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治疗记录与验证系统质量控制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放疗记录与验证系统(RVS)是一套用于防止医用电子加速器等放疗设备治疗参数设置错误,并且记录所有放疗阶段执行参数的医用计算机软件控制系统。为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必须对记录与验证系统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本指南内容涉及:RVS安装和参数设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RVS的验收测试;RVS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持续质量控制;使用RVS过程中的典型错误类型;执行RVS验收测试的具体测试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我国已进入精准放疗时代。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作为放疗的主要设备,能否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使之可靠运行,是保证放疗精确实施的先决条件。本指南为国内医疗机构制定本单位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控方法提供指导,范围涵盖机械性能、安全联锁、剂量学性能、图像引导、特殊照射等多方面内容。在制定指南时,以已发布的国内外相关标准为依据,旨在将国内各机构的质控项目统一化。使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放疗的医疗机构应配备相应的质控人员,建议每台加速器至少配1名医学物理师。对于日检项目,由技师或医学物理师完成;对于月检及年检项目,由医学物理师完成。参加质控的人员须持证上岗并经过完善培训,测量结果由高年资医学物理师审核并存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造常规医用加速器实现Flash-RT及物理性能测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造常规医用加速器实现超高剂量率放疗(Flash-RT)的可行性,了解改造后Flash-RT射线束的物理性能。方法:改造Varian 23CX医用加速器,使设备在等中心处的电子线辐射平均剂量率不小于40 Gy/s。设计相关物理测量方案对不同源皮距条件下的实际辐射剂量率、改造后射线束的百分深度剂量(PDD)曲线和离轴剂量分布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使用HD-V2型胶片测量改造后9 MeV电子线的平均剂量率,出束设定时间为3、6 s一组的平均剂量率分别为97.9、99.27 Gy/s;在源皮距(SSD)为100、80、60 cm时,平均剂量率分别为99.3、168、297.5 Gy/s;改造后9 MeV射束PDD曲线的 R100、 R50分别为水下2.2、3.87 cm,电子射程 Rp为4.58 cm,模体表面最大可几能量 Ep,0为9.28 MeV,这些参数值均略高于常规9 MeV射束,表现为表面剂量略增加,高剂量坪区相对变宽;射野离轴剂量分布总体呈现中心轴最高,随离轴距离增加剂量逐渐下降的特点,在20 cm×20 cm,SSD为100 cm射野条件下,横向和径向离轴剂量分布曲线的半峰宽分别为16.6 cm和16.4 cm。 结论:改造后的常规医用加速器,射线束在等中心处的平均剂量率达到Flash-RT要求,在SSD为60 cm条件下平均剂量率远高于开展Flash-RT所需的至少40 Gy/s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金刚石探测器在Flash照射实时剂量测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工金刚石探测器用于Flash照射剂量测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IVIDEC? B1HV金刚石探头,设计了基于预积分方法的大动态范围电流测量电路,研制了一款实时输出脉冲电流的金刚石探测器样机,分别在电子束和X射线超高剂量率照射下测试其剂量和剂量率响应,并使用医用加速器对该金刚石探测器进行剂量标定。结果:电子束0.08 ~ 0.50 Gy/pulse范围内探测器输出积分电荷与参考脉冲剂量呈现较好的线性相关( R2 = 0.99),在电子束超高平均剂量率(400 Gy/s)和常规平均剂量率(0.3 Gy/s)照射模式下,剂量线性响应较好( R2 = 0.99),在X射线超高平均剂量率(75.5 Gy/s)和常规平均剂量率(0.5 Gy/s)照射模式下探测器输出积分电荷和参考剂量达到严格线性相关( R2 = 1),获得电荷(电流)-剂量(率)实用转换系数0.751 7 μC/Gy和0.753 5 μA·Gy·s -1。 结论:该金刚石探测器在电子和X射线超高剂量率束流照射下均体现了较好的剂量线性响应,能够为Flash预临床实验提供较快速、准确的剂量监测,有潜力用于未来Flash放疗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XR技术的医用直线加速器质量保证远程培训系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发一种用于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保证(QA)的多终端虚拟仿真远程培训系统,以提高放疗工作人员及医学生的QA操作技能,并降低培训辐射危险。方法:运用Unity 3D扩展现实(XR)技术制作虚拟现实交互软件,基于放疗技术以及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内容搭建培训系统,开发多终端使用平台,并搭建远程控制模块。采用多角度评价体系,并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该系统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系统还原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现场环境和实物,可实现对加速器5G远程控制,进行非现场的QA演示与指导。截至2022年3月1日,系统累计培训133人次,收回系统应用有效问卷76份,其中90.79%(69/76)的调查对象对系统显示的实验结果表示信任,并有88.16%(67/76)的调查对象认为该培训系统是必要的。结论:本培训系统培训效果反映良好,从根本上降低了培训辐射危险,可为加速器QA培训模式的改革和进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动物双歧杆菌BB-12改善全脑照射后小鼠海马神经炎症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动物双歧杆菌BB-12对全脑照射后小鼠海马神经炎症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7~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即健康对照组(Con组)、益生菌组(BB-12组)、单纯照射组(IR组)、照射+美金刚组(IR+Memantine组)、照射+益生菌组(IR+BB-12组)。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对小鼠行10 Gy电子线全脑照射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Y-迷宫实验评估小鼠认知功能;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Y-迷宫实验显示,与Con组相比,IR组小鼠到达新异臂的次数占3个臂总次数的百分比明显降低( t= 5.04, P<0.05);BB-12可以改善放射性脑损伤后小鼠认知障碍( t=4.72, P<0.05)。