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与并行采集技术在肩关节MRI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与并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PI)对比,探讨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assisted compressed sensing,ACS)技术对肩关节MRI扫描时间和图像质量的影响,并优化扫描方案.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行肩关节MRI检查的70例患者,扫描序列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包括斜冠状位T1加权成像(oblique coronal T1-weighted,OCor T1WI)、斜冠状位T2加权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oblique coronal T2-weighted with fat saturation,OCor T2WI-fs)、斜矢状位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加权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oblique sagittal PD-weighted with fat saturation,OSag PDWI-fs)、横断面PD加权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transverse PD-weighted with fat saturation,Tra PDWI-fs),分别采用ACS和PI两种加速采集技术.比较两种技术的扫描时间.测量冈上肌肌腹和肱骨头的信号强度及背景标准差,并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采用李克特量表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相较于PI,采用ACS缩短了33.5%的扫描时间.采用ACS采集的图像伪影更少,骨骼肌肉的噪声更小,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上均高于采用PI的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Cor T1WI、OCor T2WI-fs和Tra PDWI-fs序列中采用ACS的图像在冈上肌和肱骨头的SNR均高于采用PI的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OSag PDWI-fs序列中图像冈上肌的SNR采用ACS与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肱骨头的SNR采用ACS采集的图像高于PI的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与传统的PI相比,采用ACS在肩关节MRI中可实现更高效且稳定的快速成像方案,提高图像质量,缩短扫描时间,提高患者耐受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表现出的强大诊断能力主要得益于其成像方法的发展.目前DWI对于肝脏弥漫性病变的评估仍存在缺陷,所以进一步探索并优化其成像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近年来肝脏DWI所涉及到的定量成像、图像质量提升和加速成像等方法进行综述.首先,本文阐述了目前肝脏DWI所面对的主要挑战;然后,综述了定量成像模型、脂肪抑制技术、并行成像、压缩感知技术和多层同步成像方法在肝脏DWI中的研究现状和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法,为现有成像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和新方法的引入提供可行思路;最后,对肝脏DWI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治疗前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CSCC)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淋巴结转移状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中心2013年1月至2022年2月的265例接受NACT并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LACSCC患者病例及影像,中心1的数据用于模型训练,中心2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所有患者NACT治疗前行盆腔MRI检查.于矢状位T2加权成像(sagittal T2-weighted imaging,Sag_T2WI)、轴位弥散加权成像(axial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x_DWI)和延迟期矢状位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sagittal T1-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Sag_T1C)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K最佳(K-Best)及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降维并筛选出与淋巴结转移强相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每个序列筛选后的组学特征构建三个单序列模型,在所有特征间作相关性分析,排除高度相关的组学特征,并对临床变量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融合临床变量及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临床-影像组学的组合模型,比较模型间性能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及临床效能.结果Sag_T2WI、Ax_DWI、Sag_T1C三个序列分别筛选出6、3、7个与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的组学特征,其中2个形状特征和10个纹理特征被纳入组合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I评估的淋巴结状态是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与单序列模型相比,组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诊断能力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8[95%(confidence interval,CI):0.785~0.912]、78.2%、74.4%和0.827(95%CI:0.737~0.917)、80.8%、69.4%.DCA显示如果风险阈值超过60%,则用组合模型预测LACSCC患者NACT后淋巴结状态可获得较大的临床效益.结论基于治疗前MRI,联合Sag_T2WI、Ax_DWI、Sag_T1C三个序列的组学特征及临床信息对LACSCC患者NACT后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治疗前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脉管浸润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状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0例于2013年至2022年来自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训练集187人,LVSI阳性73人)和河南省肿瘤医院(验证集113人,LVSI阳性31人)接受NACT并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A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于轴位弥散加权成像(axial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x_DWI)、矢状位T2加权成像(sagittal T2-weighted imaging,Sag_T2WI)和矢状位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sagittal T1-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Sag_T1C)上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特征,利用递归特征消除算法与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法筛选影像组学特征.