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纤维转化生长因子- β信号激活与急性肌损伤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肢体创伤后急性肌损伤炎症反应过程中肌纤维自身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信号对肌内炎症的影响。 方法:取野生C57BL/6小鼠(野生小鼠组)、肌纤维条件性TGF- β受体Ⅱ敲除小鼠(敲除小鼠组)各16只。肌毒素腓肠肌内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肌损伤。比较两组小鼠在注射后0、4、7、10 d肌内单核-巨噬细胞、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CD4 +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2、17等的渗出差异。取新生野生小鼠和敲除小鼠各2只,体外培养原代成肌细胞,分别分为两组:干扰素组( γ-干扰素处理)和对照组(仅加入等量溶剂)。比较两组肌细胞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H-2K b蛋白、H2-Ea蛋白、Toll样受体(TLR)3蛋白、TLR7蛋白表达差异,以及野生小鼠和敲除小鼠干扰素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肌毒素注射后4、7 d,敲除小鼠组肌组织内单核-巨噬细胞比例(75.73%±3.62%、45.27%±2.32%)、巨噬细胞比例(38.67%±2.76%、24.87%±2.19%)、M1型巨噬细胞比例(43.21%±0.11%、30.43%±2.19%)、CD4 +T细胞比例(20.13%±1.62%、5.67%±0.32%)显著高于野生小鼠组(58.52%±2.43%、29.21%±2.45%,20.63%±2.32%、16.23%±1.25%,24.98%±0.35%、14.23%±1.69%,10.70%±0.43%、2.50%±0.45%),且以Th1和Th17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素组IL-6、MCP-1、MIP-1α、H-2K b蛋白、H2-Ea蛋白、TLR3蛋白显著上调,且敲除小鼠干扰素组上调较野生小鼠干扰素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内源TGF- β信号缺失影响肌纤维免疫行为的调节,使肌内炎症加剧,肌细胞修复延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树突状细胞成熟、分化的作用及参与炎症调节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SAP患者树突状细胞(DCs)成熟、分化的作用及参与炎症调节的机制。方法:采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行剖宫产的足月胎儿脐带4~5 cm,原代分离培养hUC-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表型鉴定和成脂、成骨染色。采集5例SAP患者外周血20 ml,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诱导培养出DCs,根据培养方式不同分为DCs组、hUC-MSCs+DCs组、hUC-MSCs+DCs+NS398组(NS398为NF-κB下游调控基因COX-2的特异性抑制剂)。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型,测定细胞培养24 h上清液中的IL-1β、IL-1α、IL-2、IL-6 、IL-10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IKKα及NF-κB-p65蛋白表达量。结果:成功培养出hUC-MSCs,其表面标志物CD 90、CD 105、CD 73表达阳性,并可向脂肪细胞、骨细胞分化。随着培养时间延长,DCs由未成熟向成熟分化。与DCs组比较,hUC-MSCs+DCs组的调节性DCs(regDCs)比例增加,其标志物CD 11b显著上调[ (14.26±1.25)%比(4.87±0.58)%],CD 1a 、CD 11c显著下调[(2.81±0.34)%比(13.62±1.52)%、(3.88±0.5)%比(11.8±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培养上清液IL-1β、INF-γ、IL-6表达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促炎因子IL-1α显著降低[(14.91±2.58)ng/L比(30.19±7.75)ng/L],抑炎因子IL-10显著升高[(17.03±4.69)ng/L比(1.83±0.14)ng/L]。NF-κB-p65、TLR4蛋白表达显著下调(0.74±0.02比0.97±0.01、0.89±0.01比1.72±0.01),IKK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1.12±0.01比0.2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DCs组及hUC-MSCs+DCs组比较,hUC-MSCs+DCs+NS398组的NF-κB-p65与TLR4表达量显著下调(0.34±0.01比0.97±0.01、0.74±0.02,0.14±0.01比1.72±0.01、0.89±0.01),而IKK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1.68±0.01比0.21±0.01、1.12±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hUC-MSCs能够抑制SAP患者DCs成熟、分化,并诱导出CD 11bhigh CD 1alow CD 11clow的regDCs参与免疫调节,其机制可能通过TLR4/IKKα/NF-κB/COX-2途径抑制炎症级联反应,发挥抗炎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RSV感染性肺炎患儿免疫及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肺炎患儿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104例RSV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IFNα-1b,持续治疗8 d。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水平[CD3 +、CD4 +、CD8 +、CD4 +/CD8 +、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治疗前后单核细胞TLR4表达情况(TLR4 mRNA、TLR4阳性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38%比73.08%, χ2=5.22, P=0.022);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哮喘缓解及喘息音消失时间、肺部查体阳性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等临床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值均<0.05);而CD3 +、CD4 +、CD4 +/CD8 +高于对照组( P值均<0.05),CD8 +、IgE水平低于对照组(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TLR4 mRNA表达、TLR4阳性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P值均<0.05);2组均未记录到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rhIFNα-1治疗RSV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可以显著加速患儿症状改善,同时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体内单核细胞TLR4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TIPE2通过TLR4/IκBα/NF-κB通路调节脂肪组织巨噬细胞表型转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对脂多糖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的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TM)表型转化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肥胖小鼠和TIPE2敲除小鼠(KO)及其各自对照小鼠内脏脂肪组织中TIPE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206和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水平。分离培养TIPE2敲除小鼠(KO)和野生型小鼠(WT)的腹腔巨噬细胞及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给予脂多糖(100 ng/mL)或IL-4(20 ng/mL)刺激6 h,Western印迹法和RT-qPCR检测TIPE2、iNOS、MCP-1、CD206和Arg-1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肥胖小鼠中,TIPE2表达下调,促炎因子iNOS和MCP-1表达升高,抑炎因子CD206和Arg-1表达降低。