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和癌因性疲乏(CRF)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RF的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对1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CRF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CRF的总体平均水平为(5.78±2.59),其中在认知维度中患者的轻度疲乏率最高49(40.83%),在行为维度中患者的中度疲乏率最高68(56.67%),在情感维度中患者的重度疲乏率最高34(28.33%);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疼痛情况、社会支持情况、肿瘤分期、焦虑抑郁程度、化疗周期、自我效能水平均为影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CRF的相关因素(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度、自我效能、化疗周期、焦虑抑郁程度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RF的独立因素( P<0.05)。 结论:化疗周期、社会支持度、自我效能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RF的相关影响因素,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病情与CRF的临床特征对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进而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叙事护理为指导的全程心理护理在CIK生物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以"叙事护理"为指导的全程心理护理在CIK生物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IK生物免疫疗法治疗,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给予"叙事护理"为指导的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CIK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有个别出现发热、皮肤瘙痒及皮疹、乏力困倦、关节肌肉酸痛等1种或几种不良反应,但症状均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或自行缓解,未出现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异常病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KPS评分以及EORTC QLQ-C30量表各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叙事护理"为指导的全程心理护理增强了恶性肿瘤患者对CIK生物免疫疗法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对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护理措施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检索分析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的相关指南,并对高质量指南进行证据总结,为临床实践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为理论指导,组建循证团队,系统检索国内外主要的指南发布网站、电子资源数据库、相关的学术团体及指南网等,评价指南并汇总最佳证据,检索时限截至2019年6月1日,由4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证据提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篇指南,总结出人文支持、分娩陪伴、分娩体位、胎儿监测、延迟用力、会阴保护、宫底加压、预防产后出血、延迟断脐9个方面20条最佳证据。结论:基于现有证据整合了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护理措施的最佳证据,建议母婴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促进最佳证据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威海市立第三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106例和对照组9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行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生活质量差异,并分析院内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66%(6/106),对照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2.34%(21/94)( χ2=11.870, P<0.05),且实验组干预1、2、3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2.83%、1.89%、0.94%,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51%、7.45%、6.38%。实验组简明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活力及总体健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菌药的使用、抗精神药物的使用及管理方式均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OR=5.223、19.151、8.138、3.456, P<0.05)。 结论: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可有效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抗菌药物、抗精神药物及院内管理有助于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亲情化干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亲情化干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亲情化干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就诊时间、退热时间、上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急诊护理质量和急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时间、退热时间、上呼吸道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均 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焦虑量表(S-AI)、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家属S-AI、T-AI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均 P<0.05);观察组急诊护理质量、急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均 P<0.05);观察组患儿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 P<0.05)。 结论:亲情化干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可促进急诊科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症状改善,缓解患儿家属焦虑情绪,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降低患儿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且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进行髋部骨折治疗的超高龄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4例)及研究组(15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d 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基于损害控制的分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正念放松训练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正念放松训练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8年招远市玲珑英诚医院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正念放松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35.28±3.49)分,抑郁评分为(21.38±3.4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53±3.28)分、(43.45±3.57)分( P<0.05)。护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为(10.56±1.6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62±1.75)分( P<0.05)。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正念放松训练不仅可有效改善白血病化疗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还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预防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乳腺癌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以及对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乳腺甲状腺科收治的11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58例,干预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术后随访1~9个月,比较2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和水肿等级。结果:术后1、3、9个月,干预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8.5%(5/59)、8.5%(5/59)、10.2%(6/59),低于对照组的31.0%(18/58)、36.2%(21/58)、43.1%(25/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425、13.041、16.289, P<0.05或0.01)。其中轻、中、重度淋巴水肿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0.350、12.078、17.422, P<0.05或0.01)。干预组术后1个月生命质量的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分别为(20.36 ± 1.80)、(20.03 ± 1.68)、(34.63 ± 3.52)、(15.86 ± 1.96)、(19.81 ± 1.0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03 ± 1.36)、(17.10 ± 1.46)、(19.38 ± 1.51)、(10.91 ± 1.22)、(18.36 ± 1.21)分;术后3个月干预组分别为(23.56 ± 2.72)、(23.73 ± 2.20)、(39.93 ± 4.17)、(20.31 ± 3.04)、(26.37 ± 2.2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90 ± 2.14)、(19.12 ± 2.63)、(25.79 ± 3.59)、(13.97 ± 2.67)、(21.02 ± 2.50)分;术后9个月干预组分别为(27.44 ± 2.01)、(25.80 ± 1.85)、(40.88 ± 3.72)、(21.02 ± 2.78)、(27.02 ± 2.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9.93 ± 1.66)、(20.67 ± 1.46)、(19.38 ± 2.29)、(16.33 ± 2.65)、(22.29 ± 2.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691~34.383, P<0.05)。 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延缓淋巴水肿的进展,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和程度,促进患肢的康复,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患者症状感受和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患者症状感受和应对体验。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复查或住院的15例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对症状的态度和情绪反应、受症状影响的日常活动、对症状管理策略的应对状态、对症状多维度支持的需求。结论: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患者存在诸多不适症状,渴望得到支持与帮助。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症状管理的复杂性,并及时进行有效的症状评估和干预,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性支持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体验,为更好地开展ALS患者居家照顾提供指导。方法:检索PubMed、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Psycnet、CINAHL、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和中国知网中关于ALS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30日。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质性研究评价标准(2016版)评价文献质量,使用NVivo 11软件通过汇集性整合方法整合结果。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提炼出22个完整明确的结果,归纳组合后形成8个新的类别,整合成3个结果,分别为家庭照顾者面临个人的发展受限及家庭的多种困境、经历复杂混乱的情绪体验、渴望获得多元化照护支持。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ALS对其患者家庭照顾者产生的影响,为家庭照顾者提供照顾知识和技能指导,促进积极情绪体验,提供多元化的照护支持,以提升患者及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