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完全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1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各95例。结果:腔镜手术组比开放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153±25)min比(116±17)min、(5.56±1.08)d比(5.08±1.04)d, t=11.827、3.083,均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14)ml比(37±16)ml, t=-1.851, P>0.05]。术后喉返神经麻痹、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比9%、9%比15%、1%比3%,均 P>0.05)。腔镜手术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6.12±3.54)枚,开放组(6.35±4.75)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04, P<0.05)。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腔镜手术组术后瘢痕长度更小[(3.03±0.27)cm比(6.47±0.53)cm, t=-56.138, P<0.05]。所有患者术后短期随访均未发现复发转移。 结论: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治疗效果相当,但是有着更好的外观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舌下前庭入路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98例临床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舌下前庭入路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0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8例舌下前庭入路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95例,年龄18~57岁。根据开展时间段的不同分成2个阶段,阶段A(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患者81例,阶段B(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患者17例。分析总结2个阶段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阶段A患者年龄(34.2±9.4)岁,肿瘤直径为(2.33±0.80)cm,术后病理示良性肿瘤76例,恶性肿瘤5例;良性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2.70±47.22)min,其中65例行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6例行峡部切除术,5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恶性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5.4±31.40)min,术式均为单侧腺叶切除术+单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术后6例出现颈部感染,均经抗感染、引流等处理后好转;出现1例暂时性声带麻痹,术后2个月恢复;出现2例CO 2气体栓塞,术中中转开放手术。阶段B患者年龄(35.1±8.5)岁,肿瘤直径为(1.32±0.67)cm,术后病理示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5例;良性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3.5±34.64)min,均行单侧腺叶切除术;恶性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3.73±14.26)min,术式均为单侧腺叶切除术+单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未出现术后颈部感染、暂时性声带麻痹、CO 2气体栓塞。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颌部皮肤麻木感,为5 mm操作孔相对应的位置,均于术后1~2周恢复正常。2个阶段均未出现术后二次出血、永久性声带麻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阶段A随访时间中位数为86(57~105)个月,阶段B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3~12)个月;随访期间内患者吞咽、咀嚼、口腔感觉功能及颈部活动无明显异常,且无肿瘤复发、转移。 结论:舌下前庭入路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该术式不会引起患者术后长时间的下颌部皮肤麻木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27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年12月—2020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273例,其中男90例、女183例,年龄15~78(50.7±13.5)岁,病程0.2~216.0(20.8±34.3)个月。患者均行微创甲状旁腺切除术。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前后主要生化指标变化、手术及随访结果(肿瘤部位、并发症、复发情况等)。结果:(1)临床表现:273例患者中,118例(43.2%)患者无临床症状;其余155例(56.8%)患者主要表现为胸腹痛、腰背痛、全身骨痛、肌痛、关节痛、上下肢痛等,无特异性表现。(2)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异常者占99.2%(256/258);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甲状旁腺放射性异常浓聚者占94.5%(172/182);颈部及腹部CT检查,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肿物和泌尿系结石者占94.1%(128/136);颈部MR检查,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肿物者占92.9%(13/14);颅骨、四肢骨、脊柱骨和骨盆骨X线检查,骨质病变者占83.9%(52/62);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者占84.6%(33/39)。(3)生化指标变化:术后患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手术前后碱性磷酸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手术及随访结果:27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确定肿瘤部位,甲状腺左、右叶外下各占34.4%(94/273),甲状腺左、右叶外上分别占9.5%(26/273)和12.5%(34/273),其他9.2%(25/273)。术后24 h出现低钙症状36例。术后189例患者获随访1~13(6.3±2.4)年,其中,因低钙麻木、抽搐7例,声嘶、呛咳5例,腺瘤复发3例,7例死于其他疾病,其余患者无症状、无瘤生存。 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过40%患者无症状,可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其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甲状旁腺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临床常表现为增大的甲状旁腺结节,患病率约为 0.1%~ 0 .4%,以女性多见[1].目前指南建议,手术切除可作为 PHPT 的一线治疗方法,其临床治愈率约为95.0%~99.0%,然而甲状旁腺切除术是一项复杂、并发症风险很高的手术,部分患者可能考虑到相关局部症状或美观问题,需要其他干预治疗,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术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切口小、恢复期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也逐渐得到临床认可,并被运用于治疗 PHPT[2-3].