脂多糖降低RAW 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IPE2的表达,诱导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M1表型)标志物iNOS和MCP-1表达升高,降低替代活化的巨噬细胞(M2表型)标志物CD206和Arg-1的表达。IL-4增加RAW 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TIPE2的表达,降低iNOS和MCP-1表达的同时增加CD206和Arg-1的表达。在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时,脂多糖增加巨噬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4)的表达和核转录抑制因子α(IκBα)、NF-κB的磷酸化,敲除TIPE2进一步增加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和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的升高,进一步降低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的表达。结论:TIPE2通过抑制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调节ATM表型转化,改善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炎症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核糖核酸酶A家族成员2参与狼疮小鼠肾脏损害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通过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核糖核酸酶A家族成员2(Ear2)髓系细胞条件性敲除小鼠探讨其在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参与肾脏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关联基因9(CRISP/Cas9)技术构建Ear2髓系细胞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应用PCR鉴定小鼠基因型.实验分为3组:CKO+R848组,对照+R848组,对照组.R848处理敲除鼠和同型对照鼠,评估小鼠狼疮样病变发生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肾脏中Toll样受体(TLR)7/8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狼疮小鼠肾脏中巡逻单核细胞(PMOs)的比例,免疫荧光法分析Ear2和PMOs在肾组织中的空间分布.R848体外刺激条件性敲除(CKO)和对照小鼠的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PMOs比例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组进行比较.结果 髓系细胞条件敲除Ear2小鼠构建后PCR显示基因型为Lyz2ki/wtEar2fl/fl,敲除鼠骨髓细胞中Ear2 mRNA水平显著下调[(1.03±0.26)与(0.22±0.15),t=6.65,P<0.001].与对照+R848组相比,CKO+R848组小鼠狼疮表型得到改善,生存率有上升趋势(6/10与7/8,x2=1.51,P=0.220),病理结果提示CKO+R848组小鼠肾脏病变减轻.CKO+R848小鼠肾脏组织中TLR7表达水平降低[(1.02±0.09)与(0.53±0.04),t=5.13,P=0.003],同时 PMOs 浸润减少[(62.00±3.38)%与(52.36±0.68)%,t=2.80,P=0.02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Ear2 和 PMOs 在肾组织共定位.体外R848刺激引起对照组PMOs比例的增多[(3.99±0.59)%与(33.48±1.38)%,t=-33.84,P<0.001],敲除 Ear2 可以抑制 TLR7 引起的 PMOs 的增多[(14.33±1.72)%与(16.10±1.44)%,t=-1.37,P=0.220].结论 Ear2条件性敲除可减轻狼疮小鼠发病,尤其是肾脏损害.其机制与抑制TLR7通路激活、减少PMOs局部浸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压氧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莆田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BO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MS-IOS测量仪测定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采用ABL90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和动脉氧分压(PaO 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使用CytoFLEX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的全血CD3 +、CD4 +、CD8 +、CD4 +/CD8 +值。采用PCR扩增法测定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和MVV水平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PaO 2明显提高,PaCO 2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PaO 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 2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CAM-1、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CD3 +、CD4 +、CD4 +/CD8 +值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HBO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以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2/NF-κB信号通路被抑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抗体的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对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和抗Jo-1抗体阳性的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进行基因表达谱的分析,以阐明特发性炎性肌病亚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①用Illumina HT-12 v4表达谱芯片对12例抗MDA5抗体阳性和16例抗Jo-1抗体阳性的肌炎患者及43名健康对照者的PBMCs进行基因表达谱筛查和分析。应用非配对 t检验,经Benjamini-Hochberg校正,选取基因表达信号倍数变化的绝对值≥2且校正 P<0.05为差异表达基因。将差异基因集进行基因本体论数据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 P<0.05作为显著性富集的阈值。②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连续型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则用Kruskal-Wallis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分析抗MDA5抗体和抗Jo-1抗体阳性患者PBMCs的基因表达谱,发现2种肌炎亚型患者PBMCs的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特异性表达上调的差异基因为407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富集于固有免疫应答( P<0.001)、病毒应答( P<0.001)和干扰素应答( P<0.001)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富集于病毒感染相关通路( P<0.001)、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样受体通路( P<0.001)和Toll样受体通路( P=0.002)等。抗MDA5抗体阳性组中特异性下调的259个差异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富集于免疫应答( P=0.006)、TGF-β受体信号通路( P=0.010)和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免疫( P=0.015)等生物过程。抗Jo-1抗体阳性患者特异性表达上调的差异基因有162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富集于核小体组装( P<0.001)、细胞增长的负调控( P=0.001)、凋亡负调控( P=0.004)和黏膜固有免疫( P=0.012)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富集于代谢相关信号通路( P<0.001)和免疫相关通路( P<0.001)等。