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骨原发性骨肉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样改变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肉瘤好发于长骨,颅骨原发的骨肉瘤罕见。本文报道1例40岁女性,左枕部进行性增大的肿块。组织学显示两种形态:一种为实性区,表现为密集增生的梭形肿瘤细胞,局灶间质可见粉染的骨样基质;另一种为囊性区,囊内出血,囊壁梭形细胞增生并可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波形蛋白、RUNX2、Osterix、SATB2阳性,CD99弱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30%,p53、CD34、孕激素受体、SSTR2、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TAT6、BCL2、H3.3 G34W、S-100蛋白、SOX10、MDM2、CDK4均阴性。分子表型:H3F3A基因无突变,USP6基因无分离重排,MDM2基因无扩增。患者经历多次复发及手术,于首次术后17个月去世。诊断时需要与颅骨继发性骨肉瘤、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巨细胞瘤、脑膜瘤及伴有骨分化的软组织肿瘤等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颅底斜坡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颅底斜坡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颅骨原发性淋巴瘤,国内外文献罕有报道。高密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于2019年7月收治1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颅底斜坡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神经内镜下行经鼻斜坡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患者症状较术前有所好转,但未进行放、化疗处理,术后6个月行MRI复查,发现肿瘤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27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年12月—2020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273例,其中男90例、女183例,年龄15~78(50.7±13.5)岁,病程0.2~216.0(20.8±34.3)个月。患者均行微创甲状旁腺切除术。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前后主要生化指标变化、手术及随访结果(肿瘤部位、并发症、复发情况等)。结果:(1)临床表现:273例患者中,118例(43.2%)患者无临床症状;其余155例(56.8%)患者主要表现为胸腹痛、腰背痛、全身骨痛、肌痛、关节痛、上下肢痛等,无特异性表现。(2)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异常者占99.2%(256/258);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甲状旁腺放射性异常浓聚者占94.5%(172/182);颈部及腹部CT检查,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肿物和泌尿系结石者占94.1%(128/136);颈部MR检查,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肿物者占92.9%(13/14);颅骨、四肢骨、脊柱骨和骨盆骨X线检查,骨质病变者占83.9%(52/62);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者占84.6%(33/39)。(3)生化指标变化:术后患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手术前后碱性磷酸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手术及随访结果:27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确定肿瘤部位,甲状腺左、右叶外下各占34.4%(94/273),甲状腺左、右叶外上分别占9.5%(26/273)和12.5%(34/273),其他9.2%(25/273)。术后24 h出现低钙症状36例。术后189例患者获随访1~13(6.3±2.4)年,其中,因低钙麻木、抽搐7例,声嘶、呛咳5例,腺瘤复发3例,7例死于其他疾病,其余患者无症状、无瘤生存。 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过40%患者无症状,可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其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甲状旁腺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颅骨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颅骨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颅骨原发性DLBCL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 2例行颅骨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行化疗,另1例未行放化疗;1例活检后行放化疗.术后病理均为DLBCL.3例术后随访1~5年,1例术后化疗5年无病生存,1例活检术后放化疗2年无肿瘤复发,1例仅行手术后16个月肿瘤复发而死亡.结论 颅骨原发性DLBCL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或活检术联合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术后行放化疗,预后较好;术后未行放化疗者,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原发性异位脑膜瘤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复习(附3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异位脑膜瘤(primary ectopic meningioma,PEM)的影像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 3 例PEM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复习.