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加压止血弹力绷带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加压止血弹力绷带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二病区收治的20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观察组采用新型加压止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处的并发症发生率、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撤除绷带所用的时间、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撤除绷带所用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使用新型加压止血弹力绷带的效果优于常规医用弹力绷带,在保证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前提下,减少了医疗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和撤除绷带所用的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编制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基于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和专家小组讨论,结合现有的新生儿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构建条目池,经德尔菲法和预调查构建量表.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23年1月-5月于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内科NICU住院的219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最终版量表包括生理状况、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要素、药物外渗性损伤风险要素和医疗器械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要素4个维度,共13个条目.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2,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3~1.0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共提取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36%;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77,评分者间信度为0.997;量表预测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P<0.001,95%CI为0.884~0.956),截断值为34.5分.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为评估内科危重症新生儿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风险提供可靠的测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方案在门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多中心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通路装置(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CAVD)相关性皮肤损伤(CAVD-associated skin impairment,CA-SI)预防方案在门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苏州市、无锡市 8 所三级综合医院门诊行PICC维护的 1043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其中 4 所医院为对照组,给予PICC常规护理;4 所医院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CASI预防方案.干预 6 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CASI发生率、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y,MARSI)及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 related pressure ul-cers,MDRPU)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率和非计划拔管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CASI、MARSI及MDRPU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MARSI、MDRPU严重程度及非计划拔管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结论 实施CASI预防方案有利于降低PICC门诊患者CASI的发生率,为临床护士预防CASI提供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ICU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防控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用粘胶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环境中,若护理不当,极易发生皮肤损伤,引起患者疼痛、不适等,影响其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和医护人员工作负担.文章针对ICU患者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并从实施风险评估、选择适宜粘胶、掌握操作手法、加强皮肤防护、提高护理认知等5方面论述了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防控措施,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护理此类皮肤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留置的各种管路多,为避免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保证护理安全,必须采用各种类型的医用粘胶固定导管.医用粘胶产品若使用不当,在去除粘胶剂时皮肤表皮层可能会被一起撕除,皮肤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患者疼痛、感染、伤口面积变大和伤口愈合延迟等,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增加了医疗负担[1].2013年,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学会(WOCN)年会专家共识会指出,应该高度重视医用胶粘剂引起的皮肤损伤,并定义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为医用粘胶剂移除后,皮肤出现持续30 min甚至更长时间的红斑伴或不伴水疱、糜烂或撕裂等皮肤异常的症状[2].MARSI的发生率较高,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还会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引发医疗纠纷.专家共识对MARSI的类型、发病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文献显示MARSI发生率较高,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相关研究较少.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对长期入住疗养院、>65岁的155例老年人群调查显示,MARSI的发生率为15.5%[3].有调查研究显示,住院婴幼儿和儿童MARSI的发生率为8%~17%[4].也有研究发现,行髋关节术后患者MARSI的发生率分别为21.4%和30%[5].为了探讨集束化护理对MARSI发生率的影响,对试验组患者使用医用粘胶时采取了集束化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皮肤粘胶剂在保护患者伤口和固定管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粘胶剂的黏性太强,在揭除粘胶剂时,可能会导致伤口或周围皮肤的损伤[1].随着医用粘胶在医疗环境中广泛使用,由其导致的皮肤损伤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关注.2013年全美23位来自各专科领域的行业专家联合发布了医用胶粘剂引起的皮肤损伤的专家共识[2].静脉治疗实践指南也强调了要了解以粘胶剂为基质的固定装置导致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风险[3].国内文献[4]显示,胶布的使用是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原因.医用粘胶剂导致的患者皮肤安全问题已经非常严峻.笔者对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式鼻贴在鼻腔双导管固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改良式鼻贴在鼻腔双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53例放置鼻腔双导管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观察组26例,两组患者均使用3M棉质纺织物肤色压敏感胶带固定鼻腔双导管,对照组应用工型鼻贴固定,观察组使用改良式鼻贴十工型鼻贴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及前期症状、鼻导管所致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导管护理工作量.结果 鼻部疼痛及鼻部压痕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舒适度评分观察组(2.28±0.99)分、对照组(2.00±0.92)分,鼻贴更换次数观察组(2.08士0.27)次、对照组(4.33±1.00)次,鼻黏膜评估时间观察组(75.38±18.18)s、对照组(128.07士14.07)s,单次鼻贴更换时间观察组(113.15±9.09)s、对照组(119.63±10.73)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鼻贴固定鼻腔双导管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ICU患儿医用粘胶使用现状及相关皮肤损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NICU患儿医用粘胶使用现状及相关皮肤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用粘胶产品使用情况收集表、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记录表对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NICU 161例患儿进行2周的横断面调查,记录患儿医用粘胶使用情况及相关皮肤损伤.结果 医用粘胶累计使用量7200个,平均每位患儿每天使用8.36个,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现患率为(24.97%;41/1000产品日),损伤类型以表皮剥脱(83.39%)及皮肤撕裂伤(11.19%)为主;面部(43.39%;57/1000产品日)及躯干部(34.58%;71/1000产品日)是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常见及好发部位;相关产品主要为透明贴膜、电极片及黄色弹性胶带.结论 NICU患儿医用粘胶使用量较大,发生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较高,应根据不同部位及医疗目的合理选择使用医用粘胶产品,保证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减少皮肤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 2019年1月收治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来形成HFMEA项目团队,对发生MARSI的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进行严重性、可能性、可测性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 MARSI的发生率由6.5%下降至1.9%(P<0.05).结论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对使用粘胶剂的患儿进行前瞻性护理风险评估,通过柏拉图找出引起MARSI的高风险因素,然后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再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可减少MARSI的发生.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向基层医院的推广性,以保证患儿安全,为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预防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最佳实践国际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对《预防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最佳实践国际共识》进行简要解读,介绍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定义、分类及发生的原因、造成MARSI的常见医疗设备以及MARSI的评估、预防措施,以期为研究人员理解共识并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提供便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