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及普通外科治疗的无症状型PHPT 30例和经典型PHPT 86例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资料。无症状型PHPT男7例(23.3%),女23例(76.7%),男女比例1.0∶3.3;平均年龄(56.9±13.3)岁。经典型PHPT男32例(37.2%),女54例(62.8%);平均年龄(46.4±17.0)岁。骨代谢指标包括骨密度和骨生化标志物(甲状旁腺素、25羟维生素D和碱性磷酸酶)。采用 t检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 χ 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 结果:无症状型PHPT血甲状旁腺素中位数144.2(108.1,207.0)pg/ml,血钙浓度平均(2.80±0.20)mmol/L,碱性磷酸酶中位数80.0(53.7,105.5)IU/L,均显著低于经典型组( P<0.05)。血25羟维生素D中位数12.14(7.87,14.38)ng/ml,高于经典型组( P<0.001)。无症状型10例(33.3%)发生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经典型组( P<0.001)。无症状型肿瘤质量中位数0.80(0.25,1.98)g,小于经典型组( P=0.003),无症状型病理类型腺瘤26例(86.7%,其中非典型腺瘤2例),甲状旁腺增生4例(13.3%)。 结论:无症状型PHPT以女性为主,与经典型一致;平均年龄高于经典型。本研究中无症状型PHPT均为良性病变,骨生化指标异常,尤其是VitD缺乏普遍存在,同样可致骨质疏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旁腺腺瘤出血囊性变致高钙危象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甲状旁腺腺瘤出血囊性变引发的高钙危象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颈部囊性病灶的组织学来源,经积极药物治疗和血液透析不能缓解高钙危象,予手术探查并切除颈部病灶,病理诊断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出血囊性变,术后血钙和肾功能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微小癌4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甲亢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42例(研究组)和无合并甲亢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41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疗、临床分期、B超特点、甲状腺功能与抗体、病理资料和预后。结果:研究组、对照组中B超发现微小钙化的比例分别为61.9%(26/42)、33.4%(137/410)(χ 2=13.411、 P<0.05),发现多灶结节的比例分别为47.62%(20/42)、69.02%(283/410)(χ 2=7.899, 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中冰冻检查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率分别为61.9%(26/42)、66.1%(271/410)(χ 2=4.460, P<0.05),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5%(4/42)、26.8%(110/410)(χ 2=6.049, P<0.05)。该组病例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研究组术后均无甲状腺癌复发,有2例术后甲亢复发,对照组3例甲状腺微小癌复发,均二次手术切除。两组随访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甲亢合并结节时应警惕甲状腺癌的发生,但甲亢合并微小癌预后较好,术式倾向于双侧叶全切术,可以预防甲亢复发,术中可能不需预防性Ⅵ区淋巴结清扫,以降低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ET/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术前定位影像学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通常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手术切除功能亢进的病灶是治疗PHPT的主要手段,正确定位病灶对于指导PHPT患者的微创手术治疗至关重要。PET/CT目前已经成为甲状旁腺腺瘤术前定位的一线影像学手段,而如何从血清生化水平筛选出适合行PET/CT的患者成为临床应用的重点,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水平分析其与PET相关参数的关系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笔者主要就PHPT患者的血清生化水平、组织病理学信息、免疫组化与PET/CT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介绍了PHPT术前定位的影像学新进展,以期为PET/CT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一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因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的男性患者,因肾功能异常伴全身多关节疼痛就诊。入院完善常规检查提示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2型糖尿病并肾病、慢性肾脏病Ⅳ期、PTH升高、高钙低磷血症,临床高度怀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超声未见明显占位, 18F-FDG全身代谢显像和 99mTc-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提示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伴功能亢进。患者垂体前叶功能、胰腺、内分泌相关激素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可能,结合患者症状和既往病史,排除三发性甲旁亢可能,诊断为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致PHPT。予补液、利尿、降钙素促进尿钙排泄、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治疗后血钙降至正常,进一步行胸腔镜下纵隔内肿物切除术,病理确诊为甲状旁腺腺瘤,术后随访各项指标正常,未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复发。对于PHPT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影像学表现综合考虑从而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尤其需要关注是否有异位腺瘤和多内分泌腺瘤存在的可能,减少漏诊率和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PECT/CT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超级骨显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 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 99Tc m-MDP SPECT/CT显像的47 671例患者中呈超级骨显像的97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5~85(62.4±14.3)岁,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影像学资料、年龄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瘤组(71例)与代谢性骨病组(26例,包括甲状旁腺瘤9例、肾性骨病6例、骨质疏松症11例)。根据原发肿瘤不同,将71例骨转移瘤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前列腺癌组(40例)、乳腺癌组(15例)、肺癌组(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8例,包括胃癌4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统计分析骨转移瘤组与代谢性骨病组以及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之间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的特征、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和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骨转移瘤(73.2%,71/97)是导致超级骨显像的最常见病因[在其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较常见(56.3%,40/71)],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6.8%,26/97)。