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调查及相关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创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症状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其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据调查及分析结果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总平均分为(165.56±16.78)分,整体心理症状较明显;从各因子得分情况可发现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的症状更为突出。性别、职业、患者的月收入、付费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的相关因素( P<0.05)。口腔颌面创伤患者的生理需求总平均分为(42.53±6.27)分,其需求程度为中度;需求维度得分排序为生理需求→形象需求→社会适应需求→其他需求→疾病知识需求→医疗信息需求,需求内容得分最高为了解手术成功率及预后,其次为恢复口腔颌面功能,得分最低的为掌握医护人员相关信息。性别、年龄、就业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需求特点的相关因素(均 P<0.05)。 结论: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需求,性别、职业、患者的月收入、付费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就业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颌面创伤患者心理需求特点的相关因素,临床应加强患者的护理措施辅助其治疗,以满足患者内心需求,改善其心理状况,提升其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高校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初步拟定评价指标。选择9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3轮函询,并确定一、二、三级指标及权重。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结果: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749(>0.700),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28和0.212( P<0.001)。最终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和66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高校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各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83、0.250、0.200、0.108和0.158。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多维性,可为将来医学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有待于在实证中进一步探索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成人慢性病核心知识掌握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成人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掌握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配额抽样方法,2021年3—4月期间,在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302个县区招募173 819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慢性病核心知识两部分。慢病防控核心知识得分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 Wallis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总得分的相关因素。结果:302个县区共调查172 808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42.60%(73 623人),女性占57.40%(99 185人);18~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年龄段调查对象比例分别为54.74%(94 594人)、30.91%(53 423人)和14.35%(24 791人)。总人群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总得分为66(13)分,不同特征人群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东部地区得分最高,为67(11)分( H=840.66, P<0.01),城市66(12)分高于农村65(14)分( Z=-31.35, P<0.01),男性66(14)分低于女性66(12)分( Z=-11.66, P<0.01),18~24岁64(13)分低于其他年龄段( H=115.80, P<0.01),本科及以上相比其他学历者得分最高,为68(9)分( H=2 547.25,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东部( t=27.42, P<0.01)、中部( t=17.33, P<0.01)、城市( t=5.69, P<0.01)、女性( t=17.81, P<0.01)、年龄( t=46.04, P<0.01)和文化程度( t=57.77, P<0.01)越高者的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得分较其他人群高;专业技术和办事人员( t=8.63, P<0.01)、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 t=38.67, P<0.01)、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t=5.33, P<0.01)、生产运输和商业人员( t=24.87, P<0.01)、其他劳动者( t=8.89, P<0.01)的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得分较未就业人群高。 结论:我国不同特征人群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总得分存在差异,今后应针对特定人群加强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以提高居民的知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文关怀护理联合森田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联合森田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存在焦虑状态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5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人文关怀护理联合森田疗法;比较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不同因素与是否焦虑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 结果: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8例,年龄(61.8±16.3)(29~88)岁,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44.0±11.1)分低于干预前(51.9±8.5)分( t=5.395, P<0.001);患者是否焦虑与其年龄( r=0.305)、就业状况( r=0.270)以及婚姻状况( r=0.397)相关(均 P<0.05),患者对干预治疗措施及护理前后的满意度分别为45.6%和87.7%( χ2=5.720, P<0.05)。 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联合森田疗法治疗后,可以使焦虑状态患者心理明显改善,有利于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河南省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况及就业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河南省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规培")实施情况及结业学员的就业情况。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以河南省首届(2014—2017年)参加全科规培的332名学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了解学员基本信息及就业情况;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员选择全科专业工作的影响因素。结果:332名规培学员中,委培学员167名,社会学员165名,各占50%。其中,委培学员来自全省56家医疗机构,三级医院委培学员的参与比例(75.5%,126/167)远高于二级医院(24.5%,41/167)。随访全部规培学员后发现,24名学员培训后待业,308名学员已就业,其中,仅111名(36.0%,111/308)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工作,197名(64.0%,197/308)未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委培学员及研究生学历的学员更倾向于不选择全科医学工作,主要原因是委培单位无全科医学专业或被安排从事其他专业(57.9%,114/197)。结论:在今后的全科规培中,应以本科医学毕业生为主,以保证培训的实效性,总体规划省内全科医生资源的配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该调查采用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开展,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询问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行为危险因素、睡眠时间以及社会压力状况。