②Real time-PCR证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IG-Ⅰ样受体通路中的干扰素诱导的解旋酶C结构域1(IFIH1)( P=0.037)、干扰素刺激基因15( P<0.001)和DEAD(Asp-Glu-Ala-Asp)盒多肽58(DDX58)( P=0.032)以及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P<0.001)、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CP-2)( P<0.001)和转录因子人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家族样转录因子2(BATF2)( P<0.001)、炎症信号通路相关的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 P<0.001)在抗MDA5抗体阳性肌炎患者的PBMCs呈高表达。 结论: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PBMCs基因表达谱特征提示其发病机制与固有免疫应答、病毒应答和干扰素应答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川崎病相关铁死亡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鉴定及免疫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与铁死亡相关的关键表达基因,并进一步探究KD患儿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下载数据集GSE68004、GSE73464作为实验集,GSE18606作为验证集,使用R软件包Limma分析筛选KD与健康对照组血液组织差异表达RNA,与铁死亡基因(FRGs)取交集获得KD相关FRGs,随后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在线网站STRING和Cytoscape3.9.1软件对差异RNA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并筛选前5位节点基因,与使用LASSO-Cox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去除假阳性差异基因得到的基因取交集,得到KD相关关键FRGs。使用Sangerbox多组比较绘图工具在GSE18606中验证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使用R语言pROC包进行对关键基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关键基因的诊断性能。最后采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用于探索KD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全血22种免疫细胞亚群的相对含量差异。结果:共发现28个KD相关FRGs,其中26个上调基因,2个下调基因,通过GO、KEGG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富集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铁死亡、坏死性凋亡等过程中。IL1B与TIMP1经进一步分析确定为KD关键FRGs,均为上调基因,通过R软件分析发现二者在KD患儿与健康对照组间具有显著的表达差异,同时每个关键基因ROC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KD患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M0型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增多,而CD8 + T细胞、记忆B细胞、静息NK细胞浸润显著减少。 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IL1B和TIMP1为KD相关关键FRGs,在KD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KD早期诊断及开发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弹性蛋白酶与牙周炎临床病理及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弹性蛋白酶(EA)与牙周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18例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检查的7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水平,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两组牙龈标本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采用底物反应法测定两组唾液样本EA活性。对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后,检查并记录所有患者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结果:观察组单核细胞TLR4水平荧光强度、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及EA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单核细胞TLR4、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及EA活性均与PD、AL呈正相关。 结论:单核细胞TLR4、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及EA活性是评估牙周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值得在牙周炎预后评估中进一步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生物标志物筛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及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取GSE23746和GSE9820基因芯片数据集。GSE23746包含了76例就诊于华盛顿大学附属医院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19例对照者的单核细胞样本。GSE9820包含了18例就诊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医学中心的重度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及13例对照者的单核细胞样本。分别筛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对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确定两个数据集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然后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再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并选出关键基因。结果: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别筛选出16个和153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趋化、免疫应答等生物过程;富集到的KEGG通路包括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的生物过程包括核小体装配、凝血、基因表达的调控;富集到的KEGG通路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细胞因子趋化通路。通过构建PPI网络,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识别出5个枢纽基因TNF、IL1B、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8(CXCL8)、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4(CCL4)、B细胞κ轻肽基因增强子核因子抑制因子(NFKBI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识别出5个枢纽基因(组蛋白HIST1H2AC、HIST1H2BJ、HIST1H2BH、HIST2H2AC、HIST2H2BE),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及炎症信号分子的转录和表达。同时还筛选出两个数据集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和趋化性细胞因子配体CCL3样蛋白1(CCL3L1)。结论:基于GEO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炎症信号被抑制;共同差异表达基因EGR1和CCL3L1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这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