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实践与感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疫情报告后依法采取的首要措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的关键,也是快速控制疫情的前提。本文将流调在疫情响应中的本质归结为应急处置,指出流调的根本目的是控制疫情,通过运用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案例,围绕“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现场快速处置、形成与验证假设、撰写报告加以阐述,并提出流调所面临的一些挑战。本文突出强调了现场调查的作用,提出在现场不但要侦查,还要假设,更要快速处置,并应及时将现场经验与发现问题转化为疫情防控的策略措施。本文还重点强调了通过全面查摆调查证据,形成和完善“证据链”,进而服务于验证假设的思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百年不遇,总结宝贵的现场流调经验将有助于我国精准处置疫情、保持病例动态清零状态以及应对未来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树立医院先进典型在培育职业精神中的推动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先进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学习的标杆。树立医院先进典型,对培育医疗卫生行业新时代职业精神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本研究从社会、医院、个人层面阐述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培育职业精神的实践和体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颜福庆医学教育思想及其在湖南的医学教育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2年,是中国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颜福庆博士诞辰140周年的纪念年。本文通过查找期刊、书籍、报纸等出版物以及档案资料,基于颜福庆在湖南的医学教育实践及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前八届毕业生的成长轨迹,梳理了颜福庆在医学教学、科研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思想,缅怀其对医学教育作出的重要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纠错案例教学法提高口腔四手操作护理教学质量的教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纠错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口腔四手操作护理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的63名护理"4+2"中高职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护生基本资料,其中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该校采用纠错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的40名护生资料纳入A组;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我校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的23名护生资料纳入B组。两组护生均持续学习1周,学习结束时,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理论知识成绩、基础操作能力、综合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表(CTDI-CV)〕、护理实践能力(医疗诊断、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教学质量)。结果:学习结束时,A组护生理论知识、基础操作、综合成绩均明显高于同时间B组( P<0.05);A组护生开放思想、寻找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及CTDI-CV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时间B组( P<0.05);A组护生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实践能力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时间B组( P<0.05);A组护生对教学方式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教学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时间B组( P<0.05)。 结论:将纠错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口腔四手操作护理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护生理论知识及基础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护理实践能力,有助于口腔四手操作护理教学质量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视睡眠障碍在卒中一级预防中的地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前三位疾病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治病为主"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迈进。党和政府强调了"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控制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及管理,健全疾病治疗全程管理"的原则。卒中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2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后者包括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心脏病、睡眠障碍、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生活方式等。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卒中发病,而且能够与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卒中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融入公共卫生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针对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以近期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从医德素养、民族精神、政策方针、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社会效益与经济学评价、科研协作攻关、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系列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的可行性,以期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统计实践历史的其人其事(下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革新,19世纪至20世纪时期的医学有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欧洲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日益凸显,医学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丹麦生理病理学家彼得·帕纳(Peter Panum,1820年至1885年)在1846年对法罗群岛麻疹暴发的调查,以及英国流行病学家威廉·巴德(William Budd,1811年至1880年)于1849年对伤寒暴发的调查等。这些调查包含着朴素的流行病学思想,但受限于时代局限性,调查内容更多是针对疾病特点做简要描述和归纳,而医学统计学方法还未能大规模加以应用 [1],因此,那些将现代统计学理念应用在医学研究之理念的先驱事迹更显珍贵与不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参数与防控措施评估(2020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重庆市2020年度SARS-CoV-2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并估计该阶段疫情传播的重要流行病学参数,探究防控措施对新发流行病传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重庆市SARS-CoV-2感染者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疾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构造似然函数,并根据Akaike信息准则估计了潜伏期的最优概率分布。最后基于极大似然思想和贝叶斯框架对基本再生数、有效再生数进行了估计。结果:重庆市于2020年1月1日出现首例病例,发病高峰在1月24—26日,2月21日之后无新发病例。渝东北片区地区发病率最高(3.28/10万)。发病人群男女性别比为1.10∶1,总体发病率男性(1.86 /10万)稍高于女性(1.73 /10万)。确诊病例中占比最多的年龄组为45~50岁(91例,91/576),其次是50~55岁(71例,71/576)。潜伏期的最优概率分布为伽马分布,估计均值为7.22 d。重庆市COVID-19疫情初始阶段的基本再生数估计为2.68(2.04, 3.44),有效再生数的变化趋势与防控策略的实施密切相关。结论:重庆市2020年1—2月全市COVID-19流行曲线呈起病急、收尾快的特点。尽管疫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但定量和定性分析均表明政府采取防控措施及时有效,为将来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积累了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消毒专用小屋"流程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北京地坛医院专门设置用于患者个人卫生处理的"消毒专用小屋",用于治愈出院患者个人及物品消毒,此房间包括洗浴间、更衣间、物品消毒间,针对不同物品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并制定相关的标准流程。合理的出院终末消毒流程,可有效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治未病全程化健康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治未病的思想实际切合了现代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前移的需求。但治未病工作需要大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密切有序的合作,以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者介绍了广东省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东莞市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共同打造的"一中心一平台一网络"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新模式,建设了治未病全程化闭环式一站式服务链。由此,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管理信息实现了互通互联,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服务效果得到提升,受惠人数不断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