随后,基于逻辑回归分类器分别建立单序列模型,双序列模型及基于三序列组学特征的联合序列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模型性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通过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在验证集中,基于Ax_DWI、Sag_T2WI及Sag_T1C构建的单序列模型的AUC分别为0.71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05~0.829]、0.734(95%CI:0.633~0.836)和0.733(95%CI:0.626~0.841);基于Ax_DWI+Sag_T2WI、Ax_DWI+Sag_T1C及Sag_T2WI+Sag_T1C构建的双序列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63(95%CI:0.660~0.866)、0.786(95%CI:0.692~0.881)与0.815(95%CI:0.731~0.899);联合序列模型的AUC值为0.829(95%CI:0.740~0.914),高于各单序列模型与双序列模型,但联合序列模型与Ax_DWI模型、Sag_T2W1模型及Ax_DWI+Sag_T2W1模型之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0.047).决策曲线显示联合序列模型的临床净效益高于单序列模型与各双序列模型.结论基于治疗前mp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联合序列模型可有效预测LACC患者NACT后的LVSI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低温等离子消融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治疗,且常规局部及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26例(26只眼),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54±12)岁。对所有患者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术后继续予以全面抗真菌药物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手术前后观察患者主观症状、视力、角膜溃疡愈合情况,并行裂隙灯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及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检查。对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进行配对 t检验。 结果:26例患者术后畏光、流泪、疼痛等不适症状逐渐减轻,角膜溃疡病灶逐渐稳定。随访期间除1例患者角膜溃疡基本愈合后真菌感染复发,最终角膜溃疡穿孔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其余25例患者角膜溃疡均愈合,共聚焦显微镜及前节OCT检查均可见角膜病灶瘢痕化,达到临床治愈标准。2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裸眼视力为0.43±0.27,最佳矫正视力为0.22±0.18,相比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422,4.736; P=0.000)。 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具有可行性,联合抗真菌药物有较好的疗效。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80-7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表现为双侧丘脑病变的硬脑膜动静脉瘘三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表现为双侧丘脑病变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表现为双侧丘脑病变的DAVF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例1为56岁女性,病程1个月,亚急性起病,逐渐加重,表现为乏力、嗜睡、恶心、呕吐、小便失禁,无法坐稳;例2为53岁男性,病程1个月,急性起病,逐渐进展,表现为意识障碍、行走困难、高级皮质功能减退;例3为68岁男性,病程8 d,急性起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3例患者颅脑CT均可见双侧丘脑低密度影,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丘脑肿胀,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CT血管造影(CTA)均可见与动脉关系密切的静脉或静脉窦显影。例1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双侧枕动脉-直窦动静脉瘘,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4个月意识清楚,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5分。例2行DSA示右侧颈外动脉参与供血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症状缓解。术后1年未复发,mRS评分2分。例3行DSA示枕部窦汇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1年多,患者意识清楚,mRS评分5分。结论:DAVF引起的双侧丘脑病变是比较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当颅脑CT/MRI示双侧丘脑病变,MRA/CTA出现静脉血管影或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或认知功能减退时要考虑DAVF。DSA是确诊DAVF的“金标准”,该病的治疗主要以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切除治疗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子宫腺肌病患者的MRI特征与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与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自行设计“子宫腺肌病临床特征调查表”,对459例于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并行盆腔MRI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在MRI下确定病灶的位置,并测量病灶最大厚度、肌层最大厚度、宫腔长度、子宫体积、病灶与内膜及浆膜的最小距离,以及是否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MA);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MRI特征的差异以及MRI特征与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1)45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年龄为(39.1±6.4)岁,合并痛经的患者376例(81.9%,376/459),合并月经量多者195例(42.5%,195/459),合并不孕者145例(31.6%,145/459)。(2)患者是否合并痛经与宫腔长度、子宫体积、病灶/肌层最大厚度比、是否合并OMA相关( P均<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OMA为患者痛经的独立危险因素( OR=0.438,95% CI为0.226~0.850, P=0.015)。患者是否合并月经量多与年龄、是否合并OMA、宫腔长度、病灶距内膜及浆膜的最小距离、子宫体积、病灶/肌层最大厚度比相关( P均<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肌层最大厚度比增大是患者月经量多的独立危险因素( OR=774.791,95% CI为3.500~1.715×10 5, P=0.016)。患者是否合并不孕与年龄、病灶距内膜及浆膜的最小距离、是否合并OMA相关( P均<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和子宫体积大是患者不孕的独立危险因素( OR=0.845,95% CI为0.809~0.882, P<0.001; OR=1.001,95% CI为1.000~1.002, P=0.009)。