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并同期半月板由内向外缝合技术在半月板桶柄样撕裂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半月板由内向外缝合技术在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中应用效果,并与全内缝合技术比较,以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保护关节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3年5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依据同期半月板缝合方式将全内缝合与由内向外缝合技术患者纳入全内缝合组(51例)与内-外缝合组(69例).比较2组患者半月板愈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手术治疗费用,手术前后三维步态参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半月板愈合率(90.20%vs.94.20%,P>0.05)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手术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前-后位移、上-下位移、内-外位移、内-外翻以及内-外旋均下降,而屈直-伸直均上升(P<0.05),全内缝合组与内-外缝合组患者术后三维步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关节间隙压痛及关节积液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缝合组膝内下区麻木发生率高于全内缝合组患者(13.04%vs.0,P<0.05).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并同期半月板缝合采用由内向外缝合技术的疗效与全内缝合法相当,但是其术后膝内下区麻木发生率相对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节镜下穿刺针联合缝合钩全内缝合治疗腘肌腱裂孔区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穿刺针联合缝合钩全内缝合与半月板Fast-Fix缝合器治疗腘肌腱裂孔区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腘肌腱裂孔区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6~44岁[(28.0±7.8)岁]。25例采用关节镜下穿刺针联合缝合钩全内缝合治疗(穿刺针缝合钩组),23例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Fast-Fix缝合器治疗(Fast-Fix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MRI检查评估半月板愈合情况。随访期内观察两组并发症(感染、腘肌腱损伤及异物激惹等)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6个月[(25.8±2.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前两组间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6个月穿刺针缝合钩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为(96.7±3.8)分、(4.3±1.6)分、(95.5±5.4)分,显著高于Fast-Fix组的(93.3±1.6)分、(3.6±0.8)分、(91.9±0.8)分( P均<0.05)。末次随访时穿刺针缝合钩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为(99.6±1.3)分、(6.1±0.8)分和(99.4±0.2)分,显著高于Fast-Fix组的(94.5±1.6)分、(4.8±0.2)分和(97.4±0.5)分( P均<0.01)。两组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 P均<0.01)。末次随访时MRI显示穿刺针缝合钩组半月板愈合率为92%(23/25),高于Fast-Fix组的70%(16/23)( P<0.05)。随访期内穿刺针缝合钩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Fast-Fix组6例[26%(6/23)]出现膝关节后外侧肌肉不适感,考虑与腘肌腱损伤或异物激惹有关。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对于腘肌腱裂孔区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穿刺针联合缝合钩全内缝合较半月板Fast-Fix缝合器治疗具有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半月板愈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半月板损伤关节镜缝合术围术期的多维集束化护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多维集束化护理在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缝合术患者围术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114例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缝合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多维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t=2.905, P<0.05);实验组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2.781、2.706、2.976、3.236、2.982、3.371、3.507、2.974, 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率为3.51%低于对照组14.04%( χ2=3.946, P<0.05)。 结论:多维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缝合术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保留膝关节黏膜韧带对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修复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保留膝关节黏膜韧带对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修复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因运动损伤导致的半月板撕裂并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修整成形或缝合术的患者77例,男45例、女32例,年龄(38.57±13.54)岁(范围52~87岁),体质指数(24.72±4.01) kg/m 2(范围34.14~13.61 kg/m 2)。所有患者均诉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行走无力,经保守治疗1个月后症状不缓解,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根据术中膝关节黏膜韧带的处理方式,分为黏膜韧带保留组和黏膜韧带清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总失血量。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23±2.16)个月(范围3~9个月)。黏膜韧带保留组手术时间为(47.59±16.81) min,黏膜韧带清除组为(45.25±15.93)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28, P=0.532)。黏膜韧带保留组总失血量为(246±193) ml,小于黏膜韧带清除组的(343±21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95, P=0.040),无一例患者接受异体输血。