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药分期论治肝肾不足型智力发育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针药分期论治对肝肾不足型智力发育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住院的100例肝肾不足型智力发育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采取针刺、中药口服和康复训练.3个月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0~6岁儿童发育检查报告(Gesell)》《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进行评估,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发育商(DQ)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儿适应能力、语言、个人社交、大运动、精细运动5大领域发育商及S-M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4%)(P<0.05).结论:针药分期论治,对肝肾不足型智力发育障碍的认知水平、言语表达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袁军教授针灸治疗失眠障碍的腧穴配伍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袁军教授针灸治疗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的用穴特点、取穴规律和组方特色.方法:运用Excel表格创建袁教授治疗ID针灸病历处方数据库,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8.0 围绕其选穴配伍进行综合性分析挖掘相关性,利用 Gephi 0.9.2 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总结归纳袁教授针灸治疗ID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 55 篇ID的针灸处方,提取出 55 条针灸处方,共涉及 44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 658 次.使用频次前 8 的腧穴/穴组分别是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足三里、四神聪、合谷、阴陵泉、安眠.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除经外奇穴以及经验穴组以外,应用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相关性较高的腧穴组合为安眠五穴-百会、安眠五穴-百会-四神聪、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体现了ID的治疗以安眠五穴结合头部选穴为主.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位于网络核心节点的腧穴为安眠五穴、百会、前顶三穴、阴陵泉、安眠、足三里、合谷、四神聪.反映了针刺治疗ID的重要穴位配伍规律为心脑同治,心、肝胆、脾胃共调.结论:袁教授针刺治疗ID的腧穴配伍规律为以安眠五穴为核心处方,强调心脑同治,心、肝胆、脾胃同调的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任脉灸联合祛瘀生新针刺法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任脉灸联合祛瘀生新针刺法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于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7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及祛瘀生新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任脉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改良Ranin量表(mR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7%与81.6%,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任脉灸联合祛瘀生新针刺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瘀阻络型病人疗效确切,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及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针刺联合展筋活血方外用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展筋活血方外用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0 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对照组 35 例(脱落2例)给予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 35 例(脱落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展筋活血方外用治疗.2 组治疗疗程为 4w.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以及血清 IL-6、IL-8 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w后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清中的IL-6、IL-8的含量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展筋活血方外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IL-6、IL-8 含量水平,缓解并改善早中期KOA的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桂葛舒颈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瘀阻络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桂葛舒颈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瘀阻络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针刺治疗,观察组常规基础治疗+针刺+桂葛舒颈方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估颈椎功能,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状态,采用ELISA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1β、TNF-α水平。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记录随访期间的复发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为81.40%(3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7, P=0.043)。观察组治疗后肩颈疼痛、上肢麻木、颈部僵硬、头部闷痛沉重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66、12.89、9.12、12.27、8.75, P值均<0.001),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 t=2.64, P=0.010),VAS及NDI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62、7.00, 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65、7.52、5.08, P值均<0.001)。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3, P=0.393)。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2.44%(1/41)、对照组为17.14%(6/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9, P=0.048)。 结论:桂葛舒颈方联合针刺疗法可有效抑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改善患者颈椎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强化临床实习学生标准预防的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专科培训和多媒体教育干预为主的多元化标准预防教育在临床实习学生标准预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科教科和感染管理科结合国内外医院感染案例,设计并制作了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视频。视频内容涉及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两个方面,重点通过对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的专科培训来强化196名医护学生的职业风险认知和医院感染防控及职业防护技能。从理论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实习学生实施标准预防的态度和依从性、两组学生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实习学生标准预防教育培训的效果。采用SPSS 18.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除对实施标准预防的不利因素的认识外,理论考试成绩、医院感染风险的认知、标准预防的意义认知、实施标准预防的有利因素、自我效能评价、标准预防依从性自我评价等6项,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实习学生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 vs. 7.14%; χ2=4.69, P<0.05)。 结论:贯穿整个实习期的多元化标准预防教育干预,拓展和加深了学校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临床实习期具备良好的职业风险认知和应对技能,保障了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时期颈椎减压手术治疗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颈椎减压手术治疗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等6家医院收治的96例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28~42岁[(35.2±6.7)岁]。