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3 521名研究对象,就业流动人口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77 h,女性(7.87 h)高于男性(7.69 h)。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为12.3%(95% CI:11.8%~12.7%),45~59岁人群(21.2%)高于18~岁人群(1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流入地区、行为危险因素、BMI、社会压力、自评健康状况和自报患有慢性病是影响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的主要因素。男性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女性的1.18倍(95% CI:1.07~1.31);吸烟人群是不吸烟人群的1.22倍(95% CI:1.11~1.33);过量饮酒人群是正常人群的1.31倍(95% CI:1.16~1.49);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没有工作和生活压力人群的1.46倍(95% CI:1.29~1.65)和1.33倍(95% CI:1.18~1.50)。 结论:我国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重视,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面二孩”政策下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本文欲探究“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湖北省数据,了解15~49周岁有配偶且已育一孩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并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20.10%的流动人口明确计划生育二孩。性别、年龄、户口性质、教育水平、就业身份、一孩性别、家庭平均月总收入、医疗保险、本次流动原因、流动累计时间、于流入地长期居住意愿影响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结论: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偏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通过加强政策宣传,降低二孩生育抚养的经济压力,完善抚育二孩相关资源设施,以提高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5-2018年央补项目戒烟门诊患者首诊后1个月随访时戒烟率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中央补助地方戒烟门诊项目实施效果,探索影响吸烟者戒烟成功的因素,以指导戒烟服务的提供和戒烟门诊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人群现场干预研究,由经过项目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吸烟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完成调查问卷,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已配备戒烟药物的医院,为患者开具相应药物。首诊1个月后开展随访干预,获得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结果: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为34.1 %。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60岁患病人群戒烟可能性最大;自身患病、首诊非每天吸烟、准备在30 d内戒烟、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的患者,戒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未就业者相对于就业者更不利于戒烟;每日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晨起后第一支烟越急迫的患者,戒烟的可能性越小;是否有戒烟史对戒烟可能性没有影响。 结论:从1个月随访时7 d时点戒烟率看,央补戒烟门诊项目戒烟干预有效。应加大对吸烟者的宣传,戒烟越早越有效。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等药物能增加戒烟的可能性,应加强戒烟门诊有效药物的配备率。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在戒烟过程中克服戒断症状很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就业分析及其对人才培养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使用北京某高校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就业数据,对其就业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对人才培养的启示。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所分析的指标包括就业人数、就业率、就业地域及专业分布。结果:在2009至2021年间,该校共有2 281名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其中,毕业当年就业者2 188人,占比96.0%。在医疗机构就业者所占比例平均为90.8%(2 034/2 241),但呈下降趋势。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在北京就业者最多,占比78.7%(1 723/2 188)。在专业选择方面,以学习外科专业者最多,占比33.0%(753/2 281);其次为内科学,占比24.4%(557/2 281);选择儿科、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等社会急需紧缺专业者极少。结论: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式好,但也需要关注就业呈现的新趋势,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二级学科的选择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为学科发展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需要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和激励毕业生为急需紧缺专业和边远地区卫生服务作出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EQ-5D-3L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自报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11月,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尘肺调查中951例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反映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健康效用值;运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采用AMOS 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59.3±12.4)岁;以矽肺合并肺结核(62.2%,591/951)和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34.9%,332/951)为主,其他类型尘肺合并肺结核占2.9%(28/951),其中临床诊断壹期、贰期、叁期和未分期尘肺患者分别占27.4%(261/951)、26.6%(253/951)、32.5%(309/951)和13.5%(128/951);63.3%(602/951)的研究对象共患其他慢性病,其中共患1种、2种、3种及以上慢性疾病者分别占24.1%(229/951)、16.3%(155/951)和22.9%(218/951)。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效用值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以及自评分的 ± s分别为0.562(0.482,0.766)和(53.7±18.4)分,均低于未合并肺结核的尘肺患者( Z= -11.29, P<0.01; t=8.97, P<0.01),且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2, P=0.027; t=4.85, P<0.01);在健康自评五维问题分布中疼痛/不适问题报告最多,其次是日常活动与焦虑/抑郁,且焦虑/抑郁报告比例在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0.28, P<0.0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调查地区、身体质量指数、文化水平、年龄、就业状态、个人年收入、尘肺期别、共病数量、咯血、两周内症状急性加重、社会资助以及低保是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效用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经济保障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且在人口特征影响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结论: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较差,疼痛/不适以及焦虑/抑郁问题较明显,经济情况以及健康状况在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尘肺合并肺结核生命质量的影响中起到了多重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