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校培养模式下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从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 2 个视角综合探讨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需求分析,为进一步开发课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对 10 名有应急处置团队合作经验的护理教育及临床专家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合作能力的现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且提炼主题.结果 最终形成 3 个主题和 9 个亚主题,包括缺少针对性的护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培养体系(学校缺乏系统教育、临床实践和理论脱节);明确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目标(横纵向沟通能力、对场景预判能力和最大化决策能力);丰富培训内容及考核形式(理论授课,初步感受多学科思维;临床实践,形成整合性思维和专业思维;情景模拟,培养精准复盘思维;多样化考核评价,提升综合能力).结论 建议联合学校—医院—护理本科生,建立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培养体系.从护生本科教育阶段开始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学校课程全面覆盖应急处置的预防、准备、响应和复原各环节,"应急预备小队"强化实践技能和培养团队合作默契,医院虚拟仿真平台提供实战经验.将团队合作精神全方位融入护理本科生应急课程与实践中,为储备应急护理人才、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提供坚实后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组团式医疗援藏实践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2015年,党中央启动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以来,为西藏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多年的实践中,以"组团式"医疗援藏的模式显著改变了以往医疗援藏短期化中的不足与缺乏远期效果的状况,提高了当地医院的管理水平,培养了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并逐步形成了团队,更加体现了党中央、政府对西藏人民的关怀.实施组团式医疗援藏后,诊疗人次显著增长,实现419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13种一般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区就能得到诊疗,总体医疗卫生资源及普惠程度有了较大改善.从开始的提供基本医疗技术服务到促进本地医院整体管理,依法执业能力的飞跃,受援医院信息化程度,病案数据利用效率等管理指标显著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促进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组织支持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梳理典型公立医院为改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所采取的组织支持策略,为各地医院提供借鉴与参考,增强医护健康力.方法 于2023年12月检索筛选出57个公立医院对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组织支持案例,利用主题框架法对案例医院具体措施的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分析.开展2轮专家咨询以进一步筛选典型案例.结果 根据编码内容确定了制度优化、专业服务、宣讲教育、人文关怀4项总策略及其相对应的9项分策略.进一步对专家筛选出的11个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提炼出各医院为改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所开展的具体实践.结论 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医院需给予充分重视,并针对现有问题采取支持性的组织措施.如扩充心理专业人才储备,增强信息化技术应用,提升医护心理服务接受意愿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锲而不舍,砥砺前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章翔,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12月成为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直接掌握的专家.曾任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主任、西京脑科医院院长;为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会员、美国科学发展学会会员、国际脑研究组织会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委员、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学会委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委员、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生命科学部评委、中华医学会理事、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军队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西部神经外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自2001 年始担任《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创刊主编至今,将该杂志打造成为了神经外科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它致力于推动神经外科学及其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秉持"路虽远,韧必达"的理念,凭借卓越的品质和影响力,已成功跻身于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医学期刊之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联体背景下"互联网+"教学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训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医联体背景下"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训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中医医院市属中医医联体基层医院检验科共43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互联网+"授课模式对其进行临床基础检验相关内容的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受培训者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同时通过问卷星生成试卷进行考核,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比培训前后受培训者临床基础检验知识的测试成绩,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互联网+"教学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基层单位临床检验的培训,培训后总测评成绩比培训前显著提高.超过85%的受培训者表示"互联网+"培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更好地消化培训内容以及理论与临床的结合.86%的检验人员更愿意接受"互联网+"培训模式,同时95.3%的基层检验人员表示希望定期举办此类培训.结论 医联体背景下对基层医院医学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临床基础检验培训是必要的,同时"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基层培训中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三甲综合医院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创新管理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某三甲综合医院近10年(2014—2023年)申请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医院通过实施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一系列创新管理实践,在基金申请与资助方面的变化及发挥的作用。方法:将近10年医院申请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项目按照年度、项目类别和人员等进行分类统计,重点分析医院国自然面上与青年基金申请与立项情况、项目负责人特征、学科领域分布变化等。结果:基金申请项目数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其中青年科学基金增长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面上项目出现一定波动后保持稳步增长趋势。青年基金的最佳获批时间在35岁前,入职5年内特别是3年内为获资助青年基金最佳时间段,学科覆盖面逐步增大。结论:医院通过实施学科与人才发展战略,加强学科布局,开展人员精准分析与定向精细化管理,推动研究所PI制改革探索等举措,共同促进了国自然基金申报质量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科技创新路径助力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方法:阐述了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义和现状,以北京市某三甲医院骨科学部为例,分析了我国医院学科建设的问题和不足,就科技创新如何助力我国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建议。结果: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优化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意识等措施,是实现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结论:通过提高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融合协同发展,能够助力我国医院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水平一流学科建设,是凝聚我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公立医院学科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学科评估是促进学科建设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是公立医院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某院在成为"双一流"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后,为了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从人才建设、临床医疗、科研能力和教学工作4个方向构建了学科评估体系并加以应用。依据评估结果,某院将学科划分为优势学科、培育学科和潜力学科3类,并建立相应发展战略,给予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尤其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加速弥补短板。经过实践,某院人才团队、科研教学水平、学科声誉和综合实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医科建设视角下医学教育研究热点和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医科建设视角下的医学教育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医学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基于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组合的分析方式从宏观(文献数)、中观(作者和机构)、微观(主题)3个层面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新医科建设视角下的医学教育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北京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发文量居首位;核心合作团队较为稳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教育等热点均是医学教育领域研究的传统核心内容;出现线上教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课程思政等新兴研究主题。结论: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而新医科建设战略对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时代使命。通过勾勒新医科建设战略背景下医学教育研究的科研新生态,为进一步开展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估医院科室科研绩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医院科室科研绩效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方法:在已构建的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三级指标赋值的基础上计算科室的相关数据,以科研项目、人才队伍和科研平台为投入指标,以论文、获奖、专利、出版专著、行业规范指南和成果转化为产出指标,以科室为评价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软件评价科室科研绩效考核评估结果、投入冗余量和产出不足量等。结果:25个科室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04 8,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837 1,平均规模效率值0.428 3,其中7个科室总体有效,17个科室技术有效,7个科室规模有效。结论:以上分析结果可为科室科研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医院在构建合理人才梯队,给予充分科研时间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优化并完善科室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分级管理办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