黏膜韧带保留组术前和术后第3天红细胞压积为42.48%±4.57%和39.42%±4.65%,黏膜韧带清除组为41.24%±4.16%和38.95%±3.80%;两组术后第3天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016, P=0.004; t=0.004, P=0.016),术前和术后第3天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217, P=0.545; t=0.629, P=0.159)。黏膜韧带保留组术前VAS评分为(7.25±1.10)分,大于术后3个月的(0.83±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062, P<0.001)。黏膜韧带清除组术前VAS评分为(7.16±1.21)分,大于术后3个月的(1.05±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017, P<0.001)。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膝关节VAS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144, P=0.740; t=0.273, P=0.603)。黏膜韧带保留组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31.76±7.54)分,小于术后3个月的(87.30±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329, P<0.001);黏膜韧带清除组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34.13±7.32)分,小于术后3个月的(89.05±4.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172, P<0.001);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395, P=0.167; t=1.766, P=0.081)。 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术中保留膝关节黏膜韧带不延长手术时间,可减少术中总出血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与黏膜韧带清除相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节镜探查在双反牵引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探查在双反牵引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采用双反牵引辅助复位内固定及关节镜探查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188例,男129例、女59例,年龄(46.7±11.8)岁(范围14~80岁),左侧115例、右侧73例,骨折Schatzker分型:Ⅱ型81例、Ⅲ型15例、Ⅳ型23例、Ⅴ型29例、Ⅵ型4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0±5) d(范围1~14 d)。手术均采用双反牵引辅助复位、锁定接骨板和自断式加压螺栓固定;固定后采用关节镜探查骨折复位质量、半月板及韧带损伤情况,对关节内病变进行处理,如半月板部分切除、全部切除或者缝合。术后采用Rasmussen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术后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骨折复位固定及关节镜探查。手术时间(95±21) min(范围30~120 min),术中出血量(120±58) ml (范围50~30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0±6.5)个月(范围10~24个月)。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0±2.4)个月(范围2.5~6.0个月),其中165例(87.8%,165/188)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其余23例于术后4~6个月愈合。关节镜探查188例患者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平整。其中97例(51.6%,97/188)合并半月板损伤,以纵行撕裂(29%,28/97)最常见,于关节镜下缝合处理;其余69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所有患者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合并十字韧带损伤29例(15.4%,29/188),均未行一期修复,术后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评分为(16.8±2.4)分(范围6~18分),其中优152例、良36例,优良率100%。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分别为(79.8±9.2)分、(85.1±10.1)分和(94.9±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2.53, P<0.001)。术后发生皮肤浅表感染2例,经定期换药及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痊愈;术后1周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结论:采用双反牵引辅助复位内固定后,应用关节镜下检查既可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质量,又可处理合并的半月板损伤及评估十字韧带损伤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反向导引过线器在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反向导引过线器在关节镜下对半月板、前交叉韧带、肩袖进行缝合过线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8月—2020年12月赤峰市第二医院106例关节镜下缝合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51例,年龄24~82岁。按照缝合工具分组:使用普通缝合钩41例,为对照组;使用反向导引过线器65例,为观察组。观察指标:根据2种缝合工具的操作复杂程度、缝合过线难易程度、缝合过线操作时间、副损伤、缝合质量、完成情况自制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评价和比较2组缝合效果的优良率。结果:患者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缝合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对照组缝合效果:优14例、良15例、差12例,优良率70.73%(29/41);观察组缝合效果:优47例、良18例、差0例,优良率100.00%(65/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64, P<0.001)。 结论:反向导引过线器在关节镜下对半月板、交叉韧带及肩袖过线缝合操作时,具有操作便捷、缝合质量可靠、缝合强度大、操作时间短、副损伤小等优点,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罕见异常插入点的关节镜、组织学及影像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罕见异常插入点的关节镜、影像学及组织学特征。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于6 500余例膝关节镜手术中发现7例半月板撕裂患者的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与前十字韧带之间有罕见的异常插入(前内板股韧带),男4例、女3例;年龄(37.85±7.70)岁(范围27~50岁)。疾病诊断为内侧半月板撕裂4例、内侧盘状半月板撕裂1例、外侧半月板撕裂1例、前十字韧带撕裂+内侧半月板撕裂1例;行半月板修复缝合手术5例、半月板次全切除手术2例。于术中切取异常插入结构即前内板股韧带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回顾患者术前MRI片,对照关节镜术中前内板股韧带位置观察前内板股韧带的MRI表现。