-15),在移植前(T1)、预处理期(T2)、骨髓抑制期(T3)、血常规检查指标恢复后(T4),分别对患者进行心理情绪及躯体症状评估。对上述不同时间点,HEI、PHQ-15得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疾病类型、造血干细胞来源、HSCT类型构成比,患者躯体症状、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分委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分委会批准[批准文号:2016年审(73)号]。全部患者均在入组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本研究中共64例(91.4%)患者4次问卷调查均合格。其中,男性患者为38例(59.4%),女性为26例(40.6%);年龄为18~61岁,平均为39.1岁。64例患者均为第1次接受HSCT。②T1~T4时间点,患者PHQ-15得分依次为(3.6±2.6)、(13.8±5.5)、(12.3±5.8)及(8.6±5.2)分;HEI得分依次为(4.1±4.1)、(10.0±5.7)、(8.5±5.2)及(6.3±4.7)分。上述不同时间点,患者HEI得分与PHQ-15得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73.716, P=0.000; F=175.060, P=0.000)。③T1时间点,接受不同HSCT类型患者的躯体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88, P=0.035);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疾病类型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486, P=0.033; χ2=10.127, P=0.038; χ2=6.574, P=0.037)。T2时间点,不同文化程度与HSCT类型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8.018, P=0.001; χ2=6.112, P=0.047)。T3时间点,不同婚姻状况、造血干细胞来源与HSCT类型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579, P=0.031; χ2=6.087, P=0.048; χ2=8.304, P=0.016);T4时间点,不同文化程度、疾病类型与HSCT类型患者的躯体症状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2.598, P=0.013; χ2=7.537, P=0.023; χ2=6.855, P=0.032);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χ2=15.596, P=0.004)。 结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接受HSCT前、后心理情绪与躯体症状得分,随时间呈现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上述不同时间点其心理情绪与躯体症状发生率受到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疾病类型及不同造血干细胞来源与HSCT类型的影响。临床护理实践,应关注患者HSCT期间,尤其是预处理期的心理情绪与躯体症状,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外精神科医师置信职业行为评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置信职业行为(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EPAs)理念已在国际医学教育领域被广泛采纳,是针对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较好的评价方式。目前我国尚没有基于胜任力的精神科住院医师EPAs评价体系。本文分析了近10年来国外精神科医师EPAs研究进展,对其构建方法、相关条目及实施情况进行整理,以期为我国精神科住院医师EPAs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由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展望"目标驱动"的医学教育课程创新体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医学教育体系,并以哈佛医学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为例,探讨了美国医学院医学教育改革和课程创新特点,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和职业精神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我国目前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就医学教育的本质特点、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点、课程改革和评估体系的创新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等多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医生执业能力自评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医生执业能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有效提高我国医生的执业水平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参考国际成熟评价框架制定我国医生执业能力评价量表。2018年6—12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依托医联体平台,随机选取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9家医院,共2 156名医生参与调查。对其执业能力6个维度(医学知识、疾病诊疗、科研教学、人际沟通、职业精神、群体健康)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我国医生各维度执业能力自评结果显示,职业精神维度评分最高(3.89分),科研教学维度最低(2.85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生6个维度的执业能力水平高低与性别、学历、职称、导师资格、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是否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等有关( P<0.05)。 结论:我国医生执业能力总体尚待提升。科研教学能力存在短板,医生应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知识结构还需丰富,医生应树立大健康理念;非技术服务能力尚有欠缺,医生应具有厚重的人文情怀;接受医学教育的程度决定医生执业能力高低,保证规范化培训质量是关键举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致敬医学精神 做好顶层设计 服务全民健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20年冬春之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相关思考,本文从14个方面进行阐述。(1)医护人员用血汗和生命诠释当代医学精神可歌可泣;(2)社会层面有效的综合治理是现代社会运行和卫生健康有效发挥作用的保证;(3)提高突发疫情防治效果的关键在于坚持学科协同和结果导向;(4)应该加强对医学发展的支持并落实医学发展的制度保证;(5)医学教育的改革应当注重体制机制改革且强调顶层设计;(6)当今时代的医学应当坚持循证理念;(7)在强调科学原始创新的同时重视思维方式的创新;(8)医学科研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并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9)学术研究与疫情防控是相辅相成的同一体;(10)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11)医学院校的设立和医学专业的开办应该在国家的层面进行统筹规划;(12)建立涵盖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职业发展的医学教育认证评估体系;(13)科学设计医师资格考试以解决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使用和研究生备考问题;(14)加强全民健康的科学教育势在必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生职业使命感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测量医学生职业使命感水平及检验影响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医学生学习使命感现状进行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医学生职业使命感得分为(3.67±0.66)分。利他贡献评分、导向力评分、意义和价值评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3分,得分接近,表明医学生职业使命感良好。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专业兴趣度、就业前景、成绩水平、专业满意度和学习氛围5个变量 P<0.05, β系数为正数,表示5个自变量对职业使命感因变量影响为正向相关。 结论:医学院校应加强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教育,树立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助于激发医学生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精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师职业精神内涵的整理归纳与医学生认知现状的调研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整理归纳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师职业精神内涵,并调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于医师职业精神的认知情况。方法:2022年11月,采用文献研究法整理归纳医师职业精神内涵。2023年3至4月,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451名学生进行认知现状调研。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整理归纳包括3个层面共16个条目的医师职业精神内涵,并据此设计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1份,其中有110名(24.4%)医学生表示了解医师职业精神内涵;医学生对"利他主义"[179名(39.7%)]"及时汇报同行的失职和医疗行为过失"[210名(46.6%)]内涵认可度较低;超过90%的学生认为自己和接触过的医师可以部分或完全做到践行医师职业精神;272名(60.3%)医学生认同学校和医院是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的主体。结论: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内涵认知现状不容乐观。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应当从广度和深度2个方面早期介入和干预。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需要分阶段、长期性地进行,需要重视临床教师作为育人主体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充分发挥其榜样引领作用,形成全员参与的培育氛围、贯穿全程的培育机制和全方位覆盖的培育格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