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TBS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虚拟现实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探讨基于e波爆发刺激(TBS)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脑卒中USN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周围环境调整、USN宣教、针对USN的行为学治疗及虚拟现实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接受基于TBS模式的rTM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线段消切试验、字母涂抹试验、二分线试验、临摹画图试验、凯瑟琳·伯格戈量表(CB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的USN程度、行为学、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SN程度4项试验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BS、MMSE及MBI评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基于TBS模式的rTMS联合虚拟现实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USN程度,改善其行为表现,同时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虚拟现实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系统评价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Scopus和Clinical Trials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治疗脑卒中后USN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综合康复训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试验组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或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使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共188例脑卒中后USN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凯瑟林-波哥量表(CB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数差(MD)=-1.67,95%CI(-3.06~-0.28),P=0.02].以干预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时间<4周时,干预后两组C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5,95%CI(-3.27~2.17),P=0.69];干预时间≥4周时,干预后试验组CBS评分低于对照组[MD=-2.59,95%CI(-3.20~-1.98),P<0.000 01].干预后两组二等分线段测验(LB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均数差(SMD)=-1.22,95%CI(-2.54~0.10),P=0.07].干预后试验组肢体功能评分[SMD=0.85,95%CI(0.43~1.28),P<0.000 1]和改良Barthel指数[SMD=0.52,95%CI(0.21~0.82),P=0.000 9]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减轻脑卒中后USN患者USN严重程度,改善肢体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患者视觉忽略效果尚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沉浸式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观察沉浸式虚拟现实(IVR)训练结合作业治疗(OT)对脑卒中单侧忽略的疗效.方法 将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IVR联合OT组和OT组,每组25例.OT组予以常规的单侧忽略OT,IVR联合OT组予以IVR训练结合OT,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凯瑟琳-伯哥量表(CBS)、线段划消测试、星星划消测试、画钟试验评价单侧忽略症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Barthel指数(BI)评估上肢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CBS、线段划消测试、星星划消测试、画钟试验、FMA-UE、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IVR联合OT组改善效果优于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IVR训练联合OT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单侧忽略症状、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三段接力针刺法联合作业训练治疗卒中后单侧忽略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观察三段接力针刺法联合作业训练治疗卒中后单侧忽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作业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皮针三段接力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8周.治疗8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凯瑟琳-波哥量表评分、数字删除试验评分、画钟实验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谷氨酸、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因子,以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48/51),对照组为80.39%(41/5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凯瑟琳-波哥量表评分、数字删除试验评分、画钟实验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凯瑟琳-波哥量表评分、数字删除试验评分、画钟实验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谷氨酸、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因子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S100β蛋白、谷氨酸、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因子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2组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段接力针刺法联合作业训练治疗卒中后单侧忽略可有效降低单侧空间忽略严重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清脑损伤因子,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治神调髓法针刺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探讨治神调髓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后US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治神调髓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Fugl-Meyer肢体功能评分量表(FMA)凯瑟林波哥量表(CBS)、改良Barthel指数(MBI)、USN症状评分(8项检测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CBS、USN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后的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4周后(P<0.05),CBS、USN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CBS、USN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4%和54.29%,治疗8周后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62.86%,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体针,治神调髓法治疗脑卒中后USN能提高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对单侧空间忽略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手控节律音乐治疗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观察手控节律音乐治疗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52例脑卒中后存在单侧空间忽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6)和试验组(n = 26),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加入手控节律音乐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中国行为性忽略测试-香港版(CBIT-HK)常规测试中的6项(短线划销、字母划销、星星划销、二分线段、抄写图形、代表性绘图)、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CBIT-HK常规测试6项分数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3.077,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639,P<0.05).结论 手控节律音乐治疗可以进一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26
背景 单侧空间忽略(USN)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认知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客观地评估对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的 探究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USN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 2021 年 9 月—2022 年 7 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招募 30 例亚急性期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不集中测试的常规分项(BIT-C)、凯瑟琳波哥量表(CBS)以及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患者USN情况,入院 1 周内完成,并记录评估过程中的不良反应.CBS得分>0 分被诊断为USN.BIT-C总分<129 分被诊断为USN.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过程共计 2 min,根据患者注视点的空间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非USN患者(注视点分布于 4 个区域)和USN患者(注视点未分布于 4 个区域),由 2 名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完成患者的临床量表评估和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对 3 项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分析.结果 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结果显示,30 例患者中有 14 例患者为左侧USN患者,16 例患者为非USN患者.USN患者在右侧屏幕注视点占比高于非USN患者(Z=-4.776,P<0.001);USN患者左右侧屏幕间注视点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0,P<0.001).BIT-C评估结果显示,15 例患者BIT-C总分<129 分,被诊断为USN患者,余下 15 例为非USN患者.CBS评估结果显示,16 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USN,其余 14 例为非USN患者.BIT-C和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在评估USN患者的检出情况上高度一致(Kappa=0.933,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右侧注视点占比与BIT-C总分呈负相关(rs=-0.776,P<0.001).CBS和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在评估USN患者的检出情况上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67,P<0.001).结论 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脑卒中后USN是可行的,其评估结果与BIT-C和CBS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评估过程耗时较少,患者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可以作为标准USN评估的一种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卒中是当今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也是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脑卒中后存活率不断增加,患者对卒中后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并发症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作为一种神经心理学疾病亦或更多是一种卒中后高级知觉障碍,频发于脑血管意外患者,USN 是指卒中后患者对来自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不能正确地反应,即不能注意到来自患侧的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刺激,这种损害不归于任何的运动和感觉的缺失[2].USN 作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常常造成患者跌倒,恢复周期延长,肢体功能恢复不佳,日常生活需要更多的协助,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2-3].本文就 USN的发生率、解剖定位、评估方法和治疗手段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空间注意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空间认知障碍,其主要特征为对损伤半球对侧空间刺激不能注意、恰当反应或主动朝向[1].临床中,USN最多见于右侧大脑半球(本文仅就此类USN展开讨论),尤其是后顶叶皮质(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PPC)或颞顶联合区(temporo-parietal junction,TPJ)损伤后,表现为对来自左侧空间内视觉、听觉或本体感觉等刺激的注意缺陷,临床中最显而易见,最容易观察和评价的是损伤半球对侧空间视觉通路刺激注意缺陷.脑卒中后USN往往提示预后不佳,空间忽略越严重,功能独立性评分改善越少、住院日越长、跌倒风险越高、出院后安全回归家庭的可能性越低[2-3].因此,研究脑卒中后USN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神经机制,对探寻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园艺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园艺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脑卒中USN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园艺疗法结合针对性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心理状态,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估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人治疗前的FMA、MBI、HAMD评分及FIM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脑卒中USN康复过程中,利用园艺疗法结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治疗,不仅可以改善USN状况,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且对于脑卒中病人的康复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