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手术患者术中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外科手术患者术中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最佳证据,为手术室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PIPOST模型确立循证护理问题,按照证据的"6S"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系统检索美国国立指南库、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资源数据库、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美国血液协会、美国围手术期注册护士协会、欧洲麻醉学会、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英国国家健康和护理卓越研究所、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Medlin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关于手术室患者术中预防DVT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分级.结果 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包括指南5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2篇,从多学科团队协作、术前评估、术中麻醉管理、术中基础预防、专科预防、术中机械预防、术中药物预防、监测与交接8个方面,总结、归纳出28条最佳证据.结论 外科手术患者术中DVT的预防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证据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科室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审慎地将证据应用于临床,降低患者术中DVT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卓越医师培养目标的改良式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眼科见习课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培养卓越医师的目标,评价改良式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在眼科本科生见习课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临床专业本科生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 n=50)实施常规眼科见习带教,试验组( n=50)实施改良式TBL教学法进行眼科见习带教。对比两组临床专业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并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采用SPSS 23.0进行 t检验和Wilcoxon’s秩和检验。 结果:试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29.68±4.52)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27.84±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技能考核成绩(32.88±5.05)优于对照组技能考核成绩(30.88±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对教学效果的各项主观评价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眼科本科生见习课带教过程中采用改良式TBL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实现卓越医师培养目标提供了可行性见习课教育改革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医学教育研究前沿分析(2024)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前沿、我国国际科研合作现状和卓越贡献作者分布情况。方法:基于科学引文数据库,以医学教育为主题,采用CiteSpace和HistCite分别对纳入文献进行共被引聚类分析和外部特征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023年度医学教育研究前沿包括7个主题,聚焦于医学教育公平、后疫情时代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置信专业活动、医师职业身份形成、教育技术与解剖学教学、人工智能应用和医学教育评价重构。2014至2023年,中国作者参与发表的医学教育论文为1 703篇,其中国际科研合作论文为465篇,占比27.3%,合作国家或地区数量为90个,国际合作论文与非国际合作论文的单篇论文被引量分别为4.0(1.0,10.0)和2.0(1.0,2.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75, P<0.001),我国卓越贡献作者的发文量贡献度分布于1.8~6.8,被引量贡献度分布于15.4~246.9 。 结论:人工智能应用和医学教育评价重构为2023年度医学教育新兴研究前沿,我国作者参与医学教育国际科研合作程度尚显不足,卓越贡献作者综合贡献度有待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卓越平衡凝胶技术透明质酸填充剂理化特性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透明质酸填充剂是用于面部丰盈和皱纹矫正的填充材料。国内外已批准了数十个品牌,但其特点千差万别。透明质酸填充剂的特点可通过体外数据与临床研究数据来阐释,其中体外数据主要通过流变学等理化特性描述透明质酸凝胶在外力作用下形变的情况,而临床研究数据则反映透明质酸填充剂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卓越平衡凝胶技术的透明质酸填充剂在国内已上市,现从OBT产品的凝胶特点出发,概述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选择与使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诊症状学临床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急诊专业住院医师人才梯队培养的基石,是培养具有卓越岗位胜任力临床医师的关键环节。目前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日趋完善,各种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然而,如何让参加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更有效地掌握急诊症状以及相关联的危重症疾病诊断、病情危重识别、抢救诊治流程和急救技能操作要领,突破以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探索并建立适合学科发展的临床教学模式,是急诊专业临床教学日益急迫解决的问题。各种教学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情景模拟教学(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脱颖而出,是一种以高仿真模拟人及计算机系统来再现临床案例真实场景,引导学员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持续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兼具生动、直观、可重复性等特点 [1,2,3] 。目前情景模拟教学多以重现临床危机时刻以及各种急救技能操作设为教学场景 [4,5],在我们研究中将临床疾病危机时刻与急诊常见症状融会贯通为一个个教学模块,通过模拟教学形式为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提供沉浸式培训环境,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提升临床岗位胜任力。为研究基于急诊症状学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将本院2020年与2021年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汇报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纪念著名大骨节病防治专家殷培璞教授诞辰100周年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殷培璞教授,作为我国大骨节病防治领域的杰出先驱与权威专家,其卓越成就与深远影响跨越医疗、教育与科研领域。殷培璞教授曾任西安医科大学地方病研究所首任所长,主任医师,他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更在多个学术组织中担任要职,包括原中共中央地方病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地方病专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陕西省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核心成员,同时还是陕西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作为卫生部表彰的"全国医药技术革命先锋",殷培璞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于1982年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殊荣,其贡献与成就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广泛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美国医学院校近十年(2010—2018)课程更新趋势、启示及借鉴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介绍美国医学院校近十年课程更新的动因和主题,介绍了抽样调查院校情况,结果显示出医学课程整合的多样性特点,体现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和公共卫生社会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早期临床实践,提供拔尖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途径,设计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等经验。结合我国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建议探讨中国特色的医学课程体系建设,为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卓越医师做出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清华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2+3"培养模式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09年起,清华大学医学院探索了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2+3"培养模式,旨在加强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其在日后工作中将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本文介绍了"3+2+3"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及成效,"3+2+3"培养模式有助于医师科学家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推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探索了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医学教育研究前沿分析(2023)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聚焦医学教育研究特征和前沿,为我国未来的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以医学教育为主题,采用CiteSpace和HistCite对纳入文献进行共被引聚类分析和特征分析。借鉴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分析方法,统计医学教育研究领域机构排名,并采用组合加权计数模式统计卓越贡献作者。结果:2022年度医学教育研究前沿聚焦于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下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置信专业活动、教育技术与解剖学教学改革、尊重文化多样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适应性专长和医师职业身份形成等7个主题。2013至2022年,医学教育研究中,排名前1‰的20家机构和112名卓越贡献作者中,分别有19家(95.0%)和105人(93.8%)来自欧美国家。结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成为这一年来医学教育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置信专业活动和岗位胜任力成为医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近十年医学教育研究高影响力机构和卓越贡献作者集中于欧美国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项目培养模式的概述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基于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简称Duke-NUS)实地调研结果,全面梳理其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Doctor of Medicine,MD)项目的培养模式。Duke-NUS的MD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医学+X"潜力的卓越医师,其课程体系由临床专业课程、临床实践训练、科研能力训练和综合素养培训4大模块组成,其中临床专业课程模块主要采用整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引入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方法;临床实践训练模块包括临床实践基础、临床见习、临床进阶训练和实习训练4个阶段,体现了早期接触临床、充分接触临床的培养特点;科研能力训练模块在研究方法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科研训练;综合素养培训模块贯穿全程,帮助学生在学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为安全行医做好准备。总之,Duke-NUS的MD项目构建了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并改善了教学方法,其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和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