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该疾病通常导致肾功能逐步退化,并可能引发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进展为慢性肾衰竭和重度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传统治疗方案主要依赖于降压药物、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以缓解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辨证施治理念开始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实践中,能够有效缓解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中西医联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在疗效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且能够减少毒副作用.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的结合治疗模式被广泛采用,这种跨学科的合作能够有效提升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肾功能,还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器官获取组织和器官移植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意愿的提升,器官获取组织(OPO)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儿童器官捐献和获取较成年人面临更为复杂的管理与应用情境,受到技术、伦理和文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因此在捐献比例和转化率上远低于成年人,然而等待器官移植的患儿比例却逐年增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自2018年开展院内OPO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至2022年12月31日潜在捐献者总数约70例,其中完成器官获取的捐献者数量为29例,器官捐献转化率为41.43%。在组织架构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及工作流程探索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经验和效果,为未来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儿童器官捐献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医科背景下医护生生死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进路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新医科发展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向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以生死素养培育为核心的生死教育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医文交融的医学教育新模式及疾病与医学模式的转向要求提升医护生的生死素养,拓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基于生死共识的和谐医患关系也要求医文相通.新医科背景下的生死教育内容既包括生命共鸣与死亡认知,还涉及实践反思.教育政策支持与师资的同步培育是实现当前医护生生死教育的基础,情境在场和体验式教学是其重要形式,建立并依托教产研共同体拓展教学内容是保障.探讨医护生生死教育内容有其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意义,同时有助于完善和推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及文化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健康社区的建设标准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诸多挑战,且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日渐增加.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核心场所和社会管理的重要阵地,需要积极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设健康社区被认为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根本措施之一.在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健康社区已成为城市健康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健康社区的内涵、建设标准及其应用,以期为未来的健康社区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CiteSpace对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了解近10年国内外护理专业学位硕士(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于2013年7月1日—2023年7月1日发表的关于MNS研究生教育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6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 039篇,其中英文文献506篇、中文文献533篇.国外文献主要聚焦于高级护理实践教学的质量及高级护理实践的结果评价等方面,对临床能力和技能、临床实践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将成为前沿趋势;国内研究聚焦于MNS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及MNS教育的专科化,而高级护理实践教育的本土化、MNS临床实践能力教育的相关研究将成为前沿趋势.结论 我国MSN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相关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质量考核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构建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评估指标,建立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55和0.880,第2轮函询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60~5.00,变异系数为0.000~0.188,Kendall协调系数为0.153~0.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构建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及91个三级指标.结论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被专家认可,可进一步开展临床实证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例儿童心脏移植术后快速康复的护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总结1例儿童心脏移植术后快速康复的护理实践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早期识别与处理大供心综合征、右心衰竭并发症;优化呼吸支持策略,帮助患儿快速脱机;开展静息能量消耗测定,实施序贯式营养支持;强化Ⅰ期心脏康复训练,促进患儿心功能恢复;实施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加强出院后随访.经过49 d的康复治疗与护理,患儿心功能恢复至Ⅱ级,无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术后快速康复管理策略能有效缩短心脏移植患儿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ICU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系统评价ICU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Medline 数据库中与主题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及提取数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9篇危重患者肠内营养Fl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研究,共13个预测模型.13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或C指数为0.70~0.921.9项研究的整体偏倚风险较高,4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好,偏倚风险主要源于未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样本量不合理、未报告缺失数据及处理方法、基于单变量分析筛选预测变量、缺少模型性能评估.多变量模型中包含较多的预测因子为年龄、白蛋白水平、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空腹血糖及肠内营养开始时间等.结论 ICU患者肠内营养FI风险预测模型研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模型仍存在高偏倚风险.未来研究应规范报告建模过程并进一步验证模型在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及可行性,为制定相关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规范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撰写了《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充分借鉴颈动脉狭窄诊疗指南和共识、参考国内外近10年护理循证依据基础上,邀请血管外科及相关领域51名医护专家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本共识终稿,内容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常见手术方法、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教育等5方面.本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临床护理提供实践指导,确保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需求侧实践视角下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维需求适应模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采用文本分析法与扎根理论对广州市居民长期护理需求调研文本进行统筹分析,构建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三维需求适应模型,以期从需求适应的角度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保障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广州市社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高频需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广州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需求现状访谈,对获取的文本资料采用词频分析、Rostcm情感分析、扎根理论进行系统剖析.结果:文本词频与情感分析显示社区居民集中关注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医疗""老年人""养老院"等核心服务的主体与客体,而在试点内容方面主要持正面态度.通过扎根理论编码得到了104个概念、62个范畴化编码、10类主轴编码以及3个核心编码.结论:通过选择性编码构建了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三维需求适应模型,从居民视角解析出阻碍长期护理服务获取及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保障体系发展的多个影响因素,从实际需求层面助力长期护理保险改革和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