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与并行采集技术在肩关节MRI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与并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PI)对比,探讨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assisted compressed sensing,ACS)技术对肩关节MRI扫描时间和图像质量的影响,并优化扫描方案.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行肩关节MRI检查的70例患者,扫描序列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包括斜冠状位T1加权成像(oblique coronal T1-weighted,OCor T1WI)、斜冠状位T2加权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oblique coronal T2-weighted with fat saturation,OCor T2WI-fs)、斜矢状位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加权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oblique sagittal PD-weighted with fat saturation,OSag PDWI-fs)、横断面PD加权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transverse PD-weighted with fat saturation,Tra PDWI-fs),分别采用ACS和PI两种加速采集技术.比较两种技术的扫描时间.测量冈上肌肌腹和肱骨头的信号强度及背景标准差,并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采用李克特量表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相较于PI,采用ACS缩短了33.5%的扫描时间.采用ACS采集的图像伪影更少,骨骼肌肉的噪声更小,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上均高于采用PI的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Cor T1WI、OCor T2WI-fs和Tra PDWI-fs序列中采用ACS的图像在冈上肌和肱骨头的SNR均高于采用PI的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OSag PDWI-fs序列中图像冈上肌的SNR采用ACS与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肱骨头的SNR采用ACS采集的图像高于PI的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与传统的PI相比,采用ACS在肩关节MRI中可实现更高效且稳定的快速成像方案,提高图像质量,缩短扫描时间,提高患者耐受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表现出的强大诊断能力主要得益于其成像方法的发展.目前DWI对于肝脏弥漫性病变的评估仍存在缺陷,所以进一步探索并优化其成像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近年来肝脏DWI所涉及到的定量成像、图像质量提升和加速成像等方法进行综述.首先,本文阐述了目前肝脏DWI所面对的主要挑战;然后,综述了定量成像模型、脂肪抑制技术、并行成像、压缩感知技术和多层同步成像方法在肝脏DWI中的研究现状和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法,为现有成像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和新方法的引入提供可行思路;最后,对肝脏DWI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深度学习结合压缩感知技术改善屏气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L)结合压缩感知(CS)技术在屏气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3D MRCP)图像质量改善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3至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腹部3D MRCP检查的患者68例,3D MRCP序列包括CS组,加速因子为24(CS-24);DL-CS组,加速因子分别为24(DL-CS-24)、33(DL-CS-33)。测量3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度(C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背景抑制、伪影、各级胆管及胰管可见性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卡方检验和Friedman检验分别对3组序列图像中不满足诊断图像数量与主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L-CS-33组的扫描时间为9 s,较CS-24组和DL-CS-24组的扫描时间13 s缩短约31%。DL-CS-33组68例患者的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CS-24组7例患者的图像不满足诊断要求,DL-CS-24组4例患者的图像不满足诊断要求,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L-CS-33组和CS-24组的SNR、CR、CNR,整体图像质量、伪影、各级胆管和胰管的可见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DL-CS-24组的SNR、CR、CNR,肝内胆管、主胰管以及整体图像质量均好于CS-2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当加速因子均为24时,与CS技术相比,应用DL-CS技术在不改变图像扫描时间的情况下,改善了屏气3D MRCP图像质量。DL-CS技术结合高加速因子33,在确保整体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扫描时间,可提供快速的屏气扫描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0 T非增强Dixon水脂分离压缩感知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效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3.0 T非增强Dixon水脂分离压缩感知(CS-SENSE)全心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在可疑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2021年3月至9月,前瞻性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3例拟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进行CMRA检查。非增强CMRA检查采用3.0 T MR成像仪,采用Dixon水脂分离联合CS-SENSE技术。以CAG为参考标准,评估CMRA基于患者、血管及节段水平检测显著性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直径减少≥50%)的准确度,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在53例受试者中,有46例(86.8%)成功采集了全心CMRA图像,成像时间为(7.8±1.8)min。在基于患者的分析中,3.0 T非增强Dixon水脂分离CS-SENSE全心CMRA诊断显著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5.8%(95%CI 78.9%~99.9%)、81.8%(95%CI 59.7%~94.8%)、85.2%(95%CI 66.3%~95.8%)、94.7%(95%CI 74.0%~99.9%)和89.1%(95%CI 76.4%~96.4%)。基于患者、血管及节段分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95%CI 0.745~0.955)、0.880(95%CI 0.814~0.929)和0.903(95%CI 0.877~0.926)。结论:3.0 T非增强Dixon水脂分离CS-SENSE全心CMRA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无创无辐射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显著性冠状动脉狭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影像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医学影像设备更新换代快,成像技术日新月异,在临床上各种新技术的验证和应用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重点。X线摄影技术的发展体现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等方面;CT进展包含迭代算法、低剂量、双能量或能谱成像等方面;MRI进展包括MR集合序列、压缩感知技术、多层MR成像技术、MR弹性成像及四维血流分析MRI等方面;人工智能在智能摆位,检查流程优化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压缩感知技术在踝关节三维快速自旋回波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和T 2 mapping成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压缩感知技术(CS)在踝关节三维快速自旋回波质子密度加权成像(3D TSE PDWI)和T 2 mapping成像中的价值。