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i-PARIHS模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护理证据的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的应用现状,依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并根据临床审查结果分析证据应用障碍因素.方法 以整合式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为促进框架(i-PARIHS)模式为指导,基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CC护理措施最佳证据总结,制订审查指标并开展临床审查,同时根据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拟定对策.结果 本研究共制订27条审查指标,其中有4条审查指标依从性为75%、9条指标依从性<55%,其中5条指标依从性为0,其余条目依从性均为100%.以护士为审查对象的TCC护理知识问卷合格率43.88%.共识别障碍因素11条,得出"变革"层面5条因素;"接受者"层面4条因素;"组织环境"层面2条因素,并拟定了相应对策.结论 MHD患者的TCC护理最佳证据与临床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有效识别及克服证据实践的障碍因素、提出"全员、全面、全要素"的有效策略,为临床转化及持续性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科研反哺教学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力学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等特点.然而目前该课程实验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实验工具高度封装化,学生和教师都难以理解其具体的构造和原理;实验设计中教学与教师的科研方向偏离较远.以上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制约了生物力学课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科交叉意识的培养功能.因此,生物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急需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革.方法 本文基于对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提出了用科研反哺教学的方式改进生物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具体而言,在传统生物力学实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两项由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内容,学生在实验课上能基于教师的科研前沿成果,理解和搭建生物力学测量装置,并用其进行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结果 根据课后的反馈信息,科研反哺教学的改革思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力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力学课程的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还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认识.结论 科研反哺教学的课程改革思路在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解决了目前生物力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该方式可为未来生物力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公立医院作价投资成果转化方式支持政策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作价投资成果转化方式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其对提升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经济运行管理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北京市、上海市和深圳市已开展并探索地方专门政策支持属地公立医院以作价投资方式进行成果转化,但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对高校较为成熟的支持政策相比,仍需完善.文章从作价投资方式的决定权、持股平台要求、完成人奖励标准、税收优惠政策等关键环节和内容,比较上述地方对公立医院的支持政策和相关部门对高校的支持政策,分析地方支持政策存在的不足,提出探索适合公立医院的成果转化持股平台创新模式、进一步明晰决策免责政策内容及资产损失处理程序等对策建议,以期更好推动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医学影像到临床诊疗:2023年心血管磁共振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具有无创、无辐射、多参数成像的优势,能够实现对心脏形态、功能和组织学信息的"一站式"评估,在心血管疾病的精准医疗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3年CMR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组织特征成像、心肌应变分析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更多临床适应证,并逐步完成标准化应用转化;非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等领域的CMR应用在新版指南中备受重视,且优质循证证据不断涌现,鼓励其更多地参与到心血管临床管理之中.本文将从技术和临床应用两方面系统性回顾其中代表性成果,以期为现阶段医疗实践提供实时有效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现状以及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展定位和目标、现状和成果、特点、问题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实现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更好地发展,打造更高效的临床研究转化平台。方法:通过对山东省前两批1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年度评估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共性和个性;对标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目标,得出成果和不足;SWOT分析机遇和挑战,总结经验。结果:经过两年的建设,各中心通过统筹优化资源,搭建研究平台和打造协作研究网络等方法,建设成效显著。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创新基础相对薄弱、依托单位重视程度不够、临床研究复合型人才缺乏、冲击国家中心的高峰学科少、创新成果基层推广能力有待提升等。结论: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通过提高依托单位的重视程度,持续加大投入支持,落实年度考评倒逼机制,引导成绩优异的省级中心申报国家中心,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切实提升省级中心建设水平,从而引领全省临床医学研究水平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压氧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本综述就高压氧(HBO)在SAH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基础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推动HBO对SAH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科技创新路径助力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方法:阐述了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义和现状,以北京市某三甲医院骨科学部为例,分析了我国医院学科建设的问题和不足,就科技创新如何助力我国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建议。结果: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优化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意识等措施,是实现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结论:通过提高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融合协同发展,能够助力我国医院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水平一流学科建设,是凝聚我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中医生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对提升我国医疗水平、促进人民健康福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尚不成熟,生态中各主体对自己的角色作用认知不足、责任分工不明确以及制度保障不完善,导致真正成为实际生产力的科技成果乏善可陈。为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了解和思考,寻找一条符合当今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化路径,笔者结合自身"产学研"成果转化实践,阐述了目前中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主体的构成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医生在此生态中的困境与出路,希望能为我国医生同道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乳腺影像的跨尺度多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专家引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汪登斌教授指出,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顾雅佳教授团队围绕乳腺癌诊治相关的影像研究,深耕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领域。他们聚焦于乳腺影像新技术、新方法及跨尺度融合数据挖掘的研究。作为乳腺多学科团队重要的一分子,该团队持续进行深度交流,积极推进多学科医工交叉合作,在乳腺癌的精准影像诊断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助力大数据时代下肿瘤影像的精准诊疗,为进一步推动临床应用转化夯实基础。顾雅佳教授团队围绕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分型,实现MRI组学的无创分型诊断,并挖掘模型背后的生物学科解释性;围绕关键基因及分子的可视化,通过影像组学实现无创预测并关联多组学数据验证,探索潜在治疗靶点;针对新辅助疗效的精准预测,创新性融合影像组学和体细胞突变特征,构建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模型,并探究高频基因突变与耐药事件之间的关联。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医院王培军教授指出,以影像为主导的跨尺度多组学研究,以多组学为驱动,为乳腺肿瘤的演进发展提供影像学依据,是大数据时代下乳腺肿瘤影像研究的新方向。顾雅佳教授团队探寻影像肿瘤内异质性的潜在治疗策略,挖掘基于宏观影像对分子靶点可视化的关键特征,并创新性将热门的MRI组学与突细胞突变特征相融合构建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模型,在精准分型和关键分子的可视化基础上,指导乳腺癌的精准诊疗,为临床转化提供了新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4—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肿瘤领域重点项目资助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2014—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肿瘤领域重点项目的申请资助情况及各年度立项领域,探讨肿瘤学研究发展趋势,为科研人员择选研究方向与内容,以及科研管理人员提高研究管理水平有所裨益。方法:登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检索2014—2018年度医学科学七处(肿瘤学处)所有重点项目,建立资助项目数据库。结果:5年期间,肿瘤领域重点项目共受理项目472项,资助项目74项,总资助金额为21 732万元。发布立项领域共计21个,立项领域以肿瘤发生发展、肿瘤治疗科学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研究居多,部分立项领域间资助项目数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重点项目立项领域揭示我国当下肿瘤学研究发展所需迫切解决的关键性科学问题与肿瘤学研究焦点领域。虽然肿瘤领域高水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化,但个别弱势领域的研究水平仍需提高,基础与临床研究结合度有待加强,进一步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