本文对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术在 PHPT 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超声引导下C4神经根加颈浅丛阻滞在微创甲状旁腺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C4神经根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对微创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纳入35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拟行微创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在C4神经根后给予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3~4ml,胸锁乳突肌深层给予药液5~6 ml,阻滞颈浅丛,同时复合右美托眯定输注进行镇静,阻滞后进行温度及疼痛感觉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须改变麻醉方式,未出现局麻药入血,无椎管内注射.6例(17.1%)患者在阻滞后出现声音嘶哑,3例(8.6%)出现Homer综合征.阻滞后10 min中位温感数字评分法评分为1.2[0,5]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5分.结论 超声引导下C4神经根加颈浅丛阻滞因阻滞目标更明确,可以较少的药量达到较好的阻滞效果,配合适度的术中镇静,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微创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麻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腔镜与开放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性手术.对比2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术后血清PTH及血钙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切口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无显著差异(P =0.182);2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8).结论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疤痕小、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口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30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口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行经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美容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患者无颈部切口,具有极佳美容效果,平均手术时间(97.3±13.4)min;术中出血量24.0(12.3~28.3)ml;平均住院天数(2.0±0.5)d,美容评分为(8.2±0.3)分.术后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出血、抽搐、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2例出现颈前区肿胀,2例暂时性下颌部麻木,1例暂时性低钙血症均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随访1~35个月,均无明显不适.结论 经口入路甲状腺切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术后美容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腋窝乳晕微创双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腋窝乳晕微创双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 2017年1月我院头颈外科行腋窝乳晕微创双切口切除术治疗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常规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及其对手术切口美观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24、36、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吞咽不适1例,短暂性声嘶1例,皮下气肿2例,对照组出现吞咽不适10例,短暂性声嘶3例,皮下积液2例;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15% VS 23.08%,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切口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6.92% VS 58.46%,P<0.05).术后随访6个月,于末次随访时复查彩超示均无复发. 结论 腋窝乳晕微创双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的疗效满意,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纳米炭示踪与改良Miccoli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并比较纳米炭示踪技术与改良内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Miccoli术)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对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术中采用纳米炭标记(纳米炭组),56例采用改良Miccoli手术(Miccoli组),30例采用常规手术(常规组).比较各组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的血钙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数字评分系统(NSS),以及术后暂时性或永久性喉上神经(SLN)损伤、喉返神经(RLN)损伤、甲状旁腺功能降低、低钙血症及甲状腺癌复发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Miccoli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另两组,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另两组(均P<0.05),各组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纳米炭组淋巴结受累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 h至7 d,纳米炭组和Miccoli组血钙及PTH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0.05),但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Miccoli组VAS明显低于另两组,且纳米炭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术后1个月,各组血钙和PTH水平及VAS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个月,Miccoli组的NSS明显低于另两组,而纳米炭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41个月.各组SLN损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米炭组与Miccoli组RLN损伤、甲旁减、低钙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但纳米炭组与Miccol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炭与改良Miccoli术用于PTC全甲状腺切除术均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纳米炭技术的淋巴结清扫彻底性更好,而改良Miccoli技术更为微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口甲状腺切除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口甲状腺切除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术式.通过口腔前庭向颈部建立手术腔隙施行微创手术.适用于甲状腺良性病变以及没有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优点是颈部无疤痕;手术入路相对临近;暴露良好并可以一次处理双侧甲状腺病变和中央区淋巴结.本例患者诊断为甲状腺癌,经口施行了甲状腺全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清晰暴露上位甲状旁腺并全程解剖喉返神经.利用超声刀安全稳固处理甲状腺上动脉和下动脉,失血少,术野清晰,而且术后无需置放引流管.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术野区疼痛以及下唇周围麻木,通过术后镇痛和休息可以得到完全恢复.经口甲状腺切除术需要严格选择病例并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施行才能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