结果: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内板股韧带起自内侧半月板前角,向外上延伸,匍匐于前十字韧带前方,止于股骨外侧髁前十字韧带前方。在5倍光镜下前内板股韧带实质部表现为束状胶原纤维组织,而前十字韧带残端表现为致密纤维胶原组织,呈束状排列。在术前矢状面MRI T2WI中可清晰识别前内板股韧带,呈低信号,与前十字韧带的信号强度相近。在矢状面图像中7例均可识别,在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中各有2例可识别。3例行双侧膝关节MR检查的患者,双侧膝关节内均见前内板股韧带结构。结论: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前角与股骨外髁之间存在解剖变异结构——前内板股韧带,发生率约为0.1%,一般为双侧膝关节同时出现;前内板股韧带为变异结构,存在前内板股韧带的病例半月板前角无骨性止点,通过前内板股韧带与前十字韧带连接;前内板股韧带离断后半月板纤维环形结构破坏,半月板丧失力学特性,术中需小心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节镜利用腘肌腱缝合固定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腘肌腱缝合固定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的中期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经关节镜下腘肌腱缝合固定术治疗的57例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区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18~47(32.9±7.9)岁.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根据术后Barrett标准评估半月板愈合情况,并记录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腘肌腱、血管、神经损伤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5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58(38.1±14.9)个月.术后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感染,无腘肌腱、血管、神经损伤及下肢静脉血栓情况.IKDC评分由术前的(49.7±3.6)分增至末次随访的(88.5±4.4)分(P<0.05);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8.8±4.9)分增至末次随访的(91.9±3.9)分(P<0.05).术后3、6个月及1年随访,根据Barrett评价标准,术后临床愈合54例,愈合率94.7%(54/57).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通过关节镜缝合技术将损伤的外侧腘肌腱区半月板缝合固定于腘肌腱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稳定效果,且术后中期随访未见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半月板缝合术联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在膝关节运动创伤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探究半月板缝合术联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在膝关节运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80例膝关节运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0例.研究组采用半月板缝合术联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Lysholm评分、KOOS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半月板愈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优秀 19例,良好 20例,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半月板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2组患者VAS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及Lysholm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个月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其他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6个月研究组的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2组患者KO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KO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缝合术联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在膝关节运动创伤中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运动水平及关节功能,促进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恢复,提高整体治愈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半月板成形对膝骨关节炎的远期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半月板成形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远期膝骨关节炎(OA)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纳入标准:初次行ACLR且移植物为自体肌腱;随访时间最低10年且临床资料完整;手术时年龄在18~45岁之间;术前检查提示术侧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KL)分级<2。排除标准:术中行半月板缝合术;术中探查见明显关节软骨损伤(Outerbridge分级Ⅲ~Ⅳ度);存在膝内、外翻畸形;合并其他膝关节损伤或手术史。据此标准最终纳入患者共68例,男53例、女15例。根据ACLR术中是否行半月板成形分为成形组(32例)与对照组(36例)。OA评估标准包括:KL分级定义放射学骨关节炎(ROA),ROA结合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定义有症状的放射学骨关节炎(RSOA)。两组患者ROA、RSOA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KOO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和Lysholm功能评分比较,以及RSOA对半月板成形患者功能评分的影响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术后中位随访时长11.0(10.5,12.0)年。成形组患者术后ROA发生率(75.0%)高于对照组(44.4%)(χ2=6.530,P=0.011),RSOA发生率(65.6%)显著高于对照组(30.6%)(χ2=8.363,P=0.004);成形组膝关节相关的生活质量(QOL)(Z=3.657,P<0.001),疼痛(Z=3.719,P<0.001),运动和娱乐功能(S/R)(Z=3.447,P=0.001),IKDC(Z=2.899,P=0.004)和Lysholm(Z=3.031,P=0.002)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成形组RSOA阳性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均为P<0.001)。结论:ACLR术中合并半月板成形患者术后ROA、RSOA风险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功能评分更差,OA防治应更多聚焦于术中合并半月板成形且术后出现RSOA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