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期人群健康体检特殊项目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全球大流行以来,新冠病毒感染对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健康状态,包括心理精神状态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人群感染比例的增加,在一定的时间内,将面临数量庞大的感染后康复人群(“阳康”人群)。针对这部分人群的需求,许多体检机构已经推出了各式各样的“阳康”体检套餐。本共识基于健康体检1+X的基本模式,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对适合“阳康”人群的23类特殊项目的内容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给各体检机构提出科学、可行的实践指导,也可供其他专业机构和人员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青少年抑郁症快感缺失的评估与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快感缺失作为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几乎每天均存在的、显著的兴趣与愉悦感的缺失。快感缺失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具有强相关性,常提示预后不佳及社会功能受损。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快感缺失症状的报告率超过50%,其症状表现与成人存在差异。然而目前主流的评价快感缺失的工具均是为成人设计的,这些工具是否完全适用于青少年值得商榷。目前针对青少年抑郁症快感缺失症状的识别、评估及干预方面的研究数据均较缺乏。本文主要探讨青少年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症状学特点、测评工具及治疗方法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精神科临床医生、心理治疗师及研究者们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前列腺癌患者男性气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前列腺癌患者与男性气质相互影响,在癌症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男性气质会受到威胁,导致负面的心理健康结局。通过自身调节和外界支持患者可重塑或修复受损的男性气质。本文对前列腺癌患者男性气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医护人员帮助前列腺癌患者建立积极和多元化的男性气质、改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也为推进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其突发性急、毁坏性大、传播性强等特点影响着公众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通过对心理危机的特征、评估模型、干预模式及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心肌桥患者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研究心肌桥患者的躯体化症状、焦虑及抑郁状态。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6~12月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心肌桥患者276例,其中,单纯心肌桥(无冠脉狭窄或狭窄<30%)151例,复杂心肌桥(合并冠脉狭窄且狭窄>30%)125例。并收集同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无心肌桥患者共1 067例。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somatic symptom scale,SS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及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比较心肌桥组及非心肌桥组的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结果:心肌桥患者躯体化症状阳性率高于非心肌桥患者(35.86%, 28.30%; P<0.05);躯体化症状与抑郁、焦虑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29,0.565。心肌桥患者抑郁、焦虑阳性率均高于非心肌桥患者(抑郁23.91%,22.11%, P=0.47;焦虑17.02%,14.15%, P=0.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中,单纯心肌桥患者躯体化症状阳性率、抑郁及焦虑阳性率均高于复杂心肌桥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桥患者中非特异性躯体症状最常见为疲劳乏力(64.5%),其次为睡眠障碍(63.8%),注意力下降(63.0%)。 结论:心肌桥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明显高于非心肌桥组患者,特别是对于伴非特异躯体症状的心肌桥患者,及早识别躯体化症状可能会对临床上进一步的合理治疗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及照顾者真实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系统评价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及照顾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深入了解患者及照顾者的真实感受与身心体验。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维普(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关于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及照顾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9月30日。制定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文献,根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提炼出37个研究结果,基于生命质量理论提取主题为: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及照顾者在健康与功能、心理/精神、社会经济及家庭4个领域经历了改变与挑战、应对与适应、需求与支持的动态循环。结论:胃/空肠造瘘术后肠内营养对患者及照顾者生命质量的4个领域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尤其在心理/精神及社会经济领域中患者及照顾者表现出强烈的信息与心理需求,建议医护人员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提供信息与情感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儿童糖尿病的诊断与管理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明显,病因与环境和遗传因素相关。儿童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性手段、个体化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治疗等。儿童糖尿病发病年龄小,持续时间长,可选择药物有限,治疗较成人而言更为困难,应积极预防急性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智能化心身干预方案在中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智能化心身干预方案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12月在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肿瘤科住院的77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区分为对照组( n=39)和试验组( n=38),对照组进行肿瘤疾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的心身干预。采用中文版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C)、中文版简明疲乏评估量表(BFI-C)、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以及患者健康抑郁问卷(PHQ-9)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疼痛得分与干预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疲乏得分均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干预后试验组疲乏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睡眠、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管理的智能化方案初步证明对患者的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及心理情绪问题具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大桥分部(嘉兴老年病医院)住院治疗的A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巴氏指数(BI)评价自理能力;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学评定量表(BEHAVE-AD)评价精神行为症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4评价心理状况;采用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价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AD患者认知功能、自理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DAS-Cog评分(52.46±4.36)分和MMSE评分(25.01±2.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3.21±5.45)分和(21.72±2.97)分( t=8.38、5.40,均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BI评分(79.45±4.25)分,高于对照组的(70.94±3.41)分( t=9.88,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BEHAVE-AD评分(7.87±1.56)分,低于对照组的(13.24±2.47)分( t=11.63,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13.15±3.08)分和HAMD评分(12.08±4.0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23±2.79)分和(17.32±3.27)分( t=7.73、6.40,均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QOL-AD评分(32.56±2.48)分,高于对照组的(29.07±3.14)分( t=5.52, P < 0.05)。 结论: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AD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乳腺癌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度等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相比于护理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理责任感及自我护理能力(ESCA)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和治疗依从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提升了治疗依从度,改善了其生活质量,有助于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