损伤节段:C 3 7例,C 4 15例,C 5 20例,C 6 23例,C 7 31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59例,C级27例,D级10例。36例伤后24 h内行颈椎减压手术(早期组),33例伤后24~72 h行颈椎减压手术(晚期组),27例伤后4~14 d内行颈椎减压手术(延迟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 d Cobb角、椎间隙高度、椎管占位;术前,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ASIA运动评分、ASIA轻触觉评分、ASIA针刺觉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1个月[(16.4±4.2)个月]。三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早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12.5±5.2)ml、(165.3±45.8)ml,多于晚期组的(253.5±40.0)ml、(120.4±60.6)ml和延迟组的(267.3±36.8)ml、(130.4±38.6)ml( P均<0.01);晚期组和延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早期组住院时间为(5.2±1.6)d,短于晚期组的(7.6±2.3)d和延迟组的(8.0±1.3)d( P均<0.05);晚期组和延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术前及术后3 d Cobb角、椎间隙高度、椎管占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三组术前ASIA分级,ASIA运动评分、轻触觉评分、针刺觉评分,VAS、JOA评分、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早期组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优于晚期组和延迟组( P<0.05或0.01),晚期组和延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早期组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分别为(56.4±4.5)分、(76.3±3.6)分、(85.4±6.5)分,高于晚期组的(52.3±2.4)分、(60.3±8.6)分、(72.3±2.4)分和延迟组的(51.9±2.3)分、(62.8±4.6)分、(71.9±1.3)分;轻触觉评分分别为(70.2±2.9)分、(72.6±4.3)分、(78.3±2.3)分,高于晚期组的(66.2±3.7)分、(68.3±1.6)分、(73.3±1.6)分和延迟组的(65.2±2.1)分、(67.8±1.9)分、(72.3±2.5)分;针刺觉评分分别为(71.9±3.1)分、(80.1±3.8)分、(89.1±7.6)分,高于晚期组的(67.4±2.7)分、(72.6±3.7)分、(77.9±1.8)分和延迟组的(68.3±2.2)分、(72.6±3.1)分、(77.2±1.9)分( P均<0.05)。早期组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4.3±0.6)分、(2.4±0.3)分、(1.6±0.2)分,低于晚期组的(5.1±1.3)分、(4.1±0.6)分、(3.0±0.6)分和延迟组的(5.0±1.7)分、(4.0±0.8)分、(3.1±0.2)分;JOA评分分别为(12.8±1.6)分、(14.4±2.6)分、(17.9±3.3)分,高于晚期组的(11.9±1.9)分、(13.3±1.6)分、(8.9±1.3)分和延迟组的(11.6±1.8)分、(13.2±1.4)分、(9.3±2.1)分;NDI分别为12.1±3.3、10.1±2.1、7.3±1.4,低于晚期组的14.4±3.1、12.3±1.6、8.9±1.3和延迟组的14.1±2.3、12.9±1.9、9.5±2.1( P均<0.05)。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晚期组和延迟组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9/36),晚期组为27.3%(9/33),延迟组为37.0%(10/27)( P均>0.05)。 结论:与伤后24~72 h和4~14 d内相比,伤后24 h内行颈椎减压手术治疗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减轻疼痛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硬膜外脊髓电刺激对慢性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硬膜外脊髓电刺激(EES)对慢性脊髓损伤(SCI)后部分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行EES治疗的慢性SCI患者。分期植入EES装置,EES植入后第3天开机,进行约10 d的测试观察(Ⅰ期终点);有意愿继续治疗者植入可充电永久刺激器装置,术后1年进行评估(Ⅱ期终点)。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评估脊髓功能,采用疼痛数字分级量表评分(NRS)、轻触觉(LT)和针刺觉(PP)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NBSS)和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BD)评分、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系统评价工具(ISAFSCI)、等量表评估EES对疼痛、浅感觉、肌张力、排便和排尿、排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采用尿动力学及肛直肠动力学检查评估排便和排尿功能,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下肢肌电反应,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技术评估下肢浅表组织灌注和氧代谢。结果:共纳入4例患者,均完成Ⅰ期评估,2例完成Ⅱ期评估。Ⅰ、Ⅱ期终点各有1例患者ASIA分级提高。Ⅰ期终点,4例患者的疼痛和肌肉痉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NRS由术前的平均6.50分降至3.00分,MAS由平均15.25分降至12.87分;ISAFSCI量表评分显示,所有患者下肢的排汗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表面肌电图记录到EES对下肢的不自主肌肉痉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Ⅱ期终点评估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保持良好。Ⅰ期和Ⅱ期终点评估LT和PP评分变化均不明显。I期终点,4例患者评估排尿和排便功能的NBSS和NBD平均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2.5分、21.00分,降至35.75分、17.00分;尿动力学及肛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Ⅱ期终点评估排尿和排便功能进一步改善。Ⅰ期终点,fNIRS观察结果显示,EES可以显著提高下肢浅层组织的血红蛋白浓度。结论:初步研究显示,EES有助于改善慢性SCI患者的疼痛、肌张力、排尿和排便及组织灌注等部分自主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穴位刺激联合情绪护理对胃肠胰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穴位刺激联合情绪护理对胃肠胰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情绪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刺激。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情绪、血压及睡眠状况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45.35±5.8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70±7.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9,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脉率为(74.45±8.98)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53±8.79)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6,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状况总分为(25.50±3.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53±2.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57, P < 0.05)。 结论:穴位刺激联合情绪护理可明显改善胃肠胰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症状、脉率及睡眠状况,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针刺同步手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针刺同步手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针刺同步康复组(简称同步组)和针刺联合康复组(简称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其中同步组患者上述疗法同步实施,对照组患者上述疗法非同步实施,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功能独立性量表(FIM)、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MAS)、改良版诺丁汉感觉功能量表(reNSA)及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FMA-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感觉功能方面,治疗后同步组reNSA深、浅感觉评分及FM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reNSA复合感觉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同步组FMA-UE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屈肘肌MAS评级及FIM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刺同步手功能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感觉及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