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提高教学质量,寄生虫学教研室探讨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效果。以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班)为例,为克服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在优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基础上,部分课程内容通过课前学习慕课视频,开展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导向,注重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培养,注重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表明,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其学习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卓越七步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卓越七步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参与人体解剖学学习的120名护理专科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班学生作为对照组予以传统教学,3班学生作为观察组给予“卓越七步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各系统学习考核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及教学评分。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 t检验。 结果:观察组学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及泌尿系统学习考核成绩分别为(82.37±4.07)分、(78.29±5.03)分、(81.19±3.77)分、(82.06±4.19)分、(83.16±3.54)分、(84.13±6.77)分、(80.43±3.49)分、(85.02±3.11)分,均高于对照组(74.16±5.29)分、(72.56±6.94)分、(73.16±5.02)分、(75.59±6.42)分、(74.19±7.03)分、(75.96±5.13)分、(72.14±4.55)分、(78.35±4.19)分,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教学效果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使用 “卓越七步教学”可有效促进学生对各个解剖系统的了解,提高专业理论与操作考核得分,促进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文献质量评价对PICUs质量改进作用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综合分析论述PICUs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QI)的文献,评价现有研究质量。数据来源:本文检索了2020年5~6月间PubMed、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和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databases这几个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研究选择:纳入报告PICUs QI干预的英文同行评议文章。筛选标题和摘要并回顾文章以确定其是否符合QI标准。数据抽取:采用结构化模板抽取数据。采用质量改进最低质量标准集(quality improvement minimum quality criteria set,QI-MQCS)评估纳入的文章质量,量表评分0~16分。数据合成:确定的2 449篇文章中,158篇被纳入分析。QI干预最常见的目标是医疗相关感染( n=17,10.8%),交班( n=15,9.5%),查房( n=13,8.2%),镇静/疼痛/谵妄( n=13,8.2%),药物安全( n=11,7.0%)和非计划拔管( n=9,5.7%)。在医学研究所描述的医疗质量6个领域中,以患者为中心和时效性少被提及,没有一项研究涉及公平。基于QI-MQCS的中位质量分数为11.0(9.0,13.0)。虽然文章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上升,但只有17%的研究被认为"高质量",得分在14~16分。只有8(5%)篇文章引用质量改进报告卓越标准(SQUIRE)指南来报告QI工作。 结论:关于PICUs QI干预的出版物,包括高质量出版物的数量正在增加。然而即使在近年,低质量文章仍在继续发表。因此,报告质量还有提高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对《临床医学PBL综合课程》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web-ba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software对《临床医学PBL综合课程》的效果评价。方法:以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卓越医生试点班3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课程开始前web-ba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software测试得分为基础,比较通过《临床医学PBL综合课程》训练后得分的改善,定量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结果:所有学生完成了《临床医学PBL综合课程》教学,学生表达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分析与临床推理能力、知识信息管理能力随着案例数增加在稳步提高,连续通过两个PBL案例训练后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学习意愿和态度在第二个PBL案例(急性心肌梗死)时得分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PBL课程训练后,学生在诊断表现、临床思维、处置得分、总体表现得分较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历书写、知识掌握得分改善不明显。 结论:形成性评价与web-ba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software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自身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班导师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班导师工作机制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科生最近一学年的情况展开调查,调查问卷题目包括被调查者对班导师和班导师制度的了解情况,被调查者对班导师制度的满意度,对班导师师德、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指导方法和形式的满意度,对班导师的指导方法和形式的满意度,班导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希望班导师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等.统计实施班导师制度近6年本科生在大创项目立项、SCI论文发表及科创大赛获奖情况.结果 在校本科生对班导师制度的整体了解程度结果显示,15.69%的学生完全了解,51.00%的学生比较了解,23.54%的学生了解一点,9.77%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在校本科生对班导师制度的整体满意度结果显示,44.81%的学生很满意,40.91%的学生满意,14.29%的学生基本满意,未收到表示不满意的问卷.