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梅丸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生物节律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乌梅丸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生物节律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巩膜上静脉烧灼法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G)和乌梅丸组(WM),另将进行假手术的大鼠设为对照组(CG),每组各15只.WM组大鼠每日予乌梅丸水煎剂9 g/kg灌胃,CG组、MG组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每周6次,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次日2:00、8:00、14:00、20:00的4个时间点等距测量眼压来评估24 h眼压节律;取材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2:00 血清生物节律相关指标,包括褪黑素(MT)、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内在光敏感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特异性蛋白—视黑质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视网膜形态:MG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破坏,内、外核层组织疏松,RGC排列紊乱,数量明显减少;WM组视网膜组织结构较为清晰完整,RGC少量丢失.(2)RGC凋亡率:MG组RGC凋亡率高于CG组(t=16.010,P=0.000),WM组RGC凋亡率低于MG组(t=-12.89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昼夜眼压波动:MG组大鼠各时间点眼压均高于CG组(t2:00=16.600、t8:00=19.190、t14:00=16.230、t20:00=15.900,均P=0.000);WM组大鼠2:00与8:00眼压低于MG组(t2:00=-2.796,P=0.009;t8:00=-4.16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鼠眼压整体峰值出现在凌晨2:00,2:00-8:00眼压呈缓降趋势,8:00-14:00眼压下降明显,14:00为眼压谷值时间.(4)生物节律相关指标:MG组大鼠血清MT表达低于CG组(t=-7.480,P=0.000);WM组大鼠血清MT、CORT表达均高于MG组(tMT=7.136、tCORT=5.390,均P=0.000),CRH表达低于MG组(t=-3.144,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视黑质蛋白:MG组大鼠视网膜视黑质蛋白表达低于CG组(t=-16.127,P=0.000);WM组大鼠视网膜视黑质蛋白表达高于MG组(t=6.39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28 d可导致视黑质蛋白表达降低,2:00血清MT分泌降低,昼夜眼压波动幅度增大,从而诱导RGC凋亡.厥阴病欲解时主方乌梅丸可能通过介导视黑质蛋白表达,改善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生物节律紊乱,抑制RGC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史锁芳运用乌梅丸的临床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2/3
乌梅丸是张仲景所创之经典名方,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其在现代临床应用较广,可涵盖内外妇儿多科疾病,亦被多数医家奉为治疗疑难杂症的验方.史锁芳教授对乌梅丸的领悟颇深,临床应用屡获良效,多从厥阴病辨证、厥阴欲解时及开阖枢理论三个角度去运用,在临床实践中紧扣"寒热错杂、虚实并存"的病机,"厥阴欲解时"的时机,"开阖枢"逆乱之气机三方面的特征,并强调乌梅丸原方药物不可或缺,剂量灵活变化,同时注重服药时间,方能获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史锁芳教授运用"六经欲解时"辨治肺系疾病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介绍史锁芳教授运用"六经欲解时"辨治肺系疾病经验.结合史教授临床病案咳嗽从"少阳、阳明欲解时"论治;发热、咳嗽先后从"阳明、太阴欲解时"论治;哮喘从"厥阴欲解时"论治,分析史老师运用"六经欲解时"的思路和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运用"六经欲解时"辨治肺系病症疗效确切,"六经欲解时"理论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洛书"与六经欲解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伤寒论》将人之阴阳划分为六部,分称三阴三阳.六经病各有其欲解时.从洛书的研究中发现,六经病欲解时刻与之有着密切联系.洛书用数字代表了一个周期的阴阳胜负消长,放在一日中就是一个昼夜的阴阳循环.六经欲解时刻,按照其中位时,排列在洛书九宫图上,发现其与洛书术数存在着密切关联.按少阳、太阳、阳明(即一阳、三阳、二阳)对应欲解中位时刻为卯时、酉时、午时;而少阴、太阴、厥阴(即二阴、三阴、一阴)对应欲解中位时刻为丑时、子时、寅时.六经病欲解时,均按阴阳的多少有序排列,且与阳数阴数的大小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另外三阴三阴欲解时刻在一日分布上是有差异的,其差异的产生,应该与人体昼夜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厥阴欲解时"理论评价乌梅丸治疗夜间哮喘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乌梅丸治疗夜间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夜间哮喘患者,采用乌梅丸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患者各观察点临床疗效、证候总积分、夜间证候积分、临床控制水平积分、肺功能、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及安全性.结果:乌梅丸治疗夜间哮喘总有效率为93.5%(101/108);治疗后证候积分及夜间证候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但IgE水平在2~4周内未见明显改善.结论:乌梅丸可有效控制夜间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症状,改善肺功能,控制哮喘病情,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