骨转移瘤组以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为主(85.9%,61/71),代谢性骨病组主要呈均匀对称型(Ⅰ型)(61.5%,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84, P<0.001)。骨转移瘤组以成骨型(74.6%,53/71)和混合型(19.7%、14/71)骨质破坏为主,而代谢性骨病组以溶骨型(73.1%,19/26)骨质破坏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9.76、15.95,均 P<0.001)。所有患者均以骨痛为初发症状,局部骨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6.7%,55/97)。骨转移瘤组以腰痛最常见(60.0%,24/40),代谢性骨病组多为肋骨痛(40.0%,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1 , P<0.05)。骨转移瘤组患者的年龄和ALP、LDH水平均高于代谢性骨病组,而血钙水平则低于代谢性骨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9, Z=-2.28、-3.65, t=-5.96,均 P<0.05);而2组患者在血磷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1,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在SPECT全身骨显像的显像模式、SPECT/CT融合显像中的骨质破坏类型、临床表现、局部骨痛部位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2.71~13.07,均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间进行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小、前列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大,乳腺癌组患者血钙水平最高,肺癌组患者LDH水平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4.43、5.13, H=13.47,均 P<0.05);血磷和AL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2.41, H=6.28,均 P>0.05)。 结论:超级骨显像病因中以骨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患者在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病灶处 99Tc m-MDP SPECT/CT融合显像、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均有差异, 99Tc m-MDP SPECT/CT在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的鉴别中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例MEN2B病例报道及患者预后情况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B,MEN2B,OMIM:162300)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表现为2个或2个以上的腺体发生肿瘤,大多以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及黏膜神经瘤为首发表现,50%的患者还可伴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 [1]。MEN2B较其他型的MEN恶性程度更高,一般不伴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幼年即可出现外貌改变,如类马凡综合征体型、黏膜神经瘤等 [1]。95%的MEN2B患者携带 RET基因第16号外显子p.M918T突变,不足5%的患者携带15号外显子p.A883F突变,极少有其他突变 [2]。MEN2B患者合并MTC长期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报道1例MEN2B病例,并对以往报道的中国MEN2B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迟发诊断22q11.2缺失综合征合并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常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尤其是癫痫发作,因此在临床上容易被误诊为原发性癫痫。本文报道了1例长期被误诊断为原发性癫痫的17岁女性患者,因行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手术期间发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而就诊,经全外显子测序后明确诊断为22q11.2缺失综合征。本病例提示临床医师应关注青少年癫痫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可能,尤其要考虑到遗传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可能;与此同时,关注甲状旁腺以外的异常症状和体征,尤其是肿瘤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旁腺四维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甲状旁腺四维CT(4-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单独或联合其他定位手段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术前定位诊断的效能,为甲旁亢患者术前定位诊断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法:共纳入57例术前完善甲状旁腺4D-CT、甲状旁腺 99Tc 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甲状旁腺显像(MIBI)及甲状旁腺超声检查的原发性甲旁亢患者(共包含13例异常位置甲状旁腺病变),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的术前血钙水平、肿瘤直径以及是否为异常位置甲状旁腺病变分为不同亚组。分别在总体及各亚组中分析4D-CT与其他检查手段单独或联合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不同方案间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 结果:在57例患者中,4D-CT与 99Tc m-MIBI诊断效能均高于超声,单独应用时AUC分别为0.943、0.927、0.847(超声与4D-CT、 99Tc m-MIBI比较, P=0.01、0.04),任何两种方案联合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其中一种方案单独应用,但三者联合与两两联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当根据血钙及肿瘤直径进行亚组分析时,4D-CT诊断效能与 99Tc m-MIB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针对异位象限分析时,4D-CT明显优于 99Tc m-MIBI及超声,单独应用时AUC分别为:0.989、0.846、0.808(4D-CT与MIBI、超声比较, P=0.035、0.011),且任何两种或3种方案联合的诊断效能与4D-CT单独应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4D-CT在原发性甲旁亢术前定位方面的诊断效能与 99Tc m-MIBI相当,并且在识别异常位置甲旁亢方面更具优势。可将4D-CT作为原发性甲旁亢重要的术前定位补充检查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3—2021年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例妊娠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资料。3例均在妊娠期确诊,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均有高血钙危象,血清钙分别为4.11、2.92~3.82、3.49~4.10 mmol/L,其中2例发生子痫前期;1例有胆囊结石、1例有胆囊息肉,2例均有肾实质改变。例1孕期未行血清钙检测,35周 +3并血压升高1 d入院,入院后突发呼吸、心跳停止积极抢救后死亡;例2妊娠期积极控制血钙,新生儿出现低钙血症,预后良好;例3于妊娠早期行手术治疗,后出现稽留流产。例1尸检确定诊断,另2例病理检查均提示甲状旁腺肿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