纳入12名健康志愿者行踝关节3D TSE PDWI和T 2 mapping序列扫描,同时对图像行主观评分和定量评估,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定量测量的一致性。3D TSE PDWI序列分为SENSE组及加速因子(AF)分别为5、7、9、11 的 CS 组,扫描时间分别为4 min 35 s、3 min 49 s、2 min 44 s、2 min 9 s、1 min 46 s。T 2 mapping序列分SENSE组、CS4组和CS5组,扫描时间分别为5 min、3 min 44 s和3 min。结果提示图像评估一致性均良好(Kappa值>0.6,ICC>0.75)。3D TSE PDWI序列中,SENSE组和CS5、CS7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高于CS9和CS11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踝关节各组织组间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F为7时,3D TSE PDWI扫描时间比SENSE组缩短了39.64%,但图像质量相当。T 2 mapping序列不同分组间组织T 2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F为5时扫描时间比SENSE组缩短了40.00%。本研究提示压缩感知技术可有效缩短踝关节3D TSE PDWI和T 2 mapping序列成像时间,分别推荐AF 7和5为最佳加速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压缩感知技术3.0 T MR无对比剂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CS)技术在无对比剂MR冠状动脉血管成像(NMRCA)中应用的最佳加速因子及其可行性。方法:2021年8至11月,前瞻性收集阜阳市人民医院31例疑似冠心病,同时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和3.0 T NMRCA序列扫描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NMRCA扫描序列包括常规灵敏度编码(SENSE)序列(加速因子为2)和基于SENSE的CS序列(加速因子分别为4、5、6)。采用Friedman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4组序列之间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冠状动脉和心肌之间的信号对比度(CMCR)的差异。结果:CS序列CS4、CS5和CS6的扫描时间分别为(269±36)、(214±29)、(178±26)s,较常规SENSE2[(343±46)s]分别缩短21.5%、37.5%和48.0%。4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69,95%CI为0.738~0.800)。CS4组主观评分及CMCR值与SENSE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S5组部分冠状动脉节段及CS6组各冠状动脉节段均与SENSE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CS技术3.0 T NMRCA具有较好的可行性,CS4可以在保证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下,缩短成像时间,在NMRCA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技术在肩关节MRI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ressed sensing,ACS)技术在肩关节MRI成像中对图像质量和缩短扫描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27例,应用联影3.0T MR行肩关节MRI扫描,对受试者均应用并行采集技术(PI)以及ACS技术扫描肩关节横轴位PDWI、矢状位PDWI、冠状位T2WI、冠状位T1WI序列,4个序列使用PI技术的综合加速因子分别为1.77、1.72、1.60、1.87,使用ACS技术的综合加速因子分别为3.23、3.01、2.81、2.86.由两名医师从关节图像结构显示情况、脂肪抑制情况、伪影及图像整体情况四方面进行评分.在两组图像相同层面位置测量冈上肌、肱骨头均匀组织的信号强度(SI)和噪声值(SD),计算冈上肌和肱骨头SNR和CNR.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I在横轴位PDWI、矢状位PDWI、冠状位T2WI、冠状位T1WI的主观评分别为4.89±0.33、4.85±0.46、4.85±0.46、4.85±0.46,ACS 为 4.92±0.27、4.92±0.27、4.88±0.33、4.92±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 PI 在横轴位 PDWI、矢状位 PDWI、冠状位 T2WI、冠状位 T1WI 测量冈上肌 SNR 分别为 25.08±4.08、30.40±6.93、10.37±1.95、17.53±3.17,低于 ACS 的 31.77±6.83、38.95±7.05、13.22±2.47、20.09±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 组总扫描时间为 241 s,较 PI 组(438 s)比较,减少了 45%.结论:应用ACS技术扫描肩关节MRI,可以在保证图像的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减少扫描时间,为临床提供高效的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压缩感知加速的肩关节运动不敏感质子密度加权成像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索不同压缩感知(CS)加速因子(AF)结合不同风车采集(MV)填充百分比(AQP)对肩关节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志愿者41例[男16人,女25人,平均年龄(36.78±14.37)岁],对所有受检者应用3.0 T MR设备进行常规PDWI序列以及不同AF和AQP组合的PDWI序列检查(包括 SENSE2 & 150%、CS-AF2 & 150%、CS-AF2 & 200%、CS-AF2 & 250%、CS-AF3 &200%、CS-AF4 & 200%、CS-AF4 & 250%),分别定义为A~G组.2名观察者在肩关节PDWI冠状位原始图上划定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和标准差,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并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Kappa检验评估2名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对各组间图像的SNR、CNR和主观评分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进行比较.结果:2名观察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ICC:0.830~0.928;Kappa:0.853~951).各组之间的SNR、CNR和主观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肩关节PDWI中采用AF=CS3和MVAQP200%的扫描方案,在确保图像质量达到诊断需求的同时,将扫描时间缩短24%(从85s降至65s),值得推荐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压缩感知3D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增强扫描在肿瘤脑转移检出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压缩感知(CS)3D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增强扫描在肿瘤脑转移检出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MRI头部增强检查60例恶性肿瘤患者,先行常规平扫和3D T1WI增强,对比剂注射后5 min进行CS 3D FLAIR扫描,由2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进行质量等级评估和病灶检出数目分析,并测量>5 mm病灶对比噪声比(CNR),采用SPSS 22.0进行Kruskal-Wallis(H)、Mann-WhitneyU秩和及配对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组序列采集图像质量综合评估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843,P=0.416);最终确定脑转移病例32例,共121个病灶,其中常规平扫发现89个,增强3D T1WI检出103个,CS 3D FLAIR检出112个,3组序列图像对不同大小病灶数目显示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421,P<0.05),CS 3D FLAIR与常规平扫和增强3DT1W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 FLAIR增强扫描可更好地显示肿瘤脑转移和脑实质小微病灶,提高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结合CS技术可提高扫描速度,对临床诊治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