(3)5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成功率为39.2%(20/51),合并痛经、痛经最重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高及子宫体积大是影响IVF-ET成功率的因素( P均<0.05)。病灶最大厚度越小,病灶距浆膜距离越近、距内膜距离越远,子宫体积越小,病灶/肌层最大厚度比越小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孕激素类药物治疗的疗效越好( P均<0.05)。 结论:合并OMA增加了子宫腺肌病患者发生痛经的风险;病灶/肌层最大厚度比是月经量多的危险因素;年龄小、子宫体积大可致合并不孕的风险增大;痛经程度重及子宫体积大会影响患者IVF-ET的成功率;病灶小、远离内膜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孕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对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包膜下脾组织植入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包膜下脾组织植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4例患者中1例有既往胰腺低分化腺癌并行胰腺体尾部及脾脏切除病史,2例有脾外伤病史。共6个脾种植结节,均位于肝包膜下,病灶最大径1.8~4.8(2.9±1.2)cm,边界清楚。CT平扫示结节密度稍低于肝脏,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肝组织;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和肝组织密度相似或稍低。相对于脾结节及肝脏,植入脾组织包膜在动脉期强化稍低、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明显。MRI平扫示植入脾组织与正常脾脏信号相仿,T 1WI呈低信号,T 2WI呈均匀高信号,强化方式同CT增强,DWI示扩散明显受限。本研究提示有脾脏手术或脾外伤史患者,肝包膜下见界清结节,动脉期明显强化,边缘见渐进强化包膜,应考虑脾组织植入可能,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结合峰值应变指数引导前列腺活组织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TRTE)结合峰值应变指数(PSI)引导前列腺活组织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以及TRTE评分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TRTE检查,对可疑病灶测定PSI,并行TRTE结合PSI引导靶向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再行系统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比较两种活组织检查术的诊断结果。以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式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的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及PSI。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确定PSI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临界值。比较常规超声与TRTE结合PSI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比较TRTE结合PSI引导下与系统性穿刺术活组织检查穿刺点阳性率,并分析TRTE评分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45例(56.25%),前列腺良性病变35例(43.75%)。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经TRTE结合PSI引导靶向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检出前列腺癌42例(93.33%),经系统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检出前列腺癌38例(84.44%);两种方式穿刺活组织检查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80, P=0.180)。前列腺癌组血清PSA水平、PSI均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5.28、14.93,均 P<0.05)。绘制ROC曲线,AUC为0.857(95% CI 0.772~0.941),确定5.68为PSI最佳临界值,当PSI≥5.68诊断为恶性,PSI<5.68诊断为良性。TRTE结合PS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11%、94.29%、92.50%,均高于常规超声(73.33%、68.57%、7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80例患者通过TRTE结合PSI检查共发现可疑病灶89个,对每个可疑病灶进行2针靶向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共穿刺178针,其中88针为前列腺癌,穿刺点阳性率为49.44%;随后进行10针系统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共穿刺800针,其中203针为前列腺癌,穿刺点阳性率为25.38%;TRTE结合PSI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穿刺点阳性率高于系统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34, P<0.05)。在前列腺癌患者中,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RTE评分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 r=0.618, P<0.05)。 结论:TRTE结合PSI引导靶向性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有效提高穿刺点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视频脑电图和头颅磁共振特点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遗传代谢病(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患儿临床特征、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探讨VEEG和MRI对IEM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诊断IEM并行VEEG监测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儿诊断分为有机酸血症组、能量代谢障碍组、尿素循环障碍组和其他组,以VEEG和头颅MRI作为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以随访结果作为判断预后准确性的标准,用四格表评估预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21例患儿,诊断14种IEM,以有机酸血症为主(47.6%,10/21)。16例(76.2%)VEEG结果异常,其中有机酸血症组VEEG异常率为80.0%(8/10),尿素循环障碍组为75.0%(3/4),能量代谢障碍组为50.0%(1/2),其他组为80.0%(4/5),各组间VEEG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82)。VEEG诊断惊厥发作共3例,其中电发作2例。随着血氨水平的下降,VEEG背景电活动暴发间隔时间逐渐缩短。VEEG为中/重度异常、头颅MRI提示严重脑损伤预测预后不良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0%(95% CI 55.5%~99.7%)、100%(95% CI 66.4%~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95% CI 18.7%~81.3%)、85.7%(95% CI 42.1%~99.6%)。 结论:IEM新生儿VEEG异常率高,连续VEEG监测能准确诊断新生儿惊厥发作并有效反映脑功能状态,为治疗及早期预测IEM患儿结局提供重要临床信息,结合头颅MRI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