与Con组相比,IR组小鼠海马区Iba1、GFAP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t=3.05、7.18, P <0.05),圆形度指数显著升高( t=6.23、2.52, P<0.05),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与IR组相比,IR+BB-12组小鼠海马区Iba1、GFAP阳性细胞数量减少( t=4.80、2.90, P<0.05),圆形度指数降低( t=6.22、2.63, P<0.05),BB-12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IR组小鼠海马区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Con组相比: tmRNA=4.10、3.04、4.18, P<0.05; t蛋白=11.49、7.04、8.42, P<0.05);BB-12可以降低受照后IL-1β、IL-6、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IR组相比: tmRNA=4.19、3.40、2.84, P<0.05; t蛋白=6.36、4.03、3.75, P<0.05)。 结论:动物双歧杆菌BB-12可抑制照射后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并改善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缓解放射性脑损伤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5 MV医用直线加速器光中子蒙特卡罗模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运行过程中因光核反应所形成的光中子辐射场。方法:利用蒙特卡罗(MC)程序模拟Clinic 2300CD型医用电子加速器15 MV X射线模式下光中子污染,掌握机头内不同位置光中子能谱和不同照射野下等中心处中子周围剂量当量变化,分析光中子在等中心平面内剂量分布和水模体中剂量衰减。结果:准直器关闭时,加速器机头内靶、主准直器、均整器和多叶准直器下表面的光中子平均能量分别为1.08、1.20、0.35、0.30 MeV;等中心处中子周围剂量当量随着照射野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少,在30 cm × 30 cm照射野下达到最大;随着测点在水模体中的深度增加,中子通量先增加后减小,而中子剂量却在逐渐减小;不同照射野下,光中子剂量率在水模体深度20 cm处,基本都接近本底。结论:探究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机头光中子谱和剂量分布特点,以及光中子在水模体内剂量沉积规律,能为进一步研究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光中子污染对患者产生的附加剂量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东省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山东省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特征,以及器械使用时长与不良事件风险率的关系,为完善我国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和提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资料来源于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数据。采用R软件分析不良事件的分布、发生原因和严重程度,建立不良事件风险率(Y)和发生不良事件时间点(X)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共纳入35 254起不良事件,其中3 059起事件为严重伤害。上报不良事件数量最多的省份是上海市(8 006起),最少的是海南省(4起);各级医院上报的不良事件居多,为34 056起(96.60%)。发生不良事件较多的器械为呼吸机(688起)、监护仪(4 623起)、输液泵(1 079起)、注射泵(1 995起)、医用电子加速器(529起)和婴儿培养箱(513起)。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当0.00%≤ X<14.14%时,不良事件风险率随器械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14.14%≤ X<100%时,不良事件风险率则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结论:我国不同省份上报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数量参差不齐,上报单位以医院为主;不同医疗器械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与产品本身关联强度不同;医疗器械使用时长对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率的影响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高能光子束和电子束吸收剂量测定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吸收剂量校准是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当前普遍开展的精准放疗,对吸收剂量测定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规程,相对基于空气比释动能/照射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规程,具有吸收剂量测定不确定度更小、无需量的转换计算、物理概念更简单、计算公式更简化等优势。本指南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医用直线加速器高能射束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方法及相关要求作出了规定,为国内医疗机构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测定外照射高能光子束和高能电子束的吸收剂量提供指导,为精确放疗的广泛开展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0年江苏省放射治疗资源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江苏省各地区医疗机构放射治疗资源现状。方法:以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的子项目"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启动调查,根据调查内容设计统一电子调查表,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分发与回收,对江苏省2020年所有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不包括部队医院)进行调查。结果:截至2020年底,江苏省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共113家(不包括部队医院),其中三级医院86家,二级医院23家,一级医院2家,未评级医院2家,苏北地区医院数量最多。从事放疗工作的人员共2 033人,其中医学物理师319人,占比为15.69%,比例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放射治疗设备195台,其中医用直线加速器153台,后装机31台,γ刀和 60Co治疗机分别为9台与2台。每百万人口拥有加速器数量1.80台,高于2018年全国1.45台的水平。放疗年治疗人数为92 441人,年治疗频度为1.090例/千人口,低于国际上I类医疗保健水平地区。 结论:江苏省放射治疗资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可能仍不能完全满足现有患者的医疗需求,且离I类医疗保健水平地区还有不小差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