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与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临床与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9 月在弋矶山医院血液内科轮转的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48 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 24 名,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仅培训临床能力,而研究组实施临床与科研能力协同培训的新带教模式.从临床能力和教学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的临床能力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学生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思维能力、提高论文发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评价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教学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与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效果更好,学生满意度更高,对科研兴趣更大,有助于进一步推广到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美公共卫生教育及其相关课程教学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美国现代医学教育起步早,梳理其当前医学教育构架、相关经验,有助于我国医学院校完善教学体系。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UNMC)教学软硬件完备,课堂组织形式丰富,综合采用传统讲授、翻转课堂、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基于先进的教学系统,教师可方便快捷地开展课堂测验,以促进自主学习;该校经常邀请公共卫生部门、医院、实验室的一线工作人员实施教学;此外,该校的多学科协同教学平台建设措施也值得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教融合背景下临床学习环境对高职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临床学习环境对高职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为完善临床学习环境、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5—6月,从江苏省开展医教协同护理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中,选择3所院校,每所院校选择护理专业2年级(2017级)护生2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护理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5份。结果:585名护生的护理职业价值观量表总分为(90.70±10.88)分,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总分为(152.72±14.8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任务定位是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护生职业价值观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学习环境对职业价值观有积极影响。学校及教学医院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临床学习环境,以提高护生的职业价值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是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举措之一。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初步成效及现存问题等方面对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进行系统梳理。针对目前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专业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不足、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不充分、信息网络的发展给医学生带来部分负面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对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的思考:教师可采用说服模式开展课程思政;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协同推进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时代背景构建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方案,以期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探索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本研究逐一访谈了23名国内医学院校外国语学院院长和综合院校开设医学专业的医学英语教学负责人,并收回西安医学院2 270份医学本科生有效问卷。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的共性弊病为,医学英语师资医科知识严重不足、偏重医学英语教学、医学英语人文教育分量不足、医科英语教材偏重语言知识、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协同度不足。重构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路径为,医学院校医科英语教师与附属医院临床医生协同备课与授课,实现院院协作模式,实现师资重构、新医科医学英语教材重构、教学方式重构,采取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医学英语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目标层面,注重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养的协同培养;医学英语学科建设层面,促成医学英语学科对医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撑。医学英语教师教研胜任力是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需加大学界与业界的融合,实现医学英语教育教学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懂医学、英语语言能力过硬的英语专业人才和能用英语与外界沟通的医疗外交人才和援非医疗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实践"眼科学临床见习模式培养研究生教学能力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探索将眼科学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和本科生的临床见习实践两种实践方式相融合,在眼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由研究生担任助教教师,协同高年资医师进行临床带教活动,开展"双实践"眼科学临床见习模式。通过见习前准备、见习中策划、见习后反馈等诸多方式改进教学,既提高了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培养研究生教学能力提供了契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教协同,临教合一"培养模式下高职护生教学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医教协同,临教合一"培养模式下高职护生教学效果。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9月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2个班共60名护生为对照组,同样抽取2020年9月护理专业2个班共60名护生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2+1"教学模式,观察组使用校企合作"医教协同,临教合一"培养模式。第2学期结束时,通过试卷考查两组护生成绩(专业核心理论、技能操作)。两组护生分别在第2学年学习前和第3学年结束后比较其护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综合能力。结果:两组护生专业核心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护生技能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3学年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CV)、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CIRN)评分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医教协同,临教合一"培养模式用于高职护生教学中,可明显提升护生操作技能、护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护理综合能力,可作为培养面向临床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以课程思政的内涵为基础,结合医学教育全球化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关联,从制度建设、课程类型、教学设计、学习阶段、课堂类型等5大维度探讨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系统性、贯通式育人大格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院校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为优化培养方案提供建议意见。方法:2021年11月、2022年12月对5所院校的应届和往届MPH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2023年对4所院校/机构的11名公共卫生教育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调查内容包括院校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安排和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对问卷中的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分析,排序资料分析其加权平均分。结果:通过问卷星系统回收应届毕业生问卷218份,往届毕业生问卷207份。应届毕业生中有95人(43.6%)对课程设置表示一般或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实践课程内容[69人(72.6%)]、理论与实践学时的分配[53人(55.8%)]和理论课程内容[51人(53.7%)]。应届毕业生认为最有收获的是专业实践技能[194人(89.0%)]。往届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为跨学科知识缺乏[118人(57.0%)]。专家强调了构建MPH核心能力体系、实施分类培养的必要性,并针对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结论:研究生对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改革需求最高、对专业实践的学习需求最为迫切,跨学科知识缺乏成为工作中影响解决问题能力的首要问题;对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接受度不高。医学院校应当加强MPH培养的改革重点:建设多学科融合、实践性导向的课程体系;各环节协同强化全过程的实践能力培养;探讨分方向的MPH与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改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当前医教协同的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结合社会需求进行改革尝试,探索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具体阐述了探索构建以多模块课程体系、多层次临床实践、多方向科研训练3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需要充分发挥临床医学院的教学功能、合理制定临床带教的激励机制、积极创造临床科研的有利条件等思考与建议,为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