结果 3 例均无颅内或椎管内占位,术后未接受辅助性治疗,随访 14~28 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影像学检查 2 例肺部病灶均临近胸膜,位于肺野的外围,无明显的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增强CT显示肿块呈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1 例伴粗大钙化,1 例见贴边血管.1 例顶部头皮下病灶密度不均,见脂肪密度,临近颅骨未见增厚或骨质破坏.3 例PEM镜下形态与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膜瘤一致,肿瘤细胞排列成漩涡状,病理均确诊为PEM.3 例肿瘤细胞vimentin均为阳性;EMA阳性 2 例,弱阳性 1 例;PR弱阳性 1 例,阴性 2 例;S-100 蛋白阳性 2 例,阴性 1 例;3 例PEM肿瘤细胞增殖指数 Ki-67 均≤5%.结论 影像学检查虽不能确诊PEM,但影像学征象结合临床、组织学形态以及免疫表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原发性头皮脑膜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患者,男性,70岁,10年前感右侧额部隆起,大小约4cm×3 cm,近3年隆起进行性增大,达8 cm×6 cm,质硬,无压痛,表面呈暗红色,右眼视力下降明显,当地医院头颅CT示右侧额部局灶性增厚,考虑骨肿瘤可能.否认家族癫痫及神经纤维瘤病史,一般状况良好.本院MRI示右额部头皮见长T1等T2信号软组织肿块(图1),皮下间隙不清,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邻近颅骨似见轻度强化、增厚改变.术中所见:右额部头皮肿瘤,于帽状腱膜下游离,大小6 cm×4 cm×3 cm,边界不清楚,呈灰黄色,质地较韧,血供一般,侵犯颅骨,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病变颅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股骨近端皮质内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骨样骨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骨性血管瘤占所有原发性骨骼肿瘤的1%,其中约75%发生在椎骨或颅骨[1].长骨皮质内血管瘤临床极为少见,因其影像学表现与骨样骨瘤相似,临床诊断中皮质内血管瘤极易与骨样骨瘤相混淆[2].笔者于2020-07-27收治1例股骨近端皮质内海绵状血管瘤术前误诊为骨样骨瘤,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99mTC-MIBI双时相加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瘤伴功能亢进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甲状旁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其分泌激素的主要靶器官为骨骼和肾脏,对维持血钙等平衡起重要作用.约有8.5%的甲状旁腺可发生异位,其中异位于甲状腺约0.2%[1],易误诊为甲状腺原发性肿瘤,尤其并发甲状旁腺腺瘤或腺癌时.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右侧髋关节疼痛1年余,加重5个月余,腰痛2d”于2016年9月21日入院.外院行全身骨显像:“超级骨显像”伴颅骨“黑颅征”表现,考虑代谢性骨病;骨密度检测:重度骨质疏松(最负T值-5.5).以“骨质疏松待查”收入院治疗.体格检查:脉搏80次/min,血压124/79 mm H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头皮血肿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硬脑膜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57岁.因"发现反复增大的额部头皮血肿2个月"入院.患者撞击硬物后发现左额部头皮肿物,逐渐增大,伴疼痛,穿刺抽吸后缩小,抽吸物为暗红色血液,但1周后血肿再次增大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左额部见一大小约5 cm×3 cm包块,有波动感,轻压痛,无红肿及分泌物,移动度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淋巴细胞分类正常.颅骨CT显示:双侧额骨受侵蚀破坏,骨板毛糙,板障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头皮软组织肿胀(图1A).MRI显示:肿瘤位于额骨内板下窦镰旁硬脑膜上,以左侧为主,并跨中线向右侧生长,T1WI呈稍短信号, T2WI呈稍长信号(图1B、1C),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略呈团块状,边界清楚,可见脑膜尾征,周围脑膜强化增厚,临近额骨板障强化(图1D、1E),头皮下可见肿胀及血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汗腺导管癌伴颅骨浸润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60岁,因头皮肿物2年余,于2017年2月3日就诊.患者2年前右枕部外伤后头皮出现直径约2 cm的皮色肿物,头颅CT提示右侧头皮血肿,未治疗.之后该肿物逐渐增大,并出现红肿、破溃、流脓,无出血,就诊于某医院,考虑痤疮,予抗炎治疗,肿物稍变小,但未消退,并逐渐出现萎缩、硬化.患者9个月前在某医院行皮损病理检查,真皮内少许基底细胞样上皮细胞团块,未予处理.近1个月来肿物明显扩大,触碰后间断出血.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尚可,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否认系统性疾病史,否认家族成员类似疾病史,否认用药史及过敏史,否认原发性肿瘤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