对班导师师德、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指导方法和形式的比例分别为65.58%、59.74%、51.95%,满意的分别为28.57%、32.47%、37.01%,基本满意的分别为5.84%、7.79%、11.04%,均未收到表示不满意的问卷.在校本科生认为班导师应该具备沟通能力、工作能力、丰富的阅历的比例分别为92.8%、86.3%、84.2%.在校本科生希望班导师介绍专业情况、培养专业兴趣、指导实习的比例分别为84.2%、74.8%和70.5%.近6年来本校医学检验技术学院本科生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上获得国家级立项8项、上海市级立项21项、上海交大校级立项52项,立项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共10篇;应届毕业生获得上海市和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本科生班导师工作机制在思想引领、专业导航、科研启发、创新激励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不断完善班导师制度,将会在打造检验医学专业特色育人体系、培养卓越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内环境系统教学中开展课堂现场分段研读讨论病例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内环境系统中应用课堂现场分段研读讨论病例的教学效果,为完善相关讨论课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两届临床医学八年制和五年制卓越医师班2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实行的"课堂现场分段研读讨论病例"方案进行效果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本方案特点和优势的看法、学生喜爱支持本方案的理由等.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7份,运用Excel和SPSS 17.0统计软件收集、处理数据,描述性分析计算各指标百分率.结果 ①学生认为本方案所具有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减轻学生负担(78.5%,194/247)、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85.4%,211/247)、提高课堂讨论质量(80.5%,198/246)、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78.5%,194/246)、扩大学生思考探索空间(84.5%,207/245)、该教学与临床诊疗过程接近(84.0%,197/235).②学生喜爱支持本方案的主要理由有:减轻学生负担(83.4%,206/247)、提高课堂讨论质量(72.4%,179/247)、培养学生挖掘临床信息的能力(82.4%,203/247).结论 在内环境系统教学中开展课堂现场分段研读讨论病例的方法,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深受学生欢迎,对其他课程的讨论课开展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鸡快慢羽性状遗传学基础分析综合实验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全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开展,我校动物科学专业设置了"卓越班",以突出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开展了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和课程改革.为此,我们以"鸡快、慢羽性状"为实验对象,设计了"鸡快慢羽性状遗传学基础分析"综合实验,突出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实验作为动物遗传学实验教学案例的实施过程及效果,首先从鸡的表型观察逐步深入到遗传学基础分析,利用遗传学理论指导鸡快、慢羽品系培育的育种实践.实验内容涉及伴性遗传规律和性别决定机制等遗传学理论知识,同时还涉及基因组DNA提取、基因扩增、酶切及电泳分析等一系列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动物科学专业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此综合性实验还展现了用遗传学理论指导动物品种培育实践过程,符合动物科学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其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生物学实验教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实践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system-based curriculum,OSBC)的医学课程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内容紧密联系,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科间的界限.重庆医科大学为进行OSBC改革重新构建了教学体系,将传统的24门课程合理整合成12门,同时从各基础和临床教研室遴选人员组建了全新的整合教学团队.从201 1年开始组建卓越班进行OSBC教学试点,通过与传统教学班相比较,在学生满意度调查、考试成绩和及格率等方面,试行OSBC的卓越班均优于传统教学班;相关教改经验有利于在全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面推行OSB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满意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结合实际运行情况,以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卓越医生班全体学生为对象,就“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模式开展学习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下收获较大,对此项改革的总体评价较好,对课程安排、课堂教学、教师因素、教材内容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并赞同学校开展此项改革.学校应该充分总结“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果,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编写整合课程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和整合课程教学组织建设、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提升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神经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重庆医科大学自2010年起,从神经系统自身特点出发,打破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通过对神经系统涉及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进行全线整合,建立神经系统整合课程体系,并在该校五年制卓越医师班进行试点.新课程模式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连接成面,加强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精简重复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连贯的创新性思维.课程整合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