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工具视角下2000—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政策文本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00—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相关政策文本,为未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政策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疾控体系”“防疫”为关键词检索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官方网站,并基于政策工具法,对纳入政策文本进行主题框架分析和内容分析。结果:共纳入37份政策文件,以单一政策工具类型应用最为常见(81.1%),其中,以能力建设类工具为最多(32.4%),其次为命令性工具(21.6%)和激励性工具(13.5%),系统变革工具(8.1%)和象征与劝告工具应用较少(5.4%)。政策主题以人事制度(15.2%)和体系建设主题内容最多(15.2%),人才建设次之(13.0%),信息化建设最少(2.2%)。结论:在未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相关政策制定中,政府应注意加强激励性工具、象征与劝告工具等多种政策工具的应用,以进一步激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内在发展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糖尿病健康管理的社区医生继续教育现状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社区医生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充当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社区医生存在着诊疗水平低,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对其开展继续教育迫在眉睫,但现有的研究表明社区医生的继续教育尚未完善,未来需要更多教育方式,以促进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健康中国战略下临床医学培养方案之预防医学课程体系现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各高校临床医学培养方案中预防医学课程设置现况。方法:抽取全国各区域共36份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培养目标涉及预防理念的情况、预防医学课程开设情况等。结果:所有培养方案中,22份(61%)在培养目标中未提及预防或群体健康;只有1所高校将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一起列为主干学科。预防医学核心课程(卫生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社会医学)的总学时数从80~252不等,平均为(156.7±43.2)学时。预防医学课程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平均为4.3%±1.1%,最低的仅占2.5%,最高的也只占7.5%,均不足总课时数的10%。各高校之间预防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数差异较大。结论:现有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预防理念渗透不足,预防医学课程学时数占比极低,各高校预防医学课时数差异较大。加强新时代临床医学生预防理念的培养迫在眉睫,建议从强化预防为主的观念、完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强化预防与临床融合发展和注重临床研究能力提升4个方面不断完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校附属医院"医研产"融合发展的管理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医研产"融合发展是医疗健康领域促进研发链、产业链和市场链全链条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解决当前医学领域"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基于眼健康产业的发展,与医院科技创新研究相结合,与政府和高校共建中国眼谷,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作者从组织架构、管理职能、平台建设、政策制定和资源集聚等方面总结介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和中国眼谷联动管理、协同发展的共建路径,以及取得的成效。结合当前发展中存在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人才储备不足、平台资源共享有限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持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给予更多的政策"特许";优化医院在"医研产"融合发展中的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合作管理部门;不断增强学科人才储备和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统一的信息化资源共享管理平台;明晰医疗卫生人员、医疗机构、研发机构和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利益分配问题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构建和完善中国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要从医疗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信息化平台及居民健康教育等方面着手,结合所在地区的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服务需求,建成县、乡、村一体的三级联动、资源整合及优质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阐明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要素,构建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方法:参考Hay集团胜任力词典及文献回顾法构建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信息要素,通过专家咨询法对岗位胜任力要素进行修订。采用单位级别分层抽样,邀请120名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对要素重要性进行评价。运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对连续性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采用Pearson研究各维度的相关程度,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公共卫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结果:指标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共43个条目。一级指标分别是公共卫生实践技能、临床实践技能、专业基础学科知识、个人职业素养、公共卫生健康曾权及管理能力、公共卫生领导能力、公共卫生方法学知识。其权重系数(%)依次是20.03、17.48、15.89、15.68、13.98、12.82和4.11;重要性得分最高的要素是个人防护、责任感及敬业精神。结论:个人防护等公共卫生实践技能与责任感、敬业精神等个人职业素养是公共卫生岗位的核心要素。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公共卫生实践技能的培训,注重对个人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建立更优质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为我国营养学人才培养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2008届至2020届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就业信息、现工作情况和对本专业职业发展的认识等。结果:61.7%(158/256)的毕业生选择就业,37.8%(97/256)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95.3%(244/256)的毕业生认为高学历能一定程度提高就业竞争力,89.8%(230/256)的毕业生认为持有注册营养师证书对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医院营养科[31.6%(50/158)]、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系统事业单位[24.7%(39/158)]、食品/营养/健康管理/医药企业[24.1%(38/158)]为主。就业于医院的毕业生跳槽率最低[28.0%(14/50)],食品/营养/医药企业最高[73.7%(28/38)]。结论: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医院营养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营养/健康管理/医药企业,医院营养科的专业符合度和稳定性较高,较高学历和注册营养师证书被认为对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时代我国儿科医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我国的医学教育在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经历了诸多变革。在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对构建高质量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需求日益凸显,同时也对儿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儿科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应对策略,并展望未来儿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随着出生人口的快速变化、多学科协作的加强、医学信息化的发展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科医学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儿科发展起步晚、拔尖人才缺乏等问题也给儿科医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等方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儿科医师科学家已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同时具有三种不同体制下的公共卫生体系,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大湾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对我国未来公共卫生体系优化和升级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基于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我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及能力建设战略研究”,深入分析大湾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健全和创新大湾区公共卫生风险协同防控、资源协同和共研共享、信息共享和交流、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机制,全面提升大湾区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ython爬虫技术在信息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Python网络爬虫技术是一种通过模拟用户的网络浏览行为以实现从网络中自动、大量提取信息的技术,是信息流行病学研究收集并整合多源异构信息数据的关键基础。Python网络爬虫可分为简单爬虫与大型爬虫,集数据采集与数据库构建于一体,语法简洁、灵活性高、学习成本低、维护成本低。它适用于信息流行病学的各种应用场景,通过对互联网中健康相关信息的分析,实现多种公共卫生监测、健康干预实施及效果评价、智慧寻医方略优化等目标。近年,我国政府开始鼓励对含互联网信息在内的多源大数据的整合利用,在此背景下,Python爬虫技术的应用场景势必会越来越多,相应的人才培养、技术革新建议纳入到公共卫生教育和科研体系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